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情感支持及健康教育对脊髓损伤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观察

2019-12-02 10:14李淑霞林洪稳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脊髓功能障碍评分

李淑霞 林洪稳

( 定陶区人民医院手术室 , 山东 菏泽 274100 )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Iljury,SCI)是一种较常见的严重致残性病变,损伤后常导致运动、感觉、括约肌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1],据2001年的研究数据显示[2],SCI发病率约10.4-83人/100万,其中因SCI导致的截瘫或四肢瘫患者在中国高达40万人,并以每年超过10000人的速度递增。此类患者受身体功能影响,很多人生活不能自理,并且可由此而产生许多并发症,极易产生焦虑、恐惧、敏感、脆弱等严重的心理问题,增加患者痛苦,往往会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整个家庭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3-4],本研究通过对85例脊髓损伤伴功能障碍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重点观察其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现将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研究病例资料来源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脊髓损伤伴功能障碍患者。纳入标准[5]:(1)确诊为脊髓损伤,并出现运动、感觉、括约肌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等不同程度的障碍;(2)年龄≥18岁;(3)病情稳定,无进一步加重;(4)具备正常的认知与交流功能;(5)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的内科疾病,如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2)病情严重,必须依靠外界医疗设备维持生命体征者;(3)有精神病(史)者;(4)其它继发性疾病影响智力而不能准确配合调查者。最终85例患者符合本次纳入标准,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与观察组(n=43),对照组中男性病人27人,女性病人15人,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64.85±6.12)岁;损伤部位:颈段损伤10例,胸段损伤18例,腰段损伤14例;文化程度:小学5例,中学19例,大专及以上l8例;观察组中男性29例,女性14例,年龄均在45-76岁,平均年龄(64.53±6.18)岁;损伤部位:颈段损伤11例,胸段损伤18例,腰段损伤14例;文化程度:小学5例,中学20例,大专及以上l8例。本次研究实施前已获得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录入统计学中处理分析,差异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服务和检查,包括常规按摩和按摩、留置导尿管、饮食指导、体位训练以及站立训练,并发症预防以及疾病预后的后续调查。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并及时记录。抓好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完善康复训练和护理规章制度,全面培训护理人员的SCI相关知识、操作技术和注意事项。做好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沟通,积极回答家属和患者的问题,消除负面情绪。 指导患者锻炼肌肉功能,做深呼吸运动,加速血液循环,确保排尿、排泄顺畅,促进身体恢复。观察组在护理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情感支持和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如下:(1)健康教育。①专题讲座:每个月月初举行1次专题讲座,主要内容为“脊髓损伤伴功能障碍患者知识与情绪调节手册”[6]。②家访:为了获得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加强情感沟通,患者出院后每月到家访视(安排在中后期)。每次访谈保持在30分钟以上,持续6个月。根据社区访问的程序和原则,在访问前1天,根据上次访问的效果和现有健康问题,合理安排通过QQ或电话预约下一次健康教育内容。③电话随访:每2周在1个月内(每个月中旬和月底)安排1次干预措施,并在1个月后(本月底)进行调整,共计6个月。耐心听取患者的亲身经历,了解患者在相应月份干预后的情况。④建立病友QQ群:脊髓损伤患者的问题往往涉及隐私行为和部位[7],如膀胱功能障碍,并常伴有活动功能障碍。部分患者难以面对面沟通,不一定能够表达自己的真正想法,由于他们的自尊和羞怯造成患者的真正问题无法解决,而在这个非面对面的交流平台上,每个人都可以面对问题,自由发言,没有心理负担,患者可以交流思想,分享经验,从而缓解心理压力。(2)情感支持方法。情绪支持贯穿应整个健康教育干预过程。①给予尊重:医务人员应充分尊重患者并保护患者的隐私。②疏泄心理支持:脊髓损伤患者会产生焦虑、愤怒、悲伤、自怜等不健康的心理情绪,仔细倾听可为患者提供适当的心理压力放空机会。并给予鼓励和安慰,引导患者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③指导患者正确自我情绪管理的方法,包括情绪体征、影响因素和情绪管理,并教导病人使用放松、冥想等技巧来应对负面情绪。④教会患者的有效沟通技巧,如何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情绪(医护人员、家人、朋友等)与他人分享你的情绪,积极与家人沟通,促进家人情感间交流。

3 观察指标:(1)心理状态。采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评分症状自评量表[8],该量表包括90个条目,分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9个分量表,每个条目以0-5级评分制度进行评估,其中<1.8分为正常,1.8-2.0为轻度异常,2.1-3.0为中度异常,>3.0为重度异常,本次取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和精神病性等项目进行调查,得分越高表示心理状况越好,问卷各条目评定者信度范围为0.82-0.95,信、效度良好;(2)生活质量。采用简易健康量表(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对2组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价[9],此次研究围绕量表中的生理机能(PF)、一般健康状况(GH)、情感职能(RE)、躯体疼痛(BP)、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生理职能(RP)、精力(VT)等8个维度来评价,共36个条目,各条目相加为该维度得分,个维度得分为0分(最差) -100分(最好),分值越高患者生存状况越好(除BP外),问卷各条目评定者信度范围为0.81-0.93,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能较敏感地反映患者生活质量;(3)满意度。采用纸质问卷的调查形式,内容包括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专业技能、住院环境、人文关怀等项目,每项内容由10道单选题组成,每题1分,满分1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满意度评价越高[10]。本次SCL-90评分与SF-36评分均与患者入选当天(干预前)及护理后6个月(干预后)进行评价。

5 结果

5.1 2组心理状态对比:干预前2组患者SCL-90评分中所选指标对比均无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和精神病性等项目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SCL-90评分对比分)

注:与干预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5.2 2组生活质量对比:干预前2组SF-36 各维度评分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SF-36各维度较干预前均有所提高(除BP得分减少之外),组间对比显示观察组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2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注:与干预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5.3 2组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对比分)

讨 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施工现场的事故和跌倒伤害增加了脊髓损伤和功能障碍患者的数量,已成为一个常见的社会现象,脊髓损伤后常伴有运动、感觉、括约肌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发展至中晚期会出现全身并发症,导致永久性残疾,增加患者痛苦,甚至造成死亡[11-12]。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大,脊髓损伤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护理作为患者获得最大康复的关键环节,在此项精细工作中,如何采取有效的医疗护理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病情已成当今我国乃至世界医学界的一大难题,但是,目前仍缺乏统一的脊髓损伤标准化护理体系[13]。

有学者尝试采用综合性心理干预策略[14],通过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正确的认识和了解疾病,纠正过去传统错误的认知观念,在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下,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余丽静[15]学者研究中经过3个月的访谈、健康教育和家庭护理讲座等干预后,神经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患者心理状态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干预前。然而,国内有关情感支持及健康教育对脊髓损伤伴功能障碍患者的研究仍然很少[16]。本研究试图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情绪支持和健康教育,并将其与单纯常规护理的效果进行比较:干预前2组患者SCL-90评分中所选指标及SF-36评分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CL-90评分中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和精神病性等项目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SF-36评分中除BP得分较对照组减少之外,其他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与上述学者的研究成果相符,分析原因:在此次护理工作中加强健康教育与情感支持,通过多种途径传播疾病相关知识,满足患者对于疾病知识的需求,及时为患者答疑解惑,有效消除患者的顾虑以及因知识缺乏所造成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17];由于脊髓损伤伴功能障碍的诊治是一个复杂和持续的过程[18],患者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其家属也在承担着一定的心理负担,在本次究中不仅对患者进行了宣教,同时也对其照顾者(家属)进行一定的知识讲解,让患者与其家属都能掌握基本的疾病知识,了解疾病诊治过程,自觉参与到患者的治疗中来,关心体贴患者,给予患者足够的家庭支持,并且护理在此过程中也能充分了解患者及其家庭情况,及时发现患者面临的问题,掌握其压力来源,拟出合理的心理调整计划,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19-20]。

综上所述,为脊髓损伤患者采取情感支持及健康教育干预,有助于改善其心理状态,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配合治疗,进而改善其生存质量,促进病情康复,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为医疗服务行业树立良好口碑,具有重要的可推广价值。本次研究中所存在的研究不足与局限性:(1)样本选取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要以2016-2018年的患者为初始样本,虽然按相应的标准进行了筛选,但所选取的标本是否合理有待商榷。(2)在本次研究效果评价中缺乏系统的生理指标评估,研究的严谨性有待加强,在后续的研究中应注意加入客观指标,使研究更具科学性。(3)样本选取例数较少,临床可进一步扩大研究对象人数,提升准确性。

猜你喜欢
脊髓功能障碍评分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成像与CT的诊断对照研究
我给爸爸评分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