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多向联动支撑服务体系研究*

2019-11-25 01:23张纪春
体育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体质体育

张纪春

(盐城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2)

从1985年到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的纵向分析显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滑,身体素质下降较快;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成为学生素质的明显短板。2010年和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均显示: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爆发力、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水平持续下降。青年兴则民族兴,青年强则国家强[1]。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扎实推进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切实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需要实现以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为支撑,以构建高校体育教育、健康教育、体育场地设施保障和体育锻炼氛围营造多位一体的服务体系为重点,建立主体多元、方式多样的多向联动工作机制。虽理念上多元互动机制长期存在,但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实践中多元缺失和联动不畅仍是关键问题。因此,建立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多向联动支撑服务体系是应然诉求。本研究即解析面向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社会、高校多元主体多向联动支撑服务体系模式,为后续实践服务提供有力的学理支撑。

1 建构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多向联动支撑服务体系的依据

1.1 保持大学生体质健康的良好状态

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带来便捷舒适的现代生活,同时也给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带来潜在威胁。物质生活的提高导致营养过剩,肥胖问题突出;计算机、数字媒体、智能手机等的普及导致身体活动时间不断减少,视力不良率不断攀升;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导致学习压力大、睡眠不足等,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保持大学生体质健康的良好状态,个体拥有较好的身体能量“储备”,所有类别的体能指标都处在较高水平,自然环境适应力强,就能够为大学生圆满完成专业学习目标,积极投入各项工作,提升自我奋斗的竞争力,提供十分重要的身体基础。体质健康是大学生群体与个体必须具备的普遍“显质”,是社会所有岗位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建构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多向联动支撑服务体系,对于保持大学生体质健康的良好状态,达到或超越“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1.2 社会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现实期盼

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将派生出多种门类的新型就业岗位。无论就业岗位如何层出不穿,多么类别繁多,但对于从事岗位的人才都有一致的要求,即身体健康,这已成为社会的共识。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的各类高素质人才首先要体现的就是个体的健康状况,这是能否胜任社会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关键。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普遍采用健康检查、体能测试和拓展训练等来考察人才的体质健康水平。由此可以认为,在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可以直接成为个体适应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成为建立自我家庭的必备条件;成为自我生命延伸与提升社会生存价值的物质基础。建立大学体质健康促进多向联动支撑服务体系,不仅是高校体育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健康中国”宏伟工程的主体内容。社会需求对大学生健康促进工作效益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时空,对推进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社会环境优化、社会效益最大化起着不可代替的社会“功力”。

1.3 高校人才培养功能的实质性反映

“健康工作五十年”是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多向联动支撑服务体系的根本目标。大学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优质人才资源,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问题不仅关系着个体的综合素养,也是事关整个国家与民族素质的大事。建构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多向联动支撑服务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生态系统,它客观上反映高校人才培养功能的核心地位与本质属性。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保持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系统的平衡、优质、“产能”与稳定,将有效降低威胁大学生健康的潜在因素,有效改善大学生“文明病”频发、“亚健康”占有率偏高、体质健康状况下降等被动局面。建立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多向联动支撑服务体系,将能够有效地、科学的、创新地扭转各种不利局面,能够为大学生全面成才辅设一条科学的健康之路,最终实现“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庄严承诺。

2 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多向联动支撑服务体系结构

2.1 基于高校教育管理的支撑服务体系

增强大学生体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建立基于高校教育管理的支撑服务体系能够有效发挥管理主体的主导性与能动性,高效率实现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目标。其体系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有关工作。其体系的主要结构内容为:建立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校领导担任组长(第一责任人),学校教务、体育、医院或卫生科等部门是主要组成(行动落实者);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制度、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等;建立贯穿四年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档案;保障相应的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经费;搭建学校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测试、评价、咨询与指导工作等。基于高校教育管理的支撑服务体系对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具有“统领”效能,是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多向联动支撑服务体系的“根基”。

2.2 基于大学生主体性的支撑服务体系

大学生主体性的支撑服务体系是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自群体”核心。体质健康促进的最终落脚点是人,大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可使其体质健康促进行为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学校体质健康促进行动“事半功倍”。从全方位的视角优化大学生主体性的支撑服务体系,能够挖掘与丰富其资源优势,创新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实践方式。其体系的主要结构内容为:建立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校园组织;创新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机制和协调渠道;参与学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健康服务平台管理;组织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相关教育活动等。大学生主体性功能的发挥,是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支撑服务体系的核心力量所在。

2.3 基于政府主导的支撑服务体系

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要做好顶层设计,这就需要各级政府从社会发展的高度、从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全局出发,行使政府职能从宏观上把控全局,给予政策支持和行动引领。该体系的主要结构内容为:建立参与部门广泛的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行政区域内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将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高校工作的重要依据;保障并适时增加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所需经费投入;建立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预警机制,定期将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布;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履行对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指导与服务;引领与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政府主导的支撑服务体系的功能发挥潜力是巨大的,可产生“滴水穿石”之效。高校借助与依靠政府主导的支撑服务体系的功能发挥,可以着力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多向联动支撑服务体系的整体效能。

2.4 基于教育、体育、卫生等行政部门的支撑服务体系

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需要多元主体的有效介入和联合行动。教育行政部门应主管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体育、卫生等行政部门既要各司其职,又要联合行动,合力做好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主要结构内容为:协同建立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组织机构;选择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点校;建立大学生体质健康研究中心与服务平台;开展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培训、督导与评价;组织相关专家开展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服务、咨询、研究与交流活动等。教育、体育、卫生等行政部门支撑服务体系的联动格局形成,将对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注入强大的直接动力,既能呈现联动体系服务主体所设定的本质化目标内涵;又能呈现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任的工作实践过程与实际效能。

2.5 基于社会结构力量的支撑服务体系

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需要争取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高校体育发展,以提升自身社会体育服务水平。主要结构内容为:合作共建立大学生体质健康研究基地;参与高校大学生健康促进相关设施建设;为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提供技术与人才资源服务;提供大学生健康与体育运动伤害风险保险产品;为大学生健康社会实践提供服务;为大学生健康促进效益评价提供第三方监督考核;为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提供资金、仪器、设备支持等。社会结构力量的支撑服务体系是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助推器”,将助力促进工作更有效地开展。

3 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多向联动支撑服务体系实践方式

3.1 认清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支撑服务体系“目标”

建立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多中心、多向联动支撑服务体系要着眼于服务主体“目标”,其核心是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大学生健康素养、保持大学生心理健康。第一,明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中所提出的战略目标。高校要坚持以大学生为中心的身心健康发展指导思想。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第二,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健康优先、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公平公正的原则,以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核心。第三,以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支撑服务体系为平台,以协调、联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为动力,普及与提高大学生健康生活质量,享受优化的、高质量的健康服务。

3.2 发挥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支撑服务政府“引力”

建立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多中心、多向联动支撑服务体系要依靠政府的宏观指导“引力”,需要政府通过实施有效的系统管理方式来发挥职能作用。第一,以政策为导向,可以通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建立地方法规,重视各级学校学生健康教育与体质测试工作,定期向社会公布大学生体质健康系统指标水平。第二,坚持政府主导,动员所属相关职能部门,采取监督、评价等路径,突出重点解决当前大学生体质下降问题。第三,政府要建设学生健康管理工作的系统工程,将健康科技创新、健康信息化服务、健康法治建设、健康保障、健康环境、健康产业等列入政府工作要点,要把学生健康工作融入政府政策序列,全方位、全结构、全周期保障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支撑服务体系的运行,快速地、大幅度地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3.3 协调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支撑服务平台“链接”

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支撑服务体系对于“人才培养”社会功能的效应,具有直接的服务关联与价值。高校应该通过建立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支撑服务多元化平台,形成整合系统。第一,学校教育管理平台的支撑服务。学校层面要充分认识加强学校体育,增强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战略意义,把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学校教育的目标之一,应形成自上而下、高度统一、协同合作的工作机制。第二,体育课程教学平台的支撑服务。体育部(系)管理者应科学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确保“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国家政策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校体育教育质量。严格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强化体质健康指标的硬约束,发挥学校体育考核评价体系的导向作用。第三,校内大学生健康信息平台的支撑服务。利用校园网络信息系统,为大学生开设体质测试查阅、健康咨询、健身指导等服务。第四,高校应积极主动地寻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引导公众广泛参与,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第三方监督机制,形成联动服务支撑体系。

3.4 优化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支撑服务体系“协同”

高校体质健康促进支撑服务的主体是大学生,建立主体服务体系,追求服务效益的整体化,是优化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支撑服务体系“协同”的核心目标。第一,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体质健康促进支撑服务体系的价值与意义,积极参与到健康管理中,将参与主体连接起来形成网络,借助沟通交流来实现主体间的连接。第二,利用高校校园网普及体质健康知识体系,科学应用健身运动处方。第三,发挥大学科技园的指导作用,创建大学生健康服务产业,将现代科技手段引入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支撑服务体系。第四,协调各类大学生健康社团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校园网络搭建互通平台,协调开展丰富多样的大学生健康教育、体质评价、健身咨询指导等活动。只有充分发挥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支撑服务体系“协同”功能,才能促进大学生明确健康目标、理解生命价值、参与实际行动、保持健康状态、完成学习重任、实现人生理想。

大学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与生力军,大学生的健康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没目标的人力基础。建立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多向联动支撑服务体系,既是高校体育改革发展新征程中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目标;又是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夯实基础、发挥潜力、各方聚能、协同推进,构建好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多向联动支撑服务体系,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止跌跃升”指日可待。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体质体育
建设门诊“老年友好型”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探讨
基于“互联网+”的汽车养护网点服务体系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我们的“体育梦”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四大特征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