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水床式“鸟巢”结合体位舒适护理对早产儿早期生命体征的影响

2019-11-15 05:04刘艳林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20期
关键词:鸟巢体征体位

钱 敏, 刘艳林, 孙 雪, 张 玲, 顾 娟

(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 新生儿科, 江苏 扬州, 225001)

生命体征是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的总称[1], 其监测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早期早产儿是指胎龄<34周的新生儿[2],由于其各种器官发育不成熟,生命体征往往出现不稳定的现象,而危及其生命,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显得尤为重要。“鸟巢”是国际上流行的用于早产儿发展性照顾的一种方法[3]。近年来有研究[4]明确指出水床式“鸟巢”有利于早产儿的身心发育。本科2017年9月—2018年12月对入住的早产儿在早期采用自制水床式“鸟巢”结合体位舒适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2月本科收治的80例早产儿,男38例,女42例。纳入标准: ① 出生胎龄: 28~33+6周,平均胎龄31+1周; ② 出生1 h内体质量1 000~2 499 g, 平均体质量(1 210±170) g; ③ Apgar评分: 1、5 min Apgar评分均≥8分,生命体征平稳; ④ 放置于品牌、型号相同的暖箱。排除标准: ① 患有严重心肺疾病及呼吸衰竭患儿; ② 确诊颅内出血(ICH)或出血、凝血时间异常。剔除标准: 住院期间因患儿病情危重或家长的主观意愿要求提前自动出院。采取掷硬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卧于自制水床式“鸟巢”结合体位舒适护理措施)与对照组(卧于传统“鸟巢”),每组40例。2组早产儿胎龄、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胎龄、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比较

1.2 方法

确定研究小组主要成员6名,均为新生儿科骨干护士。小组成员经过相关理论及技能培训,能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流程,工作态度严谨认真。

观察组使用自制水床式“鸟巢”,并让患儿保持舒适体位。① 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充分清洗消毒,将3 000 mL灭菌注射用水预热至36~38 ℃, 注入静脉营养输液袋内。夹紧开关,滴入3滴蓝黑墨水,使袋内液体呈淡蓝色检查有无漏水。贴上醒目标签,注明水床式“鸟巢”水囊。② 将自制的水床式“鸟巢”置入传统棉被式“鸟巢”下部,早产儿卧于其内。③ 体位舒适护理措施: 早产儿头部略俯曲,颌部贴近胸壁,肘关节屈曲,上臂贴近胸部,前臂在胸前交叉或平行,膝关节和髋关节屈曲,大腿贴近腹壁,摇高床头15~20 °。对照组早产儿使用传统棉被式“鸟巢”,使用柔软的棉被,做成椭圆形鸟巢状[5], 使早产儿卧于其中,模拟母亲子宫内环境。

统一相关因素: ① 所有入选患儿均卧于相同品牌型号的暖箱内,温湿度适宜,床头摇高15~20 °; ② 所有入选患儿均使用多功能监护仪进行心率、呼吸、血压监测; ③ 入院后每小时监测体温,直至体温恢复至36.2~37.2 ℃; ④ 每天4 h记录1次体温; ⑤ 每小时记录心率; ⑥ 静脉营养袋内灭菌注射用水每7 d更换1次; ⑦ 统计相关数据,均在早产儿安静状态下进行。

1.3 观察内容

比较2组早产儿早期入院后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恢复正常后常规每4 h监测体温变化、呼吸暂停的发生次数、心率24 h变化。观察时间为2组早产儿入院后1~14 d。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正常体温恢复时间为(3.21±0.73) h, 对照组为(5.48±0.51) 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观察组呼吸暂停次数0、1、2、3次的患儿依次为29、7、4、0例,对照组依次为19、8、9、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4 h平均体温为(36.64±0.51) ℃, 对照组为(36.88±0.3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心率为(130.75±19.72)次/min, 对照组为(151.60±11.38)次/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 论

3.1 自制水床式“鸟巢”结合体位舒适护理促使

早产儿尽早恢复正常体温

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技术和重症监护技术的迅速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也越来越高。在众多的重症监护技术中,生命体征监测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对于早产儿而言,体温过低会导致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最终因缺氧或酸中毒引起多器官损害,病死率高达20%~50%[6]。本研究结果显示, 2组早产儿恢复正常体温时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观察组早产儿正常体温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早产儿。

3.2 自制水床式“鸟巢”结合体位舒适护理可以

减少早产儿早期呼吸暂停发生次数

研究[7-10]表明,早产儿喜欢四肢伸直,此种体位可导致其肌肉发育障碍。胎儿在母亲子宫内的体位为头部略俯曲,颌部贴近胸壁,肘关节屈曲,上臂贴近胸部,前臂在胸前交叉或平行,膝关节和髋关节屈曲,大腿贴近腹壁。出生后延续该体位会使早产儿感到舒适、安全,如在母亲腹中。水床式“鸟巢”是在传统“鸟巢”下方置入水袋,使早产儿在该体位活动时,能引起水床中水的波动,产生类似于母亲子宫内的羊水声,从而刺激早产儿呼吸,减少呼吸暂停的次数。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早产儿早期干预后呼吸暂停次数少于对照组早产儿(P<0.05)。

3.3 自制水床式“鸟巢”结合体位舒适护理可以

使早产儿早期每4 h体温变化和心率变化

趋于平稳

水床式“鸟巢”结合体位舒适护理能使早产儿体表温度、热量聚集在“鸟巢”内而不易散发出去,从而使“鸟巢”内温度始终处于适宜的状态[11-13]。同时,“鸟巢”也使早产儿活动范围受限,减少能量消耗,更好地维持适宜的温度[14-16]。本研究结果显示, 2组早产儿每4 h体温变化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组早产儿心率变化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观察组早产儿早期心率变化较对照组更趋于稳定。

综上所述,早产儿早期生命体征变化快,自制水床式“鸟巢”结合体位舒适护理措施易于操作,对维持早产儿早期生命体征稳定具有显著的意义。

猜你喜欢
鸟巢体征体位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鸟巢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重回鸟巢
鸟巢大作战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