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想

2019-12-20 15:10何知秋
商品与质量 2019年9期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地海绵

何知秋

天津市万新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 300130

1 海绵城市理念的基本概述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绿色基础设施与灰色基础设施相结合,构建低影响开发城市雨洪体系,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通过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使大部分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从而减少径流量,减弱暴雨对城市运行的影响,有效应对环境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

2 海绵城市发展现状

近20年来,各国针对城市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内涝频发、径流污染加剧、水资源流失、水生态环境恶化等突出问题,分别形成了效仿自然排水方式的城市雨洪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相应的措施和技术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和实践应用。

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对雨水管控方法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且实践效果显著。例如美国,对新开发区和改建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改建或新建开发区的雨水下泄量不得超过开发前的水平,并且滞洪设施的最低容量均能控制5年一遇的暴雨径流,即为强制执行“就地滞洪蓄水”。2007年,美国环境保护署对低影响开发项目进行了“初步效益费”评估。

3 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想

3.1 重视城市水系统的构建

(1)通过对海绵城市理论考虑,并结合河流、湖泊、溪水等城市自然水系组成部分的功能特性,在专业理论知识、创新理念等要素的配合作用下,构建出城市水系统,使得城市规划工作内容更加丰富,保持该系统支持下城市水系良好的自净化能力,逐渐提升城市规划工作水平;(2)当海绵城市理论作用下城市水系统构建好后,也需要在水污染治理、监督等部门配合作用下,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对自然水系统造成的影响,提高城市发展中内部水循环效率。

3.2 注重城市道路的科学规划

城市道路中绿化带的建设应该使用下凹式,目前最为常用的方法是平凹式,这样能够有效地缩减雨水的径流面积,并且还能够改善雨水的径流质量以及缓解雨水的径流速度,从而强化外来水源的质量。在开展城市道路初期规划工作的过程中,应该使用街道树池以及透水路面等现代的公共设施来完成强化对雨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3.3 加强城市园林规划

(1)雨水收集设计。一是,采用大量的渗透性铺装材料,确保提高城市园林地面渗水的有效性,加强排水管网设计,着力采用高渗透性材料,围生态设计原则,尽可能发挥雨水涵养水土的作用。例如,在铺装设计时应当发挥垫层作用,从而提高收集雨水的稳定性,还要在垫层上加装夸层,辅道可以铺设石子路,达到有效收集雨水的目标。二是,发挥生态水渠与缓坡的作用,充分运用城市园林的地利条件达到有效储水的目标。具体可以通过修建明渠与暗渠的方式,预留充分的排水沟,有效排放雨水,提高雨水收储能力。

(2)雨水储蓄设计。首先,建设集雨绿地。注重在园林内广泛配置有蓄水功能的植物,同时,增加不怕湿涝植物和集雨型绿地的比例,集雨型绿地在城市园林中主要以湿地的形态存在。其次,发挥人工湖的集雨作用,同时,加强人功湖的水生植物营建,起到快速收集与有效涵养水源的作用。最后,提高雨水的土壤收集能力,应当加强城市园林的草坪管护等,从而提高绿地土壤对雨水的存储作用,满足园林建设需求。例如,普洱洗马河公园主要围绕湖泊建设,在湖岸种植大量水生植物,实现丘陵地区涵养水源的设计目标。

4 “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建设“海绵城市”离不开完善的城市规划,在城市总规中要强调河流湖泊、坑塘、湿地、园林绿地等重要水系统的保护,保护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在城市绿地和广场建设规划中,注重透水铺装,构建小型下凹绿地,设置人工湿地,优化景观设计。在城市道路规划建设过程中,采用透水铺装,减少路面雨水径流,在道路两边设计下凹绿地,将雨水引入绿地中存储净化。在建筑小区规划建设过程中,设计绿化屋顶,建设雨落管入渗设施、雨水调蓄池等,提高雨水利用效率。总的来说,就是在城市总规、控规和专规规划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结合城市水系、道路广场、园林绿地等空间载体,充分发挥植物和绿地的“海绵”功能,建设低影响开发的雨水控制和利用系统。

作为一种新生的城市建设理念,“海绵城市”尚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实际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难度。第一,“海绵城市”是一项涉及规划、土地、水利和交通等多部门、多学科的系统工程,与城市规划融合的过程非常复杂,然而目前城镇化的快速建设正在导致城市“自然海绵体”日益减少。第二,“海绵城市”建设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监督及监管制度约束,具体建设过程中没有可遵循的标准,只能根据设计者本身的经验建设,严重影响了“海绵城市”建设力度和成效。

5 结语

总而言之,如今,在海绵城市的建设方面,我国仍然没有实际的案例作为建设理论依据,并且对于城市水资源的保护以及管理方式都比较落后,在开展城市的规划工作时也缺乏长远的目光,这就使得海绵城市的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对城市的规划人才进行优化配置,并且对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自然因素加以调研,通过借助自然优势来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

猜你喜欢
城市园林绿地海绵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探讨城市园林养护中数字化管理的有效实施途径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海绵是植物吗?
走进绿地
关于城市园林绿化关键施工技术的探讨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