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加两国高校人群对男性口服短效避孕药认知度的比较研究*

2019-10-22 09:12沈梓萱吴其蓁祁钰雯丁之德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在校学生中加避孕药

沈梓萱 吴其蓁 祁钰雯 丁之德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16级临床医学八年制(上海 200025);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组织胚胎学与遗传发育学系

“全面二孩政策”已在我国广泛实施,但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依然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且维持正常范围的性别比例,使其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仍是我国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现今市场上避孕药物主要以女性避孕药为主,男性避孕方式仅局限于输精管结扎与避孕套,而男性避孕药物因其效果不稳定或存在不良反应等原因至今未能广泛应用。

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诸多雄性生育相关的靶基因、靶蛋白陆续被发现,为男性新型避孕药的研制带来了希望[2]。最新研究发现EP055蛋白可结合精子并能显著降低精子的活动力,对实验动物恒河猴注射高剂量EP055 6h后,精子活动力显著降低至20%;注射后30h,已观察不到活动的精子。与此同时,运用EP055并不影响雄性性激素水平[3]。目前,虽然还未进行临床试验以观察该药物对男性的避孕效果,但此研究无疑具有较高潜在性的医学转化价值。另一方面,一项关于DMAU(十一酸二甲氢龙)的临床试验研究显示,男性服用400 mg的DMAU对睾酮和黄体生成素水平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4],且无论是口服或是注射均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前期动物实验证实口服DMAU可显著抑制家兔促性腺激素的合成与精子生成,并具有完全的可逆性。在人体的Ⅰ期临床试验中发现DMAU具有短期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且停药后对促性腺激素和睾酮的抑制作用可完全逆转,由此提示DMAU可作为一种理想而有效、且不影响性欲的男性口服避孕药。

在众多高校中,医学院校师生作为健康理念及医学知识的最早接受者及传播者,男性避孕药的研究及运用自然会引起其广泛兴趣和积极讨论。然而,长期以来,国内对于男性避孕药的报道甚少,关于男性口服避孕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科普文章更是寥寥无几,而民众对于男性避孕药的认识度几乎为零。因此,本研究通过调查男性口服短效避孕药在国内和加拿大高校人群中的认知度,比较两国被调查人群之间存在的差异,为未来男性避孕药在我国及国际上的推广及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健康中国”宏伟目标的实施作好必要的基础准备工作。

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实施主要通过调查问卷和分析数据的方式进行,因此调查问卷的内容是影响结果的关键因素,调查问卷的设计由最初设定的研究方向决定。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分为以下4点:

1、对比中加高校人群中对男性口服短效避孕药的认识与接受现状;

2、对比不同性别对男性口服短效避孕药的认识和接受状况;

3、分析在不同人群中对男性口服短效避孕药认识和接受度产生差异的原因;

4、探索有效增加男性口服短效避孕药在高校人群中认识与接受度的方法。

二、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以下4种方法:

(一)文献评阅

根据研究所需检索近年来相关文献资料,为本项目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同时为问卷调查表设计提供思路,筛选出重要的调查条目。

(二)问卷调查

根据事先文献检索的结果与前期探索,设计出调查问卷,且该问卷应尽可能全面了解上海及多伦多高校人群中对男性口服避孕药的认识和接受状况。本项目共有效发放495份问卷。其中,上海地区的问卷通过网络发放的方式,共回收371份;多伦多地区的问卷由研究者在大学校园等发放,共回收124份。由于问卷是网络和校园发放两种形式,故问卷回收率为100%,问卷的有效性可为后期数据分析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调查对象

本研究选择上海和多伦多地区的高校学生和教职工作为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群体及不同性别的受调查者进行问卷访谈,包括了解在中加两国高校人群中差异的影响因素,以更全面的角度对问卷调查进行数据分析。

(四)数据分析方法

本研究运用定量定性分析方法对调查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 果

一、调查对象信息

问卷调查对象的性别比为:男性:42.22%,女性:57.78%(图1A);在校大学生占总参加被调查人数的77.78%,其中中国:85.98%,加拿大:53.23%;就读或曾就读于医学相关专业的比例,中国:48.52%,加拿大:29.84% (图 1B)。

图1A 问卷调查对象的性别比例

图1B 中加两国调查对象就读或曾就读于医学相关专业的比例

二、调查内容比较

(一)避孕方式

对于避孕方式的选择,加拿大受访者更倾向于选择避孕套(54.84%)和女性避孕药(38.71%),其他方式(如禁欲等)约占3.23%;而国内受访者主要选择避孕套(68.19%),其次是男性结扎 (12.67%)、男性避孕药(7.01%)、女性避孕药(5.39%)和不借助任何药物或工具的自然避孕方法(3.23%)。

对于影响避孕方式考虑的最关键因素即成功率,在两国的被调查者中均占比最高(中方:62.53%,加方:74.19%);另一方面,国内受访者对避孕方法的经济考虑、对性欲和性功能的影响、方便程度和对健康和体型影响的关注度明显高于加方受访者(图2A)。

图2A 中加两国调查对象对影响避孕方式考虑的关键因素分析

除此外,加方受访者对女性避孕药所致女性健康问题的了解程度高于中方(加方:完全了解45.97%,了解一点45.97%,不太了解4.84%;中方:完全了解14.56%,了解一点65.5%,不太了解16.17%)(图2B)。

图2B 中加两国调查对象对女性避孕药所致女性健康问题了解程度的比较分析

(二)对男性避孕药的了解

两国均仅有约三分之一的受访者人听说过男性避孕药,无显著差异(中方:27.76%;加方:33.06%)。同时,加方受访者对男性避孕药的接受程度显著高于中方(加方:77.42%;中方:66.31%)(图 3A)。在受访者中,大部分对男性避孕药持怀疑和观望态度,在该问题上两国受访者具有较小差异且大多数人能接受自己或伴侣通过使用男性口服避孕药的方式避孕,而在不接受的受访者中,超过半数表示如有安全可靠的男性避孕药,会愿意尝试。其中,国内受访者不能接受男性避孕药的最大原因是“担心影响生殖能力”(74.51%),其次是“药物有效性”(60.78%)及“担心影响性欲和性功能”(52.94%);加方受访者不能接受男性避孕药的最大原因也是出于对其生殖能力影响的担忧(61.11%),其次是“担心影响性欲和性功能”(55.56%)及“对可靠性的怀疑(33.33%)”(图3B)。另外,双方受访者不能接受的其他原因还有担心药物的副作用、对体型的影响、宗教原因和性取向等。

图3A 中加两国调查对象对男性避孕药的了解和接受程度的比较分析

图3B 中加两国调查对象不接受男性避孕药因素的比较分析

(三)避孕方法选择的性别差异

在避孕方法的选择上,男女都更倾向于选择避孕套,与此同时,女性受访者还倾向于选择女性避孕药和男性结扎。其中,选择女性避孕药的加方女性比例远超中方(加方:48.39%;中方:6.25%);而在选择男性结扎和避孕套的受访者中,中国女性远超加方。选择不借助药物和任何工具即自然避孕方法的受访者中,中方男性受访者远超加方;而在选择女性避孕药的受访者中,加方男性显著多于中方(图4A)。

图4A 中加两国调查对象对避孕方式选择的比较分析

对于影响避孕方式考虑的关键因素中,总体上女性对成功率的关注度更高。中国女性相对于男性来说,更关注对体型的影响。男性则对性欲、性功能和性生活体验影响的关注度更高(图4B)。

图4B 性别对影响避孕方式考虑的关键因素比较分析

在接受伴侣使用男性避孕药方面,中方和加方女性分别占92.41%和95.16%,而愿意服用男性避孕药的男性分别只占76.87%和75.8%(图4C)。调查中发现,如有一种男性口服避孕药,对性欲和性功能影响很小,避孕率高,停药一段时间后即可恢复生殖能力,原本不愿服用避孕药的男性中,仅有26.47%的中国男性表示将会愿意服用,而加方男性愿意服用者则高达53.33%;而在原本不希望伴侣服用男性避孕药的女性中,有超半的中方女性(52.94%)表示愿意,但仍有66.67%的加方女性不愿意。在不能接受伴侣服用男性避孕药的人群中,男性对其影响性功能和性欲的顾虑明显比女性高,但女性对其避孕的有效性更为关注。另外,受访女性还更关注对体型的影响。

图4C 中加两国调查对象对接受自己或伴侣使用男性避孕药的状况分析

(四)在校学生与非学生比较

经济因素对中方在校学生影响较大,而加方非在校学生最关注避孕有效性;中方非在校学生是四个受访群体中最不关注避孕有效性的。另一方面,在校大学生总体上比非在校学生更关注价格、方便程度以及对性欲和性功能的影响(图5A)。

图5A 中加两国调查对象对影响避孕方式考虑的关键因素分析比较

在是否听过到男性避孕药、能否接受自己或伴侣服用男性避孕药问题上,在校学生与非在校学生之间无明显差异(图5B)。在不能接受的受访者中,选择担心影响生殖力及药物是否有效性的在校学生明显比非在校学生增多,而非在校学生则更担心对性欲和性功能的影响;在有效男性避孕药存在的前提下,可改变原先选项即可接受的在校学生超过一半,但在非在校学生群体中仍有大多数不愿接受。

图5B 在校与非在校学生对男性避孕药的了解和接受程度的比较分析

(五)医学相关专业与非医学专业比较

在调查中,非医学专业的受访者中把男性避孕药作为避孕方式首选的比例显著高于医学相关专业的受访者,而对于其他的避孕方式两种人群的喜好无显著差异(图 6A)。

图6A 医学相关专业与非医学专业对避孕方式的选择比较分析

在影响选择避孕方法的因素中,关注经济因素、对性欲和性功能的影响、简单方便程度、有效率及对性生活体验的影响等方面的医学专业受访者略多于非医学专业,但两者对健康和体型等的关注程度没有显著差异(图 6B)。

图6B 医学相关专业与非医学专业对影响选择避孕方法的因素比较分析

在选择听说过男性避孕药选项的受访者中,医学相关专业受访者所占比例是非医学专业的两倍(40.09%和20.50%)(图6C),但医学相关专业受访者中,不能接受自己或伴侣服用男性避孕药的比例却与非医学专业没有显著差异(15.21%和12.95%)。在不能接受的原因中,双方占首位的均为对生殖力的影响。其他原因中,非医学专业明显较医学更在意对性功能和性欲的影响(非医学专业61.11%,医学相关专业45.0%);医学相关专业更关注对体型的影响(医学相关专业15.15%,非医学专业 2.78%)(图6D)。

图6C 医学相关专业与非医学专业对男性避孕药的了解度的比较分析

图6D 医学相关专业与非医学专业不能接受男性避孕药原因的比较分析

在有效且副作用小的男性避孕药可供选择的前提下,仍有近2/3的非医学专业人士不能接受(63.89%),而这个数字在医学相关专业中为一半左右(48.48%)。

讨 论

目前,世界各国人群在避孕方法的选择上,以加拿大人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人群在除了避孕套外的避孕方式中更愿意选择女性避孕药。西方国家口服避孕药使用率高的主要原因是相关人员对初中生就开始普及避孕知识,教授学生避孕药服用方式、服用剂量等。除此外,教师与父母也会教授学生性知识,使其可以更好地掌握避孕方法[5]。因此,加拿大受访者对于女性避孕药副作用的认识远高于国内受访者的很大因素也在于此。

本研究通过对371名中国高校人群和124名加拿大高校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经对两国受访者数据的对比、不同性别数据对比、在校大学生与非在校大学生数据对比及医学相关专业与非医学专业数据对比等统计分析,从而获得中加两国高校人群对男性避孕药的认识和接受度的数据信息。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加拿大受访者对于男性避孕药的接受度普遍高于国内受访者,其中原因之一可能是近年来男性口服避孕药的研发均在北美进行。另一方面,中加两国受访者对其存在的认知度差异还可能与科学知识普及程度有关。如从数据分析可得出,加拿大高校人群对于男性口服短效避孕药的认知与接受程度均高于中国高校人群。从文献资料和现实文化差异因素的考虑,我们推测部分原因是中国性教育的不足,导致了大量青少年对避孕知识了解甚少,从而引起他们对选择避孕方式的茫然和对新型避孕方式的抗拒。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长期以来,男性避孕药一直没有成为主流避孕方式之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尚未找到避孕效果好、副作用小且能够有效作用于成熟精子靶点的药物;另一方面,由于其药效的不确定性,而药厂对其的研发表现出相当的谨慎也不愿意投资。此外,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是男性受试者的否定态度。然而,近年来,当男性避孕药的研发停滞多年后,终于又有了新进展。现阶段而言,口服短效男性避孕药已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其进入市场的可能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小范围群体的调查,以使研究者、管理部门及投资方进一步了解社会群体对男性避孕药接受与否的原因,找到突破点,为未来男性避孕药进入临床及在社会普及寻求答案,从而使研发部门、管理方以及投资方均能在研发过程中能够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同时,这也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 “健康中国”宏伟目标相一致。

除此外,本研究在发放问卷的同时也开展了避孕方式的科普活动,让一部分缺少性教育的青少年通过问卷的方式学习避孕知识,同时还介绍了男性避孕药的有关内容,即男性避孕药可为男性提供了新的避孕手段,使男性除了避孕套和结扎之外还可有了新的选择,这也是宣传男女双方在性生活中应各自承担相等的责任,有助于普及男女平等的法律意识,同时也是一个现代文明社会的进步体现。

总之,本研究通过中加高校人群对未来男性避孕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的问卷调查,旨在为研发者、管理部门和药物生产方提供相关的信息和参考。另外,通过问卷结果也可反映了中加两国青年对掌握生殖避孕知识的差异,提示相关教育部门对我国青少年建立有效的性健康教育及保护措施已刻不容缓。

致谢:本课题在数据统计中得到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徐刚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谢意。

猜你喜欢
在校学生中加避孕药
中加交流民间使者——吴融芳
经常口服避孕药和使用节育环的女性何时怀孕
口服避孕药会致癌吗
为口服避孕药正名
中加专利审查高速路(PPH)试点再延长三年
中加儿童绘本中英语交际智能活动设计的对比研究
我国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会计实践能力培养对策探析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实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华东交通大学在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门”中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