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杜诗学文献研究的力作
——评孙微《清代杜诗学文献考(增订本)》

2019-11-12 22:45左汉林
杜甫研究学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著者杜诗生平

左汉林

杜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托命之人,他的诗歌及伟大人格对中国人的精神塑造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历代文人对杜甫及其诗歌研究的层层累积,踵武不迭,逐渐使杜诗学成为一片学术的沃土。早在宋代就有了“千家注杜、五百家注韩”的说法,据最新统计,历代杜诗学文献著作截止到民国时期,目前知见者已不下一千三四百种。英国有个莎士比亚图书馆,专门存放研究莎翁的著作,倘若我们建立一个杜甫图书馆,相信其藏书的丰富程度,比之莎翁亦毫不逊色。孙微教授多年来致力于清代杜诗学文献的考索,于2007年由凤凰出版社出版了专著《清代杜诗学文献考》,颇得学界之好评,此书递经十二年的不断修订,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19年9月重新推出了增订本,这表明孙微教授对清代杜诗学文献的钩稽达到了又一个全新的高度。笔者通览全书后发现,增订本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兹不揣谫陋,为之略陈如下。

一、对清代杜诗学文献的增补与完善

《清代杜诗学文献考(增订本)》一书是目前为止对清代杜诗学文献搜罗最为全面丰富的著作。全书在原版《清代杜诗学文献考》所收410馀种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十二年来更为广泛的访书与调查,共陆续增补了清代杜诗学文献110馀种,目前增订本所收文献数量已增至520馀种,这个数字大大超过了原版,当可刷新学界对清代杜诗学史的认识。著者通过更为细致深入的钩稽考索,补充了很多前人遗漏失载的文献,并且订正了许多前人的疏失,重新厘定出一个相对完备、翔实的清代杜诗学文献的书目,其嘉惠学林之功可谓大矣。即使对那些已经散佚的文献,著者也尽力从其他文献中钩稽相关信息。例如明末嘉定诸生李元植尝集杜弔邑中殉节诸人,其《集杜诗》二卷已经散佚,然著者通过大量翻检文献,又从黄淳耀《陶庵集》卷首附录中找到“李元植□□□□一则”,为《集杜哭黄陶庵进士》,指出这应当是李元植《集杜诗》的遗存之作,从这样的例证中可见著者为钩稽散佚杜诗学文献付出了何等艰苦的努力。

在增补大量文献的同时,此书还通过考证修订了某些文献的真伪问题以及作者的归属问题。如增订本指出,卢震《杜诗说略》一书的实际作者,应为明末清初著名文人丁耀亢,由于丁耀亢的著作在清初遭到禁毁,故《杜诗说略》方嫁于其弟子卢震名下行世。又指出道光十一年(1831)阳湖庄鲁駉刻朱彝尊《朱竹垞先生杜诗评本》二十四卷实为伪托之本,该本卷前的《朱竹垞先生原跋》系抄袭篡改何焯《义门读书记·杜工部集》前之序而成,书中所谓“朱彝尊评”绝大多数系清初李因笃与邵长蘅之评。又如《杜诗分韵》的作者,在原书中曾误作王士禄、黄大宗,现经考证后发现,其作者实应为康熙时山阳人马骏(号西樵)、黄之翰(字大宗)。基于这些考证和发现,增订本中对相关文献的介绍及排序分别进行了修订和调整。

增订本中还重新修订了原书中关于某些杜诗学文献成书年代的判断和结论。如《朱雪鸿批杜诗》,原书据孙殿起《贩书偶记续编》误判批点者为乾隆时人,而朱雪鸿实即清初昆山人朱谨,字二陶,号雪鸿,与孙枝蔚友善,因此增订本中对该本的排序亦进行了相应调整。又如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王邻德稿本《睡美楼杜律五言》,原书误将其置于卷四之末。今据书前王邻德《睡美楼杜律五言引》可知,其学杜曾得刘文照(号雪舫)的指授。刘文照乃崇祯帝之母孝纯皇太后之侄,新乐侯刘文炳之弟,李自成陷京师后,流落江淮间,寓高邮甓社湖二十年,其与王邻德之交游,当于是时。因此可确定王邻德为清初人无疑,故增订本将此书前移至卷一的相应位置。另外,增订本还修正了原书中对某些文献存佚情况的著录失误。如原书中将毛彰《闇斋和杜诗》归入卷一“散佚书目”之中,然该本近年被发现尚存于宁波大学图书馆,为康熙四十年(1701)刻本,李霓、张如安《清初毛彰及其〈闇斋和杜诗〉考论》(《宁波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对该本进行了介绍,故此次修订,便将该本移至卷一“见存书目”之中。此外增订本中还增加了部分文献的丛书收录、庋藏地、藏书编号、索书号等信息,非常方便读者复检查核。

二、对清代杜诗学文献著者生平事迹的细致考订

对清代杜诗学文献著者生平情况的考证也是该书用力较多的地方。孙微教授通过广泛的考证,充分利用方志、年谱、书目、碑传、选集、别集及出土文物等大量原始文献资料,对诸多失考的文献著者生平情况进行了较为充分的钩稽,很多历来以为无从稽考的人物及其生平事迹也有了明确答案。该书就文献著者的名号、生卒年、仕履、著述等方面情况,花费了很大精力进行梳理考证,澄清了很多模糊认识,对前人的某些失误进行了详细辨正,从而最大限度地为研究者提供了文献著者准确、翔实的生平资料。特别是清代许多不知名人物的生平很难查找,该书著者考虑到文献的回溯性,尽量将清人生平的记载标注了精准的出处。例如书中指出,闵奕仕生平事迹见费锡璜《闵义行先生诔辞》(《道贯堂文集》卷四),翁大中生平事迹见彭定求《南畇文稿》卷八《上杭县知县翁林一墓志铭》,张世炜生平见周廷谔《唐湖征士张雪窗先生行状》(见《秀野山房附集》),毛张健生平见顾陈垿《顾宾杨先生文集》卷二《毛司训传》,王澍生平见方苞《王处士墓表》、王步青《吏部员外郎族侄虚舟墓志铭》(《巳山先生文集》卷八),秦汧生平见秦毓钧《锡山秦氏文钞》卷三、沈起生平见曾王孙《清风堂文集》卷四《故明秀才墨庵沈公塔铭》、黄容《明遗民录》卷十、孙寰镜《明遗民录》卷二十四,范逸生平见章树福纂《(咸丰)黄渡镇志》卷六《卓行》,姜志珏生平见汪鋆《砚山丛稿·京江耆旧小传》(屈万里、刘兆佑主编《明清未刊稿汇编》),罗湛生平见民国《佛山忠义乡志》卷九《人物志》罗颢传附,叶亮生平见尹元炜《溪上遗闻集录》卷八等等。这样的搜寻稽考费时费力,其中倾注了著者的大量精力和心血,虽貌似饾饤琐屑,却无疑为杜诗学的宏观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文献的不断发掘及考证的日益深入,清代杜诗学文献著者的生平情况变得愈加清晰,书中提供的文献线索及考据方法足资学界参考。

三、充分吸收学界的前沿研究成果

该书还非常注意吸收近年来最新的研究成果,将学界对杜诗学文献的研究及整理情况增补于相关条目之下。例如清初新安派著名画家郑旼的生卒年(1633—1683),便是吸收了汪世清《艺苑疑年丛谈》的考证成果;又如清初徐树丕稿本《杜诗执鞭录》,熊言安先后有《徐树丕〈杜诗执鞭录〉考论》(《文献》2013年第3期)、《徐树丕〈杜诗执鞭录〉作伪说辩驳》(《图书馆杂志》2013年第6期)二文对该本进行了介绍,书中对这些最新研究成果均进行了标注,颇便于读者了解和掌握这些学界前沿动态。另外书中还吸收了著者本人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心得,也值得引起读者注意。比如学界在描述朱鹤龄注杜经历的时候,往往都从顺治十四年(1657)馆于钱府算起,而对其明末注杜的具体情况均不甚了了。孙微教授在增订本中指出,南京图书馆藏徐树丕《杜诗执鞭录》卷十四中收录了朱鹤龄的《秋日读书寓园成〈杜诗辨注〉述怀一百韵敬呈同好诸公》,系《愚庵小集》中《秋日述怀二十四韵》之未删原稿,此诗作于崇祯十七年(1644),说明是年秋朱鹤龄已经草成一部名曰《杜诗辨注》的注本。此外,明末清初周灿《泽畔吟》中有《读朱长孺〈杜诗辨注〉》诗曰:“朱子读杜诗,冥契入寐寤。心魂炯相对,百世若面晤。批导尽迎刃,诠释破迷误。宁惟集众长,妙解繇独悟。”亦可作为朱氏曾著《杜诗辨注》之侧证。故《杜诗辨注》应是其《杜工部诗集辑注》的最初蓝本和雏形,此时距朱鹤龄于钱府倾力注杜尚有十四年。可见朱鹤龄笺注杜诗,从崇祯十七年(1644)撰成《杜诗辨注》到康熙九年(1670)《杜工部诗集辑注》的最终完成,前后经历了二十七年的漫长历程,这些考辨对于学界重新认识朱鹤龄《杜工部诗集辑注》的成书过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又如“顾宏《杜诗注解》十二卷”条,增订本中指出,这是《清史稿·艺文志》的编者在著录时发生了错误,误将“顾宸”写作“顾宏”。顾宸《辟疆园杜诗注解》分为《七律注解》五卷和《五律注解》十二卷两个部分,《清史稿·艺文志》的编者只著录了其中《五律注解》部分的十二卷,而将《七律注解》五卷遗漏,遂导致出现“顾宏《杜诗注解》十二卷”之误。这些有力辨正来源于著者《〈清史稿·艺文志〉著录顾宏〈杜诗注解〉辨正》一文(载《集美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像这样的例子在书中所在多是,读者自可参详寻绎,兹不赘言。

总之,《清代杜诗学文献考(增订本)》是一部清代杜诗学文献研究的力作,体现了著者十年磨一剑的专注精神。相信随着此书的出版,学界对于清代杜诗学基本文献的了解将会更加清晰和深入,清代杜诗学的相关研究也必将得到促进和发展。

猜你喜欢
著者杜诗生平
王骥德家世、生平与著述新探——以晚明穆光胤《玄对楼巳集》为中心
《通用汉语著者号码表》增字配号规则的探讨
赠方瑶
曾巩生平
贫困无田杜太守
从源于杜诗的成语看杜诗的锤炼艺术
从“春秋五例”分析杜甫诗歌含蓄的表现手法
张谦宜生平及著述考证
我国阅读疗法领域著者队伍研究
《西部论坛》参考文献格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