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作赋,妙解玄思
——《王晋康少儿科幻系列》赏味

2019-11-29 13:47杨辰宇
科普创作 2019年1期
关键词:科幻

杨辰宇

2018年1月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资助,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王晋康少儿科幻系列》正式推出。作者王晋康是我国著名的科幻作家,被誉为“中国科幻的思想者”[1],自出道以来发表作品百余篇,著述等身,却依然笔耕不辍,多次获得全国科幻奖项,累计出版近600万字。其作品大多构思精巧,观点独到,情节跌宕起伏又饱含哲理,先后被译成多种语言,享誉海外。《王晋康少儿科幻系列》集结其优秀作品:《寻找中国龙》《追K》《生命之歌》《可爱的机器犬》《天火》《义犬》《失去的瑰宝》《哥本哈根解释》《秘密投票》《我们向何处去》《月球进行曲之前奏》《泡泡》《灵童》《太空清道夫》《新安魂曲》《步云履》等16个故事,前三篇以单行本形式,其他收入《可爱的机器犬》《泡泡》《步云履》等合集,结为6册出版,凭借其丰富的阅历、敏锐的目光、精巧的构思与锋利的思想,为青少年读者提供了一场科幻与人文精彩契合的飨食盛宴。

眼光敏锐,以平常见珍奇

《王晋康少儿科幻系列》中的故事题材多取自科技前沿,令人惊喜而脑洞大开。关于灵感来源,王晋康曾谦虚地说:“就是从一些公开性的报道中,从一些比较平常的科技报道中,提取值得思考的闪光点。”[2]这些看似不经心的留意,恰恰体现了作者目光的敏锐和善于对灵感的捕捉。如《生命之歌》描写了解锁生命密码的音乐,孔昭仁教授研发的人工智能元元能够弹奏出“生命之歌”复制基因,繁衍机器人后代。对于故事灵感,作者曾坦言来自两处:一是国外的一篇文章,说生物是有生存欲望的,这种生存欲望存在于DNA的次级序列中;二是基因音乐。基因音乐一度被炒得很热,基因有几个代码,正好可以与1234567互相代换,从大肠杆菌到人类的各种生物基因,都可以用这7种音符做代换。结合这两个灵感,作者创作出了《生命之歌》,将伟大神秘的基因工程借生动可感的乐曲诠释出来,让人看到身边的貌似寻常,或许就隐藏着探秘未来的金钥,充满启发意味。

王晋康的科技敏感,不仅着眼于理论前沿,还落实在现实问题的解决层面。

即使是“少儿系列”,作者依旧秉持敏锐的眼光与锋利的思想见解。《可爱的机器犬》中,主人公张冲代理机器犬的销售业务。与自然的牧羊犬相比,机器犬只需调试程序,一切牧羊和守卫的任务便自动完成,无须喂养和担心生病,解决了自然犬在生理上的局限问题,使牧民们得力又省心,让人看到未来畜牧业管理智能化的新希望。与一味展示炫彩的科技不同,作者通过对现实生活的细致观察,在人机互动概念发展得“乱花渐欲”之时,妙反其道,理性地从人们的实际需求开掘灵感,并在供求中精准定位,体现出卓越的眼光与独立的思考,文末对机器犬保有的隐患伏笔,一方面为读者留下充分的遐想空间,另一方面恰是作者面对先进科技保有的冷静立场和沉稳态度的文字体现。

思虑周全,以情境见精巧

这一系列中的故事主题各异,代入感强,这与作者在角色命名、语言特点、性格塑造、情节推进等方面的精巧设计密切相关。《寻找中国龙》的故事发生在丹江水库附近的小乡镇,龙崽、黑蛋、英子、刘二奶、陈老三等人物的命名,简单而质朴,极具乡土情怀,符合发生地人物的身份与习俗,这一点与《义犬》中卓太白、卞士其、卞天石等人物的命名比较更易凸显,前者是一幅田园生活的风俗画卷,后者是高科技融汇、管理森严的航天基地,可以想象,若二者命名对调,将出现何种戏剧性。作者这种由内而外的细致,使这系列故事讲述得更“真实”,更可信,更具感染力。

在语言特点上,作者精心打磨,力求对不同背景下的地域特点、人物特点均有展现。在《可爱的机器犬》中,巴图对主人公说:“知道我为啥把你诓来?当哥的操心你的婚事,已经小三十了还是一条光棍,这次非得给你找一个蒙古妻子,不结婚就不放你走!”[3]3虽然是酒中醉话,却一笔带出草原民族的直爽与古道热肠。《寻找中国龙》中的爹“是个丘八脾气,凡事浑胆大”,“个把羊娃的损失算不了什么”。[4]50-52体现出浓郁的地域性。对比《生命之歌》孔昭仁与女婿朴重哲满满的学术语言对话,即使家中非专业人士的母亲,一开口也是:“生物形体的遗传是由DNA决定的。像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胞嘧啶与各种氨基酸的转化关系啦,红白豌豆花的交叉遗传啦,这些都好理解……”[5]36这些读起来都略感拗口的术语,在这位母亲那儿却还是“好理解”且张口就来,可见其高级知识分子的身份和整个家庭浓厚的书香氛围。对话风格的不同,形成了截然不同的语境,让人仿如跟着人物进入不同环境中穿梭,而这些竟都出自同一人,可见作者熟练的语言驾驭能力。

在人物性格上,作者也不乏精巧设计,使每一位角色个性鲜明,仿佛跃然纸上。《寻找中国龙》中三个小伙伴在等待神龙时,英子问伙伴:“饿不饿,今天能否见到神龙?”黑蛋抢先说:“这种事那能打保票?也许得等一个月才能见到。龙崽,三五天见不到,你可不能判我输。”龙崽说:“咦,昨天你不是说神龙每天都来享用贡品?心虚了吧,你是不是开始为自己的失败埋伏笔?”[4]66不仅对话与前后形成呼应,更将人物性格一笔凸显,英子作为女孩的细致,黑蛋的性急与倔强,龙崽的智慧与机警,以及三人身上共有的青少年的顽皮,让一幅“生趣盎然”的月下伏守图映入眼帘。

王晋康的叙事中还充满丰富的动作描写与心理摹画,情节上时而舒缓,时而紧驰,极具情境性和代入感。如对“中国龙”的动作描述:“有时是蛇形,有时是足行,这儿嗅嗅,那儿舔舔,有时还用脑袋在墙上或功德箱上轻轻撞击着,像一个精力旺盛的孩子。”摹画生动,比喻恰切,仿佛让人亲临现场。再如对幼龙发现主人公时的描绘:“少顷,一个大脑袋从门缝伸出来,与我们劈面相对!我们屏住呼吸,一动不动,心中期盼龙崽看不见静止的东西。”“它把脑袋凑近黑蛋,在此伸出长长的舌头。我觉得黑蛋已经精神崩溃了,我想他这会儿没有尖叫着逃跑,只是没了逃跑的力气。”[4]50这一系列精彩描写和对故事节奏恰到好处的把握,吸引读者迅速入境,体现了作者构思的细腻。

心系赤土,以情怀见哲思

王晋康的作品既有国际视野,又注重对中国特色的传承。《步云履》凸显了惩恶扬善、锄强扶弱的中国武侠精神与现代高新技术的碰撞。《寻找中国龙》灵活结合了当下活跃的基因工程与中国的古老传说,作者的一片情怀,正如主人公(龙崽)所说:“龙,伴随着华夏民族走了近万年的历史之路,也伴着我长大,我熟悉它就像是熟悉我的家人。”[4]23王晋康正是将我们最熟悉的身边事物,融入他的科幻,用他敏锐的眼光,将其与现世的先进科技结合。借文中角色的自白:“中国人常被称作龙的传人。龙的传说反映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汉民族在蒙昧时期就有海纳百川的气概,龙图腾是各种动物图腾的集大成者。”这洋溢出一位华夏子孙的满满自豪,凸显出五千年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厚重,以科幻故事作桥,出色地实现了中国特色与世界先进科技的对接。

王晋康的作品关注自然、关注社会,蕴含着深切的哲学思考与人文关怀。人文关怀即着重于人的生存与发展,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是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这在王晋康的此系列书中是抹亮色,加深了整部丛书的思想深度。如《天火》中的林天声,摈弃世俗的眼光,对“物质无限可分”理论的执着追求,是对人的尊严的肯定与思想解放的呼吁。《新安魂曲》中的周涵宇,同样不顾周围人的嘲讽完成“环宇航行”的理论实践,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身的价值。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我们向何处去》表达出作者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担忧,当工厂污染破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类又将于何处立足?作者对自然平衡的关注,实则仍是对人类生存处境的关心。《太空清道夫》则上升到太空环境的治理与保护,在更高层面展现对人类未来生存发展环境的关注。

在社会问题层面,作者同样展现出对人的关注,《寻找中国龙》中一句“村里人穷啊,我们离21世纪高科技社会还远着呢”[4]42的感慨,道出了农村发展滞后的现实与城乡差距的存在。在和谐共存方面,《泡泡》借异时空穿越实验的成功鼓励世界各国放下成见和恩怨,联合起来共同探索未知世界。《义犬》同样鼓励同中存异,主张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引导人们营造人性健全发展的社会环境。这些关切、思索与感悟,尤其对人的心灵、精神和情感的关注,让《王晋康少儿科幻系列》不只是普及科学,更是充满了含情脉脉的人性温度。

王晋康被誉为“中国科幻界的思想者”,哲理性与思辨性是其作品的创作特色之一,这在本系列丛书中也多有体现。《秘密投票》讲述一个关乎地球命运的投票活动。什么人有资格参与投票?一小撮人是否有权力决定人类共同的命运?这种打破常规的“少数人决定多数人”的命运抉择,正是作者哲理性思考过人之处的展现,哲理性要求对具体形象的超越,在诉诸人们直觉、情感的同时,还诉诸人们的悟性,启发人思考。当民主与科学在发展中碰撞,孰重与孰轻正是作者有意引发的思考,借助故事,让读者在心中做出自己的判断。哲理性还体现在对形象的依附性,《太空清道夫》中服务于太空环卫事业的老人,其实正是无私奉献精神的化身,启迪人们“奉献无国界”“无贵贱”的道理。《可爱的中国龙》《新安魂曲》中的两位科学家,均出生于偏僻乡村,却能做出一番改变世界的科技伟业,传递出“只问追求,不问出身”的科学精神。

在高新科技面前,虽然抱以坚实的信仰与饱满的热情,但在真正审视时,作者仍会保有一段距离。王晋康曾说,自己是“站在科学殿堂之外的围墙上看科学”[6],科学的理性与辩证的眼光是《王晋康少儿科幻系列》卓然于群的又一特征。《生命之歌》中,作者用美妙的音乐解密神奇的基因密码,让人工智能与自然人类结成家人般的关系纽带,传递出作者对于科学事业的歌颂与热衷,但文末那悲怆的一枪仿如将沉睡在美梦之中的人惊醒,这是作者在当下如火如荼进行的科技事业面前,展现出的宝贵理性与思辨眼光。同样在《可爱的机器犬》中,用“可爱”形容机器犬本身已喻示人工智能造物的受人欢迎、惹人喜爱,但技术漏洞的隐患却被作者犀利指出,让人清晰明了地看到科技是把双刃剑。

综合来看《王晋康少儿科幻系列》,有以下几处亮点:首先,能够针对受众对象的年龄段特点,在既有普范的科幻题材内,巧妙选取合适的角色或切入点,既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又能潜移默化的扩大阅读视野,激发想象力。如同是选取科幻小说中的常见题材“宇宙探险”,《新安魂曲》一方面利用了少年儿童对遨游太空的无限遐想,成功引起其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将航天员设定为周涵宇和一对早慧的少年夫妇,从而大大刺激同是青少年身份的阅读者,激发其探索宇宙奥秘的勇气。当中嵌入“爱因斯坦‘宇宙超圆体假说’”,从设想到实现,既丰富了读者的智识,又鼓舞其“实践出真知”的作风,以讲故事的形式,将科学的震撼力展现无余,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效果。

其次,在为青少年打造科幻的同时,本系列丛书处处闪现着作者的思想深度,对于历史与时代的深切反思,对于生命本质的深度思考,对于社会伦理的终极追问,乃至人与自然的博弈竞逐、和谐共处,睿智而深邃,令人折服。系列作品中的《天火》,凝聚了王晋康个人的丰富情感以及对“文化大革命”时期某些荒谬社会现实的批判。主人公林天声“头重身轻”的不协调形象和敢于大胆怀疑的精神,正像那个时代的一曲异符,是对一个时代文化缺失、思想失衡的叩问,是作者对时代记忆的不俗反思与人文关照。《生命之歌》中,面对具有生存欲望的机器人及可能被取代的历史地位,作为自然人的“旧人类”如何自处,孔哲云在“撕心裂肺的痛苦中”做出的艰难抉择,展现出作者对生命进化的终极询问,生命本质的理性思索。《可爱的中国龙》中,利用生物医学将人类基因植入龙体,使之学会思考并习用语言,是否触犯了人类社会伦理的基本底线?《我们向何处去》中,当人类破坏了自然,自然反过来吞噬掉人类的文明,故事的结局是否为人类与自然的相处关系敲响了一记警钟。一个个故事,一枚枚问号,展现出作者思想的深邃与博大,好像无数颗石子,投入小读者们的心湖,引起无尽的思想回荡。

最后,王晋康出色的叙事技巧、曲折的故事结构、高明的悬念设置与形象的人物刻画,也是该系列丛书能够走进青少年心里,满足其需求,引起其共鸣的一大保证。从小处看,人物命名的精心设计,语言特点的细心提炼、人物性格的深刻摹画,每一处都能看到作者的耐心打磨与精益求精。从大处看,每一篇故事的前文铺垫、后续衔接,线索的穿插与悬念的埋伏,均有新意,或首尾呼应,或倒叙深入,或欲扬先抑,或末生波澜,令读者紧跟作者脚步,终有“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惊叹。更难得的是,王晋康能够将自己的创作深植于中华文化的千年之根,引领青少年在阅读作品的同时,树立起自信、自觉与自强的民族文化精神,用行动践行新时代中华文化的传承使命。

作家叶永烈曾评价:“王晋康是一位勤奋的科幻作家,他的作品富有创新精神和东方风格,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为中国科幻宝库增添了可贵的一页。”[3]书封《王晋康少儿科幻系列》正是这闪亮一页中的珠玑,展现出王晋康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思想力度,是本土优秀少儿科幻成果展出的一张重量级名片。

猜你喜欢
科幻
学写科幻故事
在科幻的天空自由翱翔
怎样写科幻故事
Burst Your Bubble
发现不明生物
万镜追日,场景太科幻
古人的科幻想象力
未来科幻城
《流浪地球》如何开启中国科幻元年?
科幻画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