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性手外伤显微外科修复术后目标训练的康复护理效果观察

2019-10-19 09:24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郑州院区450000宋春利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23期
关键词:显微外科徒手研讨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郑州院区(450000)宋春利

复杂性手外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创伤,因为其导致患者的皮肤、血管、神经及肌腱等部位的创伤合并发生,因而其临床诊治难度较大,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给予其显微外科修复术进行干预,除了手术治疗以外,术后患者还需要通过康复训练进行干预,对其手功能恢复进程促进[1]。基于此,本研究就复杂性手外伤显微外科修复术后目标训练的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分析,具体内容如下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显微外科修复术治疗的76例复杂性手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系统抽样法的分配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参照组和研讨组,每组38例。参照组中女性患者18例,男性患者20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47.31±5.21)岁;致伤因素:车祸因素17例,机器轧伤因素10例,重物砸伤因素8例,鞭炮轧伤因素3例。研讨组中女性患者19例,男性患者19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7.36±5.23)岁;致伤因素:车祸因素16例,机器轧伤因素9例,重物砸伤因素8例,鞭炮轧伤因素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观察比较。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进行干预。研讨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目标训练的康复护理进行干预,具体干预效果如下阐述:①制动期目的训练的康复护理措施:这一阶段康复训练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对患者制动肢体的健康组织进行保护,减少其因制定因素引起的并发症,促进其患处组织在修复进程了,可通过如下措施进行:每日对患者的损伤部位周围的健康组织进行被动按摩,每次进行2~4次,每次时间为10min;术后第5日对患者的修复部位进行轻揉被动活动,每日4次,每次时间为3min,力度控制在患者手指轻度不适即可,之后每日增加1~2次,直至增加至每日10次;术后第7日开始对患者的患肢手指进行挤捏和按压,力度控制在不对患者骨折愈合和血运造成影响即可,每日4次,每次时间为3min,之后每日增加1~2次,直至增加至每日10次。②二期修整与功能重建后的目标训练的康复护理措施:这一阶段的康复训练的目标是对患者关节活动范围进行增加,预防肌肉萎缩,对其软组织进行保护,对其的功能进行改善和减轻后遗症的发生,可通过如下措施进行:指导患者进行伸屈活动,每日4~6次,每次15min;给予中药烫泡进行干预,每日2次,每次30~60min;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激光照射、频普透热等物理疗法进行康复护理。

1.3 观察指标 分别在干预1周、2周和3周后对患者的手功能和徒手肌力进行评估。手功能参照TAM测定法[2]进行评估,主要对患者患肢的掌指关节活动度、远位指间关节和近位指间关节的活动度进行观察,若与健肢同样部位相比,其活动范围正常则为优秀,评为10分;若活动度≥健肢的70%则为良好,评为7~9分;若活动度≥健肢的50%则为一般,评为5~6分;若活动度<50%则为差,评分为0~5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手功能越优。徒手肌力参照Lovett法[3]进行评估,共分为6个等级,若患者可在大阻力和重力情况下完成运动则评为5分;若患者仅可在小阻力情况下完成运动则评为4分;若患者可维持重力姿势或是在重力下运动至标准姿势则为3分;若患者对重力姿势进行消除且可完成全关节运动则评为2分;若患者可进行肌肉收缩但无法进行关节活动则评为1分;若患者肌肉收缩运动都无法进行则评为0分。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得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若对比得出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1周后、2周后和3周后的手功能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1周后、2周后和3周后的手功能,干预1周后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2周后和3周后,研讨组显著较优,与参照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附表1。

附表1 两组患者干预1周后、2周后和3周后的手功能比较(分,±s)

附表1 两组患者干预1周后、2周后和3周后的手功能比较(分,±s)

组别(n=38) 干预1周后 干预2周后 干预3周后参照组 5.21±0.48 6.34±0.21 8.01±0.20研讨组 5.77±0.47 8.24±0.19 9.11±0.10 t 1.95 15.16 9.35 P 0.08 0.00 0.00

2.2 两组患者干预1周后、2周后和3周后的徒手肌力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1周后、2周后和3周后的徒手肌力,干预1周后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2周后和3周后,研讨组显著较优,与参照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附表2。

附表2 两组患者干预1周后、2周后和3周后的徒手肌力比较(分,±s)

附表2 两组患者干预1周后、2周后和3周后的徒手肌力比较(分,±s)

组别 干预1周后 干预2周后 干预3周后参照组 1.3 8±0.0 6 2.1 1±0.0 9 3.3 1±0.0 6研讨组 1.4 0±0.0 5 3.2 4±0.1 1 4.0 1±0.0 5 t 0.5 6 2 0.6 7 1 9.0 1 P 0.2 1 0.0 0 0.0 0

3 讨论

目标训练的康复护理是一种通过依据患者每一阶段的康复需求对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旨在完成其康复训练的目标,逐步推进患者的康复进程。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看出,应用目标训练的康复护理的研讨组的术后干预2周后的手功能和徒手肌力均优于参照组,P<0.05,两组间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目标训练的康复护理可有效的对复杂性手外伤显微外科修复术后恢复进程进行促进,使得患者的手功能和徒手肌力得到显著改善。造成这一差异主要是因为运用目标训练的康复护理对复杂性手外伤患者实施康复干预措施,可分阶段实现对患者康复训练的目标,符合康复护理中的循序渐进原则,一步一步的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进程[4]。在制动期,通过对其的损伤部位周围的健康组织进行被动按摩可有效的预防患者这些组织萎缩,轻揉被动活动和对患者的患肢手指进行挤捏和按压可有效的预防制动时间过长引起相关并发症,延缓其恢复进程,有效的促进其患处组织在修复进程[5][6]。在二期修整与功能重建后这一阶段,通过伸屈活动可使得患者的关节活动范围得到增加,促进其肌肉运动功能的恢复,中药烫泡可发挥消肿、舒筋活血的功效,利于组织的修复,且还可配合一些消疤灵等中药使用,使得患者的疤痕得到减轻,利于手部美观的恢复,给予物理疗法的目的是缓解患者的后遗症症状,使得患者的预后效果得到增强。

综上所述,在复杂性手外伤显微外科修复术后应用目标训练的康复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手功能和徒手肌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显微外科徒手研讨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再植术后中指持续肿胀成功1例
延续性康复护理对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显微外科修复术功能恢复的影响
徒手攀岩
徒手抓飞弹 一点不奇怪
徒手“撕开”原子弹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徒手深蹲,练练你的臀部
案例研讨课的困境及未来走向
输精管结扎致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8例临床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