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文学阅读现状的研究与思考

2019-09-28 09:50唐锦程
儿童大世界 2019年9期
关键词:儿童文学动机习惯

唐锦程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一小学,浙江 杭州 311100)

一、相关概念界定

何为“儿童文学阅读”?“儿童文学”主要指“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阅读”是指“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是一种主动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目的加以调节控制,是人类带有普遍意义的特有行为,是社会活动的组成部分。在本文中笔者将从阅读习惯、阅读量、阅读内容、阅读动机四个方面来对阅读进行具体分析。因此,本文中的“儿童文学阅读”包括高段小学生经典儿童文学的阅读量、阅读内容、阅读习惯、阅读动机。

二、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对象及内容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研究以**小学某两个班级班为研究对象。总收取问卷94份,其中有效问卷共92份,占总量的97.87%。(注:男生:44、女生:48)

2.调查内容。

学生的经典儿童文学阅读情况(包括阅读量、阅读内容、阅读动机、阅读习惯等四个方面)。

(二)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观察访谈

(三)研究过程

1.调查过程。

本次调查采用自制的问卷表对94名学生进行调查。

2.统计方法。

本次调查研究采用excel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录入和分析。由于条件有限,调查覆盖面较窄,样本容量较小,调查结果的适用范围有一定的限度。

三、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综合观察访谈、问卷所获得的信息,将结果统计分析如下:

儿童文学阅读情况

1.阅读量。

图1 高段小学生儿童文学阅读频率统计图

图2 高段小学生儿童文学阅读时间统计图

从图1可以看出,高达85.64%的学生选择了“经常”这个选项,13.26%的学生选择了“有时”,仅有1.10%的学生选择“很少”,没有学生选择“从不”。从图2可以看出,43.09%的学生选择了每周6到10小时,41.99%的学生的阅读时间在2到6小时之间,7.74%的学生的阅读时间在10小时以上,仅有7.18%的学生的阅读时间在2小时以下,说明绝大多数学生都有经常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习惯,阅读量较大。

随着社会各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高度关注,各小学对学生的阅读情况也越来越重视。了解学生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有利于我们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指导。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都有经常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习惯,结果十分可观。

2.阅读内容。

图3 高段小学生儿童文学阅读内容统计图

这题是一道多选题,在181份有效问卷中,所有学生都表示曾阅读过童话、寓言类的作品和教材篇目,选择比例最低的科幻作品也有82.32%的学生选择,绝大多数学生阅读内容的种类十分繁多,情况较为理想。

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包括童话、寓言、散文、小说、科幻作品、成语故事、民间故事等多种体裁,笔者还将人教版教材中的经典儿童文学篇目作为一个子项也纳入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的范畴。由统计结果可知,《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脍炙人口的世界经典著作不愧为少年儿童的必读书目,而《巨人的花园》、《去年的树》等篇目则是通过教材也成为了所有学生都阅读过的作品。无论是散文、小说还是科幻作品,都有超过80%的学生曾经阅读过。

通过数据统计,笔者发现经典儿童文学作品之间的阅读情况存在着较大差异。笔者以《宝葫芦的秘密》、《鲁滨逊漂流记》、《稻草人》、《雾都孤儿》四部典型作品为例进行比较,统计结果如下:

从图4(如下)可知,《鲁滨逊漂流记》作为西方儿童文学代表著作,在任何时代都是少年儿童的必读作品,其中高潮迭起的情节对于学生来说十分有吸引力,有高达93.37%的学生表示曾经阅读过这部作品。《宝葫芦的秘密》是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张天翼的代表作,是他儿童文学创作的高峰之作,也是我国现代童话的奠基之作,在有着极高文学造诣的同时,故事本身也有充足的魅力,有高达96.13%的学生曾经阅读过这部作品。可以说,西方的经典和我国的本土经典著作的普及程度是不相上下的。《雾都孤儿》和《稻草人》同作为经典著作却仅有2.21%和1.10%的学生表示曾经阅读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符合儿童的阅读心理,这两部作品没有强烈的画面感,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设计,内容较为高深,经历尚少的学生难以体会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因此学生没有强烈的阅读兴趣。此外,《雾都孤儿》和《草房子》这两部作品的主题相对比较沉重,身处和平年代,习惯了安逸的学生很难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因此难以产生强烈的兴趣。这同时也体现出学生普遍喜欢与自己生活更加接近的作品,比较容易产生同感,应该采取一些科学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也阅读一些相对陌生的作品,扩大阅读范围,丰富阅读内容。

图4 不同作品的阅读情况统计图

3.阅读动机。

图5 高段小学生经典儿童文学阅读动机统计图

由图5可知有51.57%的学生的阅读动机是“自己喜欢看”,其它几个选项的选择比例也比较高,选择“父母的要求”这个选项的比例有26.31%,选择“老师的要求”这个选项的比例则有17.37%,这个结果体现出了教师和家长在孩子阅读方面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实际上,阅读动机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会影响一个人对阅读内容的吸收能力及效果,可谓至关重要。学生的经济状况和心理状态都尚未独立,需要有教师和家长引导着进行阅读。这必然是这两个选项选择比例较高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和监督作用,帮助学生养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提高“自己喜欢看”的比例,使学生的吸收能力和效果更好。

4.阅读习惯。

由图6(如下)可知,学生采用的经典儿童文学阅读习惯中比例最高的是“快速浏览”,占有48.07%,“边读边记”的比例为25.41%。从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来看,高段小学生正处于“勤奋对自卑的冲突”的发展阶段,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救,就会形成能力的美德;如果危机不能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无能。儿童在这一阶段所学的最重要的课程是“体验以稳定的注意和孜孜不倦的勤奋来完成工作的乐趣”。因此,养成勤奋积极的阅读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

快速浏览是一种速度很快的粗略的阅读习惯,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作品的阅读。假如仅仅是从读完一部作品,了解故事情节的角度来说,快速浏览未尝不是一种好方法。但是语言及表达技巧的学习和积累仅仅依靠快速浏览是不会有良好的效果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多时候,边读边记的习惯需要学生边读边思考,同时需要学生选择记录使自己深受启发的词汇句段,因此可以让阅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学生的作文来说更是如此。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硕士、柯维领导中心的创始人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明确指出“边读边记是一种高效能的好习惯”。阅读习惯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阅读效果。而当前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一种过分追求速度与效率的阅读状态,一味地想节省时间和精力,惰性心理严重,大多数学生在阅读时不会保持边读边记的阅读习惯,自制能力严重缺乏,需要引起关注。

图6 高段小学生儿童文学阅读习惯统计图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学生普遍经典儿童文学阅读量较大。由图表数据可知,学生的经典儿童文学阅读频率较高,阅读时间也较长。绝大多数学生阅读内容的种类都十分繁多,包括童话寓言、散文、小说、科幻作品等。由此可见,儿童文学阅读现状是良好的。

(二)不同类型儿童文学作品之间的阅读情况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符合儿童心理、接近儿童生活的作品较受学生欢迎。

(三)多数学生的阅读动机是自己喜欢看,但在爸爸妈妈和教师的要求下阅读的学生比例也较高。非主动阅读的比例还是颇高。

(四)在阅读习惯上,每位学生都依据自己的特点有不同的阅读习惯。其中,快速浏览的选择比例最高,随意性较大。

五、建议策略

(一)优化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动机,激发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组织,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阅读动机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会影响一个人对阅读内容的吸收能力及效果。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假如学生自己有兴趣阅读,那么后面的环节(阅读、运用)也会更加得心应手。因此,要优化学生阅读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的动机,激发兴趣。比如说:教师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作文教学模式,先让学生模仿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刚开始的机械模仿也要加以表扬和肯定,还可采用片段阅读和写作的方式逐步培养阅读和作文兴趣。

(二)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克服惰性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左右行为都是习得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很多学生的阅读习惯存在着较大问题,没有边读边记的习惯。而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人终身受益,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自主阅读学习。

(三)明确目标,结合作文教学,提取儿童文学阅读的最大效能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应该充分利用好每周的作文课,将经典儿童文学阅读课程化,把经典儿童文学阅读与作文教学挂起钩来,明确阅读目标,引导他们学会欣赏、积累好词佳句,让他们逐步掌握一些文学技巧,尽可能多的吸收书中的营养,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不断丰富自己的读写的成果,让阅读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的效能最大化。只有将经典儿童文学的阅读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才能提取经典儿童文学阅读的最大效能。

(四)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独特感受

图表数据显示:学生更喜欢阅读接近自己的生活,容易产生同感的儿童文学作品。符合学生阅读心理的作品也可以让学生学的更快更多,同理面对不感兴趣的作品学生自然会降低阅读效率。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符合学生阅读心理、学生普遍乐意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但是,对于那些学生比较陌生、不怎么感兴趣的作品,教师也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予以积极引导,比如说:教师可以将这些作品与学生感兴趣的作品比较着阅读或向学生介绍作品背后有趣故事以及作者的故事。也就是说,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也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此外,每个学生对于作品的解读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教师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他们的独特感受,并给予鼓励和引导。

六、小结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儿童文学阅读对于学生的语言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想要发挥出儿童文学阅读的最大效能,就要继续从阅读量、阅读内容、阅读习惯、阅读动机等四个方面来优化学生的儿童文学阅读情况。本次调查研究在数据的收集方面始终遵循真实、客观的原则。但是由于时间、样本等方面的限制,本次研究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有待进一步研究,但还是希望可以为小学的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提供一点参考,也为笔者的教育事业做一个了解。

猜你喜欢
儿童文学动机习惯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上课好习惯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动机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