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推进,在说题中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

2020-01-02 11:22郭建平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说题语言表达题目

郭建平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评价方式不断变化,对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在解答一些主观题时,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这就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通过文字说明的形式,反映出对题目的理解,使解题过程充分体现出学生对题目本身的“知其所以然”。

例如:嘉兴市2017年六年级(下)期末检测卷中就有这样一道“应用与解释”的主观题。

笔者抽样了部分试卷,进行了整理。答案基本有以下几类:

1.直接写一个答案。占调查者的40%。

2.直接通分母或通分子,然后给出结论。占调查者的50%。

3.把比较时所用的知识点用描述性话语表达,利用“因为”“所以”这种逻辑辩证关系进行阐述,得出结论。占调查者的10%。

通过对学生解答情况的统计和分析,发现现实中更多的学生在解答此类题目的过程中会表现出“写不出来”、“写不清楚”或“写不规范”等现象。究其主要原因是平时的学习中学生不注重数学语言表达,很少用数学语言恰当地说出解题依据,分析过程缺乏逻辑性、条理性。另外,教师缺乏对数学语言作用的认识,不重视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不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再则目前学业的评价方式多为笔试,所以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只重结果,忽视过程,只要会解题,会不会语言表述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呢?笔者采用了“说题”的方式进行尝试。“说题”是指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对题目的理解、分析、判断及表述解答方法和过程,是学生大脑思维过程的语言表述。

“说题”相对于小学生这个群体来说,还算是比较新鲜的说辞。学生从接触到接受并适应它,是需要一个较长的,且有一定梯度的渗透过程,才能让他们从内心深处去接受它,并喜欢上它。

一、教师示范,在模仿中学习说题

语言的发展是一个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模仿可以学会基本的表达,而创新则形成个体的语言风格。数学语言的发展同样遵从这样的逻辑,学生学习数学语言的形成过程,就是一种模仿。

学生的说题活动需要教师的示范引领。通过个人实践发现,除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把例题说好外,还可以通过教师视频“说题”来引导,示范给学生看,让他们在模仿中一步一步学会说题。笔者通过录制“说题”视频,传播给学生,在他们一次次地收看老师的解题视频后,逐渐熟悉如何说题,进一步掌握一些说题的技巧和方式,尝试着在课堂上用更加规范和符合逻辑的思路去说题。

这样通过大量的教师说题视频,学生开始接触“说题”,模仿学会“说题”,相信通过后期的有效训练,学生都将形成自己的说题风格。

二、搭建舞台,在展示中勇于说题

“我给你一个舞台,你会还一个惊喜吗?”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缺少的就是一个舞台,当教师给学生搭建好一个舞台,上去表演的他们往往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在日常教学中,利用课前的几分钟时间非常重要,让学生进行分享,或是数学家的故事,或是数学好题等等。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模仿说题后,笔者在班级中创设了一个“我是小讲师”的活动。让学生走上讲台,利用自己制作的课件,从多维度全方位给同学们分享一道题目。全班同学和老师则作为倾听者,去感受台上同学的思维过程,保留一定的见解,最后进行质疑和提问。这样一个个多姿多彩的数学思维碰撞就产生了,让学生畅所欲言,学会倾听,展现自我,张扬个性,从能力和情感上让学生勇于去“说”。作为倾听者的学生不仅在接受这个题目带来的知识,也在学习他人如何说题的一套模式。

让优秀的学生引领示范,慢慢地全员参与,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数学的外延和内涵,锻炼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了思维的逻辑性。

三、模式转变,在讲评中敢于说题

每次考试结束后,基本上都要进行数学试卷的讲评,传统的模式就是教师不停地分析试题,学生则乖乖地坐在那里默默地听。面对新课程改革,这种传统的试卷分析模式已然不适应现在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主角,来主导课堂是新形势下一种新的教学理念。

例如,在一次试卷讲评中,学生就根据考试原题,编制了两个变式题,并通过“说题”把自己对试题的认识和理解,其所涉及的知识点和解题思路,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及该题的易错点都一一阐述,并通过自己对该题的深入认识,对设计的两个变式题进行辨析对比,明晰了今后该如何应对这类题目,为同学们进一步理清了解题思路。这样的高质量说题,本身就是建立在学生具有非常缜密的逻辑思维和规范的数学语言的基础上,同时对学生更是一种综合能力的提升。

当然在课中试卷讲评的说题中,还有部分学生对试题的认识和理解是不够全面的,教师通过学生这样的“说题”方式,能及时发现学生知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实时进行解决,在有效展示学生完整的思维过程中,纠正其思维上的偏差。

四、亲子互动,在家庭中常态说题

随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因素对数学学习的影响已得到普遍重视。传统教学的师道尊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畏惧心理,再加上有些学生性格内向,害怕自己因说错被同学嘲笑,被老师批评、挖苦等,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而在家庭中往往有一个温暖、和谐、平等的环境,能缓和学生的心理畏惧,让他们愿意“说”。笔者通过让学生扮演“小老师”的角色给家长说题,并作为家庭作业的一个环节常态化进行,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给家长“说题”重在“乐说”。所以在题目的选择上要实行多元化,从课本、作业本入手,先基础题型,再拓展提升。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难度的习题进行说题。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说”的成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发展积极的“乐说”情感。当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有了这种愉悦感后,他才会发自内心地愿意去“说”。在说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很投入地模仿老师,在家长面前体现出一种“教师范”,这时家长的鼓励也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学习的成就感,这也是学生愿意去说的一种外在动力。这样内外结合,从整体上让学生形成一种可持续“乐说”的积极情感。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又是数学思维的载体,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是极其必要且至关重要的。思维是“说”出来的,让我们“解放学生的嘴巴”,为学生营造“说”的氛围,搭建“说”的舞台,让他们在规范、严谨的语言环境中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说题语言表达题目
试析大班幼儿阅读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说题:有声的数学作业
——作业改革探索与实践
学会思考,尊重每一道题目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一题多变之有效说题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追根求源
家教语言表达的“八种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