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儿头皮针静脉穿刺关键点改进技术对静脉渗出的防控

2019-10-19 09:24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450000赵海霞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23期
关键词:穿刺针头皮本院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450000)赵海霞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176例接受小儿静脉穿刺患儿分为两组,各88例。对照组男37例、女51例,年龄5~24月龄,平均年龄(1.5±0.84)岁;观察组男39例、女49例,年龄5~23月龄,平均年龄(1.3±0.68)岁。两组患儿基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均接受本院的传统头皮静脉穿刺,首先由患者家属将患儿保定。护士选择患儿头额部较为清晰的静脉血管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将穿刺针稍进入血管少许,然后以54固定法用宽医用胶布将穿刺针、肝素帽及头皮针软管固定,打开输液器调节滴速,进行输液。

观察组患儿在基于传统穿刺技术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本院小儿头皮静脉穿刺问题及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优化。①优化患儿保定。由患儿家属引导患儿仰卧,并于眉上下额部佩戴遮光圈,降低患儿视穿刺过程而产生恐惧,于患儿头下垫一软枕,减少患儿头部晃动性摩擦,护理助手及家属共同保定。②确定静脉穿刺部位,依据患儿额部血管走向、血管弹性、粗细程度、清晰度以及触摸感辨别动静脉,选择血管走向直,较为清晰、远离交叉点,触之无波动、无滑动且松手后血管颜色不变的额头静脉。③备皮及消毒,在定位血管周围进行剃头备皮及75%酒精棉球消毒。④行针进行穿刺,确定穿刺点及消毒后,护士依据个人习惯持针,一手紧绷穿刺血管部皮肤保持血管清晰走向,另一手持穿刺针与额部皮肤水平面呈10°~15°角针头斜面向上进针,延血管走向缓慢行针,以防出现穿透。⑤见回血判定。行穿刺针入血管后,若回血猛烈多为误入动脉,需及时挤压胶管让血回入血管后,弯折胶管轻轻拔出并按压止血,及时与患儿家属沟通,重新确定血管;若确定穿刺入血管且无回血,需及时拔掉胶管与针头连接处,恢复血管容量进行回血。见正常回血后,针稍微前移保障针头不易划出,行固定。

1.3 评价指标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静脉穿刺渗出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经SPSS17.0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以(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头皮针静脉穿刺结果及一次成功率比较 对照组患儿在静脉穿刺次数1次以上患者的占比(10.23%)显著高于观察组(2.27%)(P=0.029);对照组患儿头皮针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85.23%)低于观察组(97.73%)(P=0.003)。两组患儿在穿刺失败及动脉误穿刺发生率方面差异不显著。

2.2 不同穿刺因素对两组患儿静脉渗出率的影响比较 不同穿刺因素对患儿静脉穿刺渗出率影响分析可知,在7种静脉渗出诱导因素方面,对照组发生静脉渗出例数均大于观察组,见附表。对照组静脉渗出总发生率(12.5%)显著高于观察组(2.27%)(P=0.009)。

附表 不同穿刺因素对两组患者静脉渗出率的影响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因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性静脉渗出问题导致医患矛盾事件发生常有报道[1]。国内虽有大量相关解决措施报道,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好导致患儿头皮静脉穿刺失败的技术性因素[2]。本研究结合近年来本院实施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诱发因素进行总结,并不同诱发因素如患儿保定、血管选择、进针角度、进针速度、上额皮拉直及回血判定等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选取本院收治的176例接受小儿静脉穿刺患儿为研究对象,与传统穿刺技术相比,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渗出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静脉穿刺次数在1次以上的患儿数量显著高于观察组。

总之,针对传统穿刺问题构建针对性解决措施,并将针对性措施应用到小儿静脉穿刺临床实践中可以显著降低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渗出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穿刺针头皮本院
一种新型套管针用穿刺针的设计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头皮出油多会导致脱发吗?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EBUS-TBNA中不同型号穿刺针对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结果的影响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换季时头屑头痒 其实是头皮“过敏”了
让头皮爱上做SPA
选择性头皮扩张并应用头皮扩张皮瓣修复瘢痕性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