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校大学生征建用融合体系的几点思考

2019-12-07 13:35陈建孟
国防 2019年7期
关键词:军训国防士兵

陈建孟

内容提要:为新时代的人民军队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人才,是高校贯彻落实习近平强军思想的重要举措。要通过建立以端正大学生入伍动机为核心的征兵体系、完善以培养大学生国防意识为核心的征兵组织保障机制、打造以培养“接班人”为目标的退役大学生士兵教育与使用平台,努力走开高校大学生征建用一体化的路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大学生国防教育、大学生征集、退役大学生士兵培养使用等,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全国各高校承担着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探索建立大学生征集、征兵组织保障以及退役大学生士兵的培养使用融合体系,既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迫切需要,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建立以端正大学生入伍动机为核心的征兵体系

入伍动机,是大学生士兵的思想根基,关系其入伍后的思想稳定、作用发挥。高校应从源头上下功夫、把好关,让更多大学生把携笔从戎作为神圣使命,积极主动献身国防事业。

建立大学生入伍动机教育体系。通过国防文化影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军事训练实践,全方位开展入伍动机教育和引导。着力打造国防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把国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校内设置军事文化景观、播放国防主题影视片、组织军事类体验活动,营造持久稳定且可看、可听、可体验的国防氛围,凝聚尚武精神。深入开展国防与思想政治融合教育,明确国防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占比和学分,通过第一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国防教育和德育教育同步推进、互为促进。努力推动高校大学生军训体系改革,充分认识到军训是强化大学生国防意识、投笔从戎的重要切入点,整合发挥好本校特色资源,把革命精神通过军训课程模块改革进行阐释,充分利用驻地部队和地方红色教育资源,引入“互联网+”技术,打造特色项目,建立符合当代大学生需求的军训体系,激发大学生保家卫国责任感和使命感。

创新完善征兵宣传体系。大学生征兵工作,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高校要在宣传发动上,坚持军地协同、多方联动,不断创新征兵宣传内容、形式、载体。要树立全年宣传意识,“一季征兵、全年准备”,切忌大搞“投机取巧”式的突击性宣传。要注重思想动员工作,把面对面、心向心、点对点的思想工作作为动员大学生参军入伍的主渠道。要利用好新媒体,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大学生乐于接受的途径和形式,发布征兵政策、征兵信息,开展互动交流。

建立“刚柔并济”的征兵实施体系。高校征兵工作有其特殊性,既要确保高大上、严肃性,又要尽可能接地气、暖人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严格落实兵役法律规定,明确各环节责任人和相应职责任务,建立征兵工作考核、监督、追责、惩罚机制,把征兵制度落实落地。另一方面,要精心组织实施,努力营造厚植暖心的“征兵文化”,积极为学生排忧解难;要第一时间与预征对象本人及家庭联系,及时掌握预征对象思想状况,帮助学生算好参军入伍“政治账”“经济账”和“成长账”;要精心做好体检复检政审等工作,帮助解决返校交通住宿等问题;要为入伍大学生举行隆重的欢送仪式,增强入伍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要及时兑现入伍政策,协调做好入伍学生户籍迁转、退役复学、学费代补代偿、优待金发放等工作,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以暖心服务回应学生参军热情。

二、完善以培养大学生国防意识为核心的征兵组织保障机制

大学生征集效果,与学生国防意识紧密相关。国防意识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完善的组织体系予以保障,进而逐步积淀。因此,高校征兵组织保障机制的制定,应当具有前置性、前瞻性,即以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为起点,以保障征兵工作顺利运行为落点。基本思路是:以成立一个领导小组、设立“国防教育办公室”“征兵工作站”两个实体机构为主要框架,搭建纵向顺畅、横向衔接的组织架构,建立多方协同的支持体系和运行机制。

在领导层面。建立征建用融合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党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单位和学院负责人为成员;统筹学校国防教育、人武、征兵、军训、退役大学生士兵培养教育、军民融合等工作。

在执行层面。学校设置专门的实体机构来开展工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或挂靠)“国防教育办公室”“征兵工作站”“退役士兵大学生服务部”“军队与高校共建办公室”“军民融合办公室”等机构,重点保障“征兵工作站”“国防教育办公室”,健全制度机制,配备专业人员,落实经费。

在运行机制层面。建立以“国防教育办公室”“征兵工作站”为中心的国防教育、征集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把关定向、部门负责抓实工作、学院协同合力助推”的运行机制;同时,充分发挥高校的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作用,并将之转化为国防教育和征集动员的辅助力量,深入大学生群体。

三、打造以培养“接班人”为目标的退役大学生士兵教育与使用平台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创造世界一流军队和一流高校共同的任务,两者具有高度的内在关联性和统一性,退役大学生士兵恰恰是这种关系的重要“联结点”。做好退役大学生士兵的教育和使用,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强军思想,坚决落实退役军人服务管理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高校要把退役大学生士兵按照党的事业接班人要求培养作为重大关切,要在普通大学生培养规格的基础上提出更高要求,在一般大学生教育体系上再建立包含多个层次且有递进关系的培养平台。

建立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开展退役大学生士兵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每年大学生士兵退役之际,社团骨干主动联系、积极服务,提供来校报到、校情咨询、手续办理、角色转换等全方位服务,建立情感互依互靠、学业互帮互助、思想互推互进的集体,帮助退役大学生士兵尽快完成角色转换,尽早融入大学生活。

设立退役大学生士兵服务部。从高校共青团、人武部、征兵工作站、就业指导中心、心理中心等部门组织人员,组建专门工作团队,负责退役大学生士兵信息采集、登记和统计,协助落实相关政策保障和合法权益维护,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组织学业辅导与考研培训等,为退役大学生士兵提供全方位、系统化的成长成才服务与指导。

组建国防青年先锋连。连队的性质和定位并非单纯的学生组织,而是一支建立有党支部、团支部,有高校教师和部队官兵参与的“军事类组织”。在征建用融合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挂靠“国防教育办公室”,作为退役大学生士兵榜样与作用发挥的价值实现平台,学校给予专门经费和场地保障。国防青年先锋连的职能和作用发挥,可形象地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生军训的“好教官”,承担学校新生军训任务,缓解驻地部队承训压力;二是学生心目中的“定心丸”,参与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大型活动安保、抢险救灾等工作;三是学校征兵宣传的“活广告”,参与征兵宣传,用亲身经历激发大学生参军报国热情;四是新时代大学生的“金名片”,做到退伍不褪色,发挥示范引领和“领头雁”效应,树立新时代大学生的榜样和标杆。

构建高校大学生征建用融合体系,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高校要积极发挥大学生征集主阵地作用,将征建用融合理念更加广泛地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要加强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为征建用融合工作提供有力理论支撑;要完善部队与高校协同育人机制,积极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要主动出击,积极作为,把握机遇,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大学生征建用融合体系,力争在国防与军队现代化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军训国防士兵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军训这件事
士兵的高度
“妈,我军训完回来了!”哈哈哈哈哈军训的人也太惨了吧
军训
春日里的军训体验课
门牙士兵
知国防 爱国防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