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研究启示及趋势分析

2019-11-12 20:58
图书馆界 2019年1期
关键词:数据管理图书馆服务

(福建医科大学图书馆,福建 福州 350122)

科研支持服务作为信息技术时代高校图书馆基本职能之一,其受重视程度日渐凸显。在我国,通过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应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将科研支持服务纳入服务范畴,积极探索建立相关的服务机制,力争在“双一流”建设中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美国的一些图书馆,如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等都在近年的战略发展规划里,将科研支持服务明确列为重点和持续发展的策略;英国的圣安德鲁斯大学图书馆、约克大学图书馆等都明确开展了内容丰富的科研支持服务。显而易见,科研支持服务已经成为现在以及未来图书馆深度知识服务的重要方面。

在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着力开展科研支持服务的大潮里,受到各校发展水平、图书馆服务理念、模式、技术条件、人员配备及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科研支持服务开展的内容、程度、模式、政策保障等相互融和而又存差异。因此,本文在对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差异获取相关启示的基础上,探讨了未来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的发展趋势,以便更好地指导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相关业务,提升科研支持服务水平,助力“双一流”建设。

1 科研支持服务概念和范围的界定

国内外高校对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说法众多。孟祥保认为,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围绕母机构的科研用户需求在科研生命周期过程中所提供的一系列有形或者无形的服务;薛晶晶认为,科研支持服务是指图书馆为满足科研人员在不同研究阶段的知识信息需求而专门开展的一系列服务。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馆长A.R.Kenney提出,图书馆在充当高校资源供应商的基础上,还应成为学术研究与学习的重要参与者,参与或投身设计21世纪的优秀研究型大学。然而,各学者和机构对科研支持服务的概念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说法。笔者认为,综合科研支持服务所涉及的各要素,可将其概括为:高校图书馆针对读者需求,以科研生命周期规律为依据,利用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通过提供有针对性的内容服务、研究型知识服务、空间服务等多维度、全方位、个性化服务,以满足读者科研需求、助力科研提升为目的的读者服务工作。

关于科研支持服务范围,国内外暂未对此进行特别界定,一般认为,凡是能对科学研究提供帮助的内容都属于科研支持服务的范畴。如麻省理工大学图书馆、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等在内的世界排名前20的大学图书馆开展的服务指南、研究工具、数据管理、机构仓储、出版支持等内容,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高水平研究咨询、数据分析、学术交流、知识产权及出版服务;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剑桥大学图书馆等22所高校图书馆开展的文献资源获取与管理、科研信息管理、科研数据管理、开放获取与学术出版、科研评价、科研培训等服务;澳大利亚大学图书馆通过LibGuid平台,在机构库建设、IT培训、科研数据管理、科研影响力测定、科研道德培训、科研成果出版等方面开展的服务;国内各校开展的常规化科技查新、查收查引、文献传递、参考咨询服务,39所“985”高校图书馆开展的科研决策服务,清华大学图书馆设立的“SCI咨询中心”,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设立的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支持中心,重庆大学图书馆和中央财经大学图书馆等设立的研修室、研讨室等图书馆空间再造产品等等。虽然科研服务涉及面广、内容丰富、项目繁多、读者个性特色化科研支持服务项目逐渐兴起,但基本上形成了以贯穿整个科研生命周期为主线的服务模式。

2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现状

由于开展科研支持服务的时间较短,与国外高校图书馆开展此项服务相比,国内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尚未形成体系。夏琬均通过对世界排名前20的高校图书馆与我国排名前20的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进行比较发现,在科研支持服务栏目设置方面,世界排名前20的高校图书馆有75%有明确设置了专门的科研支持服务栏目,名称诸如“科研支持”“科研人员信息服务”等,而我国排名前20的高校图书馆,只有20%设置了科研支持相关栏目;贾冰等选取的40所QS排名前10的各国外高校(区域类别为亚洲、欧洲、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图书馆,30所设有明确的科研支持栏目。可见科研支持栏目设置方面,国内外高校图书馆之间比例相差较大。在科研支持内容开展方面,国外高校图书馆主要涉及指南服务、科研工具、科研咨询、数据管理、研讨空间、机构仓储、数码学术、引文管理、出版支持等内容,国内高校图书馆主要为科研评价、学科服务、投稿指南和诸如查收查引、科技查新、文献传递等传统服务。虽然部分高校图书馆也在逐步进行机构库建设、科研数据管理等服务,但总的来说,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的科研支持服务程度较浅、内容分散、基本以解决具体科研问题为导向,而未覆盖科学研究全过程。在科研支持服务模式方面,国外高校图书馆基本覆盖科研过程支持、科研成果评价和学术出版等各阶段,而国内高校图书馆普遍侧重内容,对科研成果和学术出版、特别是开放式出版关注较少。在科研支持服务保障方面,国外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开展较早、较为成熟,与国内高校图书馆相比其在政策保障、平台保障和服务人员科研素养保障方面都有较好的支撑。

3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研究启示

3.1 加强科研支持服务政策保障

科研支持服务作为高校图书馆积极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立足高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需求,利用自身资源和专业人才优势,主动寻求图书馆服务转型,实现图书馆与学校科研双向发展而开展的深层次知识服务。由于服务开展的自主性,缺乏相应政策的支持,在经费来源、人才配备、平台建设、读者认可及响应度、区域合作等方面都受到很大的影响,极大地限制了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的顺利开展。

国外高校图书馆由于科研支持服务开展较早,其政策保障方面相对会比较成熟。在科研支持服务开展较早的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其科研支持服务的快速发展与机构层面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分不开。美国许多图书馆在战略使命、愿景和目标体系中明确提出了支持科研的服务目标及内容,如乔治城大学图书馆和加州大学河滨校区图书馆等还将其作为图书馆开展服务的长期计划;英国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HEFCE)明确要求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必须要存储在知识库之中,以配合REF的实施;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ARC)作为科研资助机构之一,在发布课题资助时明确规定,社会科学研究数据应在两年内存档在澳大利亚数据档案(Australian Data Archive,ADA)中,数据应在项目完成的6个月内,提交到一个合适的主题库或机构库中。这些政策的制定,为高校图书馆合理开展科研支持服务,保障服务的健康、有序、长期、有效开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政策依据。

我国科研支持服务起步较晚,其最原始的起点来源于图书馆简单的信息咨询以及后期逐渐开展的文献传递、科技查新、查收查引,以及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学科服务。因此,其前期政策保障较为缺乏,特别是国家和学校层面的政策支撑较为薄弱。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提出,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服务重要参与部门的作用日益显现,通过从国家层面颁布《实施办法》,对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角色进行了明确定义,促使各高校从学校层面给予支持,图书馆也自发地将科研支持服务纳入到各馆发展规划项目内。尽管如此,我国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政策保障仍然存在政策较少、内容简单欠规范、力度较弱、执行保障机制不够完善等不足。因此,应借鉴国外相关政策,通过多角度、多层面制定详尽有力的实施政策,并建立合适的反馈机制,为科研支持服务的顺利展开提供保障。

3.2 建立以科研生命周期为主线的规范化科研支持服务

科研生命周期作为国外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开展公认的主线,近年来也受到了我国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提供者的重视和认同。肖壠提出科研生命周期包括创意/概念、研究项目/规划、开始/计划、实施、结题/结项、出版/发布/分享和管理评价7个阶段;孟祥保则提出科研生命周期包括文献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咨询、科研数据管理、机构知识库、学术出版等内容。以科研生命周期作为科研支持服务的主线,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全程无缝式科研对接,掌握科研各阶段知识服务需求,完善科研支持服务全过程。将科研生命周期作为科研支持服务主线,不仅可以熟练掌握科研生命周期各阶段内容,深入剖析和制定与各阶段相对应的科研支持服务项目和内容,有的放矢地开展科研支持服务,而更好地开展通过全程对接,增进图书馆员与科研工作者、学术出版机构和基金资助机构等各方的联系,形成无障碍沟通的良好生态,为更好地开展科研支持服务提供保障。

(2)面向不同阶段的嵌入式科研支持服务,能够满足不同研究层次和研究过程科研人员的信息知识需求,并以此来支持用户进行学习和科研,节省时间,顺利完成科研流程。如面向基金申报阶段提供基金检索、申报建议及审批机构等网站;面向科研数据管理阶段提供数据组织、保存、获取和分析等服务;面向论文撰写阶段提供引文管理、论文查重等服务;学术成果传播阶段提供开放出版、投稿指南等服务。

(3)以科研生命周期为主线建立的规范化科研支持服务,利于借鉴推广,形成合力和规模。目前,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的科研支持服务已经开展得较为成熟,而部分高校图书馆只开展了部分层次较低的传统服务项目。针对国内高校图书馆开展科研支持服务在内容、形式、深度等方面参差不齐的现状,通过建立规范化的科研支持服务模式,不仅有利于推动国内各校图书馆以最快的方式获取服务模式,快速开启服务,还能够帮助地方高校图书馆形成区域联盟,整合分散的资源和服务,形成合力,实现资源和服务的高效利用,进而产生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3 突出以读者个性化需求为导向的特色科研支持服务

科研支持服务的核心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不同用户即使在采用以科研生命周期为主线的规范化科研支持服务时,由于身份、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研究性质等的不同,其信息需求相去甚远,所需的科研支持服务也各具特色。如伦敦经济学院图书馆为该校具有信息保密及敏感数据处理要求的科研人员专门设置了敏感数据利用小房间;谢菲尔德大学图书馆针对博士研究生开展了项目讲座、开放存取与虚伪论文出版等科研服务;剑桥大学图书馆开设了特色人文服务。

面对有个性化科研信息需求的用户,不仅需要图书馆员深入分析和调研其研究背景、研究方向等信息,而且应通过网络等信息技术深入分析其阅读和行为习惯,客观反映其需求内容和侧重点。为此,我国学者王欣等以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德波哈尔·艾斯汀提出的小数据概念为突破口,构建了基于科研用户小数据的图书馆个性化科研服务模式,并指出图书馆可以利用自媒体、移动阅读设备、监控设备、网络、可穿戴产品、传感器技术等方式搜集和集成用户信息,进而有针对性地提供科研支持服务。除此之外,郭永辉进行的科研用户小数据融合研究、冯媛和禹红霞等进行的微知识服务研究也同样可作为客观反映读者科研信息需求的重要方式。

3.4 提升科研数据管理、学术出版、科研评价等增值科研支持服务

科研支持增值服务的开展不仅体现了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的深度,而且通过全方位的科研支持服务,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有效保存、备份、传播和管理科研数据;通过解读出版政策、提升知识产权和版权意识、选择投稿刊物等为科研人员提供出版服务,增进科研成果的传播;利用科研质量、科研影响、科研环境活力、自我评价、社会服务等指标对高校进行科研评价,客观地反映各高校的科研水平。

国外高校图书馆在以科研生命周期为主线开展的科研支持服务中,十分重视科研数据的管理、科研成果的出版与评价等增值服务。如牛津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排名前20的高校图书馆中,有19所开展了系统完善的科研数据管理、机构仓储和出版支持等服务。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图书馆开展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探索,针对开放存取与学术出版服务的机构知识库建设、开放获取政策宣传及开放出版服务,针对科研成果评价的基于WOS、ESI、Icites等平台的文献计量分析服务;剑桥大学机构知识库Apollo已经储存了21万余条资源数据;帝国理工大学图书馆在其门户网站开展了知识产权和版权方面的教育。我国的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等9所高校图书馆成立了“中国高校研究数据管理推进工作组”;武汉大学图书馆开展了中国高校科学数据管理服务机制和平台的实践探索;厦门大学图书馆针对学术典藏库制定了《厦门大学学术典藏库(XMUIR)相关政策(试行)》等服务。但是,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对科研数据管理意识仍然不强、缺乏科研数据管理政策支撑及统一管理平台;学术出版相关服务匮乏,特别是开放出版极少涉及;科研评价指标体系较为单一,行政化色彩浓郁,学科评估评价对象和内容界定不明确、层次不分明。为了更好地开展科研支持增值服务,国内高校图书馆应增强科研服务支持意识、扩展服务范围、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完善科研支持服务平台,攻克服务薄弱环节困境。

4 未来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发展趋势

4.1 科研支持服务外延不断扩展

纵观国内外,科研支持服务内容在不断扩展,服务内容已由简单、传统的信息资源供应、课程服务、科研咨询转向更深层次的科研指导、数据管理、引文管理以及以机构仓储、研讨空间、创客空间、开放出版或社交媒体出版为代表的新兴服务,服务边界正在不断向泛在化、精细化、个性化延伸。除此之外,科研支持服务对象也将随着科研融合、校企合作的开展,由高校逐渐向周边和社会蔓延,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的社会化和经济化效益将日渐凸显。

4.2 信息技术广泛利用势不可挡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带来了质的飞跃,正如淘宝的兴起给实体商店带来的冲击一样,数据库的引入对传统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供给方式带来了革命式变革。Endnote、Refworks、Zotero等文献管理软件的应用,极大地便利了科研工作者对海量文献的分类管理;SPSS、SAS等统计分析软件的使用,为科研人员系统快速的分析数据,获取隐藏在凌乱数据间的内在情报信息提供了支持;机构知识库、科研信息管理平台、智慧图书馆等帮助科研支持服务人员方便、有序、系统的管理和了解机构科研成果提供了可能,等等。可以说,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贯穿了科研支持服务的全过程,而且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快的推陈出新,必将推动图书馆未来各项新兴服务的层出不穷,科技支持服务与信息技术产品的紧紧相连和对信息技术的广泛利用已势不可挡。

4.3 区域联盟共建共享日趋紧密

在信息高速发展、交叉协作越来越频繁的今天,如何将各方掌握的有限资源进行最大程度的整合与协作,达到各方利益最大化,是各行各业普遍探索的问题。区域性图书馆联盟就是以地域为中心建立的图书馆联合协作组织,目的是为了促进区域内图书馆,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及不同区域图书馆间的交流与合作。目前,国内较有代表性的区域图书馆联盟有: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广东网络图书馆、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福建省高校数字图书馆等,这些区域性图书馆联盟在资源的共建与共享中,率先垂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未来,在资源共建共享概念的驱动下,在国内外先进区域图书馆联盟案例的指导下,区域联盟共建共享模式将会越来越成熟,不仅可以通过建立统一的平台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甚至可以通过各馆人力资源的交流,实现服务的大融合与大共享。

4.4 科研支持团队建设学研结合

科研支持团队担负着科研支持服务能否顺利有效开展的重担,其素质和服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科研支持服务开展水平的高低。在我国科研支持服务人员数量和结构比例与国外差距较大情况下,科研支持服务人员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较高的信息素养和科研敏锐度,还要承担着部分与其服务能力不相符的学科专家工作,这不仅降低了科研支持服务的水平,无法满足“双一流”对科研支持服务的具体要求,还会影响科研人员与科研支持服务者之间的信任度,影响科研支持服务的后续开展。在科研支持服务蓬勃发展、需求激增的大背景下,科研支持团队应采取“学+研”向相合的模式,建立有助于科研支持服务人员专业能力提升的工作制度、培养制度、评价制度和激励制度,促进科研支持团队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数据管理图书馆服务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企业级BOM数据管理概要
定制化汽车制造的数据管理分析
图书馆
数据挖掘在学生成绩数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数据挖掘在学生成绩数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去图书馆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服务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