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就是你手心的包宝宝

2019-11-13 23:40牧原
莫愁 2019年13期
关键词:皮克斯空巢包子

文/牧原

空巢母亲有了包宝宝

一位空巢母亲揉面做了一锅包子。不一会儿,胖嘟嘟的包子出锅了。老伴匆匆吃完,提着公文包去上班了。母亲沉默着,继续吃包子。这时候,口中的包子突然动起来,母亲吓了一大跳,连忙把包子吐了出来。圆圆的包子跳到蒸笼里,慢慢扭动着胖胖的身体,然后长出了手脚,竟然变成了一个小娃娃。母亲伸出手,小娃娃马上跳到了她的手心里,仰着头笑个不停。

寂寞的母亲大喜过望:儿子离家后,她太孤单了。这个包宝宝,又让她找回了做母亲的感觉。她精心照料包宝宝,感到幸福又满足。

一天天过去,包宝宝长高了,变壮了。他开始好奇外面的世界,小伙伴的吸引力变得比母亲更大,他开始把母亲拒之门外。母亲曾试图介入包宝宝的世界,却失败了。她讨好地买面包给包宝宝吃,但包宝宝扭过头不肯吃,对她阻止自己踢球耿耿于怀;她为包宝宝做了满桌的美食,包宝宝却不再被食物吸引,他看都不看一眼,就坐上朋友的车,离家出走了。

母亲沉浸在失落的情绪中无法自拔。这时候,门铃响了,母亲大喜过望,跑去开门,却发现门外站着包宝宝和他的女朋友。

原来,包宝宝回来收拾行李,他要搬到外面去住。母亲无法接受现实,奋力阻止,包宝宝不肯妥协,二人发生了剧烈的冲突。盛怒之下,母亲含着泪,一口吃掉了包宝宝。

这个故事,来自于川籍女导演石之予执导的动画短片《包宝宝》,该片获得了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而故事中讲述的亲子之爱,正是来自石之予的切身体验。于她而言,父母的爱是最温暖的存在,但有时也会束缚她的生活。即便如此,她还是很享受这份爱,并努力去理解它,体味它,将其转化为创作的动力和源泉。

小包子总有一天会长大

1989年,石之予出生于重庆。她的父亲是四川绵阳人。2岁那年,石之予跟随父母移民加拿大。

作为独生女儿,石之予得到了父母全部的爱。“小时候在多伦多,母亲总把我当手心里的小包子,一刻不许我离开她的视线,不许我乱跑。”被父母捧在手心,石之予虽然觉得安全,但也有些遗憾,每次看到金发碧眼的小伙伴们在草地上踢球、打滚,她就心里痒痒,很想跟他们一起疯玩,又怕母亲担心,只好继续做乖乖女。

石之予的父亲是一名画家,受到父亲的熏陶,不能出门疯玩的她喜欢上了画画。日常除了完成课业,其他时间都在画画。看到女儿痴迷作画,父母欣慰的同时也很心疼她。每天晚上,家中都要发生这样的对话:“幺儿啦,都十一点了,该睡了,明天还要早起。”“我画完这些就睡。”

从初中起,石之予就立志要报考加拿大谢尔丹学院。选择这所学校,一方面是因为它的盛名,另一方面是想离家近一些,让父母能够常常看到自己。报考这所学校,需要有深厚的素描功底。在父亲的指导和鼓励下,石之予顺利考入谢尔丹学院最负盛名的动画专业。那里被誉为“动画设计师的摇篮”。

初次离家很不适应,更不适应的是石之予的“中国胃”。虽然身在国外,但石之予是吃着包子、油饼、面条之类长大的。于是,大一大二时,石之予每周都回家过周末。大三之后课业变得紧张,周末不能回家,父母就到学校看她。知道她喜欢吃葱油饼,母亲就算好时间,卡着时间烙饼,然后装入保温袋,开车送到女儿的宿舍。石之予吃到的油饼,还是热乎乎的。

对于父母给予的无私的爱,石之予有些矛盾:一方面,她很享受这份爱,也很眷恋家的温暖;另一方面,她又渴望独立,想打拼出一片自己的世界。与此同时,她也有着隐隐的担忧:大学毕业后,她打算离家外出工作,父母不可避免要过空巢生活。他们能适应这样的生活吗?

爱要随着时间改变

2011年6月,石之予以动画分镜实习生的身份加入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因表现出色,她很快受聘为《头脑特工队》的动画分镜师,并搬到了加利福尼亚州。

女儿远离家乡,父母的日子变得分外难熬。隔三岔五寄来的大大包裹和电话里的欲语还休,都让石之予体味到父母内心的落寞。她经常给父母打电话,并鼓励他们外出旅行。每当重大节日,她也赶回家和父母一起过节。她试着用行动告诉父母:我长大了,要独立生活了,但我仍然爱着你们,只是,我们需要换一种相处方式。

每逢节日,石之予的母亲都喜欢做包子庆贺。吃着母亲做的包子,石之予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备受宠爱的小宝宝。与此同时,一个有关包子的故事也逐渐在她脑中成型,她想以一个包子为主角,讲述心目中的两代关系。

2015年,石之予将创意提交给皮克斯工作室,公司对该创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希望进一步合作。但创意能否完成、何时完成、如何出品,对石之予来说是一个未知数。

虽然不知结果如何,但石之予还是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包宝宝》的制作中。彼时她正担任《玩具总动员4》的动画分镜师,工作任务繁重,但她还是努力匀出时间制作自己的首部作品。

以动画来展现食物难度极高,既要做得对称,又得做得逼真,石之予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创作出饱满可爱的包宝宝形象,她专程跑到各家中餐厅研究包子,还几次请母亲现场演示,用镜头记录下母亲和面、擀皮、包馅的全过程。

“做研究时,我们吃了太多包子!”石之予感叹说。之前每次吃包子,她都是大快朵颐,从未想过包子是怎样来的。但仔细观察母亲包包子的全过程,并着手去包之后,她才知道原来擀皮和包馅都特别难。她意识到,原来母亲为了给自己准备美食,付出了太多心血。

除了学习包包子,石之予还特地赶回家乡参加了奶奶的90岁大寿。这次返乡之旅,让她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亲情的滋味,也品尝了诸多的四川小吃,有了更多的创作思路。

《包宝宝》正式上映后,不仅斩获大奖,还让无数父母为之动容。而作为皮克斯动画工作室成立32年来首位执导短片的女导演,石之予虽然戳中了许多家庭亲子关系中的隐痛,却保留了一个温暖的故事结尾:母亲一梦醒来,发现儿子回家了,并带回了一盒面包,母子俩依偎在一起吃面包,一如从前。再后来,母亲接受了儿媳,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地坐在一起包起了包子。

包宝宝的故事,有了一个美好的收尾。这也是石之予想看到的,所有空巢家庭的幸福结局。

猜你喜欢
皮克斯空巢包子
皮克斯的动画帝国
树上有一个空巢
空巢生日不孤独
拿开以后
“空巢青年”戳到你了么?
包子有毒
“惹祸”的包子
包子有毒
我们只有120只了!
卖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