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支撑作用显著增强等

2020-01-03 10:15
宁夏画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石嘴山科技企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石嘴山市坚定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创新体系日益完善,创新生态持续改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驱动和引领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作为典型的资源枯竭型老工业城市,面对生产工艺差、技术设备落后等困局,石嘴山通过深入挖掘企业转型升级潜力,促进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向国内外发布“招贤令”引进高新企业、人才和技术。近年来,在推进科技创新工作中,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瞄准高点,以实干苦干不懈怠的精神和勇气,在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打造牵动城市全面振兴的澎湃“引擎”。

坚持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导向作用与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相结合,加快构建研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2019年,全社会R&D 投入总额达到9.6亿元,R&D 投入强度达到1.88%,比2012年提高1.05个百分点。加快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体系,建成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库,设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风险补偿资金池”、科技创新贷“风险担保金”,累计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2.57亿元。18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知识产权示范、优势、试点企业。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37件,位列全区第二。

加快推进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自治区重点试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30个,建立了绿色氰胺、中科碳基材料等3个产业技术研究院,稀有金属特种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先后培育发展国家和自治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孵化载体25家。

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凸显,落实自治区企业科技创新后补助政策。2015年以来,配套补助资金8263.62万元,调动规上工业企业投入研发经费7.86亿元,占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的比例达98%。大力培育发展科技型企业,全市科技型企业呈现大幅增长态势。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拥有国家高技术企业45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8家、自治区科技“小巨人”企业17家、自治区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51家,支撑带动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

深入推进创新人才建设,培育区、市科技创新团队57个,先后建立院士工作站8个、专家服务基地7个、人才小高地5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培育自治区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对象4人、国家创新人才“万人计划”3人。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建设在2019年国家验收评估中获得全国第一批15个城市中第6名的好成绩。

坚持引进消化再创新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加大关键技术研发力度,攻克了一批对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关键共性技术,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涌现了中色东方、天地奔牛、维尔铸造、神州轮胎、贝利特生物、万香源生物、杉杉能源等一批科技研发骨干企业,截至2019年年底,18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知识产权示范、优势、试点企业。

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开发了超高纯金属、中高压钽粉、高温铌合金及涂层、超导铌材、半导体用钽铌溅射靶材等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部分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神舟飞船、探月工程、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改造等重大科学工程提供了重要的配套材料,受到了国家和部委的表彰。

1966年建厂,以煤机制造而闻名的宁夏天地奔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如今正探索由“制造”走向“智造”的新路径,转型研发生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先进装备制造产品。目前公司技术研发组织体系日臻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98%,成功研制国内首套高端智能化控制刮板输送机,进一步推进井工开采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成果已在神华宁煤、陕西陕煤等企业推广应用。研制的新型移动式上向反井钻机,解决了井下工程施工中的相关技术难题,取得9项专利,产品被列为2018年自治区首台套产品,获得MA认证和俄罗斯海关联盟认证。研发出世界首台套超重型智能控制刮板输送机,入选国家第四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宁夏维尔铸造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液力缓速器关键零部件”获得第十一届和第十二届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优质铸件金奖、特别奖,成为国内唯一能够生产此类产品的企业;成功研发“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为全球机器人四大家族之首的ABB公司实现配套,成为国内唯一能够生产六轴六级精度的零部件供应商;研发的“中国标准动车组铝合金枕梁零部件”成功为“复兴号”动车应用,打破了中国高速动车组枕梁相关技术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为国家节约成本30%。

宁夏神州轮胎有限公司研发的低滚阻低噪声绿色环保轮胎,一次性通过美国SMARTWAY认证,欧盟 REACH 环保法案和 R117 低滚阻、低噪声认证,打破了轮胎行业的技术壁垒,为产品出口打开了大门,研制的国产大飞机轮胎样胎下线,突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宁夏恒力钢丝绳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了多个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钢丝绳新产品,成功为我国的军工、煤炭、港口海洋等行业用绳实现国产化以及行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国内钢丝绳生产的重要基地。

宁夏西北骏马电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双速高压大功率隔爆型电动机,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水平。宁夏天地西北煤机有限公式研发的移置式、半移置式皮带输送机、大跨度长运距煤矿带式输送机填补了国内空白。

宁夏贝利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用硝基胍废水生产硫酸钙晶须工艺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

宁夏德运创润钛业有限公司德运钛业完成 “熔盐电解法连续化制备高纯钛工艺技术”,生产的高纯钛产品纯度达到99.995%以上,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科技合作持續深化,坚持走开放创新之路,不断扩大科技交流与合作,重点领域“走出去”“请进来”步伐不断加快,为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抢抓“科技支宁”东西部科技合作机遇,在东西部科技合作推进会上签约合作项目29项,形成政府、园区、部门、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多渠道、多层次的对外科技合作机制。先后启动实施260项市级科技合作项目,项目单位与中科院、北京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天津大学等139家高校、科研院所及知名企业建立科技合作关系,柔性、全职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达到235名,为石嘴山市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围绕服务“三农”,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全市391名科技特派员有效促进了社会科技资源与农村生产要素紧密结合,成功打造了服务“三农”的“科特派”品牌。

抢抓“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机遇,主动融入国家、自治区开放大局,加强开放平台、开放通道建设,深化惠农陆路口岸、石嘴山保税物流中心(B型)贸易便利化改革,加强与天津港、曹妃甸港等互利合作,鼓励支持优势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兼并重组,拓宽对内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

2019年,实现进出口总值43.7亿元,5年年均增长18.58%。其中出口33.03亿元,5年年均增长18.41%;进口10.67亿元,5年年均增长19%。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近5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668.62亿元。

对外开放通道逐步畅通,开通宁夏唯一欧洲货运班列,实现石嘴山至中亚班列常态化运营。

近年来,石嘴山市服务业规模总量大幅增长,行业结构持续优化,业态质量不断提升,商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实现了从短缺到总体平衡的根本性转变。2019年服务业增加值是1960年的354.7倍,年均增长10.4%;占GDP比重由1960年的9.2%提高到2019年的45.7%,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为44.3%,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达到45.6%。

突出陆港带动、保税物流中心联动,抢抓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和老工业区调整改造机遇,依托交通、区位和产业等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全市物流企业达743家,其中规模以上物流企业共有23家,占规上服务业企业总数的19.2%。2018年,全市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0.73亿元,占服务业的比重为10%。

2018年,石嘴山市陆港现代物流集聚区获批成为自治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成网络经济产业园、平罗县农村电子商务中心等。石嘴山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营,实现了无水港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便利化通关模式,中欧、中亚国际班列延伸至惠农始发,陆路口岸功能不断完善。2019年,惠农陆路口岸发运各类货物35.76万吨,达1.73亿美元。富海物流被列入国家多式联运试点,晟元物流、华泰物流成功申报石嘴山无车承运人试点。

金融市场体系初步建成,金融服务能力逐渐增强,金融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5.5%,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12.1%。金融主体不断壮大,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19家、证券机构5家、保险主体17家,小额贷款公司14家、融资担保机构3家,典当行18家,实现行政区域金融服务全覆盖,企业融资渠道呈现多样化。

实施“企业上市计划”,全市共有上市公司3家,总股本14.29亿股、总市值76.58亿元;新三板挂牌企业5家,其中进入创新层企业2家;在宁夏股权托管交易中心设立全区第一个地市级科创板即“石嘴山科技创新板”,挂牌科技型企业33家,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达到117家。

引导企业通过债券、股权等方式直接融资,各类企业在资本市场通过定向增发、发行债券等累计实现直接融资96.13亿元。2020年在宁夏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成功首发全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专项可转债“第一单”。科技金融众创空间目前入驻企业23家,实现就业240人左右,累计完成税收5444.39万元,初步形成了互联网小贷、金融科技服务、融资担保、证券投资等金融业态聚集发展的态势。

优宜家物流电商一体化、中圆达优特农产品O2O电子商务运营中心等项目投入运营,2019年全市电子商务成交额12.28亿元,同比增长20.4%。农村电商稳步发展,建设12个电子商务示范乡镇、40个示范村,140余种特色农产品在淘宝、亚马逊、易贝等网站上线销售。京东商城“中国特产·石嘴山馆”正式上线运营。引进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石嘴山零售中心,万达广场开业运营,人民商场、佰德隆等在全市累计建成42家社区连锁便利店。加快發展数字经济,进一步提升石嘴山网络经济产业园承载能力和运营水平,入驻和君纵达、宁特商贸等企业28家,实现营业收入2.09亿元。

融入银川都市圈建设。牵头成立银川都市圈新材料产业联盟,签订战略框架协议,推进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建成红崖子黄河大桥、银川都市圈天然气管网互连互通工程,推进G110线大武口至暖泉段改扩建工程、贺兰山东麓防洪体系镇朔湖拦洪库改造修复工程、石嘴山市应急储气设施建设工程、西线引水工程等项目。

猜你喜欢
石嘴山科技企业
石嘴山市“180901”暴雨洪水调查分析
2018上海企业100强
科技助我来看云
探究适宜机械化收获玉米品种的筛选
科技在线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浅谈石嘴山市文物保护和利用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