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贫攻坚中守初心担使命

2019-12-25 06:00文丨李佳旭
遵义 2019年23期
关键词:产业革命遵义市初心

文丨■ 遵义杂志社全媒体记者 李佳旭

荣誉来自使命,使命源于初心。

今年是遵义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迎考”的最关键时期,距离“交卷”已经不足两个月时间。面对这场大决战,遵义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将之作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载体,迎难而上、一鼓作气,在黔北大地吹响了决战号角。

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目前遵义市8个贫困县已有7个脱贫摘帽,剩余的一个深度贫困县——正安县也将在今年脱贫出列,剩下的45个贫困村和13.1万贫困人口也将在今年脱贫,届时,遵义将以革命老区圆满精彩脱贫的优异成绩来检验主题教育成效。

提质增效的产业革命

脱贫攻坚、产业先行,乡村振兴、产业为基。

不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农民富不起来,农业农村也没有出路。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遵义市各地通过学习教育统一思想、凝聚动力,通过调查研究查找问题、通过整改落实解决问题,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村产业革命等生动实践中,紧紧扭住产业发展,在主题教育过程中不断创新思路抓发展、凝聚动力抓发展、发挥优势抓发展,用发展的眼光、用发展的办法提升产业质量。

赤水市在主题教育中持续破解农村产业革命难题,聚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长效整改、全力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对查摆出来的农村产业发展的问题,坚持不懈推进整改,推动农业产业“接二连三”,探索推行了“国有平台公司+社会专业实体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贫困户)”四位一体模式,既解决了农户发展缺资金、缺技术的难题,又通过吸纳农户土地入股、参与经营和就近务工等方式增收致富,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

新蒲新区永乐镇对辖区内13个村(居)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非贫困户进行遍访,集中研判问题、销号整改。以“红色辣椒,金色烤烟,多彩水果,绿色蔬菜,生态养殖”布局产业,发展特色种养,预计贫困户户均增加收入400元。

习水县醒民镇红岗村党支部立足实际发展产业,采取“支部+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规划发展经果林419亩;与此同时,村党支部充分挖掘苗族文化资源,主动对接县内旅游公司,每周定期到土城演出,解决就业43人,人均月收入2000元以上,做到了文化传承与旅游增收有机结合……

在这场深刻的产业革命中,遵义市凝心聚力调结构、心无旁骛抓产业,以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自觉增强政治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提升能力水平,把抓好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将坚定不移把农村产业革命进行到底,全力以赴书写好“遵义答卷”,奋力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忠诚干净的扶贫担当

只要提起习水县隆兴镇,很多人自然便会想到“隆兴葡萄”,这里盛产的葡萄因皮薄肉嫩、粒大味美而远近闻名,这里也享有“葡萄之乡”的称号。但是曾经的隆兴镇也是一个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的乡镇。

近日,记者走进隆兴镇,见证了该镇脱贫攻坚工作的成效。隆兴镇党委书记肖江波告诉记者:“‘抓党建’是隆兴镇脱贫攻坚工作基础中的基础。隆兴的贫困,除了基础落后、产业单一的客观历史原因,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干部作风不严不实,没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隆兴镇紧紧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三率一度”工作目标,建立了战时管理体系,制定了科级领导包村包户、一般干部包组包户的作战机制,将各级党员干部派到一线与群众同吃同做同劳动、将资金资源倾斜到一线精准谋划增收门路,大力开展了“五个专项治理”回头看、虚假脱贫和数字脱贫专项整治、扶贫领域漠视侵害群众利益专项整治等工作,脱贫攻坚取得了实质性的战果。

如今,通过党建引领发展,隆兴镇城乡基础、产业结构优化等都取得了快速发展,隆兴葡萄、淋滩红糖、滨江仙人掌、龙溪猕猴桃等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且成效凸显。隆兴镇贫困发生率也从2014年的22.56%下降为现在的零,6个贫困村也全部顺利出列。

而这一切的变化,群众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人居环境改造好了,外出打工回来,一开始竟找不到自己门儿了。”“葡萄成熟了,来采摘的人特别多,不出门就把葡萄卖完了。”“吃了晚饭,去新建的广场散散步,感觉跟城里一样。”……

脱贫攻坚既要有一份情怀,更要有一种精神。“每当看到村里的贫困户家庭一点一点慢慢变好,逐步迈入脱贫步伐时,会觉得特别满足,特别有成就感,这使我更加坚信我当初的选择没有错。”隆兴镇组织委员罗举曾是习水县信访局派驻到该镇龙溪村挂帮的第一书记,提起那三年的驻村帮扶工作,他还是那么执着而坚定。

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关键在人、关键在队伍、关键在作风。在主题教育开展期间,遵义市积极发挥扶贫脱贫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弘扬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的攻坚精神,扶贫济困、守望相助的大爱精神,自力更生、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敢想敢干、勇于探索的首创精神,实行了最广泛的社会动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营造了浓厚氛围、凝聚强大合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对于我们的脱贫攻坚事业来说,正是忠诚干净的干部队伍所踏出这一点一滴的跬步才有了如今脱贫攻坚事业的成绩。

不忘初心的共产党员

10月31日上午,天气晴朗,余庆县关兴镇组织机关党员到关兴社区开展了主题教育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党员干部们整齐地来到新规划的四坪高规格苦丁茶示范基地现场,手持镰刀,争先恐后地除杂草、砍玉米秆,清理了土地,为完成全镇今冬1万亩茶叶种植任务开好了头、起好了步。

生猪、茶叶、辣椒、烤烟……对于发展产业,关兴社区结合本地土质、地理环境、群众种植习惯等特点提出了发展思路,但也不是盲目发展,肥料投入、人力投入、生长周期、产出预估……每一笔账都要算得很细,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考察,这才能有的放矢。关兴社区总支书杨秀锋介绍:“主题教育期间也是脱贫攻坚决胜的最关键时期,自己也深刻地记得当初入党时紧握拳头发誓时那庄严神圣的一刻,在脱贫攻坚中更要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而我们的初心就是为老百姓谋福利。”

“刚参加工作之初,为了调解一起村民纠纷,三天两头往村民家中跑,最终矛盾化解了,村民也问了我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不给这份工资,还会这么卖力地来劝解吗?”杨秀锋坦言,“当时我没回答得上来,至今想来依然很惭愧。”在多年的工作学习中,杨秀锋对“党员干部”这个称号有了更深的理解,奉献是肯定的,有报酬也是现实生存的需要。“最近通过主题教育,特别是前段时间看了《榜样4》,对党员的理解更透彻,对初心的践行也更坚定,那就是组织交办的事如何更好地完成,老百姓委托的事如何更好地办好。”

“发展集体经济的初心和最终目的都是为民办实事,让群众和党组织形成共同体。虽然我们服务群众的事不全是靠钱来完成,但是有了鼓鼓的钱袋子却确确实实能为群众办更多的实事。”以前,关兴社区的资金全靠上级划拨,维持阵地开销都比较困难,近年来,通过发展蔬菜、茶叶、水产、工程承接等集体经济的发展,不仅顺利脱贫出列,也有了经济上的积累,今年就利用集体经济收益对社区内考上大学的34名大学生进行了资助,也对优秀党员、贫困党员等进行了鼓励和关怀。

脱贫攻坚是对党员干部的考验,考验的是能力、是水平更是责任。要在脱贫攻坚中做到坚守初心,就要坚持知行合一,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迅速落实,沿着既定目标坚定地走下去,要充分认识到群众利益无小事,一定要以人民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为人民着想,切实为人民解决实际困难,这样的党员队伍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才能赢得脱贫攻坚战的最终胜利。

遵义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人员在汇川区山盆镇丛坝村开展水稻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示范推广

猜你喜欢
产业革命遵义市初心
我为旗帜增辉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老年大学校歌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第九小学四(4)龙思泉中队
永远的初心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农村产业革命的贵州答卷
论“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
浅谈产业革命下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