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对外汉语文化教学质量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以多多马大学孔子学院为例

2020-01-02 01:57康永超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孔子语言文化

康永超

(云南大学国际学院,云南昆明 650091)

语言学家萨丕尔曾说:“语言背后是有东西的,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 这也就决定了文化教学的重要性。近年来,文化教学也日益受到汉语教师的重视,并逐步引入到实际的教学进程中。多多马大学孔子学院自2013年4月28日揭牌以来便将中国文化课程列入教学计划,累计举办中国文化活动数百场,其作为中坦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通过实际的课堂教学及观摩,笔者发现,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影响文化教学质量的问题。

1 文化教学常见问题

1.1 教学内容庞杂,缺乏系统性

中华文化浩如烟海,品类繁多,既包含物态、制度文化,又有行为、心态文化。文化的复杂性,直接决定了文化教学内容的庞杂性。

多多马大学孔子学院现面向汉语本科专业学生开设有专门的文化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以知识文化为主,例如OC116课程涵盖:中国戏曲、四大名著、知名城市、琴棋书画等等。这些内容,对于初步接触汉语学习的学生来说,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多方位了解中国文化的具体表现。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中国文化知识,以学生有限的汉语水平难以达成有效的输入;一些文化专有名词,如:昆曲、《水浒传》、空竹等,于学生而言,是完全陌生化的,他们已有的认知中没有相对应的内容,习得难度较大;此外,纯粹的知识文化教学,对于交际的引导作用较小,例如:学生学了四大名著的相关内容,很难在实际交际中运用;最后,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有较强的层次性、系统性,而戏曲、名著、城市等相关内容的编排,略显杂乱,很难帮助学生完成系统化的输入及习得。

1.2 教学方法单一,趣味性不足

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振兴和孔子学院事业的迅猛发展,“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日益占据重要地位。文化导入方法成为学界研究重点,但是实际的操作原则层面仍存有一定的争议。

具体到多多马大学孔子学院,受限于非洲地区条件相对艰苦,基础设施落后,可用于文化教学的物品较少,教学中较为常用的讲授方式为翻译法。借助英语翻译,能够加快学生的理解速度,推进教学进程,但是翻译技巧也增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非专业性的翻译也会带来一定的交际障碍。例如:在中华美食课上,“四喜丸子”被翻译为“four happy meat balls”,“蚂蚁上树”翻译为“ants climbing trees”,若不是辅以图片,学生一定会对中国的食物产生怀疑。

另一方面,教师实际授课中容易模仿国内的授课方式,在“夸美纽斯和赫尔巴特课程论”指导下陷入传统的历史式的灌输教学。对某一文化现象或者事物,教师往往进行系统性讲解,比如:讲到中国画,教师会搜集大量的国画作品,会讲述不同的绘画流派,透过画作展现的精神内涵等。灌输模式下,课堂氛围往往较为沉闷,而学生的注意力也随着内容的增加,呈现断崖式的下跌,文化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也就不太理想。灌输模式下,教师也不能很好的考察学生的实际接受度,学生可能课堂上对某一文化内容形成短时记忆,但实际生活中没有复现的机会,最终这些知识则被遗忘。

除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师的教学态度等也会影响文化教学的质量。多多马大学孔子学院现有的文化课程课时量较少,文化教学大纲还处于缺失状态。中坦文化中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的显著差异,致使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期望值较高,要求相对严格,而学生也有一定的叛逆心理,由此造成师生关系的不和谐,最终也影响到文化教学质量的提升。伴随着孔子学院的快速发展,教师师资力量短缺问题日益突出,这种短缺不仅体现在数量层面,也表现在质量层面。多多马大学孔子学院目前师资力量缺乏,教学任务重,文化课程备课时间不足,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之一。

2 解决方案

2.1 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辅相成

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是中外文化接触碰撞的典型场域,汉语的人文特征会在这个集合中典型展现,这也要求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互促进。特别是初级阶段,学生水平有限,专门的知识文化教学对他们来说,习得难度较大,因此,我们倡导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双向统一,以语言学习推进文化教学,以文化教学促进语言交际。例如:用“你吃过早饭了么?昨晚睡得怎么样?”等话题来取代传统的“早上好!你们好”等通用打招呼方式。结合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去观察中国人对于这些话题的回答,多次引入相似话题,学生也就可以明白,这只是一些常见的寒暄,就像坦桑人见面时相互问候家人一般平淡无奇。进而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打招呼的方式,减少对这类话题涉及他人隐私的误解。

2.2 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最初是由拉多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第二语言习得假说,但我们同样可以应用于文化教学领域。因为“许多情感和体验是人类共通的”,不同文化之间也有共通之处。这启示我们在文化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进行中外对比,找出两者的共通之处,让相近的文化内容产生正迁移,对差异之处进行分析比对,减少负迁移的影响。例如:讲解中国的家庭生活,可以通过图片的形式让学生说出中国的家庭生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进行文化对比,说一说坦桑尼亚的家庭生活是否一样,有哪些异同点;教师进行最后的总结,然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到中国留学,自己会如何做,这个环节,教师加以记录,并且适当纠错。以讨论、演讲、提问、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同时也不失为一种增进课堂趣味性的方式。

2.3 “i+1”的原则

“i+1”源自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的“输入假说。“i”即学生现有的水平,“1”即稍稍高出学生现有水平的内容。文化教学中,同样应当秉持这一原则。例如:初级阶段,可以向学生讲述基本的社交礼仪、购物技巧等,辅以简单的言语交际;中级阶段,进行节日文化、民俗习惯等引进;高级阶段则进行进一步的知识文化系列讲座等。每一阶段,都有与学生水平相匹配或者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的文化内容引入,拒绝纯粹的、机械式的知识文化讲解。

2.4 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教学活动不是教师或者学生个人的独角戏,而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双向的有机互动,是中外文化思维火花的碰撞。因此,文化教学中,作为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交际的性质;正视教学对象的差异,放下国内课堂师者为上的传统做法,真正走到学生中去;分析教学对象的年龄、心理特点、认知方式,切忌民族中心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倾向,不要强加个人意志于学生,以包容、开放的心态面对学生;作为学生,也要注意树立平等交流的心态,培养虚心求教的态度,民族自尊心和学习了解其他文化并不冲突。

2.5 恰当运用媒介语

媒介语与目的语的关系问题是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难以避免的话题。具体到文化教学领域,对于文化教学内容中比较晦涩难懂的项目,假设在其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配合图片、动作、视频展示,用已知词汇讲解未知词汇的方式用汉语进行讲解。

以中国文化中的“龙”为例。我们首先可以展示慈祥、和蔼的东方龙和邪恶、凶猛的西方龙的图片,以直观的感受展示两者的特点;其次,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东方的龙匡扶正义、给人们带来丰收的短视频,帮助学生了解在农业发达的古代中国,人们尊重龙的原因;随之,随着学生水平的提升,可能学习到“慈祥”、“和蔼”这些词语,教师可以再次拿出之前的图片,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知识,加深印象,最终掌握龙文化的背后故事。

此外,编制符合坦桑尼亚实际文化需求的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文化教学的课时量,真正将中国文化与坦桑尼亚文化相结合,探索出富有本土特色的文化教学思路,也是我们对外汉语教学文化教学的努力方向。

3 结语

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和文化的统一体,“语言理解和语言运用都离不开一定的文化因素。”实际教学中,除了充分意识到文化教学重要性,多角度进行文化传播之外,更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习得特点,结合当地文化特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推动文化教学有一个质量层面的飞跃,进而推动多多马大学孔子学院语言、文化教学事业更上一层楼。

猜你喜欢
孔子语言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语言是刀
谁远谁近?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我有我语言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