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留观危重患者应用集束化管理的价值分析

2019-10-19 09:24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511400赵锦丽陈少霞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23期
关键词:识别率危重医患

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511400)赵锦丽 陈少霞

急诊科室是医院危重患者病种最多、最集中,管理和抢救任务最重的科室,急诊留观室的患者多为身体机能差、症状不典型、疾病变化快、基础疾病多等,其治疗和诊断都具有一定困难,需要进一步留观诊断[1]。如何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早期发现危重患者,给予及时的治疗,成为临床学者的关注重点。集束化护理是由美国健康研究所提出以帮助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优质医护服务的循证护理模式[2]。目前该模式在国外的应用与研究已趋向成熟,但我国的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旨在探讨集束化管理对急诊留观危重患者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急诊留观患者200例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2018年3月~2019年2月200例急诊留观患者为观察组,予以集束化管理。其中对照组男158例,女42例;平均年龄为49.13岁;平均留观时间5.57h。观察组160例,女40例;平均年龄为51.66岁;平均留观时间5.74h。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已获得临床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如建立急诊留观病例,生命体征监护等。观察组:予以集束化管理。①建立危急值讨论制度:每月的第一个礼拜二由科护士长主持,对上个月科室所有危急值进行逐个分析、报告讨论,找出危急值出现的原因,分析是否可避免;其中病人自身疾病引起的危急值视为不可避免,由于操作治疗失误或病情监测不够视为可避免,并在以后的工作中,纠正不规范的操作,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与监测。②合理安排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的评估结果,适当调整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比例,避免因护理人员过于劳累和忙碌忽略对患者病情的监测而导致危重患者发现不及时,产生不良后果。③健康宣教:患者入院初期,情绪不稳定,应尽量在家属的陪同下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耐心向其介绍具体查房情况和科室周围环境,同时应简单向患者及其家属解说相关病情的注意事项。④加强护理知识培训:急诊留观患者因病情不典型、病种多样等,容易导致危重患者病情的延误,科室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1.3 观察指标 观察危重患者早期识别率及去向、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和医患人员满意度评分。①危重患者早期识别率及去向:危重患者早期识别率=危重患者早期识别例数/实际危重患者例数×100%,实际危重患者可通过病情追踪患者的最终诊断判断;统计留观患者转诊去向,包括重症监护病房、专科病房及抢救室。②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每2个月进行一次留观室护理质量检查,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急诊科管理、基本护理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评分。③医患人员满意度评分:主要用于评价集束化管理效果,包括医护协作性、实践操作性、患者满意性、评判准确性。使用Likert 5级评分,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使用软件SPSS19.0,其中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危重患者早期识别率及去向 干预后,观察组危重患者早期识别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早期识别的危重患者去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1)。

2.2 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 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护理质量评分对比:基础护理(93.69±4.48vs.80.39±5.71)、急诊科管理(92.58±4.99vs.82.89±3.34)、基本护理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评分(94.89±4.18vs.81.69±4.69)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比较两组医患满意度评分 观察组医护协作性、实践操作性、患者满意性、评判准确性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2)。

附表1 比较两组患者危重患者早期识别率及去向(例,%)

附表2 比较两组医患满意度评分(分,±s)

附表2 比较两组医患满意度评分(分,±s)

组别 例数 医护协作性 实践操作性 评判准确性 患者满意性 总分观察组 200 18.78±4.09 16.75±1.08 17.55±2.97 15.04±2.48 68.17±7.65对照组 200 13.26±3.16 11.52±3.13 10.72±2.31 10.62±2.01 45.46±6.65 t 15.10 22.34 25.67 19.58 61.68 P<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急诊留观患者流动性大、病种多样,护理人员工作量大,如果护理工作不妥当,极易发生医疗事故,影响抢救效果,产生医疗纠纷。如何提高急诊留观室的护理质量,提高早期危重患者的早期识别率,改善科室医患环境,一直是为各医院急诊科所重点关注。集束化管理是将循证医学引入床旁管理,为重症患者普遍存在的某种疾病制定最佳的实践指南,最先为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引入护理领域[3]。近年来,集束化管理已被应用于国外临床的多个护理领域,其研究和应用已逐渐成熟。但我国集束化护理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大量的临床实践研究。

本研究中,观察组危重患者早期识别率明显提高,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建立了危急值讨论制度,通过观察和分析危急值出现的原因,详细讨论可避免危急值的出现原因,改进日常工作。谢云燕和李亚林[4]在急诊留观病房中建立危急值讨论制度,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及危急值出现的概率,改善患者预后。同时观察组通过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确保护理人员由足够的休息时间,减轻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避免因低级错误导致医疗事故,保证能及时监测留观患者的病情,其基本护理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评分、急诊科管理评分和危重患者的早期识别率明显提高。以往由于急诊留观病人病种多样、病情复杂,护理人员对留观患者的病情把握多停留在急性症状的护理上,本研究通过对护理人员相关知识的专业培训,提高对留观患者生命体征的整体把握,护理人员全面、系统的评价、识别留观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能力大大提高,可有效避免延误患者病情,基础护理评分明显提高。

护理质量的提高不仅在于护理人员专业能力的提高,本研究中,观察组医患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降低医患矛盾率。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可能由于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提高,能够及时早期的识别危重患者,其评判准确性、医护合作性明显提高。另一方面,观察组重视与患者的沟通,充分理解急诊留观患者情绪不稳定状态,耐心地在其家属的陪同下向患者介绍其具体查房制度和科室环境,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其对护理人员的信任,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集束化管理可明显提高急诊留观危重患者的早期识别率,医患人员满意度高,临床效果好。

猜你喜欢
识别率危重医患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基于真耳分析的助听器配戴者言语可懂度指数与言语识别率的关系
听力正常青年人的低通滤波言语测试研究*
提升高速公路MTC二次抓拍车牌识别率方案研究
高速公路机电日常维护中车牌识别率分析系统的应用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147例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分析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