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市茄果类蔬菜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

2019-11-14 01:36尤春
长江蔬菜 2019年20期
关键词:果类服务体系番茄

尤春

近年来,随着高效设施农业快速有序发展,江苏盐城市蔬菜种植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蔬菜种植面积从2013年的31.93万hm2增加到2018年的 37.25万hm2,增加了16.67%,蔬菜产值从2013年的267.2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268.6亿元。设施面积2013年为8.55万 hm2,2018年为 26.6万hm2。设施蔬菜种植为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2013年,茄果类蔬菜种植面积占全市面积的19.53%,呈逐年增加趋势,且出现不规律的波动,番茄、辣椒、茄子等蔬菜已成为广大市民餐桌上的主要菜品。

1 产业现状

1.1 种植面积有所起伏

盐城市蔬菜种植种类主要有瓜类、茄果类、豆类等,种植类型多,品种复杂。由图1可知,茄果类蔬菜种植面积2009-2013年持续增加,年增长率达10%。2013-2018年出现波动,从2013年的6.23万hm2,变为2018年的6.14万hm2,其中番茄种植面积连年递减,从2013年的2.53万hm2下降到2018年的1.06万hm2;茄子种植面积从2013年的2.67万hm2,增加到2015年的4.42万hm2,后种植面积趋于平稳;辣椒种植面积总体稳定。

图1 2013-2018年茄果类蔬菜种植面积和总面积

1.2 种植品种趋于稳定

经过多年多点茄果类种植情况调查,辣椒主栽品种有大果 168、镇研系列、墨玉、特长王、苏椒系列等。番茄主栽品种有粉霸 2000、金棚系列、合作系列等,樱桃番茄主要在园区种植,品种主要有金陵美玉、福特斯、绿翡翠等。茄子主要有青茄、黑将军、绿罐 2003、全福长茄王等品种。部分品种种植时期较长。

番茄无土吊蔓栽培

1.3 栽培形式多样

盐城地区茄果类栽培方式主要有 2 种:①大棚春提早栽培[1,2]。一般采用双大棚多层覆盖形式,促早结果销售,11月下旬电热线穴盘育苗,次年2月中旬定植,可持续采收到4~6月。该种植方式占比较大,达80%左右。②大棚秋延后栽培。采用大棚加地膜覆盖形式,7月中下旬遮阳网覆盖育苗,9月中旬采收。

1.4 种植技术不断更新

经过农业技术推广研究部门的共同努力,形成了适合本地区特点的多项技术,其中电热线穴盘育苗、嫁接吊蔓栽培、熊蜂授粉、人工辅助授粉、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得到大面积应用。

1.5 品牌效应显现

自国家推动品牌年活动以来,各地加大了原产地、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出现了东台南沈灶的辣椒原产地证明商标,盐都尚庄的番茄品牌。这些品牌的建设,较好地带动了当地茄果类产业的发展。

2 存在问题

2.1 品种更新慢

近年来,茄果类品种更新进度放缓,展示观摩活动较少,农户接受茄果类新优品种意识薄弱,一直延用老品种,导致品种抗病性差、产量低,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

2.2 新技术普及率低

经过调研,盐城部分老菜区育苗还停留在营养钵育苗水平,采用覆盖草帘增温,易造成棚内湿度大,拉长了育苗期,增加了苗期病害发生率,提高了风险。而嫁接育苗、肥水一体化、吊蔓栽培、无公害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利用率普遍低下。且机械化移栽、覆膜等技术没有得到有效推广,极大地增加了用工成本,降低了收入。

2.3 连作障碍严重

各地设施栽培茄果类蔬菜主产区的连作障碍问题日趋突出[3,4]。 多年连作,使棚内土壤养分不均衡,极易引起植株出现缺素症状,比如在缺钙条件下,番茄容易出现脐腐病;此外,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土传病虫害大量积累,容易大暴发、大流行,甚至造成绝收。连作障碍已成为制约设施栽培茄果类蔬菜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2.4 产业化配套服务体系不健全

茄果类蔬菜基地种植大户配套的机械化服务、病虫害综合防治、产品销售等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全,部分农户忽视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加之防治方法不当,造成病虫害加重,从而影响种植效益。农业信息化服务范围不广,农民技术需求扩散范围窄,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2.5 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

田间沟渠不配套,设施条件简陋、结构不规范,仍有一定比例的简易设施,设施内空间小、保温差、不易操作、劳动强度大、费工、产出率低,不符合现代农业发展。

3 对策与建议

3.1 加大政府扶持,提高基础设施水平

根据不同区域的种植特点,规划建设高标准茄果类蔬菜示范园,整合农业资源开发、农田水利等项目资金,提高园区沟渠路、涵桥闸等设施档次,做到基地灌排设施配套、农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扩大设施农业保险覆盖面,优化赔付结构,对自然灾害、病虫害、市场剧烈波动等风险加以保险,提高设施农业保险赔偿率,逐步实现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的双重保险,切实保障茄果类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辣椒穴盘基质育苗

3.2 加大技术培训,提高种植水平

加强产学研有机融合,对茄果类种植户、经营主体,以科技创新培训、高效种植模式等为主,着力提高种植户的科技水平和经营者应对市场的能力。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吸引80后、90后青壮年群体种菜,以保障产业发展,塑造与时俱进的新型职业农民。对30~50岁的农民,以新技术、新机械使用培训为主,提高青壮年农民的专业技能;对50岁以上农民,以简单操作规范培训为主。

3.3 加强典型示范带动,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从品种选择、工厂化育苗、肥水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方面,建立档次高、可辐射性强的示范基地,带动本区域茄果类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3.4 加强连作障碍防控,降低种植风险

控制盐分积累是防止或减轻设施栽培中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最根本措施。选用抗性品种、运用嫁接技术、科学合理施肥、与病原菌非寄主植物轮作,改善根系土壤活性,均可以降低连作障碍的发生[5]。

3.5 加强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降低种植风险

从技术服务体系、信息化服务体系、流通体系入手,加快建立专门的服务组织,为广大菜农提供高质量的全程服务[6]。产业化归根结底就是现代化,加快建立健全技术服务体系,引进吸收专业技术人才及信息化队伍,创建农民经纪人等组织,培育流通服务体系,从产前、产中、产后3个阶段,为种植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猜你喜欢
果类服务体系番茄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番茄炒蛋
秋茬番茄“疑难杂症”如何挽救
番茄果实“起棱”怎么办
桂林市茄果类蔬菜反季节栽培技术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果类蔬菜水溶性肥料配方选择与应用分析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茄果类蔬菜防早衰的方法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