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地矿33423工作面切眼地震勘探应用研究

2019-11-30 08:04史海江
山东煤炭科技 2019年11期
关键词:炮点检波物探

史海江

(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有限公司官地煤矿,山西 太原 030022)

1 工程概况

1.1 工作面概况

33423工作面位于官地煤矿北四采区西北侧,东北侧为3#煤北四回风巷、33307采空区,西北侧为33421工作面采空区,东南侧为北四新区皮带巷、回风巷及33419、33417、33413、33411工作面采空区及33415工作面(正在回采),西南侧为北四左翼辅运巷、3#煤皮带配巷、3#煤回风配巷,上部3.5~5.5m为32302、22423、22425、32404工作面采空区和中北回风巷。

33421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揭露一陷落柱,揭露范围约60m,根据已知地质资料推测其与原33423副巷揭露的陷落柱为同一个,本次勘探区的位置为33423工作面目前推进位置,具体位置如图1所示。

工作面采3#煤,平均煤厚3.3m,煤层结构简单,煤层倾角2°~11°,平均6°,煤层稳定,煤质以半暗型为主。煤层伪顶为炭质泥岩,平均厚度0.4m;直接顶为泥岩,平均厚度1.32m;老顶为细粒砂岩,平均厚度3.28m。直接底为泥岩,平均厚度4.7m;老底为粗粒砂岩,平均厚度12.9m。

1.2 工作面构造发育情况

(1)褶曲。工作面范围内整体为单斜构造,工作面东北部有一背斜构造,两翼倾角2°~5°。

(2)断层。工作面在正巷掘进过程中揭露落差0.6m的逆断层1条,副巷掘进过程中揭露落差0.8m正断层1条、1.5m逆断层1条,工作面内预计将揭露落差2.8m、0.5m、0.6m、0.8m正断层4条,落差0.5m、4.5m逆断层2条。

(3)陷落柱。巷道副巷掘进过程中揭露N3-25陷落柱(此次勘探的目的),正巷掘进过程中揭露Z4-35陷落柱,工作面内预计将揭露N4-46、N4-15、Z4-105、Z4-104、Z4-101陷落柱,煤柱内存在N4-14陷落柱。

(4)工作面内部不排除有其他隐伏地质构造。

结合地质情况及现场环境,本次在33423切眼采用分布式震波反射法(震波CT)、地震波反射共偏移两种方法综合探查33423切眼和33423副巷揭露的陷落柱在工作面内的延伸情况,为33423工作面回采工作提供技术依据。

2 地震物探原理分析

2.1 分布式震波反射探测原理

地震波在煤层中传播遇到煤层中的不连续体,即遇到波阻抗(速度和密度)差异的分界面,就会产生反射波信号,因此,识别出这些反射波信号就能直接判断出煤层不连续的位置。炮点与检波点布置在同一巷道内,炮点在排列附近。反射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在一条煤巷中向两侧探测,是井下地震勘探的重要方法。本次33423工作面分布式震波反射勘探设备采用福州华虹制造的“KDZ3114矿井分布式震波勘探仪系统”。

2.2 反射共偏移法原理

此技术是根据反射波探测原理,首先选出最佳偏移距离,然后多次从观测系统中覆盖数据进行数据采集工作。在利用此技术探测时,先利用单边排列方法针对测试工作面地震地质条件进行噪声监测,然后针对排列记录进行分析对比,确定合适的反射共偏移接受信息窗口,在检测的同时按照一定步距向前推进完成工作面区域探测任务。本次采用KDZ1114-6A30矿井地质探测仪。

3 方案设计

3.1 分布式震波反射探测方案

在33423工作面切眼内工作面侧沿副巷到正巷方向穿插布置炮点和检波点,在距离副巷和切眼交叉口18m位置布置第一个炮点,共布置炮点14个,炮点间距10m;在距离副巷和切眼交叉口0.5m位置布置第一个检波点,共布置检波点36个,检波点间距5m。炮点和相邻检波点间距2.5m,如图2所示。

物探施工前,由矿方放炮员按照设计要求打眼装药,布置好物探设备后连接物探启动设备和起爆器,由物探员指挥放炮员逐一单炮起爆,现场施工严格按照相关安全规程施工,保证施工安全和数据质量。

3.2 反射共偏移法探测方案

在33423工作面切眼与33423副巷交叉口处沿副巷到正巷方向开始布置第一次观测系统(一个激发点两个检波点接收),施工完成后,按照移动步距将整个观测系统搬站,重复与第一次观测相同的工作,后续重复,直到观测系统覆盖整个工作面为止。最小偏移距(即震源点与1号检波点的距离)1m,道间距(两个检波点间距离)1m,移动步距1m。测线布置示意图如图3所示,覆盖范围如图4所示。

工作人员应携带卷尺、记录本等现场使用工具。物探施工时,由物探员指挥激发锤击震源和布置观测系统,现场施工严格按照相关安全规程施工,保证施工安全和数据质量。

3.3 工作量统计

本次勘探33423工作面切眼长185m,分别采用分布式震波反射和反射共偏移法对其进行勘探。本次分布式震波反射探测、反射共偏移探测现场采集数据预计1d时间。分布式震波反射和反射共偏移法都是在切眼激发和接收,分布式震波反射勘探炮间距10m,道间距5m,测线长度175m,共布置炮点14个,检波点36个。反射共偏移每一次观测需设置1个震源激发点,2个检波点,测线长度130m,移动步距1m,共需重复进行130多次观测。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图3 反射共偏移测线布置示意图

图4 反射共偏移覆盖范围图

表1 勘探工作量表

4 数据处理分析

根据设备软件数据处理平台,可以得到直观的效果图,如图5、图6所示。

图5 震波CT共中心点时间水平叠加剖面成果图

图6 地震波反射共偏移剖面成果图

由图分析可得:地震波在岩石中相比在煤层中呈现高频、高速特征,且在煤岩分界的波阻抗差异位置存在明显增强发射相位。

根据分布式震波CT共中心点时间水平叠加剖面、地震波反射共偏移剖面可以看出:横向20~90m、深度0~82m范围(具体位置见图中线圈定的范围),相比其他地震波呈现高频、高速特征,确定为高密度介质。

因此,可以得到官地矿33423工作面切眼处横向20~90m(切眼内沿副巷至正巷方向)、深度0~82m(切眼垂直工作面面内方向)范围,为陷落柱发育范围。

5 结论

本文针对官地矿井下33423工作面切眼和33423副巷揭露的陷落柱情况不明确等问题,分析了分布式震波反射法(震波CT)、地震波反射共偏移勘探方法的工作原理,并针对33423工作面切眼处陷落柱进行了探测,通过数据分析平台,得到了33423工作面切眼处横向20~90m(切眼内沿副巷至正巷方向)、深度0~82m(切眼垂直工作面面内方向)范围,为陷落柱发育范围。

猜你喜欢
炮点检波物探
复杂城镇井炮三维地震勘探非常规采集观测设计
横波技术在工程物探中的应用分析
测量调频、电视天线时遇到的抗干扰问题及解决
探讨物探技术在地质找矿及勘探中的应用
GSM-R系统场强测试检波方式对比研究
无桩号施工中炮点COG现场快速偏移技术
一二八团开展“夏送清凉”慰问
两种物探方法在观音岩隧道勘察中的应用
物探技术在某船厂路面脱空探查中的应用
浅谈西部地区地震资料质量监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