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墨楼诗话

2019-11-14 07:42高朝先
心潮诗词评论 2019年10期
关键词:格律草根形象思维

高朝先

有问:填词可否依某词牌规定字数增一、二字或减一、二字?答曰:可问该词牌创建人,并得其应允即可;未允,则不可。

古有“辞不害意”之论,今多“辞不害意”之盾。古人“辞不害意”只取其艺术成功之所在,今人“辞不害意”多作艺不思精之盾牌。诗之要义,一在“到位”,二在“到味”。既不“到位”,又不“到味”,何有“辞不害意”之说。

余观今日之诗词,真诗者甚少。以所谓“能诗”者说,或以平仄论诗,或以词语论诗,还有以记流水账论诗,实在广而多见。究其原因,无非有二:一是不知诗为何物,更不知真诗何物,以至置一真诗于目前而不能识,是为诗盲;二是只认自己的诗好,不识未得诗之皮毛,且羞于否定自己,有时也请“斧正”,却不容改动一字,亦诗盲也。

有“序”比诗长,“注”比诗繁,或前序后注,外加口头解释。实不知置广播于珠峰也不能解,亦不知古有好诗如繁星璀灿,却少有“序”“注”而至今一样发聋振聩。注弊者,未入诗之真谛也。

古人云,诗有别才。何为“别才”,只一个“悟”字了得。看《西游记》之悟空何名“悟空”?空者,佛法之色相也;悟者,修行之通驿也。诗之同理,没有秤称斗量之法。无悟,则无诗,更无诗之道。

诗须真,又不需真,非诡辞也。曰真,是指诗人用心之真,诗之求是之真;不曰真,功夫在诗外也。如,诗讲含蓄,含蓄不必为真;诗讲空灵,空灵不必为真。诗,亦非真,亦非不真。

诗有格律,有非格律。时人学格律诗,多见唯格律是从,以至诗写格律调成僵化而不自知。何故?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启蒙之歧途。余曰诗之启蒙有二:一曰格律基础,二曰形象思维。不识格律者不能为格律诗,不识形象思维者则不知诗为艺术。格律只为格律诗之个性,形象则为一切文学艺术之共性。格律诗是艺术之艺术,只有格律而无形象,何谈艺术。

诗有“兴观群怨”之功能,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四字箴言。兴者,兴时助利也;观者,观时察物也;群者,合群益众也;怨者,醒世警人也。尤其说怨,怨非怨气横生,怨非泼妇骂街;怨当苦口婆心,怨当治病良药。识得怨而不怒,始得怨笔之功。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余曰,不学言,无以诗。诗之语言,文言乎?白话乎?若不能辨,何能有诗?观古人之作为,凡说话、著文,皆见之乎也者,而见之于诗皆通俗易懂,是为白话;看今人之建树,凡说话、著文皆为白话,唯作诗反做作于文言,非让人不能读懂而痛快。何也?是不知诗为何用,更不知文言何物。近读诸多名家大笔,亦在大谈“诗写文言”,观其诗却反行其道。己所不欲,偏施于人,诗之一害也。

诗不碍典,却不赖典。诗之入典,当如着盐于水,能品其味,不见其踪;以典积诗,如投石于水,见垒见块,让人生嗔。故不可以典视诗,更不可以典视人。昨日之故,或可为今日之典,华夏五千年,其典其故,或如沧海,或如繁星,谁能尽通。近年“汉字听写”之举,翻故如新,数典如珠,但凡恃典者比之,又能有几人不汗颜!

凡诗大抵有词语层面与艺术层面之分。前者以词语为诗,或凑韵,或凑字,或凑平仄,偶或有“警言”“佳句”出,却与诗之本事无关,难与诗之相合无缝;后者以艺术求诗,或语出无华,或意境不深,偶或与格律不合,却诗从本事出,情从实感发。故后者为诗之道,前者为诗之弊。何去何从,理当自明。

诗讲意境。意境者,诗之质之内核也。然又意是意,境是境。意由境发,境由事出,故写诗当先有描景、状物、记人、述事,是为造境;意者,诗者之心也,只不过借景、借物、借人、借事,以利呼之。又故:诗之虚实相生,境为实,诗之手段;意为虚,诗之目的也。

是由象成诗还是由字成诗,是由意成诗还是由词成诗?尽管它们之间都有成诗之关联,但从一定意义讲,肯定的却都是前者,不是后者。象者,事物之形象也,诗写形象思维,当然必须以象成诗;诗由意成,是因为意在诗先,然后有句,再然后敲词炼字,当然是以意成诗。以象循字,以意循词,诗之必然也。

当今诗界“大奖”太多,只要肯掏钱,什么金奖、银奖、一等奖,都能唾手可得;当今诗界又“大师”太多,同样只要肯花本,什么“艺术家”“大诗人”“艺术大师”等桂冠,都可以挂满室。然而,却不知这些所谓“大奖”或“大师”,都是一些如狼似虎的贪婪者在背后骗取我们的囊中之物。若真正论诗,即便是一些比较正规的诗词大赛,他们所要求的首先是对其所主持赛事的评功摆好,没见过其人要写其人,没见过其景要写其景,是一等奖又能有一等的真情实感吗?所以充其量也只能是应制诗。又有所谓“大师”,师者,能为人表又能为人师也。有如会念经的和尚可以称“和尚”,只有既会念经、又会解经,以至能用个人独到的佛法见解演经、或著经者才能称“法师”一样,诗之师当是从写诗到论诗的万众之仪。即便能有好诗,而不能授人何为好诗,孰能为“师”?其实,辨别这些虚荣的办法很简单,只要自比身边众多为诗者,即可知也。

诗之有盛则有流,诗之有流则有派。流派者,风格之分也。余观当今诗界,草根诗已成大众之势,并成不可忽略之流派。草根诗者,平民诗也。草根诗,诗写平民,情感之所至,当在亲民、爱民、为民、护民,且与平民息息相关,休戚与共,系平民之忧乐,道平民之心声,有如杜甫之“三吏”“三别”,白居易之“卖炭翁”“琵琶女”,是草根诗之义也。草根诗有如“离离原上草”之广阔,有如“萋萋鹦鹉洲”之旖旎,更有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顽强。草根诗,可与庙堂诗之比高,可与亭楼诗之媲美,一样以艺术为要。今日世界,平民为国家之主人,为民族之本脉,草根诗,当歌、当颂、当赞、当崇也。

猜你喜欢
格律草根形象思维
王燕清:从草根创业到世界领先
論詞樂“均拍”對詞體格律之投影
小学数学形象思维的培养分析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校园“三剑客”
草根艺术家
草根
悬剑
诗词“申遗”,进退两难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