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化运作的体育理论课程建设改革实践研究*

2019-11-25 01:23孙占峰
体育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监控理论体育

张 楠 孙占峰

(1.吉林体育学院 教务处,吉林 长春 130000;2.空军航空大学航空 体育系,吉林 长春 130022)

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是体育专业培养体系中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由于体育大学生固有特点导致学生们在培养过程中,更加侧重于专项技术课的教学与训练,往往忽略了对体育理论的学习。为使体育院校培养的专门领域人才,能够更加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因此展开了以项目化运作为切入点的体育理论课程建设改革研究。

1 概述

项目化运作作为在实践领域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模式,强调将项目的信息、项目的资源、项目的成果等视为一个工作体系,注重工作的高效性、融合性。课程建设以项目化运作,即将课程视为一个项目,在其建设过程中,从课程的团队组建、教学理念的形成、课程文件的完成、课程实施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编、教学方法的选用、课程考核的规划、教学质量的评定,到最终教学效果的反馈,从项目角度设计完成课程建设,有利于总体规划、具体实施、分布完成,能够有效地课程理念融入于课程建设的全过程。

以项目运作角度进行体育理论课程改革,可从课程的设计、构建、内容、方法、教材、实施、评价、反馈等方面形成完整体系,从质量管理出发,将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提升作为课程改革的目标,将课程视为一个项目,从始至终、从组建师资团队到师生互评、从计划实施到反馈,形成封闭环路系统,将课程改革理念贯穿至每个环节,最终实现教学改革的目标。

2 基于项目运作的体育理论课程建设改革方案

2.1 项目立项:对课程准备的管理

相对于课程而言,项目立项即课程准备的管理阶段,主要包括组建课程建设项目团队、课程设计的整体思路等,同时还应包括对课程可行性的研究等内容。

组建课程建设团队是项目立项的基础,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课程建设师资队伍是体育理论课程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更是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新时期,在团队建设方面,除应注重职称结构、学缘结构等外,还应注重在建设新媒体课程中融入网络课程建设教师,以及在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中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融入。尤其是体育理论课程,作为专业课程,将体育理论知识与体育实践应用有效结合,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确定课程建设思路是课程实施的灵魂,是完成课程的指导思想与课程执行的目标,在课程立项准备阶段应明确课程建设的思路与目标。在进行课程建设的初期,应明确课程建设的类型,目前随着多种新兴媒体的涌入,可将在线课程、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工作作为课程未来建设的目标,同时随着高校转型发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逐步加大,培养体育应用型人才,以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体育实践发展,由此建设校企合作课程也成为了可选择的课程建设目标。

2.2 项目计划:对课程教学文件编制的管理

教学文件是与教学直接相关的各种文件材料,是进行教学研究活动的参考和依据。在项目计划的过程中,对教学文件的管理不仅仅是将各种材料打印、整理,其精髓在于如何将所有的教学文件内容进行理念性渗透、精细化整理、个性化设计,既能够将课程建设设计理念的核心融入其中,又能百花齐放使得在教学文件的编撰过程中,将教师本人的个性化教学风格融入到其中,并配合教学过程达到最佳成效。为此可见,完成教学文件的整理工作,不仅仅是材料的打印、整理和分装等非核心性形式化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对文件内容的确定。

课程建设项目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明确课程教学理念、统一思想后,课程负责人应将教学文件的编撰任务进行合理分工、将课程的各个阶段进行任务分解。如可分解为教学大纲的编撰、教学设计的完成、个性化教案的设计、实践教学设计、考试方案的设计、教学相关材料的收集等,根据体育学科特点,应重点挖掘体育教学内容在体育实践中的体现与应用等。

2.3 项目实施:对课程执行的管理

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文件及计划编制后,就进入到课程的实施阶段——即实际教学阶段。在课程执行过程中,一方面要使每一个分配到工作任务的成员能够清楚明确自己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另一方面,需注意每名课程建设团队成员要与其工作任务所需能力匹配,在培养梯队建设过程中,将能力不足、经验不足的教师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并附之工作导师进行精准帮扶,使团队能力得到提升。与此同时,课程执行管理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内容与时效性教学案例的融入,以及教学方法改革的实施。在体育现实发展中,随着体育市场的不断增容,体育竞赛表演、体育产业、体育服务业等发展迅猛,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注重将现实体育问题与体育发展现状剖析融入其中。将体育理论课程的“翻转教学”与体育现实发展有效融合,做到教师引导分析、学生学会分析与应用。完善体育理论课程管理的各个环节,组织和协调各项教学工作任务资源,激励项目团队成员以项目立项阶段的工作任务完成课程工作,形成体育理论课程建设的最终成果。

2.4 项目监控:对课程监控的管理

对课程进行项目监控管理,即通过教学质量监控的手段把握与管理整个课程建设的全过程。通过对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各相关要素进行系统、科学、有效的监控与评价,为改进课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提供参考与指导。体育理论课程建设项目作为典型的项目建设目标明确,实施项目的监控管理是保证课程建设目标实现的有效手段。

课程质量监控一般应包括规定动作监控与随机随时监控。根据体育理论课程特点,一部分课程的学时不能贯穿整个学期,为此期初、期中、期末以教学检查形式进行的质量监控,对学时少的课程则缺乏了监管。为此有针对性的少学时课程的关键时间节点监控也是高效监控的内容之一。课程监控的主体,不仅包括课程建设团队的自我监控,还包括上一级层面的他人监控,如课程管理单位院部、学校质量监控办、督导组等的监控。监控内容需包括课程大纲的执行情况、教学文件的整理情况、教学方法的运用、专家听课、同行评课、学生反馈、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等。

2.5 项目结束:对课程评价的管理

课程结束后,对课程的实施及其教学效果评价与反馈是项目结束评价管理的重要内容。评价管理不仅仅是体育理论课程的终结,更是对新一轮课程建设提供经验式的参考。体育理论课程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对照课程的建设要求和评价标准来进行,主要从教材建设、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设计、学案设计、课程设计、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环境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检查各子项目的建设实施及最终的完成情况。体育理论课程建设项目,根据项目计划中的评价标准,该课程评价阶段的评价内容如下:其一,体育理论课程建设的课程大纲、课程计划、课程的电子教案、学案、课件、案例资料、习题试题库及教材或参考书等。其二,课程建设中对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教学环境的改进情况。其三,课程中建成的电子教案、课件、案例资料等信息的网络资源利用情况。其四,利用项目原理进行课程建设的管理,在建设过程中各阶段主要成果的评价。其五,教师、学生对于课程建设成果的评价情况。在课程结束时对课程评价后的反思与反馈,更是进一步改进教学的最灵魂环节。

3 对体育理论课程管理改革的实践研究策略

3.1 教案与学案相融合的教学文件改革

“教案”与“学案”,一个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等进行设计的教学文件,一个是教师设计的引导学生自我学习的方案。多年来,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教师承载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教案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文件。而相关对学生的学习而言,只是教案中设计的内容之一。为此,在体育专业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转型之时,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及新型媒体不断涌入、不断改革的今天,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还原课程予学生,已经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提高效率,培养能思考、敢创新、勇质疑学生的重要手段。

3.2 内聘与外聘相结合的教师梯队管理

高校师资在数量上有明确要求,特别是体育专业的师生比较低,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完全依赖本校教师开展教学,难免使得一部分学校在数量上无法满足要求,因此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是取得良好教学成果的必备基础和先决条件,而外聘教师则成为了改善教学师资条件的一个突破口。要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打造内聘与外聘相融合的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梯队,建立有效的梯队合作机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加强教学梯队建设,是体育理论课程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主导因素。

3.3 传承与融新相结合的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改革是体育理论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延续精华、传承经典的同时,也应不断融入了新的内容,让其变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更易于被当前的时代和价值观念所认同。尤其在体育事业迅猛发展的今天,体育相关政策与文件的出台、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体育赛事与表演行业的异军突起等,体育正在逐渐的成为公众视野中无法抹去的一种生活形态和文化享受品。为此,在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中,体育案例的实效性成为了教学案例采用的核心性原则。与此同时,还应坚持体育个体项目与体育通识知识的有效融合,健身性与文化性的融合、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的结合等,坚持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准,坚持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赋予教学内容时代发展性与现实性,真正意义上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的积极性。

3.4 生本位与师主导的教学方法改革

“生本位”是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师主导”是以教师为主导,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在体育理论教学中,将二者结合,使教学方法改革真正服务于人才培养。

体育理论教学活动过程中,因学生专业特点所致,学生运动专项技能突出,但对理论性课程教学则兴趣寡然。因此,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是必然之路,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让课堂真正“翻转”起来。教师应在充分考虑体育专业学生现有技能基础、体育知识经验及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创设与学生兴趣与认知相关的情境,使学生在“新旧知识”上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以体育训练与竞赛的精神,挑战自我,尝试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实现课堂主体地位的回归。

3.5 多层次的横向纵向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改革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终结,其发展直接影响教学全过程的实施。为此,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改革,教学评价方式应是改革的源头。由“考试为主”向“考核为主”转变,由“单一层”向“多层次”转变,由“期末”向“全程”转变。考核评价是“果”,但由“果”取决于“因”。教师要针对不同专业学生体育底蕴和文化知识基础特点实行灵活多变的多层次全程式学业考核制度,结合平时表现综合评定,依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相应的做出变化,建立多套考核模式。

4 小结

体育理论课程作为体育专业类课程,对于培养体育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项目化运作方式进行体育理论课程建设,使课程团队组建、课程理念设计、教学文件编撰、课程执行、课程监控、课程评价与反馈形成闭合系统,从而进一步提高课程建设效率与质量。

猜你喜欢
监控理论体育
坚持理论创新
冬奥项目训练监控方法的研究——TRIMP、sRPE在短道速滑训练监控中的应用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通信电源监控系统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GPS/DR/GIS技术在基于GSM—R列车监控系统中应用
我们的“体育梦”
侦察兵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