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与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

2019-12-13 01:32王宜海
商业文化 2019年11期
关键词:城乡融合政治

王宜海

自古以来,我国一直非常重视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提出,凸显出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敏锐观察,充分展现城乡关系演变、现代化建设发展规律的深刻认知。

乡村振兴战略能够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又能够和城市逐步接轨,实现城市和乡村的融合发展。所以,探索乡村振兴有助于推动农业的全面发展、城乡的融合、推动社会的小康和现代化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城乡融合

发展的迫切需要

城乡关系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难以回避的重要问题,城乡关系随着社会发展呈现出各种状态,城乡融合发展对于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进一步融合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一)城乡关系发展的历史脉络

解放以来,我国在推进工业化、保障粮食安全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城乡关系,从而出现了脉络分明的几个城乡关系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建国之后到1977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主要特点是我国刚刚成立,确定了城市化、工业化为主的发展战略。这个战略以城市作为中心,中国农村、农民、农业的一切利益都是为服务城市而运作的,城市发展有赖于乡村的资源供给,城市和乡村形成一种寄生、共生的关系。一方面,国家采用统一采购的方式、农产品和工业品剪刀差的价格补贴政策,使得农村的剩余价值极少,一切为了城市发展而服务。另一方面,国家又通过户籍政策将人口锁定在了农村,避免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保护城市的稳步发展。

第二个阶段,改革开放到2001年,随着改革开放,计划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经济也向工业经济转轨,随之城乡关系也出现了新的发展和增长点。一方面,二元化的城乡格局开始被打破,剪刀差也逐步消除,农村面貌和农民群众的生活都获得了改善。另一方面,国家对于农村的财政投入偏低、农业税收偏高,也限制了农村的建设和发展。这个阶段中,城乡利益依然向城市偏转。

第三个阶段,从2002年至今,这个时期的城乡发展进入了统筹阶段。一方面,惠农政策不断涌现,城市乡村一体化框架基本完成,城乡互惠模式初步形成。另一方面,城乡二元化结构依然难以消除,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长期的城市带动农村发展,使得农村的自主权有限、长期处于被支配地位,城乡的非对称互惠现象明显。

(二)新时期的中国城乡关系现实需求

社会主要矛盾已经演变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和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根源在于城乡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基于此,新时代我国城乡发展必然着力解决城乡发展融合的问题。

第一,新时代明确要破解城乡关系的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发展速度快、效果显著,城镇化和工业化不断加快。农村发展却相对缓慢,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突出的瓶颈。

第二,新时代要求对城乡关系重新定位,从根本上打破二元城乡结构,加快城乡市场化流通机制改革,让市场成为资源流通配置的主要平台,让城乡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充分而自由流向效率最高的地方,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第三,新时代的城乡关系要有新目标。近期来看,就是要助力补齐农村发展的短板,让城乡关系在平衡对称的空间发展。长远来看,则是要实现城乡的全面融合发展,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二、乡村振兴下城乡

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构造共荣型经济利益体系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互利机制

城乡共荣就是要实现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利益互动、共同繁荣关系,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平公正、均衡共享不断推进。

第一,构建土地收益共享机制。土地与收益问题一直是城乡发展的重要问题,不同权、不同价的病态现象违背了城乡土地收益共享原则。深化土地改革,保持稳定土地承包,为城乡土地收益共享奠定基础。要逐步实现土地开发、利用多元化融入格局,实现同地、同权、同价的土地利益格局。

第二,逐步完善产业协同共生的关系。从城市产业发展的特点来看,振兴乡村就是要充分发挥乡村的产业优势,打造城乡协同发展的产业链。充分调动乡村的优势资源、乡土特色,充分利用城市的人才、资金、技术、市场、配套设施的优势,构成具有乡村特色资源、城市产业资源有机联动的局面,强化城乡之间的信息、人才、资源的互动和流动,促进城乡资源的共享、分工合理、协同价值链,最大程度地振兴乡村、增加农民的收益。

第三,要逐步形成收入共富的局面。当前的城乡同工不同酬情况还有存在,要逐步完善城乡之间的同工同酬分配制度,破除城乡居民收入不平衡的格局。一方面,借助乡村振兴挖掘乡村发展的动力,促进农民群众的收入增加;另一方面,依据国家的政策支持,加大对农民群众的补贴、支持和发展,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共同推进农民群众的收入,缩短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二)构建共享型政治权益体系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治共享是通过乡村振兴途径,破解传统的乡村强人政治的顽疾,解决病态化政治格局,实现乡村政治资源的合理分布、政治权利的公平分配、政治收益的均衡有序。

第一,从权力关系维度出发,打造合理的城乡政治权力布局。不断建构城乡在政治组织、政治权力等实体政治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实体资源的共享。振兴乡村的政治生态,就要立足当地的实际,尊重当地政治组织的发展要求,选派优秀毕业生等人才到乡村任职,强化村级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振兴乡村。从政治权力来看,深化基层、群众自治、依托组织、构建一站式综合平台,是提升政治权力共享、促进城乡政治布局的关键。

第二,从权益关系维度出发,打造均衡的政治权益分布。振兴乡村,完善城乡政治资源共享,保证资源的均等化。加大对城乡二元结构的政治生态破解,赋予人民群众同等的政治权利,包括财产保障、民主政治、发展机会均等等多种权利,保障村民和居民能够有同等权益。

(三)构筑共融型文化观念体系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价值取向

城乡文化共融,就是破除城乡之间的区域隔绝,城乡之间相互认同、共同生存、逐渐融合,为城乡融合确定正确的价值取向。

第一,从文化历史记忆的角度上看,城乡文化的同源性认知。文化历史记忆对于城乡同源的记忆唤醒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包容心态看待我国的乡土文化资源,开展各类传统文化实践教育活动,增强对城乡文化同源性的认知、价值的认同。另一方面,用创新发展的思路再现地方文化记忆。

第二,从文化现实观念角度来看,形成城乡文化共存理论。以城乡文化为指引,推动城乡文化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大力开展城乡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加强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的共存共生,强化群众对城乡文化价值的共识。

第三,从文化符号来看,建立城乡文化相融平台,传承保留乡土特色的基础上,吸引城市文明元素。大力发展乡村特色的旅游、农业观光、农业休闲等服务,形成工业和农业文化相融的圖景和城市文化与乡风文明的融合。

三、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能够基于党对城乡关系演变的准确把握,进而实现全面现代化的需求。城乡融合能够实现乡村的振兴战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理清城乡关系的历史脉络、现实需求,把握当前乡村振兴的关键哟啊苏,实现城乡经济共荣、政治共享、文化共融的现实途径。

(作者单位为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城乡融合政治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破次元
融椅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城乡一体化需要公平正义的制度变革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政治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