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K大纲离合词离析特征分析

2019-11-15 03:02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云南开放大学教育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离析日常行为助词

■杨 刚 朱 珠/.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云南开放大学教育学院

汉语词汇本体研究中,离合词属于词还是短语,一直存在争议。就其语义而言,离合词具有完整的专门意义并非语素义的简单相加,符合词的特点。就结构而言,离合词内部可插入其他成分,符合固定结构的特征。离合词可分可合,何时分何时合,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论。这造成在汉语教学中,离合词既是词汇教学的难点也是外国学生的学习难点之一,尤其在学生参加汉语水平考试(HSK)时,离合词往往是其得分率较低的语法点之一。鉴于此,本文以《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中的离合词为样本,对其离析形式进行穷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其离析形式的基本类型、基本特点,为留学生的汉语词汇学习提供帮助。

一、HSK大纲离合词的确定

结合目前研究结论,离合词的语义特点在于其意义具有很强的凝固性。即,离合与否,就语义来说并未发生变化,离析使用时,其整体意义无法分散到各个语素中。如吕叔湘(1979)认为,离合词只有单一的意义,难于把这个意义分割开来交给这个组合的成分。

就内部结构而言,离合词大都集中于动词、形容词。就动词类的离合词来看,又以动宾结构为主。王素梅(1999)曾统计,《现代汉语词典》中动宾型的离合词有3184个,占离合词总数的97%。

我们以上述标准为标尺,即形式上可拓展,拓展后意义不变,词类主要集中于动词、形容词三个标准,对《大纲》罗列的词语进行了穷进行分析,共确定离合词207个,具体如下:

见面 帮忙 吃惊 听话 当面

把关 吃苦 吃亏 生气 出名

上当 鞠躬 伤心 打架 操心

跳舞 鼓掌 吵架 沾光 争气

挂钩 问好 念书 化妆 随便

下台 干杯 敬礼 告状 泄气

出神 倒霉 打针 狠心 理发

留神 丢人 挂号 接班 插嘴

搞鬼 站岗 交手 注意 翻身

劳驾 作主 遭殃 拐弯 吵嘴

没辙 随意 走道儿 叹气 洗澡

睡觉 结婚 押韵 开口 分期

失约 冒险 怀孕 带头 讲理

吹牛 开刀 上学 谈天 防汛

离婚 参军 尽力 聊天 放心

要命 报名 说情 请客 抽空

退休 着急 放学 灰心 拼命

出院 起床 读书 让步 道歉

动手 捣乱 剪彩 游泳 出差

用心 作客 招生 造反 起哄

提醒 住院 称心 加油 旷工

辞职 种地 用功 通风 算数

失业 毕业 跑步 散步 动身

放手 埋头 作案 有名 打猎

懂事 防疫 升学 纳闷 伸手

宣誓 像样 及格 待业 致电

发炎 滑冰 罢工 入学 捣蛋

投标 对头 上台 闭幕 减产

作文 就职 担心 满月 破产

报销 失踪 登陆 致富 完蛋

失学 开学 考试 探亲 决口

害羞 登记 保密 贬值 开工

分红 滑雪 投资 幽默 延期

生效 定性 报到 办公 作战

集邮 还原 留意 安心 出面

绝望 行军 提名 迎面 行贿

偷税 值勤 执政 起身 开幕

注册 成套 到期 违法 办学

配套 送行 起草 献身 加工

上任 投产 结果 集资 移民

增产 出门 就业 摄影 施工

出口 招手

二、离合词离析特征分析

确定离合词数量后,我们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上述207个离合词进行特征分析,总结其离析特征如下:

(一)可插入动态助词

离合词离析形式多种多样,赵元任先生(1968)认为有动词带后缀或补语、宾语带修饰语、动宾颠倒三种;李清华(1983)认为有可用“了”“着”“过”扩展、用数量词(词组)扩展;用“什么”扩展三种;饶勤(1997)认为离合词常见的拓展方式有八种;王海峰(2008)则总结出多达十三种。

我们对HSK大纲中207个离合词的插入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其最大的特征在于能插入“了”“过”“着”等助词。统计发现,能插入“了”进行拓展的离合词188个,占比90.8%,只有: “出口 起草 投产 结果 值勤 成套 幽默 集邮完蛋 防疫 算数 防汛 对头 作文 押韵劳驾 插嘴 挂钩 随便”等19个词语不能用“了”进行拓展;能插入“过”进行拓展的离合词154个,占比74.4%;插入“着”进行拓展的离合词最少,共有104个,占比50.2%。

统计还发现,能插入“过”来离析的离合词基本上也可以插入“了”来离析,能插入“着”来离析的离合词往往没有这种特征,且能插入“着”的离合词基本上不能带补语。

(二)感情色彩偏消极

词义可分为理性义和色彩义。其中理性义是词义的主要部分,色彩义是词义的附属部分,它附着在词的概念义之上,表达人或者语境所赋予的特定感受。表明说话人对事物的欣赏、赞许的感情是为褒义;表明说话人对有关事物厌恶排斥的感情是为贬义;没有表达特别明确的褒义色彩或者贬义色彩是为中性中。对《大纲》中的离合词感情色彩进行考察后我们发现:大多数都是中性或者贬义色彩,褒义或表达积极意义的离合词则很少。

表达中性义的离合词有148个,占离合词总数的71.50%。例如:“办学、配套、送行、起草、献身、加工、上任、投产、结果、集资、移民、增产、出门、就业、摄影、施工、出口、招手、值勤、执政、起身、开幕、注册、成套、到期、行军、提名、迎面、出面、还原、 留意、投资”等。

表达消极义的离合词有43个,占离合词总数的20.77%。例如:“吵架、吃苦、吃亏、生气、上当、伤心、打架、告状、下台、泄气、倒霉、丢人、搞鬼、遭、 吵嘴、没辙、造反、失约、灰心、捣乱、叹气、住院、旷工、违法、捣蛋、减产、担心、破产、失踪、完蛋”等。

表达积极义的离合词最少,只有16个词,占离合词总数的7.73%。例如:“帮忙、懂事、 跳舞、鼓掌、沾光、争气、敬礼、放心、称心、剪彩、用心、用功、加油、安心、分红 、升学、 致富”等。

(三)口语色彩浓郁

词语的语体色彩分为书面语色彩和口语色彩两类。书面语色彩的文体较正式严谨,口语色彩的文体比较轻松活泼,形式也比书面语更为灵活。通过统计我们发现,离合词的离析形式显然多用于非正式文体,特别在日常生活的口语中使用明显。究其原因,我们比较认同宋智英(2003)的观点:“在言语交际中,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常常要对离合词中的一个语素进行补充说明或者修饰限定,这时就会把此类成分就近放在需要补充的语素之后或需要限定的语素之前,于是原来的词就会在保持原义的前提下被拆分为两个部分”。即,离合词的使用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简练经济,所以多运用于非正式文体之中。

(四)与日常行为密切相关

统计中我们也发现,离合词的施事往往是个人,大都表达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行为,如“洗澡、睡觉、游泳”等。与非个人,特定领域相关的行为相关的离合词有但不是很多,如“执政、贬值、登陆”等。具体来说,207个离合词中,表示日常行为的162个,占比78.3%;表示非日常行为的45个,占比21.7%。可以说,离合词大都表现个人行为,而个人行为大都为非正式场合,从而促成离合词具有较强的口语色彩。

三、教学建议

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得体地运用语言符号,离合词的教学也如此。目前,学界对离合词的理论研究还有待深入,汉语词汇系统中离合词的定性和定量问题都也还没有确切的答案。尽管如此,我们在对HSK大纲离合词的特征进行分析时所发现的上述特征,对于留学生离合词的学习以及汉语水平考试的应试准备,仍具有一定作用。我们认为,在留学生的离合词教学与学习中,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分清“着”“了”“过”

根据调查,HSK大纲中207个离合词,能插入“了”进行拓展的最多,达188个,占比90.8%;其次为能插入“过”进行拓展的,有154个,占比74.4%;能插入“着”进行拓展的离合词最少,共有104个,占比50.2%。基于此,我们认为,学生要准确把握离合词的使用,前提条件在于清晰分辨“着”“了”“过”三个助词的语法特征和使用规则。总体来说,离合词插入“了”表示该动作已经成为现实。插入“着”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正在持续。插入“过”则表示曾经发生过这样的动作。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简单的离合词为例,结合三个助词的语法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如大纲中出现的“洗澡、睡觉、游泳”等。既照顾到学生的汉语学习实际又形象生动。

(二)拓展其他插入方式

事实上,离合词的拓展形式并非只有插入“着”、“了”、“过”这一单一形式。离合词可插入“什么”,表达说话人对某事不满意、不屑、甚至厌恶的态度,试比较“洗什么澡”,“睡什么觉”,“游什么泳”等;可插入“个”,给人一种轻松随意感觉,试比较“洗个澡”,“睡个觉”,“游个泳”等。结合离合词学习实际,我们认为,插入“着”“了”“过”进行拓展,是离合词教学与学习的基础,也是重点。但对于中高级阶段的学生,尤其参加汉语水平考试的学生来说,显然是不够的。“着”“了”“过”之外的拓展形式还应有所了解、有所掌握。实际教学时,可根据学生汉语水平实际和应试需求进行灵活安排。

(三)紧扣日常生活

调查中我们注意到,HSK大纲中的207个离合词,表示日常行为的达到162个,占比78.3%。由此说明,大部分离合词表达的都是日常生活中具体化的行为动作。基于此,我们认为,离合词的教学应尽量做到形象化,通过肢体动作、上下文语境、举例子等方式进行讲解。待学生的积累达到一定量的积累之后,再引入抽象的理论概括。总体来说,从生活中来,用生活来解释,在生活中运用,应作为离合词教学应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

基于外国学生汉语水平考试的需要,我们对HSK大纲中的离合词进行了统计,共找到离合词总计207个。在此基础上对离合词的离析特征进行分析后发现,上述离合词具备一般离合词的基本特征,如可插入“了”“过”“着”等助词,离析形式大都具有中性或贬义色彩等。由于上述离合词作为留学生学习汉语及汉语水平考试考察的内容之一,和普通离合词相较又有自己的特征,如口语色彩浓郁、与日常行为密切相关。基于以上结论,在实际的离合词教学过程中,我们认为,教师应坚持从生活中来,用生活来解释,在生活中运用的基本原则对离合词进行形象化的教学,在此基础上,再其离析形式尤其是插入“着”、“了”、“过”的情况进行总结并操练,从而让学生最其离析形式的语法、语义、语用特征有较全面的把握。

注释:

①王素梅.论双音节离合词的结构、扩展及用法[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99(4).

②宋智英.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03.

猜你喜欢
离析日常行为助词
日常行为干预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韩国语“容入-离析”关系表达及认知语义解释
格助词“に”と“で”的使用区分
终助词在日语教科书中的性别差异研究
高校朝鲜语专业学生助词使用偏误调查分析
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离析的原因分析和控制
校园文化对高职学生良好日常行为养成的影响与实施
农村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
促进一年级学生好习惯养成的小妙招
助词“给”的发展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