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双频指数对急诊意识障碍患者转归的预测价值

2019-11-28 10:59宋迎春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9期
关键词:脑电图颅脑障碍

宋迎春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江苏 镇江 212000)

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是将脑电图功率和频率进行数字化和标准化处理得出最佳量化数字,采用0~100分表示,反应大脑清醒程度,0分表示大脑完全无脑电活动(大脑皮层完全抑制),100分表示清醒状态,随着分数的降低,大脑抑制程度加重[1]。本研究通过观察急诊意识障碍患者的BIS水平,探索BIS和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并对急诊意识障碍患者转归的预测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经我院急诊收治的意识障碍患者42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20~81岁,中位年龄65岁。主要原发病包括:脑出血13例,脑梗死14例,颅脑外伤11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例,中毒2例。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GCS评分低于8分。排除标准:①既往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②研究前服用长效镇静药物者;③额部皮肤开放性伤无法进行检测者;④肝肾功能衰竭终末期疾病患者。根据其30 d的预后分为生存组(26例)和死亡组(16例)。

1.2 方法:收集所有纳入患者的住院一般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史,以及患者入院24 h的BIS监测时的Glascow昏迷评分(GCS)、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等资料。随访患者30 d或直至死亡。

BIS监测:患者入院后2 d内采用检测系统进行BIS监测,具体步骤如下:①用酒精棉擦拭患者额部皮肤,脱脂晾干;②固定电极片:正极置于鼻根上方约5 cm处前额正中位置、参考对照电极置放于右侧眉骨上方、负极置于右侧太阳穴平右侧眼角。③连接电极、传感器,待质量信号指数(SQI)达80%以上、肌电图(EMG)≤40 dB,连续监测5 min,记录数据。

1.3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s),符合正态分布计量数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对BIS和GCS评分、APACHEⅡ评分相关性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以P<0.05有统计学差异。对疾病预后预测能力的参数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和95%可信区间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年龄、BIS值、GCS评分、APACHEⅡ评分:两组患者年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BIS值和GCS评分低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死亡组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年龄、BIS值、GCS评分、APACHEⅡ评分(±s)

表1 两组患者年龄、BIS值、GCS评分、APACHEⅡ评分(±s)

2.2 BIS值与GCS评分、APACHEⅡ评分相关性:BIS与GCS呈显著正相关(r=0.669,P值<0.001),BIS与APACHEⅡ呈显著负相关(r=-0.802,P值<0.001)。

2.3 患者预后预测指标分析:根据ROC曲线显示,30 d患者预后因素分析可见预测能力分别为:BIS(AUC=0.939;95%可信区间:0.852~1.0;截点值33.8);APACHEⅡ(AUC=0.813;95%可信区间:0.677~0.948;截点值17.8);GCS(AUC=0.779;95%可信区间:0.639~0.919,截点值4.5)。见图1。

图1

3 讨 论

外伤、脑出血、脑梗死、药物中毒及心脏呼吸骤停等多种疾病导致的急性脑损伤是急诊科常见临床急症。严重颅脑损伤虽然经过积极治疗后能维持生命体征稳定,意识障碍难以改善,对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重大负担。如何对患者早期进行有效评估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意义极为重要。

颅脑损伤程度评估主要是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和脑干反应水平[2]。GCS评分是采用简单的数字化来评估患者的意识,被广泛应用于评估患者的意识水平,但对于语言和睁眼障碍的患者难以进行,同时易受评估者的主观因素影响。影像学检查(CT/MR)具有定位准确,已成为急性脑损伤重要评估手段,其缺点是需要转运患者同时操作较为费时不能随时评估。APACHEⅡ评分是评估危重患者一项客观全面的指标,但较为繁琐,完成需要24 h,在急诊科往往不易实现。脑电图是评估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一种手段。Logi等研究显示昏迷患者预后与疼痛刺激脑电图反应性有关[3]。但脑电图往往表现弥漫性颅脑损伤,无法量化,不能作为昏迷患者预后判断的手段。同时脑电图需要神经内科专科医师帮助,对于急诊医师难以执行。

BIS是将脑电图的信号转化为简单的数字信号,已被美国FDA批准用于麻醉药物和镇静药物使用过程中的一种监控手段。近年来BIS已广泛应用于麻醉患者的麻醉深度的监测,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加快复苏气管插管的拔管[4]。近年来,BIS应用范围逐步扩大,Fyntanidou将BIS应用于脑死亡的判断[5]。BIS现在已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脑缺血缺氧状态的判断并评估预后[6]。BIS是可量化的指标,是一种客观、可以持续监测的急诊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手段[7]。BIS主要反应患者大脑皮层电活动,BIS值需要在信号质量达到80%进行记录数据方为可靠。李海玲报道显示BIS是客观评价患者意识的工具,可以克服一些主观评价的一些不足,是评估患者颅脑预后的早期客观指标[8]。本研究结果显示BIS值和APACHEⅡ评分有极好的负相关性,BIS值分数越高,其APACHEⅡ评分越低。本组资料中显示生存组BIS值高于死亡组,而APACHEⅡ评分死亡组较高。本研究还显示BIS值和GCS评分呈现正相关性,BIS值高,GCS评分也高,预示患者意识障碍程度较轻。本研究结果显示BIS具有极好的预测病情转归的价值,BIS值与患者30 d生存或死亡密切相关,是预测患者转归重要手段,本研究与既往结果一致[9]。

综上所述,BIS检测具有操作简便、有效的特点,可以作为急诊颅脑损伤患者评估预后的重要手段。由于本研究存在样本量少和监测时间短的不足,未来需要进一步大样本量长时间动态监测以评估BIS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脑电图颅脑障碍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脑电图检查的到底是什么
MPTP诱导树鼩帕金森病模型的脑电图描记与分析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睡眠剥夺在癫痫患儿视频脑电图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跨越障碍
家庭教育过于执着是孩子成长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