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化解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的对策研究

2020-01-01 12:59刘绪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江南校园文化办学

刘绪军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104)

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式完全不同于本科教育,招生的方式比较单一,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本省甚至是本地,有着强烈的地域文化意识。高职院校大多数都是地方政府举办,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主要办学目的,辐射带动全省经济发展。因此,高职院校主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助推企业技术转型升级。高职教育主要是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就业为办学的最终目的。高职院校培育的技术技能人才,毕业后主要留在当地,服务地方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当地企业和高职院校合作,看中的是高职院校的地域便利,所以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是更多强调实用性的地域性教育模式。

地方高职院校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很快,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技术教育是我国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新鲜事物,但因为发展过于迅速,缺乏历史沉淀和实践经验,造成我们没有透彻认识和熟练掌握一些根本性、基础性、常识性的规律;从而导致高等技术教育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的技术偏向与文化缺失。高职院校提升内涵建设的有效方式就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顶层设计校园文化的建设框架,形成一段时间内的建设任务,持之以恒地推进,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风格,进一步培养更多的技术技能人才,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不同的高职院校办学一定要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把地域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在人文素质课程中开设地域文化课程,便于学生融入当地的文化圈,将地域文化与校园文化一体化推进,构建具有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品牌高职院校。

1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严重

现在的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普遍存在趋同现象,普遍重视硬件建设,简单地把多修几个亭子,多建几栋房子,多栽几棵数,多种几盆花草来代替校园文化建设,认为建设好了这些,就是搞好了校园文化建设,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片面理解,从而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软实力,没有加强校园学习氛围和学习风气的渲染与培养。相对于重点本科院校而言,图书馆和教室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地,其中图书馆是主阵地,重点本科院校有专门的图书馆,图书馆里的环境优雅,体现积极向上、好学上进的读书氛围,地方高职院校一般没有单独的图书馆,即使有,环境也是相对简陋,读书人也是寥寥无几,并且都是看一些休闲、追星类的图书,藏书的匮乏,导致图书教室更是空空,几乎无人问津,这种重硬件、轻软件式的校园建设,导致校园文化的内在氛围、风气的软实力与外观漂亮的校园、别致的建筑硬实力完全脱节,极不对称。

1.2 校园文化建设缺乏主体责任感

地方高职院校一般都是由老牌几个中专高职合并升格而来,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职工来自不同学校、学历层次良莠不齐,具有不同的校园群体文化,而地方高职院校的学生也是来自四面八方,且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一般不好。因此,地方高职院校这种多元文化价值观人群难以融合,不能形成一个文化价值认同感,彼此之间还是更容易融入原有的人际圈,对现有学院的大集体缺乏归属感,感觉自己就是生活在一个陌生的交际圈,校园文化建设就会出现无序性,失去统一规划和长期坚持建设的动力。

1.3 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校园精神的建设

外在的物质建设能够在短期内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是很多高职院校领导喜欢投资建设的关键所在。而决定一个学校能够建设成一流的核心指标还是看软实力,软实力是培养人才的无形的手,只有将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结合起来,一体化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国家对高职院校的投入越来越大,界定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两种类型的教育,高职教育也要以立德树人为人才培养的根本落脚点。所以,高职院校也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把文化融入技术技能人才素质教育,发挥校园文化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

1.4 办学品位缺乏地域文化特色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来源于当地人们长期劳作、生活,根植于人们的内心,是人们自我提升当地特色文化素养的有效来源途径。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带着浓厚的地域文化气息,通过加强这种文化的发掘和提升,有利于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意识,改变固有的价值观念,进一步提升师生的审美能力,追求崇高理想的美好愿望。温家宝同志曾言:“高校办得好坏,不在规模大小,关键是要办出特色,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 再一次强调高校不仅要有大楼,还要有大师、大家,更要有自身的内涵特色。历次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评估中,专家一致关注高职院校的办学品位和特色。因为办学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都是把学生素质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首位,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院创新发展的抓手,构建人与资源和谐共生的校园文化,来推动办学质量的提升。好的特色校园文化都融入地域文化,以地域文化建设为突破口,放大地域文化的天然优势,积累一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树立符合当地地域文化的元素,把好的资源作为内在发展的源泉。因此,我们必须整合标志性成果,在实际建设中,要结合当地校园文化建设,树立特色校园雕塑,树林小径等文化资源。高职院校在审视地域文化的同时,也要找准地域文化与艺术设计课程的切合点,围绕地域文化进行艺术设计的教学改革,可以取得显著的成效,学生们会明显增强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的责任感,在毕业时,自然就会受到当地用人单位的青睐。

2 地域文化在构建江南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中的实施途径

2.1 领悟地域文化品格,展开地域文化研究

地域文化是当地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立足地方、依托地方、服务地方的高校要充分领悟地域文化的品格,在校园文化规划、建设、推广、融合上体现地域文化,让其发挥积极作用。地方高职院校作为地域文化研究的主力军,地方高职院校作为应用型大学建设,肩负着培养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在推介地域文化研究方面起着实践作用,才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

就地处江南区域的职业院校而言,挖掘江南文化特色,将江南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无论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还是良好校园氛围的构建都有积极意义。我国疆域辽阔,长期以来形成了不同地区不同特色的地域文化,不同地区的职业院校由于重点服务于本地经济,故而传承本地文化的重任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面尤为重要。以江南文化来说,江南文化具有超凡脱俗的审美气质和诗性。灵动、柔美是江南的代言词,大量的诗人、书画家都诞生于此。所以就江南区域的地方高校来说,高校科研要将科研内容的地域性、科研目标的实用性的特点作为定位问题的出发点,建立自己的地域文化研究阵地、研究特色内容,才能让江南文化更有知名度。江南地方高校学报要创新发展、跨越式发展,必须要结合地域文化,做出特色。

2.2 强化“和”的地域文化精神精髓,培养“和谐技能人才”

地方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能是培养地方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校园内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核心素质,离开学校后,应该如何发扬自己的优秀精神与品质。对此,爱因斯坦曾言:“学院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院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高职院校应该培养能够适应现代企业需求的人才,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做到为事为人、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统一,这些可以利用江南地域文化中“和”的精神来实现,把“和”的地域文化融合在人才培养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人的更大潜力。

2.3 利用地域文化加强思想教育,提升江南地方高校学生人文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体独斗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取得成功的可能性越来越低,需要具有超强的团队合作能力,江南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大多数要服务江南经济发展,因此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必须了解江南的地域文化,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选取江南地域文化的素材和案例,同时抓住时机充分利用江南的特色地域文化进行思想教育,就会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体验感,就会取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地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地域文化在思想教育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高校将地域文化引入思政教育课堂,还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帮助其成为一个有着健全人格的人。

3 结语

高职教育要努力创建符合地域文化发展方向与要求的特色文化,在文化上融入区域经济发展,构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育文化人的思路整体设计校园文化,把地域文化融入区域工业经济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增强城市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助推城市经济、文化、文明等一体化高质量的发展。作为培育产业经济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摇篮的高职院校,必须把自身特色打造、内涵提升等融合地域文化发展,创建适应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物质文化,注重吸收区域精神文化并渗透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建设独具特色的校园精神、制度、行为文化为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使之成为促进高职生全面发展的源泉,更要做地域文化传播的引领者、传播者和实践者。

猜你喜欢
江南校园文化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作为
——华东师范大学老年大学喜迎建校20周年•校园文化篇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