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为何强撑也要万国来朝

2019-11-27 03:42张鸣
百家讲坛 2019年11期
关键词:使节公使同治

英法联军打到北京之后,被迫跟洋人签约的大清,事实上已经接受了按照西方的模式建立国与国关系:西方国家使节驻京,使节觐见大清的皇帝,递交国书。然而,签约之后,咸丰借口有病,赖在热河不肯回京,不久去世。小皇帝同治尚未成年,两宫太后以此为借口,拖着不让见。所以,西方公使虽然在北京扎下了,但始终见不到皇帝。西方那一套国家间的外交模式,在形式上始终无法完成,这让公使们很着急。

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亲政。英、法、美、德、俄五国公使联合发出照会,要求见皇帝递交国书。皇帝亲政意味着成年,以前的借口不好使了。清廷居然又节外生枝,在觐见礼仪上提出要求,要各国公使行跪拜礼。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但各国公使急于见皇帝,做了一点妥协,说他们在其他国家的使节见驻在国的元首行三鞠躬礼,在大清可以五鞠躬。

议程排好后,日本外务卿副岛种臣以天皇特使的名义,来华换约,正好赶上觐见,也要参加。当时的日本还不是列强,清政府建议他单独见,行跪拜礼,副岛种臣非但不肯,还要求把他排在第一位觐见,因为他是天皇的特使,跟各国公使地位不同。闹来闹去,总理衙门答应了他。其他国家的公使倒也没有意见,虽然日本地位不高,但毕竟副岛种臣的地位比他们都高,按西方礼节,理应如此。

最奇妙的是,觐见地点安排在中南海紫光阁。这个地方是朝贡时代皇帝安排各国贡使举行宴会的所在。安排西方公使在此见面,事实上暗含了西方公使仍旧是贡使的意思。只是,不谙熟大清礼仪的人是无从了解这层意思的。而西方公使能见大清皇帝一面,完成手续,也无暇考虑这么多。西方公使跟大清皇帝的第一次面对面,就这样完成了。

觐见之后,清政府这边,有人禁不住偷着乐,觉得西方人终于着了他们的道,而且,官方的京报居然编了好些西方公使觐见时的所谓八卦,谁浑身发抖,谁说不出话来,还有谁把国书都掉在了地上等。当然,这一套跟当年英国某使节见乾隆一样,都是好事者编出来的。只是,当年编,大清还能关起门来,维持一个天朝上国的自我感觉,现在再编就有些过分了,因为事实上大清的朝贡体系已经瓦解了。这样的编法如果让西方人知道了,只能是让人笑不够的笑话。

其实,当年的西方公使一定要见大清的皇帝,无非要完成一个外交上的仪式,这个仪式象征着大清的彻底屈服。至于真正的交涉,他们也知道去总理衙门鬧就行。当年,不止法国公使脾气不好,经常到总理衙门咆哮,其他国家的公使也不好应付,但总理衙门还都得应付,因为如果应付不好,人家的炮舰就打进来了。

西方国家在当时,从骨子里瞧不上大清,这么大的国家,连个大使都不派,使节只是公使级的。然而,即便这样,大清还在偷偷摸摸地做着万国来朝的美梦,一个紫光阁就等于圆梦了。这样的梦,大清做了好久都没有醒来。

编辑/羽川

张鸣,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平时喜欢写点不伦不类的文字,历史随笔等,著有《北洋裂变》《直截了当的独白》《历史的底稿》《历史的坏脾气》等作品。

猜你喜欢
使节公使同治
便秘、痔疮要“同治”
荒唐同治讲信义
论清末三帝无嗣之真实原因
德国公使斗败清政府
昏君同治为何名声不坏
外国公使为何苦苦相逼
使节小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