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元

  • 现代俄语句法学中的配价—题元相关问题探析
    一个定义,叫做“题元”。1.2 研究现状“配价”这个概念在泰尼埃尔的早期著作《句法结构基础》中被广泛讨论,但他并未在此书中明确地指出配价在性质上是句法的还是语义的。在泰尼埃尔逝世后以其名出版的著作《结构句法基础》 一书中,从属关系句法被提了出来,在该语法观下,词与词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动词对名词的支配关系,即配价,是一个句子的关键[4]。20 世纪60年代,在泰尼埃尔的配价语法基础上,德国学者们先后发展了以动词语义支配能力为基础的配价语法学说,并且值得一提的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0期2022-12-07

  • 语义角色精细化理论下的题元准则研究
    有论元结构,也有题元结构。论元指称谓词所涉及的对象,题元则为谓词语义特征赋予其所指对象的角色,表示谓词语义内容所涉及的主体、客体、场所、起点、终点、工具等[1]。比如,例(1)中的“bake”是个双论元动词(Two-place Predicate),即该动词的词法结构中包含两个“论元”成分,这两个成分在例(1)中分别为“Jim”和“cake”。“Jim”由谓词“bake”赋予施事角色(Agent),而“cake”则由谓词“bake”赋予其受事角色(Pati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2年3期2022-11-22

  • 英语作格动词的特性及判断特征
    本文将从及物性、题元角色、格位指派等角度考察作格动词的特性及判断特征,特别是作格动词的转换,以期对英语教师的英语教学和学生的英语学习有所启示。【关键词】作格动词;特性及判断【作者简介】齐明珍,于浩,吴迪,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 人文社科部。英语中的作格结构由于作格动词具有显著的标记性而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Keyser&Roeper,1984;Fagan,1988;Garcia de la Maza,2008;Kang,2016; 南潮,2018),这种显著

    校园英语·月末 2021年5期2021-09-17

  • 先秦“何有于”歧义原因的句法浅探
    大。本文力图通过题元原则和汉语话题优先型的特点,对先秦文献中的各种涉及“何有于”的句子进行句法分析,阐释各种语义解释分歧背后的句法逻辑。关键词:何有于,题元,话题1. 《论语》中的“何有于我哉”引发的歧义a. 郑玄注:“人无有是行,于我,我独有之。”这种注解显得孔子的语气毫不谦虚,即所谓“不难之辞”。如果参照论语全篇中孔子的说话风格,则显得非常突兀,和孔子的风格极不相符。虽然刘宝楠引用《论语·里仁篇》“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与《论语·雍也》篇“为政乎何有”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9期2021-03-24

  • 题元重合及其语义功能表现
    080)0 引语题元重合是词汇语义、句法语义中极为常见的一种现象,但语言学界对它的认识、研究却很不充分、全面,传统的题元理论和语义研究注重的是述体或命题构造题元的单一语义角色分析,很少给予题元重合以专门的分析和关注,即使当代题元理论研究也未能深刻认识到题元重合的理论分析重要性和价值,学者们对它的概念定位、特征区分以及功能实现等方面依然认识不清,相关句法语义现象被混淆、忽视,不少词汇语义问题未能得到正确审视和剖析。客观而言,这里仅凭传统的单一语义角色理论、论

    外国语文 2020年3期2020-12-31

  • 生成语法视域下的汉语兼语句核心议题研究
    标准(主语位置是题元位置且是一个不可词汇化位置的小句是不定式小句[4]),杨大然认为兼语句是个包含不定式小句的句子。这样一来,兼语句中不定式结构的主语只能是PRO或语迹。具体来说,第一个动词V1的使令度弱的,不定式小句的主语是PRO;反之,使令度强的是语迹。也就是说前者是基础生成的论元,受控制理论的制约;后者是移位留下的虚成分,受约束理论的制约。成镇权[5]研究虽然仅限于V1含有“致使”意义的兼语句,但其结论却与杨大然[2]显然不同。成镇权[5]认为“兼语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2020-09-18

  • 谓词隐含与复合词的生成
    和各个成分之间的题元关系以及名词性复合词的生成方式和制约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题元成分在复合词中具有不同的功能,每个成分的功能由其在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决定。词法结构与其原始的句法结构之间呈现高度的一致性。谓词隐含必然触发嫁接操作的发生,但成分嫁接必须按照等级顺序依次进行,不可跨层级嫁接。题元角色、语义关系、句法结构和词法结构之间具有对应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在现有形式语言学框架内合理地解释了含有施事类题元复合词和非施事类题元复合词之间的差异、句法结构分析对

    外语与翻译 2020年1期2020-04-13

  • 目标式介词短语及其构句机制
    问题:第一,目标题元角色有哪些语义特征,它的变体类别是什么。第二,标记目标题元的介词“向、朝、往”如何与目标题元角色的变体进行匹配。第三,目标式介词短语蕴涵句中的谓语核心成分有哪些特点。一、目标题元的语义特征题元角色是研究词汇语义与句法结构关系的一个接口[1]。具体来讲,在谓语动词描述的行为活动或事件中,凡是可能参与的客体,我们都可将其归为相应的题元角色类型。基于题元角色的这一特点,科学分析以“向、朝、往”为标记的介词模块就有了实现的依据性。(一)[+事件

    韶关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2020-02-24

  • 分裂义多义动词客体题元层级化分析
    关系的变化在客体题元身上有十分突出、鲜明的表现。本文以分裂义动词为对象,从题元层级理论出发,对俄语多义动词语义衍生中的客体题元层级化问题展开讨论。我们首先将尝试建立客体题元的层级化描写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对客体题元层级化中的分裂义多义动词的语义变化进行分析。应该说,动词语义变化的客体题元层级化分析是一个较新的理论课题,无论是动词语义研究还是题元理论研究往往专注于自身,较少专门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对动词语义衍生问题进行系统研究,而客体题元层级化分析的优势恰恰在

    外国语文 2019年2期2019-12-27

  • 俄语动词隐喻义变的多向位分析
    дать为例,从题元结构变异、交际语义功能转换、非常规语法属性及词汇-句法转换等4个方面对其隐喻义变展开个案分析,由此从多维解析和刻画的角度挖掘动词隐喻认知的语义实现机制和相应的交际-句法语义变异特点,拓宽俄语动词多义句法语义整合研究的理论视野和分析思路,推进语言认知和句法语义、词汇语义的界面理论研究。相关研究对深入探解动词规律性多义的精细化分析问题及动词“语义深描”具有突出的理论启迪意义和价值。2. 动词隐喻义变的语义句法性能2.1 动词隐喻义变“多义是

    外文研究 2019年4期2019-12-25

  • 动词隐喻义位的组合形式性能
    要任务。本文将从题元语义功能或语义角色以及句法(副题元)兼容扩展等两个方面,对俄语动词隐喻义位的组合形式性能和句法表征展开分析和讨论。相关分析将充分展现动词题元特性和句法扩展方式、扩展性形式检测语在其语义区分、语义描写中的特殊价值和作用,印证动词隐喻义变所蕴含的形式、语义内在机制,从词汇、认知、形式的互动互释层面促进动词多义及其语义句法问题的研究,同时其分析思路和理论方法、原则对于系统化、层级化地开展动词规律性多义的精细化语义分析具有启迪意义和价值。1 动

    外国语文 2019年6期2019-12-24

  • 题元理论中复杂动词与论元的关系研究
    个论元仿佛违背了题元准则,本文基于题元理论分析此类句型的复杂动词与论元之间的关系与该结构的生成机制问题,而后借张杰的“词汇化”更进一步深入解释其中复杂动词与论元关系,从而对倒置动结式有更清晰的认识。2.研究背景综观前人对动结式的理解各抒己见。Jersperson(1954)认为“have a walk”结构中“have”承担的语义较“walk”轻,故界定“have”为轻动词。Chomsky(1995)把“VP嵌套假设”中的上层“V”定义为轻动词,为探索述谓

    文学教育 2019年17期2019-11-26

  • 从致使动词的去致使化看题元与论元的关系
    鲁青摘要:题元和论元之间的对应关系主要是以常态联接和非常态联接这两种形式呈现。以“the ice broke”为例,从致使动词的去致使化角度出发,对受事角色由宾语位置转移到主语位置的现象进行了探究,不仅能支持同一个句子中的题元角色之间是相互流动的观点,而且为认识题元到论元的非常态联接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关键词:题元;论元;去致使化;非常态联接对于题元和论元之间的映射关系,前人(Dowty;高明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两者之间的常态联接和非常态联接现象进行

    北方文学 2019年29期2019-10-23

  • 俄语动词义位的形式句法描写
    主要从配价模式、题元结构、兼容共现特征及词汇-句法转换形式等方面对该动词义位进行多向位的句法分析和描写。相关分析将反映出“语义决定句法,通过句法可以描写语义”的自然语言机制和特点,体现“有多少个动词义位,就有多少个形式聚合类与之相呼应”的句法语义实质,有助于进一步证实和揭示词汇多义语义的形式变化机制,加深对动词语义功能和本质的认识,从整合论角度推进动词语义句法研究的深入开展。1 动词语义-句法多向位分析框架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是莫斯科语义学派集成描写理论。该

    外国语文 2019年5期2019-06-08

  • 语态现象的句法研究——基于轻动词题元特征分解组配假设的最简诠释
    究——基于轻动词题元特征分解组配假设的最简诠释王和玉(广东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最简句法将题元角色重析为谓语词项的题元特征,在运算中通过合并名词性成分得以核查。按轻动词题元特征分解组配假设,核心功能语类带有[A(gent)]和[C(ause)]两种无解题元特征,逻辑上有四种特征组配关系,这样既构建了施事agent和致事cause两种外论元的允准机制,也解释了不同谓语结构的及物性差异。普遍语法没有专门的语态范畴,各种语态现象均可通过句法轻动词上的题元特征进行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9年2期2019-04-18

  • 条件介词短语的变体类别及其功能*
    词框架标记的条件题元,存在着“限制条件”“适时条件”和“倚变条件”三种变体。限制条件有表述具体行为事件和抽象事件之别,分别具有[+行为事件]和[+图像事件]的语义特征,用以规约述谓事件出现的背景;适时条件具有[+状态]和[+时点]的语义特征,用以表述述谓事件发生的适宜时机;倚变条件具有[+变化]和[+事件]的语义特征,它是述谓事件发生或变化的依据和参照体。正是这些不同的条件题元变体,决定了不同条件介词短语蕴涵句的语义功能的差别。1 引言所谓“条件”是指一种

    语言科学 2019年3期2019-03-05

  • 英语作格结构中的动词研究*
    法主语分派相同的题元角色。生成语法内,这类动词的语法主语被认为原生于vP,但因动词不能给原生宾语分派宾格,后者只好提升到语法主语位置,被分派主格[1]274。针对这类现象的研究发展至今,主要涉及到被动句、作格句和中间句等特殊句法结构,尽管学者们采用的术语可能不尽相同,但是就作格现象以及相关动词的界定上能够达成共识。其中,Johns的观点最为典型,他把作格现象定义为不及物动词的主语和及物动词的宾语分派相同题元角色的一种语言现象[2]。基于下文作格动词的特性和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3期2018-12-31

  • 英语名词性成分抽象格的可见性分析∗
    有问题。由于格与题元角色指派明显地捆绑在一起,这意味着凡需要题元角色的地方都需要格,而凡不需要题元角色的地方都不需要格。按照该分析,虚词应该不需要格。由于虚词没有被指派题元角色,理应无格。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因为虚词只能出现在受格标记的位置上。我们认为,虚词之所以需要格,实际上是其配对成分需要格。根据可见性分析,谓词只给可见的名词组指派题元角色,抽象格能使名词组变得可见;所有的格违例都能在题元准则上得到解释。1 研究问题格理论(Case Theory)是生成

    外语学刊 2018年2期2018-11-28

  • 浅析题元理论
    刘心雨【摘要】题元理论连接了句法和语义,解释了前指现象和被动态等语言现象,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题元角色以及角色等级的界限不明等,这引起了对题元理论的存废之争。概述了题元理论的理论框架,探究了该理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关键词】题元理论 语义角色 语义 句法一、理论框架题元理论(theta theory)是以Gruber的理论为其中的基础之一的。Gruber提出了题元关系理论(thematic relation theory),他认为其不仅是一种句法结构,也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8年1期2018-04-21

  • 浅析题元理论
    中)一、理论框架题元理论(theta theory)是以Gruber的理论为其中的基础之一的。Gruber提出了题元关系理论(thematic relation theory),他认为其不仅是一种句法结构,也表现了语义关系;动词是核心成分,动词根据语义关系赋予其他成分角色(role)。Chomsky吸收了相关理论,进一步提出了他的题元理论(thematic theory):题元角色(theta-role)是动词分配给论元(argument)的语义角色。高明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3期2018-02-11

  • 中动句N P移位分析
    架指导下,分别从题元理论、格理论和约束理论三个角度对英语中动句的NP移位做简要分析。中动句 题元理论 格理论 约束理论中动句是指形式像主动句,而意义上有点像被动句的句子。这类句子结构称为中动结构,其中的动词称为中动词。动结构具有非事件性,即不是叙述某一特定事件的发生,而是说明句子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的某种本质特征。本文将从题元理论、格理论和约束理论三个方面探讨中动句中的名词短语移位。一、N P的题元角色一般中动句中的名词短语虽然是在主格的位置上,但是分配到的

    长江丛刊 2017年29期2017-11-25

  • 词汇与句法界面的关系研究
    kendoff的题元关系、Baker的题元指派一致性假说、Tenny的体界面假说等等。本文的重点是分析词汇语义对句法的影响,同时也会对词汇结构对句法的影响做简单的分析。语义格 词汇与句法 词汇语义 单项研究一、前言词汇与句法界面研究的是词汇与句法的互动(刘宇红2010b),分析句法与词汇界面的关系。各种词类都能影响句法,但是形容词、副词以及功能词类对句法的影响主要是约定俗成的,与词汇本身的语义特性和结构特性关系较小,所以本文只考虑名词和动词对句法的影响。词

    长江丛刊 2017年34期2017-11-15

  • 最简方案中S结构的消除原因探究
    构,在语法功能和题元角色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而把一个句子的论元结构确定了。以下例子可以解释语法功能与题元角色之间的对应关系。(1)John persuaded Harry to kiss Marry.(Hornstein:20)从题元角度考虑,persuade(劝说)为二价动词,需要一个persuader(劝说者)和一个persuadee(被劝说的人);而kiss(亲吻)也是一个二价动词,同样需要一个kisser(亲吻者)和一个kissee(被亲吻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7期2017-04-15

  • 基于语料库对“融入”和“融入到”的句法对比研究
    88:46)提出题元角色分配一致性假说(Uniformity of Theta Assignment Hypothesis),即“两个结构的题元关系相似,可表现为两者拥有相似的深层句法结构。”鉴于句子a和b 的语义和题元角色分配相同,它们应该拥有相似的深层句法结构。因此,句子b 的句法结构如图1所示:Baker(1988:236)认为,“当与后缀型介词相关的NP承担与格/目标;施益者/受益者;工具/地点这几种题元角色时”,类似的结构可能会存在。另外,后缀型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6年2期2017-01-07

  • 汉语介词“在”的日语译法
    来介引时间或方所题元。而术语不同的日语格助词「に·で·を」也同样具有此功能。同一语义在日语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常使日语学习者大伤脑筋。因此,文章先从介词的定义入手,以“在”的相关结构形式出发,讨论相同语义域的介词短语PP在日汉互译时的配对选择。关键词:介词;后置词;题元;静态;动态Abstract:Preposition"in",grammaticalizedfromverb,is at the core position of Chinesepreposit

    高教学刊 2016年12期2016-06-13

  • 湖南湘阴话的基本方所前置词“得”
    湘阴话中“得”的题元功能的宽泛性。普通话中用动前置词表达的方所、源点、终点等题元往往采用不同的词汇形式,如:“在”“从”“到”等。这些在普通话中需要用不同的动前前置词来表达的题元角色在湘阴话中一般用题元功能宽泛的“在”义前置词“得1本字待考”来表示;并且,普通话“V+趋向词+方所成分(L)”结构中,用“趋向词”充当动后前置词表达的题元功能,如“开往长沙”“爬上二楼”,同样的意思湘阴话一般用“动词+‘得’+NP+方位后置词(或后置趋向词)”来表示,如:“开得

    现代语文 2016年3期2016-04-06

  • 非使役化中英语动词的句法选择研究
    :动词论旨结构与题元结构呈现不一致状态,其施事角色被压制。及物化观点坚持一元论,把非宾动词看成原生动词,但在两类动词转换、形态语素特征以及最简原则等方面存在不足。不及物化观点坚持二元论,把使役动词看成原生动词,但在施事角色压制的层面上存在分歧:词汇简化观认为,词汇规则在题元结构之前就压制了施事角色,内部题元就会直接投射或移动到主语位置,但是违背论旨角色分派的一致性原则、经济原则和界面条件等原则;句法简化观则认为,动词的题元数目依靠句法手段减少。基于最简主义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5期2016-03-16

  • 题元角色理论研究综述
    10000)一、题元角色概念起源题元角色这一相关的概念最早是在1965年由Grube在他的博士论文词汇关系研究中提出来的,它表示的是谓项的语义特征蕴含的某些固有语义角色。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语言学家对此概念有不同的术语名称。例如,1968年Fillmore在其格中,它就被称作深层语义格;1972年,它被Jackendoff命名为题元关系;1990年,Givn称其为语义角色;1991年Dowty又将其称为题元角色。其它常见的名称还有参与者角色,但是不管名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2016-03-01

  • 湖南湘阴话的基本方所前置词“得”
    湘阴话中“得”的题元功能的宽泛性。普通话中用动前置词表达的方所、源点、终点等题元往往采用不同的词汇形式,如:“在”“从”“到”等。这些在普通话中需要用不同的动前前置词来表达的题元角色在湘阴话中一般用题元功能宽泛的“在”义前置词“得1本字待考”来表示;并且,普通话“V+趋向词+方所成分(L)”结构中,用“趋向词”充当动后前置词表达的题元功能,如“开往长沙”“爬上二楼”,同样的意思湘阴话一般用“动词+‘得+NP+方位后置词(或后置趋向词)”来表示,如:“开得长

    现代语文 2016年1期2016-02-29

  • 浅议题元准在汉语兼语句中的适用性
    湖南 肖 玲浅议题元准在汉语兼语句中的适用性湖南 肖 玲汉语兼语句是一种特殊汉语句式,它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兼语这一成分上,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而题元理论对句子成分如何获得题元有着很好的解释力,因此本文借用题元理论中的题元准则分析了某些汉语兼语句的表达,并做出合理解释。题元理论 题元准则 兼语句一 题元理论题元理论是指生成语法中关于题元角色分派的理论,主目语承担的角色称为题元角色, 题元角色理论旨在说明谓语和名词之间的语义关系。二 题元准则题元准则是生成

    作文教学研究 2016年6期2016-02-14

  • 英语中动句的论元结构及其句法实现
    赋格以及主语分派题元角色的功能。为了满足格位的要求,逻辑宾语经名词性提升移位至中动句的句首获得主格。Stroik[5-6]也采用了句法分析模式。他认为中动动词将所有论元投射到句法层面,在投射的过程中,中动动词的论元结构没有改变。生成过程涉及两个步骤:施事角色的降级和受事的提升。施事题元并没有被抑制,而是实现为附加语。施事角色可以是显性成分,也可以为隐性成分。如果为隐性成分即为空语类PRO。Hoekstra & Roberts[7]认为中动动词的逻辑主语是在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2016-01-12

  • 题元理论的角度分析“王冕死了父亲”句及“死动词”
    □要宇婷从题元理论的角度分析“王冕死了父亲”句及“死动词”□要宇婷按照普遍语法的观点,根据动词是否能带宾语,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根据题元理论,及物动词带有两个和三个论元,称为二位动词和三位动词;不及物动词带有一个论元,称为一位动词。“死”一直被认为是不及物动词,如,张三死了。但是,在“王冕死了父亲”这句话中,“死”的不及物说法不成立。作者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从日语的受损被动句中得到启发,并列举了汉语的“受损动词”及“受损句”。从题元理论角度对“王冕死

    现代语文 2015年27期2015-11-26

  • 中动句及物性的最简句法研究
    ,由轻动词v上的题元特征决定。中动语态概念有待论证,因为语态标记实质上体现的是谓语及物性的差异。及物性更适合三分:有[uAuC]题元特征的v决定其谓语的高及物性,只带[uC]或[uA]题元特征的v决定其谓语的低及物性,而无题元特征的v决定了其谓语的非及物性。中动谓语中v不含[uA]特征,故不允准施事外论元;但其[uC]特征允准致事外论元合并在spec-vP位置,是低及物性谓语。不同语言对及物性高低和有无的敏感程度不一,采用的形态标记也不一致,导致了中动句的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年2期2015-11-04

  • 评价性“V-起来”句的句法推导*
    两个谓语同时存在题元关系。把“NP+V-起来”看作附加语,“NP+AP”是主要谓语,最简方案中的侧向移位和题元特征核查理论可为评价性“V-起来”句的“附加语分析”提供形式化的理论工具。具体而言,“NP+V-起来”在句法运算时投射为独立的语段vP1/APPLP;vP1/APPLP的核心/非核心论元在推导过程中被拷贝后侧向移位与主句的轻动词形成vP2。在主句继续推导时,vP1附接于vP2,形成复杂谓语结构,为主句谓语事件的实现提供条件或情景。分裂式结构“V起N

    外语学刊 2015年5期2015-10-24

  • 英汉被动结构对比分析
    ,然后在格理论和题元理论(Chomsky,1957)的框架下分析英汉被动结构的差异。二、英汉被动句形式对比分析(一)英语被动句类型表1:英语被动句结构英语的有标记被动句是指由“Be+Ved”或“Get+Ved”构建的句子,汉语的有标记被动句则是指含有介词“被”等的句子,所以表1中的(1)、(2)类都可以被称为有标记被动句。(1)中有施事者出现,当施动者需被言明时,就使用by+NP指出,无需则不用;Get型被动句并没有第一类运用的广泛,一般限于口语和非正式书

    现代语文 2015年21期2015-10-17

  • 英语中动句的论元结构及其句法实现
    赋格以及主语分派题元角色的功能。为了满足格位的要求,逻辑宾语经名词性提升移位至中动句的句首获得主格。Stroik[5-6]也采用了句法分析模式。他认为中动动词将所有论元投射到句法层面,在投射的过程中,中动动词的论元结构没有改变。生成过程涉及两个步骤:施事角色的降级和受事的提升。施事题元并没有被抑制,而是实现为附加语。施事角色可以是显性成分,也可以为隐性成分。如果为隐性成分即为空语类PRO。Hoekstra & Roberts[7]认为中动动词的逻辑主语是在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08-27

  • 从“仓库烧了”的作格化看题元角色与论元选择的动态性
    烧了”的作格化看题元角色与论元选择的动态性○徐瑞雪文章以Dowty的题元原型理论为框架,以“他一把火烧了仓库”“他烧了仓库”“火烧了仓库”“仓库烧了”为分析对象,尝试揭示题元角色连续统内部、题元角色与句法论元之间映射的动态性。题元角色 论元选择 谓项 动态变化一、引言汉语句子中经常会出现语义结构与语法结构的复杂映射关系,比如以下一组句子:(1)他一把火烧了仓库。(2)他烧了仓库。(3)火烧了仓库。(4)仓库烧了。本文尝试以上述句组为对象,从题元、论元和谓项

    现代语文 2015年25期2015-07-16

  • “汉语为非格标语言说”献疑
    商榷。汉语;格;题元角色;焦点;献疑1.引言《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3期发表了胡建华先生的《题元、论元和语法功能项——格标效应与语言差异》一文(以下简称“胡文”)。该文提出汉语是一种非格标语言,其证据有三:第一,现代汉语中,主宾语在句子中的实现(似乎)不仅不受动词题元角色( theta-role)选择的限制(如例〈1〉和〈2〉),而且也不受论元结构的制约(如〈3〉)(胡建华2007:163):(1)写毛笔;捆绳子;吃大碗;吃食堂(2)a.那瓶酒喝醉了

    外文研究 2015年3期2015-03-16

  • 两个及多个Wh-成分不对称性移位
    ,动词see可用题元管辖whatj的语迹tj,在(1)例中ti及tj都得到严格管辖,符合ECP要求,句子合法;例(2)中 whatj先占据[Spec,CP]位置,可以实现对tj先行词管辖,同时tj又得到动词see的题元管辖,获得双重管辖,whoi后移位只能居于嫁接位置,无法实现对ti管辖,ti既得不到先行词管辖又得不到来自动词的题元管辖,因而ti得不到严格管辖违反了ECP造成句子错误。2、γ加标机制分解释为了说明上述句子的差异,L&S(1992)把ECP演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12-20

  • 从句法学角度研究英语中的述补结构
    接受来自主动词的题元角色(theta-role)。在小句的补语里,小句谓语(形容词短语/介词短语)直接指派小句主语。因此,该结构在动词后名词短语和表结果的谓语之间存在着很强的语义关系。然而,主动词和动词后名词短语不存在任何的语义关系的假定,不能解释及物动词的述补结构中动词后的名词短语成为主动词的子范畴事实。为了使结构变得更加清晰,Hoekstra认为在述补结构中,及物动词使其不及物化,以至于动词后名词短语成为小句主语,而不是主动词的直接宾语。但是这种提议不

    文教资料 2014年15期2014-09-22

  • “过于”和“终于”的历史演变及相关问题
    :(1)介引处所题元,其义为“经过某地”;(2)介引对象题元,表示对某人、某类人犯有过错、过失;(3)差比句的比较基准,也是介引对象题元,同(1)、(2)类有所区别的是,这类结构常表示前后两个对象题元的比较,其义为“X超过Y”。例如:(1) 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于曹,曹君袒裼而观之。(《韩非子·十过》)(2) 子墨,游公尚过于越。(《墨子·鲁问》)(3) 异日,君过于康庄,闻宁戚歌,止车而听之,则贤人之风也,举以为大田。(《晏子春秋·问下》)(4) 有善

    华中学术 2014年1期2014-08-09

  • 论动词隐喻意义的形式实现 ——动词多义性的集成描写
    出来。文章主要从题元的配价结构或题元形态—句法结构、题元次语义属性、题元语义功能、副题元兼容扩展以及句法转换条件等方面对动词隐喻意义的相应形式机制展开分析和描写,尝试建立起俄语动词隐喻的句法—语义界面观。文章研究将为动词隐喻意义找到新的语言学依据和佐证,也将有助于揭示动词认知意义同句法语义、形式特征之间的密切关联。动词隐喻意义;多义性;句法条件;句法—语义界面;集成描写[1]一、引言动词隐喻产生的语义变化必然投射到形式层面,这构成动词隐喻意义的形式机制,是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4年1期2014-03-30

  • 再论角色配位
    应。前者叫作句法题元(синтаксический актант),是句子的句法结构单位,后者叫作语义题元(семантический актант),是句子语义结构中的谓词题元。张家骅等(2003: 35)认为,在句子的形式结构层面上用来填充谓词语义配价的句法片断为句法题元;而在句子的语义结构层面上,用来填充谓词语义配价的语义片断为语义题元。因此,角色配位也指“动词的语义题元及其句法题元之间的对应关系” (Холодович 1970: 109),即题元

    外文研究 2014年3期2014-03-20

  • 俄语覆盖类动词有规律的多义聚合体*
    用的是动词的语义题元、释义和分类范畴①等因素。覆盖类动词一方面具有特定的语义性能,另一方面又具备共同的语言运作特点。Падучева揭示出这类动词释义的共同语义要素(Падучева 1993),在此基础上借助形式化操作就能够确定覆盖类动词的成员组成。并且,按照莫斯科语义学派倡导的动词表层语法特征能够从其深层语义特征中得到解释的原则,对这类动词进行的语义分析应该能够解释这些动词语言运作的上述特点——有规律性的多义及各种转换方式。覆盖类动词具有以下共同语义要

    外语学刊 2013年3期2013-10-23

  • 基于侧向移位理论对“NP+V-起来+AP”结构的句法分析
    具、地点或时间等题元角色,如(1-6)所示。有时,“V-起来”前可以出现两个NP,均与动词V有题元关系,如(3)和(6)所示。(1)他跑起来飞快。(AGENT+V-起来+AP)(2)车开起来很快。 (PATIENT+V-起来+AP)(3)这件衣服他穿起来太大。(PATIENT+AGENT+V-起来+AP)(4)这把刀砍起来特别顺手。(INSTRUMENT+V-起来+AP)(5)山路走起来十分崎岖。(LOCATION+V-起来+AP)(6)那一天他干起活来特

    外国语文 2013年4期2013-09-12

  • 主动—被动态语义与动词题元结构变异
    有直接制约作用的题元结构变异现象作专门、细致的研究。张家骅(2000:60-61)指出:“由语义题元结构的变化而派生新义,这是存在于语言词汇体系中的普遍现象。”通过题元结构的变异来处理动词等词汇的派生词义可以为词库设定一种机制,使词汇派生过程具体化,也能为追溯不同的动词词汇特征在句法方面的表现或语义的句法制约提供理论线索,并为厘清相关的一些词汇语义关系找到依据。难怪Bresnan和Kanerva(1989)提出的“词汇映射理论”(Lexical Mappi

    当代外语研究 2013年5期2013-03-27

  • 轻动词理论的起源
    体,特别是从赋予题元角色这个角度来看,动词和名词是一个整体(Cattell,R.1984:119)。他还给复合谓语下了一个很长的定义:Composite Predicate Rule在上述定义中,复合谓语是一个整体,并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复合谓语中的名词是该谓语的主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inalienable)特征、行为、部分,如例句 c.“Bill has a pleasant personality.”的 personality 是主语Bill的一种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2年1期2012-09-18

  • GP句重新分析难度与加工机制
    减少重新分析时对题元角色进行修复的机会,进而影响重新分析的准确性。例如:(4)a.While Bill hunted the deer ran into the woods.b.While Bill hunted the brown and furry deer ran into the woods.c.While Bill hunted the deer with large antlers ran into the woods.d.While Bill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2年4期2012-08-06

  • 汉语动结式被动式从题元角色到语法功能的映射
    考查其语义层面的题元角色与句法层面的语法功能(如SUBJ、OBJ等)之间的映射关系,一方面揭示其表层句法结构的生成机制,另一方面进行句法理论方面的探讨,寻求一种能解释人类语言的普遍机制。2.动结式题元结构的复杂特性动结式的题元结构比一般动词复杂,因为Vcaus和Cres均具有分配题元角色的功能(李奉栖,2011:19)。例如:(4)汽车压断了他的右脚。① 本文用简写的方式来表示各种题元角色:ag=agent;pt=patient;th=theme;ben=

    外国语文 2012年3期2012-04-24

  • 题元角色理解与英语动词一词多义的认知与教学
    072)一、关于题元角色从语义上讲,要使一个动词构成一定的情景(situation),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实体(entity)与之配合才能得以实现。对这些充当不同角色(role)的实体(名词或名词结构),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称呼。Allan[1]称之为参与者角色(participant roles),Fillmore[2]称之为深层语义格(deep semantic cases),Givon[3]称之为语义角色(semantic roles),Jackendof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3期2012-03-19

  • 从标准理论到原则参数理论 ——转换生成句法介绍
    的语言上。(二)题元理论乔姆斯基从格语法的短暂辉煌中看到了形式句法的缺陷,也看到了语义在句法体系中的作用,所以将格语法的基本精神改头换面,作为一个理论模块移植到支配及约束理论中来(石定栩,2002)。题元理论(Theta Theory)就是研究词首(介词组以介词为首,名词组以名词为首,动词组以动词为首……)如何把它论元结构中所规定的题元角色跟它的补语(内论元)联系上的理论。题元角色,也就是原来所谓的格,亦被称为论旨角色,是题元理论的基本要素。题元理论的核心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11期2011-08-15

  • 生成语法中词汇语义与句法的互动关系研究
    管约论阶段提出了题元角色(theta role)和题元标准(theta criterion),即题元角色的数量、类型、位置是每一个动词所特有的,这些题元角色构成了动词的题元栅(theta grid),每一个题元角色能够而且只能分派给一个论元,而且每一个论元有且只有一个题元角色[2]36,比如,put能分派三个题元角色,它的题元栅表示为:put V:<AGENT,THEME,LOCATION>③题元角色是句法概念,但它包涵了对动词周边名词性成分的语义规定,比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3期2011-04-07

  • 空语类PRO在英汉语中的分布的优选论分析
    容,并且获得某一题元角色,但没有实际语音形式的抽象实体。因此在英语中,PRO主要分布在非限定性从句的主语位置,如:I decided[PRO to study English].由于汉语的形态极为贫乏,汉语中是否存在定式与不定式之分也在学术界存在广泛争议。胡建华[5]认为汉语中存在不定式句,且把不定式的判断标准规定如下:一个小句被判为一个不定式,当,且仅当其主语位置同时满足 (a)和 (b):(a)它是一个θ位置;(b)它是一个不可词汇化的位置。而徐烈炯[

    怀化学院学报 2011年4期2011-01-07

  • 汉语动词性结构主语生成研究
    原则。另外,根据题元准则,动词必须把题元角色一一分派给句中的名词短语。如果题元角色不能分派出去,句子就不合语法。(3a,3b)的不定式分句中的动词都是study;该动词是一个二谓动词,有两个题元角色需要分派。在(3a)中,内、外题元角色分别由John和Mandarin承担。在(3b)中,唯一的显性名词短语Mandarin承担了动词study的内题元角色,但没有其它的名词短语承担起外题元角色;然而句子合乎语法,并没有违反题元准则。这说明,不定式分句中存在一个

    文教资料 2010年8期2010-12-31

  • 英语“A+I”结构的句法新析——兼论名词无宾格假说
    献的基础上,运用题元理论,格理论,vP壳理论分析了A+I结构中名词短语格的获取,认为“主语至宾语提升结构”比“例外格标记结构”更有说服力。论证了肖娴的名词无宾格假说的合理性及局限性,指出:格与句法的对应关系及格的获取是否依赖于句法结构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A+I’ 结构;RtoO;ECM一、问题的提出自 Rosenbaum(1967)[1]第一次对 A+I结构做出“提升解释”以来,A+I结构便成为转换生成语法的核心课题,近几年更是成为句法学研究的热点话题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1期2010-12-26

  • 同源结构与同源动词研究
    ,占据动词的内部题元位置,有格特征核查要求:通过与Tr合并,名词N派生为动词,其拷贝与Tr形成核查关系,由Tr核查其宾格特征。同源宾语; 非作格动词; 非宾动词; 格核查引言同源宾语(cognate object)是句子层面一个通常为不及物的动词后面接一个看似其宾语的名词短语NP,其中心语也正是该不及物动词的名词形式,重复动词所表示的语义。如:(1) a. The woman cried a bitter cry.b. Harry lived a happ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年3期2010-10-21

  • 句法-语义映射理论探微 ——兼谈理论在汉语中的运用问题
    词库-句法接口;题元角色;联接理论;体貌投射1. 题元角色与联接理论1.1 词汇语义与句法当前许多句法理论普遍接受这样的假设:动词的意义决定它的句法表现,即一个句子的句法结构形式是由句中述语动词(predicate)的词汇意义决定的。其中题元角色①题元角色又称语义角色或论元角色,是指述语动词所描写事件的参与者的角色类型及关系。(thematic role)是联接词汇意义和句法结构的重要表达式,题元角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意义关系表达为抽象形式,使词汇意义和句

    东方论坛 2010年6期2010-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