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指导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并发症的影响

2019-11-15 05:04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20期
关键词:血液护士微信

周 敏

(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 血液透析室,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是尿毒症终末期的主要治疗手段,可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临床研究[1-2]发现,基于血液净化系统设备和技术的不断完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延长,但长时间透析治疗不仅给患者造成沉重的心理和经济压力,易引发焦虑、抑郁情绪,而且大部分血液透析患者缺乏相关专业知识,自我管理能力低下,治疗依从性较差,更易引发低血压、高血压、内瘘闭塞等血液透析并发症。因此,加强MHD患者血液透析健康教育宣教、帮助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减少血液透析并发症尤为重要[3]。随着微信在社交生活领域的应用日益普遍和功能的不断完善,其信息传播优势在医学护理健康教育领域得到重视[4]。本科室2016年5月—2018年12月利用微信平台建立“肾友圈”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 ① 确诊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血液透析时间≥6个月,每周2~3次透析; ② 患者年龄≤75岁,沟通交流能力尚可,具备基本生活自理能力,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和微信(包括文字、图片、语音、视频、链接、朋友圈等功能); ③ 患者及家属知晓本研究流程、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短期血液透析、急性肾衰竭、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文盲或精神神经障碍疾病等。将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MH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33例,女17例; 年龄28~71岁,平均(45.29±10.37)岁; 疾病类型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23例,高血压肾病14例,糖尿病肾病9例,其他4例; 受教育水平为小学及以下7例,初、高中或同等学历20例,专、本科或同等学历17例,本科以上6例。观察组男31例,女19例; 年龄27~73岁,平均(45.31±10.29)岁; 慢性肾小球肾炎22例,高血压肾病17例,糖尿病肾病7例,其他4例; 受教育水平为小学及以下8例,初、高中或同等学历21例,专、本科或同等学历15例,本科以上6例。2组MHD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2组均在本院血液透析室积极接受MHD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血液透析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做好患者的血液透析记录,首次血液透析时口头介绍基本病情、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以及血液透析对稳定病情的重要性,发放MHD健康知识小手册,嘱咐患者自行阅读,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叮嘱严格戒烟、戒酒,保持心态乐观,适量运动锻炼,遵医嘱用药和定期复查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基于微信平台的血液透析健康指导。内容包括: ① 建立“肾友团”的微信群平台。由本院2名肾脏病专家、若干名血液透析医师和具有丰富血液透析经验的专科护士组成血液透析健康指导小组,建立“肾友团”微信群后打印群二维码,结合“肾友团”群功能、服务宗旨等内容制成彩色图文报,粘贴在血液透析室等候区的门上和发放的健康知识手册封面上,护士指导患者手机扫描二维码加入“肾友团”微信群。② 健康指导方法和内容。血液透析健康小组成员根据群成员时间,制定每周3次(周一、周三或周四、周日晚18∶30)通过图文形式定期推送的血液透析健康教育内容,内容包括血液透析肾友心理自我调节法、动静脉瘘及长期置管导管的护理、液体入量控制及干体质量自我管理、优化饮食结构自我调节、正确用药方法、按时服药依从性等内容,推送内容经过小组成员合理安排,且内容尽可能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突出重点。同时每天12∶00—13∶00或18∶00—18∶30通过朋友圈发布详细的图文或视频内容,图文和视频素材均由血液透析健康指导小组制作,或选取全国范围内著名三甲医院发布的血液透析科普材料,经过整理、编辑后推送,每天安排3名小组护士在线群聊,提供咨询和解答服务。每周六或周日通过微信群发布“血液透析肾友大家庭调查”链接,了解肾友们对MHD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收集、整理肾友们最迫切、最渴望了解的血液透析内容,然后下周重点推送并通过语音、图片、朋友圈、视频等进行详细解答。③ 微信平台的护患责任教育与亲情化互动。血液透析健康指导小组护士成员按数量分配肾友,添加好友后实行护士-肾友的微信平台责任制,护士每周不低于2次通过语音、视频等方式了解肾友日常饮食情况、心理情况、遵医嘱服药情况、血糖血压检测情况、内瘘维护情况等,对不正确的做法要及时指出并纠正,对性格内向、微信群“潜水”以及领悟能力相对较差或较慢的肾友需重点关注,给予个性化健康教育,鼓励肾友们相互交流、互助和鼓励,让每一位肾友主动配合健康教育指导,用积极的心态融入这个大家庭。所有患者均持续干预6个月。

1.3 评价指标

参考中国台湾学者宋艺君设计的血液透析病患自我管理量表,采用Likert4级评分法对自我管理量表的4个维度(伙伴关系、执行自我护理、问题解决、情绪处理)共20个条目进行评分,得分1、2、3、4分表示不、偶尔、经常、总是,得分范围20~80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管理行为越好。自我管理量表的 Cronbach′s值为0.87, 重测信度为0.86, 4个子量表Cronbach′s值分别为0.76、0.79、0.78、0.70, 信度和效度均较好。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肾功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白蛋白(ALB)]变化情况。记录2组患者透析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2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对照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较干预前略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 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的评分(P<0.05)。见表1。

表1 2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分

与干预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2组干预前后肾功能变化比较

对照组干预前后Scr、BUN、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干预前后Scr、BUN、AL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观察组干预后Scr、BUN、ALB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见表2。

表2 2组干预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

Scr: 血肌酐; BUN: 尿素氮; ALB: 白蛋白。与干预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2组透析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组透析期间均发生低血压、高血压、低血糖、内瘘闭塞等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透析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流行病学研究[5]指出,中国终末期肾病患者数量以每年约10%速度增长。临床普遍认为,制订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策略对促进MHD患者行为改变、改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MHD患者仅每周2~3次来院接受治疗,其余大部分时间缺乏护患联系,医护人员接触的时间太短,导致常规护理的作用有限,健康教育难以有效开展,因此需要一种更加高效、便捷的健康教育方式[6]。微信平台是如今社交生活领域的重要交流工具,具备文字、图片、语音传输、音频朗读、视频播放、PDF或WPS或Word文件、朋友圈和链接等传播功能,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且平台信息量大、覆盖面广,通过微信平台开展健康教育,患者可以结合自己的需求和时间,与责任医师及护士人员进行有效沟通,满足MHD患者的健康咨询需求[7]。建立“肾友圈”微信平台可以让MHD患者认识更多积极接受治疗的病友,引导病友间相互学习、关心和帮助,促进患者主观意识和自我行为的积极转变,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8]。

本研究利用微信平台的传播优势开展“肾友圈”健康教育指导,建立资深MHD健康教育小组,以提高MHD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为护理目标。通过定期推送、安排护士值班在线咨询解答、微信问卷调查并积极反馈、护患责任制在线沟通教育和病友亲情化互动等方式,讲解MHD和尿毒症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帮助MHD患者正确认知和树立积极的心态,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和主观能动性[9-10]。以饮食指导为例,常规护理通过口头简单指导、发放健康知识手册供患者自行阅读的方式,许多MHD患者缺乏看书的习惯或记忆混淆,难以直观获取合理的饮食结构信息。微信平台通过音频朗读、视频或图文展示等形式指导患者饮食,同时安排值班护士在线答疑,解答患者的饮食困惑,安排责任护士通过微信平台落实MHD患者的合理饮食情况,弥补了常规护理的不足[11-12]。并发症预防也是MHD的护理要点,常规护理受诸多条件限制,大部分患者缺乏对MHD的直观了解和预防技巧,以内瘘维护为例,常规护理对MHD并发症的健康教育重视不足,微信平台通过视频展示内瘘肢体避免提重物、睡觉时切勿压迫和自我检查瘘管的方法,提高 MHD患者预防内瘘闭塞发生的自我管理能力[13]。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干预后自我管理4个维度评分和 Scr、BUN、ALB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 MHD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降低,与文献[14]报道结论相符,也印证了利用微信平台开展健康教育指导的可行性和优势。

综上所述,利用微信平台的传播优势和信息优势开展MHD健康教育指导,可有效提高MH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肾功能,减少MHD并发症发生,对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的意义。

猜你喜欢
血液护士微信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多彩血液大揭秘
微信
微信
微信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与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效果观察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