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罗非班给药方式对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功能和预后的影响

2019-12-06 12:57马文洁袁自华李桂花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罗非罗非班冠脉

马文洁,袁自华,李桂花

(中信惠州医院有限公司中信惠州医院,广东惠州 516006)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发病率较高,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中,临床以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最为常见,起病急且病情恶化较快,临床多给予患者PCI手术治疗,保证栓塞血管再灌注,促进心肌供血恢复,但是治疗过程中存在血栓脱落情况,冠脉远端血管易出现堵塞情况,使得心肌再灌注失败,因此临床主张配合使用血小板抑制剂,其中替罗非班应用广泛[1,2]。但是替罗非班给药方式不同则效果不同,本次研究以探讨替罗非班不同给药方式对PCI治疗患者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定在本院接受PCI术治疗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研究时段自2018年3月-2019年5月,对患者资料回顾分析,按照替罗非班给药方式分组,分为对照组(39例)、试验组(41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龄40岁-70岁,平均(55.13±2.88)岁,其中单支血管病变11例,二支血管病变15例,三支血管病变13例;试验组男性25例,女性16例,年龄40岁-69岁,平均(54.64±2.75)岁,其中单支血管病变12例,二支血管病变15例,三支血管病变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差异对结果影响较小(P>0.05),可比较。

1.2 给药方法 全部患者接受PCI手术治疗,术前给予拜阿司匹林+替格瑞洛+阿托伐他汀治疗,口服,用量分别为300 mg、180 mg和40 mg,均无出血风险,给予普通肝素,按体质量给药,70 U/kg-100 U/kg,若病情严重,给予硝酸酯类药物治疗,按照临床指南行PCI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前给予替罗非班(远大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165),静脉推注,用量10 μg/kg,试验组在造影后给予替罗非班,冠脉内给药,用量同对照组,术后持续给药36 h,0.15 μg/kg/min,静脉微量泵入。

1.3 观察指标 心功能指标评估比较,使用心电图监测患者心功能状态,比较给药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并发症发生统计,包括:颅内出血、渗出性出血、血小板减少。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使用SPSS 24.0软件,计数资料表示为率(%),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Mean±SD),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功能指标 两组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较小,给药后均较术前提高,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并发症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2.44%)显著较对照组(15.38%)低(P<0.05),详见表2。

3 讨论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接受PCI治疗,促使梗死的血管实现再灌注,保证心肌供血充足,使得病情恢复,但是存在再灌注失败情况,因此临床多在治疗过程中配合使用替罗非班,可达到良好地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提高治疗效果。但是在给药过程中患者易出现并发症,其中以出血为主,且药物会影响患者预后质量,临床研究指出调节药物给药方式可减少出血情况,改善患者预后,其中冠脉内给药应用优势明显。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给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并发症率均优于对照组,具体原因分析如下:替罗非班是一种血小板抑制剂,可发挥血小板抑制功能,阻断血小板聚集,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利于患者心肌血流灌注,多采取静脉给药方式,但是临床研究证实冠脉内给药效果优于静脉给药,且安全性更高,可能与静脉给药很难促使药物到达血管内部有关,冠脉内注射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冠脉局部,药物浓度较高,避免对全身引起不良作用,同时受首过效应影响,静脉给药后到达冠脉药物含量较少,达不到冠脉内注射效果[3,4]。

表1 心功能指标比较(Mean±SD, %)

表2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综上,针对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治疗患者,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较静脉给药更利于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患者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罗非罗非班冠脉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COX-2特异性抑制剂罗非昔布对阿尔茨海默病Aβ沉积的影响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