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妆品牌增长10大问题:没钱咋增长?

2019-12-22 16:11
日用化学品科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规模顾客效率

麦 青

不久前,给行内人做了一次品牌增长论坛分享。当时不出意外的,收到很多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没有融资,没有大钱,怎么能快速增长?复购还不错,但拉新实在不行,仅凭老顾客CRM能增长吗?每个月烧几十万投放美妆达人网红,怎么转化率那么差?我有规模,但利润率不行,实在是烧钱推广太大,怎么提升效率?我增长没问题,但库存管理太难了,看似赚钱,其实都贴补在库存上了?如何增强我的品牌独特性?足够独特,就会增长吗?应该先做线下,还是先做线上?为什么很多化妆品老板压根没有什么理论,却能让品牌持续增长?为什么很多品牌压根没有差异化, 甚至疯狂抄袭,但依然增长迅猛?为什么很多小而美的美妆品牌很独特,但很难增长?

如上这些问题,都是很常见的,而且2018年,遇到这类问题的品牌更多。别看各个老板朋友圈分享的都是好消息,一片歌舞升平,但其实内心深处,没有人不在焦虑这3个核心问题:怎样实现增长? 如何才能有效率? 怎么持久?

而且,品牌越大,越焦虑——因为面对的就不仅仅是营收增长或市场份额增长的压力,还有更为复杂的研发、供应链、财务、人员、甚至融资与现金流等管理。

当然,这里指的是自己的品牌,而非替人打工的品牌。毕竟自己的,和打工的,是两种状态,一种是真焦虑,另一种是“理论上”焦虑。

回到核心问题上来,一一讨论。

1 品牌到底是如何增长的?

回归到品牌增长的基本公式:

【公式1】品牌销量增长=顾客数量×客单价×购买频次

【公式2】品牌市场份额增长=品牌增长速度/全品类增长速度

很多企业或者品牌,面对这两个公式,第一反应都是——我都要花精力去做!既想要不断拉新顾客;又想要促进老顾客不断提高客单价;又想要增加老顾客的购买频次。如果3者都花同等精力去做,其实对市场部而言,工作量非常大,每天忙于琐事,根本来不及抬头抓主要矛盾。这就是很多品牌越忙越无效的根源——哎,大家都是瞎忙,谁也别笑话谁,哈哈。而且,最关键,现实当中,压根没有太多忠诚顾客, 有的更多是“变色龙顾客”(switched customer)与“轻度顾客”(light customer)。

比如姑娘们的梳妆台上,绝对不会只摆一个品牌的产品,几乎都是琳琅满目,不同品牌混杂在一起。即便护肤品是全套使用一个品牌,彩妆也绝对不会只用一个品牌——这也是当年我们做消费者入户调研时发现的一个通用事实。

而且很有趣的是,很多姑娘们的梳妆台上,同时摆放着高端、低端、中端、国货、日韩货、以及欧美货等杂七杂八的品牌,并非如我们品牌方所想象的。因为,“有选择”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花样多”是多么让女性痴狂的一件事。所以,与其花费50%以上精力去努力经营老顾客自己去买买买,不如花更多心思让老顾客去拉新。而且,顾客的客单价与购买频次,在同一品类,不同品牌之间,不会突然有本质性的变化和显著性的差异。也就是说,即便客单价和频次增加,也是同一品类当中不同品牌一起提升,品牌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这意味着,努力提升老顾客的客单价和购买频次,其实对于你的“市场份额”并不会有本质持久的影响。

所以,即便是因为老顾客客单价和频次增加所引起的销量增长,也不会在市场份额上有本质上的影响。其实,很多刺激客单价提升和购买频次的营销广告,本质上是在做“福利全行业”的公益营销。譬如爱茉莉的BB霜营销,其实是让女性顾客,无论选择哪个品牌,都开始多用一步BB霜。所以,品牌真正可控的,真正应该花50%精力以上的,就是“顾客数量”,不断通过“大渗透”策略去“拉新”。只有不断的吸引新用户规模,才能刺激品牌持续的增长。即便要做忠诚顾客计划CRM,也请把主要目标放在“老带新”。

2 拼效率or拼规模,两者之间是否有冲突?

坦诚来讲——有钱,可以不用考虑“效率”,先把“规模”做上去;没有钱,就不得不先好好琢磨“效率”。当然,不考虑效率,只做规模的弊端在于——不持久、不稳固。毕竟没有内功的品牌,雪花飘下来,也有可能砸伤你。规模与效率冲突吗?理论上不一定,但现实中确实可能“冲突”。理论上,往往增长速度更快的品牌,都是追求效率的。

但现实中,往往中层的营销人会“用力过猛”的追求效率(毕竟这是老板考核的KPI),这会导致过于数据导向、过于创意洁癖、过于追求“精准”而忽略现实,从而拖慢速度,“反噬”规模。做创意,要精益求精;但想增长,就很难精益求精,过于精细化,一定会影响规模。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不追求效率,只追求规模,这就造成了大量的资金浪费,当然,您开心撒钱也很好。比如很多背后有投资的互联网公司,其实很快就能拉到“新用户”,但很难留存,很难激活“沉默用户”,这就是效率跟不上规模扩大的速度。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小学数学题,“放水抽水”原理——当你的品牌,用户规模扩张速度赶不上效率时,就会出现“增长瓶颈”,再怎么效率高,也很难爆发性增长;当你的品牌,效率赶不上规模时,就很容易出现“资金浪费/投产比低”。

所以,无论是初期靠“大渗透”去拼规模的,还是没钱只能拼效率的,假如大家都能活到最后,都是殊途同归的——做效率的,要奔规模;做规模的,要奔效率。

当然,这两者之间,很难完全平衡,精力有限,客观上不得不去侧重某一方面。即便是大如阿里,也很难能做好“高效率”,也是内部一团糊里糊涂的忙乱。所以,现实中,品牌增长的背后真相绝不是表面PR稿件中或者朋友圈分享的那般完美,其实都是“一地鸡毛”——这才是人生&品牌的常态,都是在混乱中摸索前进,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去调试,不断去学习,不断去提升。

3 如何提升效率?

很多从大品牌市场部出来到民企、或者创业的同行,都会水土不服,核心因素其实就是:脱离了大品牌、大平台、大资金的“高势能”之后,就如同被推到岸上裸泳的人,一下子没有水,怎么能愉快的扑腾?所以,客观上自然会“水土不服”——我擅长花钱,擅长大平台的资源运作,以前有一堆Agency和同事伙伴帮我想创意,琢磨“效率”,现在啥也没有,咋办?

确实,在品牌增长路径中,存在一个让品牌人绝望的真相:“界值”的存在。营销渗透的规模、或者渠道渗透的规模,只有达到某个“界值”,效率才能凸显,品牌才会指数级的增长。而在这个“界值”之前,很难快速爆发式增长。所以,逼着无法做大渗透的品牌们,不得不去琢磨“效率”。当然,即便是做大了,也还是会殊途同归,做好“效率”,否则增长的代际太大了。

总之,体现营销人的本质价值的时刻到了——如何提升营销效率、更高效的触达用户?分为两部分:

首先,营销的效率。Distinctiveness建构“独特”——筛选出合适的(高知名度潜力&高独特性潜力)品牌独特性资产,这是marketing的核心基础任务。Linkage创造“关联”——设计和创造能够承载“独特性资产”的营销素材,加固顾客认知中对于这些独特性资产和品牌名字的关联度,避免“烂广告”;Consistence保持“统一”——不要变来变去,尤其是独特性资产不要经常变;Media execution把关“投放”——把关投放的方式、频率、效果,避免“无效投放”

其次,渠道的效率。组建好团队,分工明确——一般企业内部将销售团队分为2种:Sell in卖进团队;Sell through服务团队;做好基本的渠道效率要素——其实方法还是“老”的,并不新颖,比如宝洁常用的DSPM销售法则,就是为了提升渠道效率。只是随着新渠道变化,需要随时调整运营细节;做好渠道营销——因为仅凭渠道大渗透,持续不了品牌增长,必须兼备营销渗透,因为顾客需要营销——很多顾客在进店之前已经有“购买清单”,很难在“最后一公里”就扭转顾客倾向,太过拼命的推销反而“反噬”品牌好感度;渠道商需要营销——渠道商也需要营销来增加对品牌的信心,尤其是必须依赖线下销售员的品牌,必须要给销售员一定的信心,才能刺激终端推销。只是压货,缺乏有效的终端销售=0。

无论何种提升效率的方法,最终都是靠人去执行。所以,人是关键。提升品牌的效率,先要从管理好团队开始。

4 如何才能“持久”?

有两个关键要素:效率、产品。这两者,并非并列关系,而是因果关系。好产品,会天然提升效率。烂产品,必然是会浪费效率。所以,品牌持久增长的关键,最后还是回归本质——产品品质与产品创新。产品品质与产品创新,虽然不一定能立即刺激品牌增长,但绝对是品牌持续增长的关键要素。

最后,来一一解答如上同行们的问题

没有融资,没有大钱,怎么能快速增长?

品牌快速增长真心没有捷径,就是简单粗暴的“大渗透”。它包括“营销大渗透”和“渠道大渗透”。当然,大渗透的前提是“品牌独特性”与“产品”。

所以,如果想要快速增长?只有两个方法:要么,你的品牌或产品“极端独特”——是自带传播属性,而且是面向普罗大众,而非小众人群的传播属性。要么,必须要靠“大渗透”——但不一定是必须靠钱。还有很多种途径,比如:微商渗透法:用熟人关系“硬推”。这考验的不是capability(能力),而是face-bility(脸皮);资源渗透法:如果你有“高势能”的资源,可以直接用这类资源去推动。假如都没有,那就确实没办法快速增长,做好当下,一步步高效率的往前走。

复购还不错,但拉新实在不行,仅凭老顾客CRM能增长吗?

如上正文已经说了。想要做大,必须靠拉新,而非老顾客。所以,要去挖掘自己做“拉新”困难的原因:要么,是因为没有钱去做大渗透?要么,是品牌本身不够独特,影响了转化?总之,总会找到原因。对症下药。当然,最后往往会发现,都会卡在做不了“大渗透”。仅靠老顾客CRM,除非是做微商式传播和渠道,否则很难。

每个月烧几十万投放达人网红,怎么转化率那么差?

如上正文所说,因为“界值”的存在。钱没有烧到一定程度,很难。所以,很多品牌,现在是参考主席策略——分割打法。就是指,当一笔钱投放全国是小毛毛雨时,可以先集中攻下一个区域、一个圈层。

我有规模,但利润率不行,实在是烧钱推广太大,怎么提升效率?

如上正文,效率提升方法很明白。但这背后,还是“人”。如果空有方法,却没有靠谱的内部人才或者外部合作团队,其实也很难落地。反而只会越来越浪费钱,甚至不乏“中饱私囊”之辈。

我增长没问题,但库存管理太难了,看似赚钱,其实都贴补在库存上了

所以说,品牌增长从来不是“营销”或者“市场部”的事情,而是相当复杂的、整合性的操盘问题,牵涉营销、销售、财务、供应链、研发、公共关系、甚至人事管理等……

今天你我碰到的,也许是库存问题,明天还会碰到公关问题,后天又是人力问题。做大一个品牌,不容易,很复杂。库存管理没有完美解决方案,因为即便花高薪聘用专门的Demand人才,每天推理数据、预测库存和订单,也是很难精准的。所以大企业,都存在一定的库存报废率。只是这对于小品牌而言,就非常“割肉”了。

所以对中小品牌而言,尽量不要套用大品牌的做法,要找一个懂市场、懂销售、懂Demand的人才来管理最好,找不到,就操盘手亲自上吧。

如何增强我的品牌独特性?足够独特,就会增长吗?

如上所说,“品牌独特性”是“大渗透”效率的前提之一,但并非增长的充分条件。如果不独特,光靠钱砸,也兴许能砸出来增长,但不持久。如果够独特,但不靠大渗透,也很难增长。当我们去设计品牌独特性时,其实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一定要从“不理性的普通消费者”出发,而不是从创意/艺术家角度出发,或者是“理性决策者”的角度出发。各位老板,要抑制住自己对于艺术的完美追求,对于意义的痴迷。做一个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只要够独特、能看见、看见就能记住,就行了。哪怕丑,只要独特,也OK。

应该先做线下,还是先做线上?

这取决于自己的资源和擅长。你有线下资源,也更擅长线下,就先去做线下。你更擅长线上,就先去做线上。

总之,做到最后,都会殊途同归的,线上线下终归会融合,都不得不做。

为什么很多企业老板压根没有什么理论,却能让品牌持续增长?

很简单,因为他懂得“大渗透”的常识。他脑子里想的很简单——让更多人知道我,记住我,买到我。所以,反而少了很多胡里花哨的套路,直达本质做增长,大道至简,回归常识。

为什么很多品牌压根没有差异化, 甚至疯狂抄袭,但依然增长迅猛?

很简单,因为差异化压根不是品牌增长的条件,独特性才是。虽然不差异化,但够独特,又因为“大渗透”的帮助,能够迅速扩大规模,能够让那些顾客先知道他,而不是他模仿的对象。很多时候,世事就是如此吊诡,你先做的,并不一定就会被顾客认为是第一个。反而是那些先触达顾客眼前,被顾客记住的品牌,虽然他是抄袭你的,但顾客就认为你在抄袭他,你才是不差异化的那个哈哈。

为什么很多小而美的品牌很独特,但很难增长?

如上文所述,很简单,缺乏“大渗透”。这里,要再次重申一遍——这个世界,“大”并不一定=“好”。每个人对自己人生的定义、对品牌目标的定义不一样,做出来的品牌也就不一样。只要自己开心,就好。日本有那么多“小而美”的匠人品牌,也很好;也有那么多的寡头品牌,也很好。

猜你喜欢
规模顾客效率
科学创新人才的适度规模培养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2020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注意实验拓展,提高复习效率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豆腐多少钱
让顾客自己做菜
跟踪导练(一)2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