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神经系统康复和治疗

2019-09-24 11:10车文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9期
关键词:脱髓鞘神经病炎性

车文生 蔡 琛

郑州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CIDP)是一种由免疫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4]。近年来,CIDP患者的康复治疗一直是该领域关注的问题[5-6]。本研究以郑州人民医院2016-01—2018-05神经内科和康复科收治的CIDP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分析CIDP神经系统的康复与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16-01—2018-05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和康复科收治的108例CIDP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原则分成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8~64(41.25±1.57)岁;既往有高血压史30例,糖尿病史14例,冠心病史10例。观察组男33例,女25例,年龄28~64(41.25±1.57)岁;高血压史30例,糖尿病史14例,冠心病史10例。2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郑州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康复科常规康复疗法,包括肢体功能位的保持,协助开展床边坐位和床上移步训练,对患者疑问进行详细解答,针对性疏导负性情绪等。症状轻微患者静脉给予地塞米松15~20 mg/d,7~10 d后采用泼尼松治疗,且随病情逐渐减轻可口服泼尼松;症状严重者予静脉注射甲泼尼龙1 000 mg/d,并在3 d后转为口服。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同时采用维生素B和其他营养神经药物进行辅助治疗[7-11]。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系统康复治疗策略。(1) 下肢康复锻炼:依据患者病情和肌力状态进行训练,包括下肢站立、运动及独立行走锻炼。患者进行下肢运动训练时保持半坐卧位或仰卧位,依次对髋、膝及踝关节进行训练,并针对性采取举腿、抬臀及挺腰训练。如患者可良好坐立,则进行床边坐立训练,训练时肩膀和脚面须保持相同宽度,若站立时间达10 min,且无疲劳感,则进行步行锻炼,步行锻炼初期须使用栏杆或拐杖提供支持,或家属进行协助,锻炼时间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可适当延长,1次/d,20 min/次,锻炼过程中家属须进行看护,防跌倒等意外事件。(2) 床上被动功能锻炼:家属每隔2 h为患者翻身,注意使四肢位于功能位;每日须进行2次偏瘫侧肢体被动活动,包括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运动,肘关节伸展及旋后运动等,15~20 min/次。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患者入院后进行病理检查、脑脊液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及神经活检等,对比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及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神经学评测指标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linic neurological function deficit scale,NDS)[12]为判断依据,治愈:ND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75%及以上;显效:NDS评分减少50%~74%;有效:NDS评分减少30%~49%;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入组标准纳入标准:严格依据《中国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诊疗指南》及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诊断标准诊断为CIDP,并符合以下条件:(1)患者年龄28~64岁,症状进展超过8周,慢性进展或先缓解后复发,且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无力,多数呈对称性,少数为非对称性,近端和远端均可累及,四肢腱反射减低或消失,伴深、浅感觉异常,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2)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加;(3)神志清醒,能自觉配合试验,无其他相关疾病,无严重心肺疾病和传染病。

排除标准:(1)患者症状出现不足2个月,或症状较重,意识模糊;(2)有严重不良嗜好和不合作者;(3)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患者。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选择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2组疗效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2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末梢型浅感觉障碍及腱反射减弱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四肢远端运动受累、远端运动和感觉共同受累、肢体远端肌肉萎缩、自主神经受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治疗效果比较 [n(%)]

2.32组治疗后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治疗后,脑脊液常规检测显示,观察组总蛋白及免疫球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脊液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SCV减慢及F波潜伏期延长或消失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2组治疗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病理检查的异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具体表型(有髓神经纤维髓鞘脱失、结缔组织增生、髓鞘再生、炎性细胞浸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是以周围神经近端慢性脱髓鞘为主要病变的自身免疫性运动感觉性周围神经病,是一种慢性获得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DP),呈慢性进展或缓解、复发病程,大部分患者对免疫治疗反应良好[13-16]。发作后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对称性麻木、无力、运动障碍,以及四肢或下肢关节反射减弱或消失,大多数患者有感觉障碍、部分肌肉萎缩和疼痛,少部分患者会经历自主神经损伤和脑神经受累[3,17-19]。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激素治疗,效果较好。研究证实这类疾病的复发与激素的减少有关[20-26]。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总显有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系统康复治疗对CIDP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系统康复治疗科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目前国际上对CIDP有多个神经电生理标准,其中AAN标准[31]应用最为广泛。通过对CIDP患者系统康复治疗后发现,观察组部分电生理指标包括SCV减慢及F波潜伏期延长或消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纳入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系统康复治疗对CIDP患者电生理的改善显著。当然,仍然需要更大样本量的研究验证。CIDP患者典型的脑脊液改变是出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即蛋白含量增加而细胞数正常或仅轻度增高,治疗后观察组蛋白细胞比出现显著降低,说明系统康复治疗对CIDP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另外,治疗后观察组病理检查异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有研究显示,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有所减少,病情有所改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8,24-25]。

表2 2组不良反应比较 [n(%)]

表3 2组治疗后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注:EMG:肌电图;S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表4 2组治疗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 [n(%)]

猜你喜欢
脱髓鞘神经病炎性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老年人防跌倒要当心周围神经病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评一体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的影响因素
激素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的疗效观察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大鼠模型的制备与评价
有些疾病会“化妆”成脱髓鞘
越测越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