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致使动词的去致使化看题元与论元的关系

2019-10-23 03:44鲁青
北方文学 2019年29期
关键词:题元论元

鲁青

摘要:题元和论元之间的对应关系主要是以常态联接和非常态联接这两种形式呈现。以“the ice broke”为例,从致使动词的去致使化角度出发,对受事角色由宾语位置转移到主语位置的现象进行了探究,不仅能支持同一个句子中的题元角色之间是相互流动的观点,而且为认识题元到论元的非常态联接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题元;论元;去致使化;非常态联接

对于题元和论元之间的映射关系,前人(Dowty;高明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两者之间的常态联接和非常态联接现象进行了探究。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以下一组常见的题元和论元之间复杂的联接关系展开讨论,发现从常态联接(例a, b)到非常态联接(例c)的变化,实质上是受到致使动词经历去致使化的影响,促使位于句中宾语位置的受事角色转移到了主语位置。以下例子来自于Saeed的《语义学》一文:(a)Ursula broke the ice with a pickaxe;(b)The pickaxe broke the ice;(c)The ice broke.

一、題元和论元

题元角色也称为语义角色,指的是除谓语动词以外的,其他参与到这一事件描述中的角色,且这些角色的性质由谓语动词的语义特征决定。由于题元角色属于语义范畴,无法在实际的句子中得到体现,需要借助论元这个载体来实现其具体含义。论元是题元角色在句法上的表现,一般是指句法上的主语、宾语等概念。由此,题元和论元之间形成一定的对应关系。

二、题元层级理论和Dowty的原型理论

(一)传统的题元层级理论

不同的题元角色投射到句法上的路径是相对固定的,每一个题元都与句法上的某一个论元形成联接关系,并且,根据各题元的显著程度,可以形成具有一定规律的层级模式。Saeed通过分析英语句式,提出了以下普遍的主语层级模式:

施事>接受者/受益者>受事/客体>工具>地点

他认为,以上各角色投射到主语位置的可能性,是从左往右依次递减的,且施事角色总是在受事角色的左边。然而,传统题元层级模式的劣势也较为明显。首先,题元角色的数目是无法计算的;其次,由于复杂的动词语义和多变的句式结构,会出现突破该题元层级范围的投射关系。

(二) Dowty的原型理论和论元选择原则

面对传统题元层级理论遗留下来的问题,Dowty提出了原型施事和原型受事的题元原型理论,将无以数计的题元角色进行了归纳分类。Dowty的分类方法,有效地解决了题元角色的数量问题。

为解释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Dowty提出了论元选择原则。程工对该原则进行了如下总结,同在一个句子当中的论元,含施事特性最多的做主语,含受事特性最多的做宾语。但由于该原则要求谓项必须为及物动词,所以,无法适用于对例(c)这类非常态联接现象的解释。

三、题元和论元之间的联接关系

(一)常态联接

例(a)中包含三个题元角色:Ursula、the ice和 pickaxe,分别代表施事、受事和工具角色。基于Dowty的题元原型理论可得,Ursula具备自主、知觉、位移、致使和独立五个原型施事特性;pickaxer具备位移、致使和独立三个原型施事特性;the ice具备状态变化、过程渐变、受施事方影响和位置固定四个原型受事特性。

从论元选择原则出发,将原型角色投射到句法位置上,具备更多原型施事特性的Ursula做主语,pickaxer则做状语,the ice做直接宾语。在例(b)中,虽然句中做为主语的有灵施事角色缺失,但是同做为施事方的工具角色pickaxe可替代其在句中的主语位置。因此,从Dowty原型理论出发,可解释类似于例(a)(b)中题元到论元的常态联接。

(二)非常态联接

顾阳认为动词可分为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和非宾格动词,并用以下的例子对不及物动词和非宾格动词进行了区分:(d)John ran away;(e)The boat sank.

例(d)和例(e)两个句子的句式是一致的,都只有主语无宾语,但是句中担当主语的名词短语所蕴含的语义角色是不同的,在例(d)中是施事,在例(e)中是受事,前者属于不及物动词范畴,后者则属于非宾格动词范畴。这里的例(e)与例(c)情况一致,句中的动词sank和broke皆属于非宾格动词。

韩素景认为,这类非宾格动词来源于致使动词。从致使动词到非宾格动词的转变,实质上是经历了一个去致使化过程,使原来的二元谓词变成了一元谓词。

这样就可以解释例(c)这类非常态联接现象。在例(a)(b)中,动词broke的及物特征要求其必须带两个或以上的论元,此类句式属于题元到论元的常态联接。而在例(c)中,从句法上来看,动词broke只带有一个论元做为其主语,已然不再具有及物性。这是由于broke经历了一个去致使化过程,失去了及物性和致使义,由致使动词转变为了非宾格动词,从而促成了the ice 由宾格位置转移到了主语位置,实现了题元到论元的非常态联接。

无论是在例(a)、例(b)还是例(c)中,the ice都是以受事角色映射到句法位置上的,但是,这种联接关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当the ice 出现在宾语位置时,属于常态联接;而当它出现在主语位置时,则是受到了致使动词broke经历去致使化过程的影响,形成非常态联接,即动态联接。

四、总结

与以往的研究有所不同,文章以致使动词去致使化这一角度为着落点展开讨论,对题元和论元之间的非常态联接关系有了新的认识。题元投射到句法上的位置是动态变化的,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动词复杂的语义和语法特征的影响;且题元角色又是非离散的。

参考文献:

[1]David Dowty.Thematic Proto-roles and Argument Selection[J].Language,1991(3):547-619.

[2]高明乐.题元角色的句法实现[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3:24-28.

[3]John I, Saeed.Semantics(Third Edition)[M].Singapore: Utopia Press Pte,2009:153-159.

[4]高明乐.句法_语义映射理论探微_兼谈理论在汉语中的运用问题[J].东方论坛,2010(6):54-62.

[5]高明乐.论元与题元角色及其理论地位[J].外国语言文学,2018(1):23-39.

[6]程工.评《题元原型角色和论元选择》[J].国外语言学,1995(3):29-33.

[7]顾阳.生成语法及词库中动词的一些特性[J].国外语言学,1996(3):1-16.

[8]韩素景.英语致使性动词的非宾格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2):163-175.

猜你喜欢
题元论元
浅析题元理论
浅析题元理论
基于语料库的俄汉“怀疑”语义客体论元对比研究及其翻译
成分重量和粤方言双及物结构的论元语序
基于论元结构和题元指派对汉语处置义“把”字句的句法语义分析
浅议题元准在汉语兼语句中的适用性
从“仓库烧了”的作格化看题元角色与论元选择的动态性
英语中动构式中施事论元句法隐含的认知研究
离合词扩展式的句法成因
论配价、题元及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