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尖瓣成型环在矫治心脏三尖瓣关闭不全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2019-12-27 09:00施东辉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三尖瓣瓣膜反流

施东辉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心外科,江苏 盐城 224006)

风湿性心脏病病患中产生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病症为临床常见症状,因病情发展较缓,大部分病患在首次行左心瓣膜置换术时关闭良好,无需再行其余处理,伴随病情进展产生三尖瓣关闭不全症状,预后较差,对病患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本文对三尖瓣成型环在矫治心脏三尖瓣关闭不全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予以分析,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3月-2019年1月间本院行心脏三尖瓣关闭不全手术诊治病患中选取46例,包括15例男性病患,31例女性病患,年龄介于27岁-68岁间。

1.2 方法 病患手术均在低温体外循环条件下开展,常规经升主动脉,以上下腔静脉插管创建体外循环,暂停呼吸。术者取前胸正中切口,先行先心病矫治术,或主动脉瓣膜置换术,针对术前存在三尖瓣反流病患、三尖瓣环扩大病患、肺动脉高压病患取爱德华三尖瓣环(MC3)应用至术中,对三尖瓣前瓣叶高度加以测量,综合所测量高度选取大小适宜三尖瓣环、2-0换瓣线,使三尖瓣成型。利用注水实验对三尖瓣关闭状态行检测,关闭良好则行心脏切口缝合,终止体外循环,撤除静脉插管,止血关胸后安设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对病患术前、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指标、三尖瓣反流及心功能分级等状态行比对。

1.4 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 21.0行数据分析,以(%)表述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述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时则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心功能分级状态比对 病患经术后6个月心功能状态显著改善,组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详见表1。

2.2 超声心动图指标比对 病患经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测值得以降低,组间差异P<0.05,于统计学领域而言,有显著差异,详见表2。

2.3 三尖瓣反流情况比对 病患经术后6个月三尖瓣反流情况改善明显,组间比对P<0.05,有统计学差异,详见表3。

3 讨论

3.1 三尖瓣关闭不全病症概述 瓣环扩大及右心室功能性关闭不全为病症常见诱因,肺心病及风湿性二尖瓣病等为病症原发病,病因结合三尖瓣结构变化可分为功能性、器质性两类病症,前者常见因先天性或风湿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所导致的缺血性心脏病及心力衰竭晚期[1]。而后者较为少见,胸部外伤后、右心室心肌梗塞及右心房黏液瘤等病症中较为常见。病症临床表现以腹胀及疲乏等为主,部分病患并发肺栓塞、房颤等病症[2]。

3.2 应用三尖瓣成型环重要意义 以往临床中将三尖瓣关闭不全视作功能性病变,行左心瓣膜术后病情逐步逆转,但若于左心瓣膜术中并未对三尖瓣关闭不全予以纠正,将会加大进行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发病率,现已成为导致病患术后右心功能进行性降低及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3]。所以,针对初次接受左心瓣膜手术病患,术者须做好三尖瓣评估工作,对三尖瓣病症行积极处理,将因三尖瓣反流现象对病患所造成的影响降至较低。心房颤动、三尖瓣环扩大、右心房增大等均可诱发三尖瓣反流,临床中将三尖瓣环扩大视作独立预测风险因素,所以对三尖瓣环扩大行积极处理可将病患经术后三尖瓣反流产生率降至较低[4]。由于右心压力较低,致使三尖瓣瓣口位置易产生血流流速较缓,易诱发血栓。加之三尖瓣置换术死亡率较高、远期生存率较低,且病患经术后须接受较大法华林抗凝诊治强度,致使出血风险显著增加[5]。因此,临床中多借助三尖瓣成型术对三尖瓣关闭不全症状加以矫正。缝线成型术、人工瓣环成型术为术式两种主要类型,结合近期诊治成效而言,二者均具备良好应用价值,但综合远期随访数据而言,缝线成型术诊治成效较低,同时缝线成型术为诱发病患远期产生三尖瓣不全独立风险因素之一。人工瓣环成型环已由最初Carpentier硬环逐步发展至Cosgrove软环可同机体心脏需求更为符合,具备良好适用性[6]。本研究所使用瓣环即为Cosgrove-Edwards人工瓣环,结合术后6个月随访分析,病患无重度反流现象产生,具备良好手术成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此外,选取人工瓣环时应注重瓣环大小选取应适中,若所选取瓣环较小则会造成术后三尖瓣狭窄,若所选取瓣环较大,术后反流现象则难以明显缓解[7]。据相关学者指出,可将人工瓣环径/体表面积作为瓣环径指数,此观点尚待研究[8]。本研究中,病患所行瓣环直径均为26 mm-32 mm间,瓣环径指数达16 mm/m2-22 mm/m2间,经术后对无三尖瓣狭窄病患随访发现,2例病患存在中度反流现象,经分析可能同合并心房颤动相关。

表1 病患术前、术后6个月心功能分级状态比对[n(%)]

表2 病患术前、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测值比对(Mean±SD)

表3 病患术前、术后6个月三尖瓣反流情况比对[n(%)]

3.3 研究数据分析 经数据分析表明,病患经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测值、三尖瓣反流及心功能分级等状态均得以改善,组间差异明显P<0.05,于统计学领域而言,具备显著差异。结合研究数据分析原因为,术中所应用瓣膜材料同机体生理功能二者间具备较高契合度,瓣膜可随机体瓣膜开合、心脏搏动展开活动,具备受力均匀及不易松动、断裂等优势,临床应用效果良好。三尖瓣成型环同天然瓣膜瓣环括约肌活动相契合,除可同机体生理状态相符合外,也可将对机体损伤降至较低,实现手术成效的进一步提升。本科室结合美国心脏病学会所制定手术诊治建议,设计如下标准:一为中度,或中度以上三尖瓣关闭不全病患;二为轻度,或轻度以下三尖瓣关闭不全病患,三尖瓣瓣环舒张期直径至少为40 mm病患;三为排除三尖瓣瓣膜狭窄、钙化及增厚病患。本研究中,8例病患在术前存在三尖瓣微量、轻度反流,但瓣环在舒张期环径均超出40 mm,针对此类病患在术中同期开展三尖瓣成型术,经术后未见三尖瓣瓣环径扩大现象,三尖瓣存在微量反流症状,病患右心房大小已复原至正常范围。26例病患在术前存在三尖瓣重度反流现象,结合术中评估数据分析,瓣膜自身未存在明显病变,经术后获取良好疗效。若术中发现病患自身瓣膜发育状态不佳,可对手术造成较大影响时,可考虑是否施以三尖瓣置换术。本科室借助将三尖瓣成型环应用至三尖瓣关闭不全手术诊治中,将因右心功能不全及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对病患生活质量所造成的影响降至较低。病患首次接受手术时便将成型环技术应用至手术中,可避免病患多年后再行心脏手术诊治,节约医疗成本。借助此术式也可对病患手术安全性提供一定保障,且经研究表明,病情较为严重病患经术后病情得以好转。术者借助利用成型环可将张力均匀分散至全瓣环,全体符合心脏手术指标且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者均可适用此术式,但需注意存在心脏手术禁忌病患不可单纯行三尖瓣成型术。

综上所述,三尖瓣成型环具备受力均匀且抗张力能力较强等优势,因此,将三尖瓣成型环应用至矫治心脏三尖瓣关闭不全手术诊治中,病患心功能分级状态及三尖瓣反流等均显著改善,手术成效良好且具备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三尖瓣瓣膜反流
合并三尖瓣中重度反流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疗效评价
8个月的胃酸反流经历 苦难终于熬出头了!
心瓣瓣膜区流场中湍流剪切应力对瓣膜损害的研究进展
“烂”在心里
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三尖瓣返流的手术治疗
二尖瓣外科术后晚期三尖瓣反流发病机制的探讨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尿酸与CHADS2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
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