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发展解析

2020-01-02 01:57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思想观念高校学生思政

王 丽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湖北武汉 430205)

引言:高校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也就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在学生管理中有效的融入思政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学生管理工作做的更好,推动思政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1 高校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开展的现状

1.1 高校部分教师不够重视学生管理

高校是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地方,这种教育和基础教育存在一定的不同。高校学生大多已经是成年学生,能够自主的对一些事物进行判断,独立性较强,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相对来说会比较轻松,从表面来看,教师更加尊重学生的见解,但是在这种理念下同样也会因为管理过度放松滋生一些问题。对经历过高考进入大学的部分学生来说,高校是一种自由的空间,脱离了家长的束缚,实现了人身独立,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而部分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及科研工作上,认为对学生进行管理是管理部门需要考虑的事情,没有充分认识到“教书育人”的重要意义,也偏离了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目标。

1.2 高校大学生缺乏较高的思想觉悟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新知识新思潮层出不穷,大学生思维方式随之受到很大的冲击。部分思想观念的出现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对传统文化造成巨大的冲击。传统文化在极度缺失的状态下容易转变社会的主流观念,大学生思想观念也会产生很大的变化,这在无形中会影响大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得大学生缺乏正义感,仅仅关注眼前利益,追求玩乐享受,崇尚奢靡之风,进而不注重学习传统文化理念,对思政教育的学习极度匮乏,缺乏较高的思想觉悟。

2 高校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工作互相结合的可行性

2.1 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可以进行引导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下,我国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可以通过活动等方式将教育理念在学习生活中更好的进行渗透。另外,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进一步渗透思政工作,就能够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进行适当的引导,从而外化为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2.2 高校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工作具有较强的相通性

高校学生管理和思政工作都是高校学生工作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培养和塑造的重要途径。高校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与思政教育融合在一起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更好的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第一,不管是学生管理还是思政工作,开展的对象都是高校学生,因为高校学生是我国未来建设中的主要力量。社会在多元化的发展条件下会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很大的冲击,使得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行为都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对学生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将其和思政工作融合在一起,能够帮助学生对思想观念进行规范,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政工作顺利的开展。

第二,高校对学生实施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目的是相同的,都是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模式进行纠正。将思政工作和学生管理有机融合在一起,可以在学生管理中融入一些新的思想,采用全新的理论思想对学生进行引导,进一步完善学生管理工作,从而让思政教育和学生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开展思政工作的过程中也可以适当的融进学生管理工作,确保思政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第三,高校中实施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时都能够对学生的态度进行引导,将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融合在一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落实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理论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学生面临一些重大的政治改革时,可以帮助学生坚定自己的立场,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第四,高校在实施学生管理或者是思政工作的过程中占据较大优势。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场所,具备教育方面的潜能,将思政工作和学生管理有机融合在一起能够更加深入的体现出高校教育职能。

3 高校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策略

3.1 丰富校园文化

高校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虽然融进了思政教育,但是却忽略一个很重要的资源就是校园资源,没有对校园资源合理运用。高校在校园文化中将思政教育理念融入其中,能够借助校园良好的环境对校园文化进行丰富,这就会在无形中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氛围。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可以潜移默化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改变,学生在校园文化的感染下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无形中帮助学生发展成为优秀人才。

3.2 采用网络手段促进融合发展

互联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校管理者对学生加强管理,让其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使得学校的管理方式进一步扩大。利用网络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接受思政教育理念,从多个角度多个方向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思政教育。同时,网络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将相关信息传播到每一位学生手中。随着微信、QQ、微博等交流工具的普及,学生可以自由在平台上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学校管理者可以通过学生的空间、朋友圈、微博、网络发言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心理,掌握学生思想上出现的微妙变化,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思政教育。

3.3 坚持学生主体作用

高校进行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需要以学生的利益为前提,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开展各种工作,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的发挥出来,让学生能够独立,在面对各类问题时能够独当一面,能够明辨是非,具有自身较强的判断能力和正义感。

3.4 采用多元化思政教育模式

高校对学生进行学生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赋予学生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发挥思政教育多元化的模式,培养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思政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就会自主提升自身能力,让自身的行为模式不断向马克思主义思维模式靠拢,确保自身的思维模式更加科学。

因为思政教育和学生管理具有较强的相通性,在思政教育多元化的引领下,学生就会自觉遵守校纪校规,从而认识到管理制度的约束性,更好的规范自己的行为,无意中完成了学生自我管理的目的。

3.5 重视学生心理问题

大学生群体中存在一定比例的心理方面的问题,新生进校时,高校可以进行心理普查,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室,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专家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把心理上的压力释放出来。除此之外,高校还应该多开展一些活动,给大学生创造更多展示自己的舞台,使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发光发热。学生通过这些活动的参加一方面可以缓解自身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参加活动取得的成绩会产生很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此外,在开展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也会让学生遵守各项活动的规章制度,从而有效落实高校的管理职能。

3.6 提升学生素质

思政教育和学生管理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通过各种途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项工作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需要通过落实具体的工作来达成目标。对学生进行管理时,需要开展素质方面的讲座,让学生在后期的工作中变得更加自信和自强。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更需要开展一些能够提升学生品质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感恩精神,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公益活动,更好的让学生体会对其他人进行帮助给其他人带来的意义。这就会让学生在后期成长的道路上乐于助人、乐于奉献,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素质。

3.7 创新思政教学方法

思政教育方法可以是多样化的。在进行学生管理过程中,会碰到这样那样的案例,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可以有效利用这些案例,让学生对思政教育能够产生强烈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融进一些思政方面的理论,让思政教育无形中渗透给学生。思政教育也不拘泥于课堂,可以走进田间地头,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比如我校经常组织学生“新青年下乡”开展思政教育,寒暑假组织学生社会实践、田野调查、课题研究等深入开展思政教育。只有创新思政教学方法,才能使我们的思政教育“活”起来,也才能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4 结语

高校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有效融合是事关学生成人成才的大事,是事关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大事。因此,需要从事学生管理人员和思政教育工作者具有很强的专业能力和思政水平,需要不断加强辅导员、班主任、思政教育等人员的队伍建设。此外,还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让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正好的融合在一起,更好的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猜你喜欢
思想观念高校学生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想政治工作是卫生工作的生命线
新形势下纪检监察干部应强化的三个观念
智能手机普及化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