象数科学者的“诺奖梦”

2019-09-16 04:29徐瑛
商周刊 2019年14期
关键词:杨力象数周易

徐瑛

杨力以毕生精力构筑着心中神圣的学术金字塔,这座金字塔的地基是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包括文、史、哲、医等多重阶梯;而金字塔的塔尖则是东方象数科学理论。

家学渊源和家风熏陶,从小立下鸿鹄之志

杨力教授是云南大理白族段氏后人,段氏族人大多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和修养。其父亲段纬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道路工程专家,以“北有詹天佑,南有段纬”闻名。20世纪初,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中国第一批公派留学生,先后在普渡大学、麻省理工学院、里昂大学等世界知名高等学府深造学习,和老一辈学人一样,存有满腔爱国热诚,立志以所学报效国家,于是放弃国外优渥的条件毅然返滇,受聘为东陆大学(云南大学前身)土木工程系教授。他作为工程设计师,带领20万筑路大军艰苦拼搏,开辟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滇缅公路,打通了抗战后方的国际交通运输线,为抗日战争做出重大贡献。

杨力教授从小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长大,并谨遵父亲训诲:扎根祖国,报效国家。这是好的家风和家训对子孙后代的深远影响,让今人看到树立优良家风的重要意义所在。杨力教授从小酷爱中国传统文化,尤其钟情于易学、中国古典文学,喜欢观天象。15岁时,杨力教授在昆明的西山龙门,面对奔来眼底的五百里滇池立下志向,要将五千年中华文明尽收笔底。几十年后她兑现了人生诺言,写出了洋洋洒洒千万字的中华文化巨著,构筑了文、史、哲、医相贯通的学术大厦。

梅花香自苦寒来,文史哲医集大成者

杨力教授是20世纪80年代最早从事周易与中医学研究的学者,当时就以《周易与中医学》《中医疾病预测学》《中医运气学》三本医学巨著奠定了其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权威地位,这三部著作也成为中医理论研究的经典著作,被授予世界太极金奖。

成名之后杨力教授仍然笔耕不辍,研究领域延展并深入文、史、哲、医四大领域,几十年来先后完成了“杨力医集”“杨力哲集”“杨力文集”“杨力史集”的撰写与出版,共计上千万字,成为文、史、哲、医相融合贯通的大家,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自信展现于世人。中华文明的大树在杨力教授笔下可谓硕果累累,她从先秦时代的周文王写到清末的光绪帝,从中华五千年科学经典写到中华五千年文化经典和文学经典;其历史小说《周文王》还被改编为40集电视剧,即将搬上荧屏……

而在这些累累硕果的背后,我们所看到的却是一個信念坚定的孤独者。少有人注意到几十年来,有多少个日日夜夜,伏案于古籍书堆中的那个身影……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精妙地概括出古今成大事者需要经历的三重境界。一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中医学原本就是一门极其古奥深邃的天人之学,而《周易》与《黄帝内经》则是建构中医学理论根基的两大理论柱石,其奥义,凡夫俗子鲜有能参透者。而杨力教授选择了最为艰深的领域作为终身之奋斗目标,其勇气实为可敬。而要进入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需要的则是矢志不渝的坚持。杨力教授扎根国家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研读了千万册文化经典,这冷板凳一坐就是40余年;甚至在这40年的每一个春节假期里,在那些全家团圆、亲朋好友共享天伦之乐的日子里,这冷板凳也是她的“家常便饭”。著名中医、医史学家耿鉴庭老先生说她“数十年面壁、伏案苦研未尝稍懈”,40年寒窗的苦功夫成就了这位当今中医界屈指可数的文史哲医集大成者,这样的苦读精神在浮躁喧嚣、重物欲享乐的当今世代尤其值得致敬和学习。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科学塔尖上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古今成大事者必经历的第三重境界。杨力教授说她以毕生精力构筑着心中神圣的学术金字塔,这座金字塔的地基是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包括文、史、哲、医等多重阶梯;而金字塔的塔尖则是东方象数科学理论。象数科学理论是杨力教授近10年来在国学、哲学、周易与中医学等毕生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提炼而得出的系统性科学理论。目前这座学术金字塔的塔基已顺利完工,接下来的几年中,杨力教授的使命是完成金字塔的封顶,她的心愿是将东方象数科学的精髓昭然于世,让东方科学自信地屹立于世界科技之林,并与西方科学互补互利,交汇融合。为了这一天,她要大胆地做一个“诺奖梦”。曹操诗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从杨力教授身上,我们看到了这种为追求真理而执着不懈的民族精神。

猜你喜欢
杨力象数周易
一次“探险”带来的思考
《周易》古经“幽人”诂正
星期一
甜甜的“蝴蝶茧”
论钱澄之以《易》理为旨归的易学观
《周易》与《孙子兵法》
试论《周易》卦体的性质
中国易学象数对越南阮朝都城顺化的影响
从六十四卦排序看不同的易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