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花球啦啦操空间要素编排研究
——以2019年世锦赛前六名队伍成套动作为例

2019-10-16 01:15杜熙茹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花球队形流动

黄 秋,杜熙茹

前言

啦啦操(Cheerleading)项目起源于美国十九世纪中叶,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项独立、规范、科学的竞技比赛项目[1],2001年起,国际啦啦操联合会(ICU)开始举办世界啦啦操锦标赛,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16个国家和地区加入成员单位,并广泛开展这项运动。啦啦操作为单项赛事已经进入“国际体育单项组织联合会”,2016年12月国际奥委会(IOC)授予为期三年的临时认可。2018年7月,经IOC批准,ICU已正式开始申请啦啦操项目作为2024年和2028年奥林匹克竞赛项目。啦啦操将陆续进入青奥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赛事,具有不可小觑的发展前景。

在“一校一球一操”的政策背景下,中国校园啦啦操运动得到快速发展[2]。全国啦啦操委员会(CCA)通过举办大型的啦啦操比赛、权威的教练员裁判员培训以及啦啦操论文科报会,提供了各个啦啦操队伍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使得各个啦啦操队伍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孕育出一大批专业啦啦操队伍。不仅提高了国内啦啦操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更有效促进了啦啦操运动在中国的飞速发展。在世锦赛的赛场上,中国双人花球啦啦操、爵士啦啦操、街舞啦啦操、ParaCheer技巧啦啦操均取得过世锦赛前三名的好成绩,而集体花球项目仍与世界优秀队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本文以世锦赛集体花球前六名世界优秀队伍的空间编排要素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此为我国后期花球啦啦操编排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9年啦啦操世锦赛集体花球啦啦操前六名参赛队伍成套的空间要素编排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图书馆查阅书籍及知网等查阅相关“花球啦啦操”等相关文献资料,为本文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1.2.2 专家访谈法

对啦啦操项目国际级教练员、裁判员以及相关专家进行咨询访谈,征求他们对于空间要素分类的意见或建议。

1.2.3 录像观察法

通过影像观看2019年4月世锦赛集体花球啦啦操前六名参赛队伍成套动作,进行空间要素编排方式的统计。

1.2.4 数理统计法

对录像观察法得出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进行分析。

2 花球啦啦操空间要素的构成

啦啦操编排要素是构成啦啦操成套动作编排的必要因素,根据ICU 2017-2020周期规则及各专家学者的研究,将啦啦操编排要素归为三类:动作要素、空间要素和音乐要素。优秀的成套创编可以最大化的展示运动员的整体实力,利用难度和操化动作,借助队形、空间和层次等元素,凸显成套动作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其中,空间要素是在操化、过渡连接、难度动作及托举配合的完成过程中对空间的利用情况,以展现舞台效果和视觉效果。经过文献资料的查询,整合相关国际级教练员、裁判员及专家的建议,本文将空间要素的组成部分分为横向空间和纵向空间两部分。

2.1 横向空间

横向空间包括队形变化(包括固定队形、流动队形等)、场地应用和对比层次。队形的创编是成套动作中操化、难度动作及托举配合等动作元素连接的桥梁,巧妙新颖的队形流动变化能够带来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横向空间的流变性对增强成套动作的视觉冲击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固定队形是指在成套动作中,运动员以固定的位置出现,呈现出清晰的队形构图;流动队形是指在队形转换途中,运动员通过操化动作、过渡连接等元素在移动过程中展现出多变的队形[3]。对比层次是在成套操化动作中出现的层次变化。

2.2 纵向空间

纵向空间包括地面空间(A)、站立空间(B)、腾空空间(C)和多层空间四个空间。成套中不同层次的空间变化更能提高成套动作的观赏性、及现场氛围的调动,对多层空间的合理应用更能凸显队形的三维立体感,增强舞台视觉效果。

地面空间动作包括滚翻难度、地面过渡连接动作等;站立空间动作是指全体队员站立时完成的操化动作、旋转类难度动作等;腾空空间包括空翻、跳跃类的难度动作;多层空间即纵向空间中出现两个及以上不同空间难度动作的对比层次。

3 结果与分析

层次变化同样有横向空间的队形层次以及纵向空间的多层空间层次,因此,本文在进行分析时,除了横向空间和纵向空间,笔者将层次变化从各自元素中剥离出来,单独作为一个分析点进行分析,使分析结果更具有对比性。

3.1 横向空间

将从队形变化、场地应用两方面对世锦赛前六名花球队伍的横向空间编排进行分析。

3.1.1 队形变化

表1 ICU集体花球啦啦操成套队形一览表

注:队形总数包括第一次出现的队形和重复出现的队形。

在所有的队形变化中,流动队形具有快速、多人参加、长距离移动的特点,能够产生高低昂强度的视觉冲击力,同时流动队形也对运动员在成套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运动员必须有良好的的空间感和身体控制能力。成套中采用的流动队形越多,参与流动队形的运动员越多,队伍整体实力水平越强;队形总数越多,说明成套动作变化越丰富。

图1 各队流动队形与队形总数对比图

队形的快速流动和队形数量是衡量横向空间的重要参考标准,由图1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前三名队伍在队形总数上远远多于后三名的队伍;在流动队形上总的趋势也是前三名队伍多于后三名队伍。

日本队的流动队形主要是由地面翻滚的过渡连接动作、跳步以及步伐加操化的动作组成,成套队形中注重由线到面的变化,每次流动队形参与人数较多,人多而不显混乱,以模块式进行移动,流动过程中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队伍整体实力超强。

美国队的流动队形主要由步伐加操化动作、地面滚翻动作以及少量的跳步和翻腾动作组成。成套中比较多的是队伍整体的位移,快速且长距离,在复杂的队形中丝毫不显慌乱。

墨西哥队主要由步伐加操化动作和翻腾动作(男运动员)以及少量跳步、转体动作完成队形的流动变化,其中步伐和操化动作占半数多。较之于其他队伍来说,转体动作在流动队形之中的运动是亮点,使流动队形更加流畅,对运动员的空间感要求较高。

斯洛文尼亚队在流动队形中较多使用了地面过渡连接和步伐加操化的动作,以及少数空翻、跳步的动作。流动队形和队形变化总数是前六名队伍中最少的一只队伍,但音乐与动作配合巧妙,手位动作快速有力,富有激情和感染力,能够带动观众情绪,充分展现了队伍的青春活力。

芬兰队主要使用了步伐加操化、地面过渡连接的流动队形,以及少数空翻、跳步动作和一个托举配合动作组成。但是成套流动队形中注重队伍的右左、平行移动,忽略了交叉移动,视觉效果有待加强。

澳大利亚队同样运用步伐加操化地面过渡连接动作作为主要的流动队形动作,加以少数转体、跳步动作。队形变化多样,队形丰富,移动明显。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世界顶尖的啦啦操队伍在横向空间编排上,队形总数、流动队形数量多,并且在流动队形的变化上更趋向于地面过渡连接动作、跳步动作或翻腾动作三者之一与操化步伐作为主要的流动队形变化,流动队形变化中选择的难度动作的种类多。因此,我国花球啦啦操队伍在后期的横向空间编排中可以增加复杂多变的流动队形数量,加大成套动作的艺术观赏性,同时凸显运动员良好的空间感和身体控制能力。

3.1.2 场地应用

将场地顺时针分为8个方向,每45°一个方向,即前:1、右前:2、右:3、右后:4、后:5、左后:6、左:7、左前:8,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队形方向图

日本队成套队形偏于中场和前场,没有运用到后场,队伍向1、3、7、2、8方向移动。

美国队成套开场造型在场地后场,逐渐向中、3、7、2、8方向移动,最后再向前场移动,场地应用合理全面,运动量大。

墨西哥队开场造型同样是在后场,逐渐向中场移动,以中场为中心,多次进行向3、7方向扩散和聚拢,因此中场运用较多,没有运用到前场。

斯洛文尼亚队开场造型在后场,成套中向中场移动,由于运动员之间的距离较大,场地运用较多,充分利用到中场、3、7、2、8方向的场地,最后整体结束造型在前场,场地应用合理。

芬兰队开场造型在左后场,成套动作过渡到中场,再由中场过渡到7、3、8、2方向的场地,后回到中场,结束动作由中场过渡到前场。

澳大利亚队开场造型在后场,成套动作都在往后场的3、7两个方向扩散,在1分20秒左右整体队伍才向中场移动,直到最后结束动作才过渡到前场。

由以上六个队伍我们可以发现,其中五只队伍都利用了1、2、3、7、8方位的场地,场地应用情况基本相似,而澳大利亚队伍,整体成套动作压后场,左、右场地利用较少。这种场地的利用方法符合舞台远景、中景到近景的观察规律,场地利用合理,我国花球啦啦操队伍可以在编排时进行借鉴。

3.2 纵向空间

纵向空间对运动员个人技术和团队配合都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求运动员要在同一时间、同一节奏做出一致的难度动作,在完成个人难度动作的基础上,要达到团队整体水平高度一致、动作起止一致、空间转换一致。本文将从地面、站立、腾空以及多层空间的运用四方面对前六名队伍纵向空间编排进行分析。

表2 ICU集体花球啦啦操纵向空间编排一览表

注:站立空间个数按全体队员在站立面完成的动作次数计算。

图3 各队纵向空间编排对比图

图4 各队纵向空间编排百分比图

根据表2统计的数据,得出以下两个图。根据图3可以直观的看出,在纵向空间的编排上,前三名队伍在地面空间的编排数量上呈递减的趋势,后三名队伍地面空间动作数量相同,数量上多与第三名墨西哥队;六支队伍在站立空间上的数量基本相同,数量起伏较小;六支队伍在腾空空间的数量波动较大,从第一名到第二名的趋势是先逐渐下降,到第三名上升,后三名基本呈缓慢下降趋势。

六支队伍在站立空间的编排数量大致相同,出入不大。第一名日本队擅长地面难度动作,数量上大幅度的领先于其他五支队伍,腾空难度动作相较于地面动作较少,但对比其他五支队伍,数量较多。日本队以高密度的地面难度、腾空难度结合站立面动作多次形成三维立体效果,动作整齐划一,到达高度一致。显示出超强的团队配合及运动员个人技术水平,给观众带来油然而生的震撼之感。

美国队地面难度动作数量仅次与冠军日本队,腾空难度数量仅此于日本和墨西哥队。

墨西哥队地面难度动作数量是六支队伍里面最低的,但是腾空难度动作数量是六支队伍中最高的。腾空难度动作相较于地面难度动作来说,难度更大,对运动员大腿力量和爆发力要求较高,每名运动员起跳高度、落地速度要达到一致。是以墨西哥队伍在地面难度动作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凭借高难度的腾空难度动作稳进前三。但由于对三个空间的三维分配不太合理,止步于第三的位置。

后三名队伍地面难度动作数量相同,腾空难度动作数量略有起伏,但整体都低于前三名的队伍,在三维立体空间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低于前三名队伍。

根据图4,可以发现世界优秀花球啦啦操的成套动作中,对于纵向空间的三个层次编排的较为均衡,基本呈现出地面空间的难度动作数量较多与其他两个空间的分布格局,这种呈现方式在成套动作中可以提高成套动作的观赏价值。

由以上六个队伍的纵向空间编排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优秀的花球成套动作在纵向空间的编排上在合理布局三维空间的使用频率上,适当增强腾空空间的难度数量,在展现多维空间带来的视觉冲击效果下,更加凸显运动员的实力水平。中国花球队在前期的训练中,在加强腾空难度和地面难度的基础上,着重加强运动员腾空难度的训练。

3.3 对比层次

表3 ICU集体花球啦啦操层次变化编排一览表

注:横向层次变化即操化层次个数;纵向层次变化即纵向多层空间个数。

根据表3统计的数据,得出以下雷达图:

图5 各队层次变化编排图

由图5的雷达图,可以清晰的看出,纵向层次变化的数量远远多于横向层次变化,其中,日本队远远领先于其他五支队伍;横向层次变化上斯洛文尼亚队数量最多;斯洛文尼亚队、墨西哥队在横向层次变化与纵向层次变化上的数量相近,其他队伍则有很大的数量差距。

由以上六支队伍的层次变化雷达分析图,可以直观的看出,优秀花球成套在层次变化的编排上呈现出纵向层次变化为主,横向层次变化为辅的趋势。因此,中国花球队伍在后期的编排中加强纵向空间的层次动作。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通过对2019年啦啦操世锦赛集体花球前六名的成套动作空间要素编排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4.1.1 世界顶尖的啦啦操队伍在横向空间编排上,队形总数、流动队形数量多,并且在流动队形的变化上更趋向于地面过渡连接动作、跳步动作或翻腾动作三者之一与操化步伐作为主要的流动队形变化,流动队形变化中选择的难度动作的种类多。

4.1.2 场地利用合理,成套动作队形路线呈1、2、3、7、8方位移动。

4.1.3 纵向空间的三个层次编排的较为均衡,基本呈现出地面空间的难度动作数量较多与其他两个空间的分布格局。

4.1.4 层次变化的编排上呈现出纵向层次变化为主,横向层次变化为辅的趋势。

4.2 建议

中国花球队伍在空间编排上,应增加横向空间的队形流动性,在流动队形的基础上增加难度动作的,借助流动队形实现难度、操化及配合动作的合理应用;在编排设计过程中重视纵向空间上的分层应用,注重三个层次的合理配比,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于腾空空间的使用率,利用跳步难度、空翻、托举配合等动作加强空间方位的多元化展示,强化视觉冲击效果;在层次变化上以纵向层次变化为主,横向层次变化为辅。

猜你喜欢
花球队形流动
2021年世锦赛中日集体花球啦啦操转体类难度运用分析
队列队形体育教案
流动的画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队形
漂亮的毛线花球框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七彩花球
彩练当空舞、六机楔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