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抢救流程在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的效果

2019-11-15 05:04曹丽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20期
关键词:危重症监护病房

曹丽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急诊科, 辽宁 沈阳, 110004)

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EICU)是急诊行疾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疾病种类多,病情危重,疾病治疗中易发生急救事件[1], 对于护理措施和护理规范的要求都非常高,特别是急救流程的优化。传统模式下实施的抢救流程,各个科室之间的配合度不理想,医护之间的分工配合默契度较低,整个抢救流程会受到一定的干扰,因此需要优化整个抢救流程,节省抢救时间,挽救患者的生命[2]。本研究探讨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实施优化抢救流程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实施优化抢救流程,随机择取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患者65例,设为观察组。其间本院2017年12月前未实施优化抢救流程的相关患者65例,设为对照组。对照组男35例,女30例,年龄21~74岁,平均(47.50±10.86)岁; 观察组男33例,女32例,年龄22~74岁,平均(48.00±10.90)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按照传统的护理流程进行抢救,一旦接到需要抢救的患者,需要立即开始抢救,护理人员和医生未进行明确的分工,对于人员站位等也不存在明确的要求,患者抢救完成之后,对于抢救记录采用后期补记的方式[3]。

1.2.2 观察组: 采用优化抢救流程。① 优化护理小组成员的构成。护理组组长由管理经验丰富、资历较长的人员担任,作为护理工作开展的一线负责人,负责协调整个护理小组的工作,合理安排各项护理活动。抢救过程中,小组组长对站位有一定的要求,组长站于患者的头部或者监控仪周围[4], 主要负责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吸痰等操作,并且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时刻关注患者的意识、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将各项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后,及时向主治医生汇报,便于医生全面掌握患者的情况,对疾病进行更加准确的判断[5-6]。② 规范化处理护士的工作质量。负责进行除颤、建立静脉通道、进行心肺复苏的护理人员均需要工作经验在5年以上,站位在患者右侧,建立静脉通道、输血、采血、配血以及给予抢救药品等[7]; 而另一位护士则需要及时准备各种呼吸肌、除颤、心肺复苏仪等设备,在抢救流程结束之后,护士长与2名护理人员需要对整个流程进行干预,对治疗药物进行核对,记录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做好床单的整理等工作,并对患者的后续治疗进行梳理和安排[8]。③ 分类型设置分诊台: 医院可以按照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设立不同的分诊台,分诊台的护士需要掌握疾病的类型,科学进行分级,在确定优先等级之后可通知护士参与抢救工作。这个过程中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较高,需对其进行培训工作,将抢救技能进行提升,综合了解各类疾病的知识,在患者就诊期间快速做出反应,提升整个抢救流程的规范性[9]。④ 加强对仪器设备的规范化管理,仪器和设备需要在指定的区域内进行摆放,对其数目进行及时清点[10], 抢救设备按照规范进行摆放,便于不同护理人员的获取,并且定期对设备进行消毒和清洗,保证各项抢救器材的完好,对抢救物品的使用方法进行张贴,对仪器和药品等进行综合的管理[11-12]。

1.3 观察指标

分析2组抢救的效率、成功率及不良事件。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2组抢救效率

观察组的抢救准备时间短于对照组,参与抢救护理人员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抢救效率对比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2组抢救成功率

观察组的抢救成功59例(90.77%), 高于对照组的50例(76.92%),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不良事件率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组不良事件率对比[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在医院中的特点较为突出,患者病情变化快,病死率较高,是医疗纠纷多发的科室,患者抢救成功率越高,对患者生命的挽救概率就越理想[13], 也是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体现。传统模式下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一项抢救多个护理人员同时工作的情况经常出现,造成工作复杂、无序,整个的抢救工程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并且无法保证效率[14]。

本研究观察组在抢救时间和人数方面更加理想,抢救成功率和不良事件率均优于对照组。这是因为抢救流程优化的过程中,临床经验更加丰富的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其具备一定的临床知识,可以协调医生和护理人员之间的工作,通过对护理流程进行规范化的安排,实现医生和护理人员之间更加有效的配合,更加有质量地完成整个抢救工作,对抢救流程的干预更加科学合理,提升整体抢救效率[15-16]。

在护理流程优化的过程中准确定位人员站位,不同抢救站位负责各自的抢救工作,分析抢救之后的工作过程,落实责任,这样可以高效分配人力资源,全面了解患者疾病的变化情况,保证各项抢救措施有效实施,保证抢救的时效性[17]; 抢救流程的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通过对整个流程进行优化,分诊台按照疾病严重程度不同,在分诊过程中即可对患者的疾病状态进行分析,之后按照不同的分类联系科室和护理人员,进行下一步护理操作,这样可以科学划分护理过程,规范各项护理干预,有效梳理护理流程。同时在护理中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抢救理念,可减低医患之间的纠纷,同时在护理的过程中增加巡逻,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救治工作[18]。

综上所述,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使用优化抢救流程,提升了整体的抢救效率,缩短了危重病情患者的整体抢救时间,对患者生命的抢救更加有效,可提升整体的治疗质量,获得患者以及家属的认可。

猜你喜欢
危重症监护病房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儿童监护机器人设计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换病房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临床观察
病房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