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参考

2020-01-05 04:06
矿山安全信息 2020年24期
关键词:能源安全煤层煤矿

2020.7.30

煤企新一轮重组酝酿 加速催生“巨无霸”

山西焦煤集团对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吸收合并,山东能源与兖矿集团重组成为国内第二大煤炭巨头,冀中能源集团决定邢矿集团与山西冀中公司实施联合重组……近期,煤炭企业新一轮重组加速推进。

业内人士认为,与此前不同,本轮重组整合与国企改革相结合,通过资本运作推动煤炭行业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未来将有更多案例出现,或将打破地域限制,推动跨省区更高层次整合,催生行业“巨无霸”。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0 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原煤产量完成18.1亿t,同比增长0.6%;6月份原煤产量3.34亿t,同比下降1.2%。

“随着落后产能加快退出、优质新增产能有序释放,我国煤炭生产开发布局和产能结构持续优化,煤炭产能将稳中有增。”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如是预判。

目前多省已下达2020 年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的目标任务,通过重组整合等方式引导有关煤矿退出是发力点之一。

河北省最大的煤炭企业冀中能源集团近日决定将邢矿集团与山西冀中公司实施联合重组,同时将井矿集团、张矿集团所持煤炭公司股权注入邢矿集团。

山西省能源局信息显示,截至目前,山西已批复了23个减量重组方案,涉49座煤矿,合计退出产能960 万t,目标是确保年底前60 万t/a 以下煤矿全部退出。

允许资源不相邻的煤矿异地重组,是此次山西煤矿减量重组的新特点。23个重组方案中,15个方案属于异地重组,主体企业以潞安集团、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晋煤集团等国企为主。业内分析,集中处置上一轮资源整合的遗留问题,加速“僵尸企业”出清,是此次山西实施减量重组的重要目标。

在煤炭企业内部加快整合的同时,大型煤炭企业之间的新一轮兼并重组也在提速。山西焦煤集团与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的合并,将重点围绕焦煤资源的专业化重组展开。山东能源与兖矿集团重组后的山东能源集团定位为山东省能源产业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这是2000 年以来,煤炭行业第三轮整合重组。”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张宏介绍说,“十五”末到“十一五”期间的第一轮重组,主要为提高产业集中度,组建了宁煤集团、龙煤集团等一批省级煤炭产业集团。“十二五”期间的第二轮重组,主要是围绕煤炭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进行,如华能集团兼并重组甘肃华亭煤业,同煤集团重组漳泽电力。而当前第三轮的特点主要是通过资本整合,实现煤炭行业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认为,壮大行业、改革体制是当下煤炭行业兼并重组的重要意图。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实现国企提质增效是此轮重组的战略背景。引入不同所有制成分,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技术研发水平,促进煤炭产业信息化与智能化转型,将是当前政策的主要目标。

张宏认为,山东、山西等地大型煤炭企业的兼并重组将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有利于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同时,以管资本为主深化国企改革,在集团层面设立投资公司,明确下属企业内部分工,有利于企业降本增效。重组后,企业可以集中优势开展一些“卡脖子”技术和产品的攻关,推动转型升级,加快国际化步伐,打造世界一流的能源企业。

“我国煤炭从总量去产能转变为结构去产能,主基调变为全面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兼并重组无疑是最佳途径。”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认为,当前大趋势是将几家特大型煤炭企业合并成产能超亿吨的航母式集团,煤炭行业兼并重组将进入快车道。

张宏也认为,下一步煤炭企业将进一步推动兼并重组和产业链的延伸整合,将来可能还会有跨省区的整合,以及更高层次的企业兼并重组,实现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高质量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重组的煤炭企业具有一定的同质性,且体量与规模并不小。“因此兼并不是简单的规模相加与业务合并,而是要通过平台整合优势互补,实现企业效益的提升。”孙传旺认为,如何突破传统煤企体制,在组织结构、业务协同、资源共享、收益分配等具体环节,实施更加精细的改革与创新,必是本轮重整的亮点。

张宏建议,重组后煤炭企业首先要做好文化融合,尽快实现产业板块整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产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其次要实现产权融合,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此外,要做好管理层级、人力资源、科技创新、资本等多方面的整合与融合,要推动科技创新队伍建设和体制机制改革,形成更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最后,通过兼并重组,一定要实现市场的重新定位和范围扩展。

(来源:经济参考报)

煤炭产业结构性调整加快 发展不平衡等难题待解

“目前已建成的安全高效煤矿,尽管数量占全国煤矿比重不足1/5,但产量占全国产量的56%左右,利润占全行业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的78%左右。”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孙守仁介绍说。

安全高效煤矿是现阶段我国煤矿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目前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已评选出901处。安全高效煤矿建设是煤炭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但在深入推进过程中还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诸多问题。业内人士表示,展望“十四五”,煤炭产业结构性调整加快,安全高效煤矿要突破传统发展模式,走高质量建设之路,在这一过程中,“安全、高效、绿色、智能”是关键词。

◆煤炭开发布局优化

随着地面调度指挥中心操作人员按下启动按钮,千米的井下采煤机高速运转、自动记忆截割,液压支架自动跟机,“黑金”源源不断地通过传输皮带奔向地面……这是河南平宝煤业有限公司15-17-12100工作面的作业场景。

“作为河南省首家6.5m 大采高智能化工作面,这里实现了井下作业现场有人巡检、无人值守,每班作业人员减少到6~8 人,采面三班生产人员由126 人减至58 人。”河南平宝煤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庆军介绍说。

这并不是个例。据统计,全国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已建成200余个。“安全高效煤矿作为智能化建设的一块试验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孙守仁说。

据了解,多年来,安全高效煤矿建设优化了煤炭开发布局,推动煤炭工业科学发展,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数据显示,截至2019 年底,全国煤矿数量已减少到5268 处,平均产能提高到98 万t/a,百万吨死亡率降至0.083;而901 处安全高效煤矿的百万吨死亡率为0.0015,其中898 处实现安全生产“零死亡”。这些安全高效煤矿平均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99.9%,平均产能249 万t/a,68%的矿井实行“一矿一井一区一面”的集约化生产模式;64%的矿井为120 万t/a 以上大型矿井,其产量占全国产量的一半以上;产量超过千万吨的煤矿有44 处,产能6.96 亿t/a,其中35 处为特级安全高效煤矿。

安全高效煤矿建设还有力推动了煤炭新技术新装备的科技进步和国产化水平。孙守仁介绍说,901 处安全高效煤矿共有1134 个采煤队,其中采用全套国产设备的采煤队1042 个,91 个采煤队引进部分进口设备,仅1 个采煤队采用全套进口设备。

资源节约、废物利用、节能环保也是安全高效煤矿建设的重要内容。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峰举例说,平朔矿区生态环保工作重点是治气、治水、治土,治气就是抓好大气污染防治,治水就是抓好水达标排放,治土就是抓好土地复垦,为我国露天矿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发展不平衡等难题待解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安全高效煤矿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但建成的数量不多,占全国煤矿数量的比重不足1/5。随着煤炭生产布局的不断优化,安全高效煤矿建设逐步向资源条件好、运输条件好、开采成本低的地区和企业集中,发展不平衡问题越发严重。

孙守仁介绍说,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目前安全高效煤矿主要集中在山西、内蒙古、陕西、河南、山东、安徽、河北等产煤大省,这些地区2019年煤炭产量占全国产量的80.86%,安全高效煤矿达标数量占到全国的91.8%。而新疆、贵州、云南等产煤大省(区)煤炭产量占比和安全高效煤矿达标数量占比仅分别为11.1%和2.1%;湖南、重庆、四川、江西等一些煤炭赋存条件较差省份的安全高效煤矿达标数量寥寥无几。二是企业发展不平衡,达标安全高效煤矿中,国有煤矿就占到74.7%,而民营煤矿达标率偏低。三是结构不平衡,截至2019 年4 月底,全国仍有1700余处30万t/a以下小煤矿,这些煤矿技术装备相对落后,生产效率相对较低,安全高效煤矿建设难度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复杂条件下安全高效煤矿建设难度日益加大,一些老矿井资源枯竭、接续紧张、生产分散以及灾害重、负担重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而薄煤层开采依然较为薄弱。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我国薄煤层储量占全国保有储量的20%左右,但目前年产量仅占全国产量的8%左右。薄煤层工作面占达标煤矿工作面总数的5.92%,产量仅占达标煤矿原煤产量的1.1%。

这一现象的背后有技术、人才等支撑不足的问题。据介绍,当前一些煤矿主动创新内在动力不足,科研经费投入相对短缺,高技术人才匮乏,创新水平较低。

对此,孙守仁表示,智能化开采技术、智能辅助运输系统、复杂条件下的高速可靠通讯技术、深井巷道支护等难题有待进一步破解。

◆加快推进结构调整

展望“十四五”,如何建设好安全高效煤矿,实现现代化煤矿“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总体发展思路,切实推动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安全高效煤矿不能仅仅以安全好不好、效益优不优、工效高不高等标准去衡量,不能粗放地搞安全高效,而是应突破传统发展模式,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走高质量建设之路。

《2020年煤炭化解过剩产能工作要点》明确,加快推进结构调整。有关省(区、市)要做好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和“十四五”规划研究,进一步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加快退出低效无效产能和落后产能,持续减少煤矿数量,不断提高产能利用率,进一步提升安全、环保、能耗、工艺等办矿标准和生产水平。

在孙守仁看来,安全高效煤矿建设要坚持安全可靠的根本原则、优质高效的基本要求。前提是要做好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坚持集约化生产的原则,优化系统布局。在此基础上,提高煤炭生产和利用质量,坚持“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以提高煤矿原煤工效和单产单进为抓手,进一步提升煤矿效率效益。绿色发展则是基本内涵,“绿则存、不绿则退”将成为一种方向,坚持发展先进产能,大力推行绿色开采等。

根据《关于做好2020年能源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今年要再退出一批煤炭落后产能,煤矿数量控制在5000处以内,大型煤炭基地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6%以上。

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公司将继续推进先进产能矿井建设,减量置换,关小上大,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矿井效益。同时,公司将积极探索绿色高效的开采技术,提高资源回收率,保证资源开采可持续发展。

煤炭企业需要认清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创新生产模式,通过优采优掘、优选优配、优装优运的安全绿色开发方式,发展工艺先进、生产效率高、资源利用率高、安全保障能力强、环境保护水平高、单位产品能源消耗低的先进产能,实现高产高效高质量发展。

据悉,智能化赋予安全高效煤矿建设新的内涵。目前全国大部分煤矿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正快速推进,自动化稳步开展,而智能化尚处于初级阶段。

孙守仁表示,智能化是个系统工程,要根据煤矿条件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建议以智能化为抓手,加强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加快煤矿精准地质探测、精确定位与数据高效连续传输、智能快速掘进、复杂条件智能综采、连续化辅助运输、露天开采无人化连续作业、重大危险源智能感知与预警、煤矿机器人等技术与装备的研发,推动新基建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要紧抓智能化煤矿的发展契机,结合煤炭大基地、大矿区、大集团的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和先进产能,建设安全高效煤矿,打造安全高效矿区(集团),推动行业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发展。

(来源:经济参考报)

薄煤层开采如何做好“厚”文章

近期,薄煤层安全高效开采捷报频传:国内首套等高式采煤设备在神东煤炭集团石圪台煤矿投入试生产,距离工作面400m 外即可远程操控,真正实现了无人开采;我国首个智能化薄煤层综采工作面在神东煤炭集团榆家梁煤矿优质贯通,采用智能化割煤新技术,配备特种机器人代人巡检,设备综合自动化率达95%以上;采高仅0.9~1.1m 的工作面在七台河矿业公司新立煤矿投用,成为国内目前采高最薄、倾角最大、构造最复杂的智能化薄煤层综采工作面……

受先天条件欠佳、开采难度较大、经济效益偏低等因素影响,薄煤层安全高效开采是长期困扰行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其储量占到全国可采储量的20%以上,产量却只占全国总产量的8%左右。部分煤矿长期“采厚丢薄”,造成煤炭资源浪费,且不利于自身可持续发展,薄煤层的开采意义并不不“薄”。如何做好薄煤层开采的“厚”文章,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家底”可观但安全高效开采不足

按照厚度,地下开采分为薄煤层、中厚煤层及厚煤层。其中薄煤层低于1.3m,在我国85%以上矿区均有分布。

“因资源赋存条件好、生产效益高,厚煤层、中厚煤层是优先开采对象。薄煤层多作为配采煤层,不少矿井甚至直接丢弃。但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过去被忽视的薄煤层资源,如今已到不得不采的阶段。”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教授王方田表示,在中东部产煤区,矿井普遍面临资源枯竭问题,相对好采的资源在减少,向薄煤层延伸成为现实之需。即便是资源较好的西部等地,提前做好技术储备既有必要,还可实现薄煤层高效开采与灾害防控一体化。

对此,枣矿集团滨湖煤矿采煤副总工程师姜辉感触颇深。由于地质条件、市场环境等影响,该矿曾连续多年亏损。正是薄煤层安全高效开采,为其带来转机。“我们引入薄煤层智能化采煤机组,彻底颠覆传统开采方式,掘进、运输效率均提高30%以上。一个工作面具备年产百万吨能力,同比普通综采工作面,人均工效增幅4倍以上。”

中煤科工北京华宇工程有效公司总工程师张安林还称,煤矿在拿资源时不分“厚薄”,同一矿区、不同煤层,前期一样需要勘探费用、资源价款等投入。“采厚丢薄”的做法造成资源浪费,缩短矿井服务年限。“有的薄煤层含有焦煤等稀缺煤种,不开采更是一种浪费。还有矿井存在瓦斯抽采、冲击地压等难题,把薄煤层作为保护层,合理开采可起到减灾防灾作用,有助于其他煤层安全采出。”

值得关注的是,薄煤层“家底”可观,实际年产量却只占到8%左右。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评定的安全高效矿井中,薄煤层工作面数量、产量分别占到5.92%、1.1%,安全高效开采水平亟待提升。

◆先天制约带来可靠性、适应性等问题

据悉,“先天不足”是制约安全高效开采的首要因素。“薄煤层最大特点就在一个‘薄’字。滨湖煤矿可采煤层厚度平均只有1.3m,地质条件变化大,断层、夹矸等地质构造多,先天条件决定开采难度大。井下空间有限,早前开采方式较为落后,传统综采设备配备也不合理,生产、检修等工作十分受限,劳动强度大,效率反而不高。”姜辉举例。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开采效率偏低,进一步导致企业不愿过多投入,薄煤层在设备研发、技术更新、资金投入等方面远不如中厚煤层、厚煤层,反过来又制约效率提升。“特别是一些国有矿井,对产量、效益考核要求高。自然是多采优质资源,难题就先放一放了。”

多位专家表示,为解决先天难题,装备升级是关键,也是难点所在。“井下空间有限,对设备规格尺寸有严格限制。为确保开采效率,对采煤机装机功率要求越来越高。加上薄煤层地质条件复杂,给设备适应性带来考验。”西煤机公司研究院机械研究所所长赵书斐称,基于小尺寸与大功率、高可靠性及高适应性之间的矛盾,设备自身若缺乏保障,大部分时间消耗在检修维护上,高效智能更无从谈起。

赵书斐举例,受薄煤层采高的限制,往往会在机身长宽等方面想办法。薄煤层工作面往往不平整,采煤机机身过长,刚性不足,且容易与其他设备互相干涉。“就像越野车在弯曲起伏的路上行驶,一会上坡一会下坡,适应性是高效驾驶的前提。”

姜辉称,由于缺乏成熟经验,前期只能借鉴中厚煤层、厚煤层智能化装备,再根据薄煤层系统量身定制,摸索解决传统装备功率小、进尺少、效率低等问题。“不同矿井情况各异,薄煤层对装备适应性要求更高。”

◆智能化开采是减人提效的可行路径

围绕现状,如何实现应采尽采,向薄煤层要效益?据了解,推进智能化开采被视为一条可行路径。

姜辉介绍,在综合分析矿井地质条件、系统配套、管理水平等基础上,滨湖煤矿先后配备了3 套薄煤层智能化采煤机组,实现对全设备的远程控制,及液压支架自动跟机移架、采煤机记忆截割,真正做到“等高采煤”,资源回收率达到99%,单产水平提高1 倍以上。“过去靠人工拼劳动、拼时间,现在全矿井实行‘取消夜班+周末集休’,工作时间短了,效益反倒提升。在此带动下,开采成本降低、资金流也上来了,进一步支撑智能化向洗选、储装运等环节铺开,减少整体生产成本,形成良性循环。”

赵书斐称,提升薄煤层效益,离不开智能化方向。“在实现记忆割煤基础上,下一步将朝着更精准、易用的目标发展。比如结合自主三维定位,准确掌握煤层的更多信息,就像在地下做卫星导航数据。”

“相比其他煤层,薄煤层智能化装备缺乏可参考的对象,我们结合矿井实际情况进行非常规定制,尽最大可能有效利用空间,把设备体积降下来、功率提上去。”赵书斐表示,装备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材料、工艺、设计等方方面面。“比如,目前选用材料已达到业内顶级水准,到了上限之后就要研发更理想的材料,对刚度、强度、抗冲击等均有更高要求。相关产业链共同加强,才能真正提升可靠性、高效性。”

在王方田看来,由于限制条件多、开采难度大,薄煤层对智能化发展的需求也最迫切。“按照传统方式采厚丢薄,再回过头来开发薄煤层的难度反而更大。因此,从一开始就要清晰认识、科学规划,找准与薄煤层特殊地质条件相适应的开采模式。”

(来源:中国能源报)

当前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风险意识,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做到未雨绸缪”。如何看待当前我国能源安全存在的问题?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1 世纪的第3 个10 年,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这些问题非常值得研究。

一、当前我国能源安全正面临新的挑战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能源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1993 年我国从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之后能源安全问题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关注的重点,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等传统能源安全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彻底解决;同时,随着国际能源供需格局不断变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气候环保问题的逐步重视,能源安全正面临新的挑战。

(一)从供给、价格和通道3 个方面分析传统能源安全

传统能源安全问题主要可分为供给安全、价格安全和通道安全等方面。

供给安全是能源安全问题的核心,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1993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仅为1.6%,2000 年扩大到26.9%,2010年增至53.8%,2019年则已超过72%。二是天然气进口量迅速增长。在环保压力下,“煤改气”工程加速推进,天然气进口量迅速增长。2019年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到42.8%。三是原油进口来源集中度仍然较高。2019 年前11 个月,中国原油进口来源于40多个国家(地区),其中前5名分别为沙特阿拉伯、俄罗斯、伊拉克、安哥拉、巴西,分别占进口总量的16.6%、15.3%、10.2%、9.3%、8.1%,合计占比近60% 。

价格安全方面,石油天然气等产品的定价权仍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存在一定的价格风险。以石油为例,目前对国际油价具有重要影响的仍然是纽约商业交易所的WTI原油和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的布伦特原油。上海期货交易所虽然于2018 年3 月26 日推出了原油期货品种,但影响力仍无法与WTI 原油和布伦特原油相比。纽约商业交易所最近一期WTI原油期货过去一年平均日成交量为7.71万手,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的布伦特原油为5.18 万手,上期所仅有1.15 万手(数据来源于wind 数据库)。虽然中国的定价影响力上升,但仍无法动摇西方国家在定价权方面的主导地位。

通道安全方面,能源进口通道逐步完善,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我国四大油气能源通道已经布局成型,分别是海上油气进口通道、东北中俄油气管道、西北中亚油气管道和西南中缅油气管道。海上通道是目前石油进口的主要通道,但中国在油轮和运输航线控制方面缺少主导权,90%的运输仍然由国外的油轮船队承担,主要运输航线又经过马六甲海峡。管道通道相对安全,但其中也存在不可忽视的政治风险。近些年,乌克兰和俄罗斯关系急剧恶化,切断油气管道成为双方斗争的砝码。这是对中国能源通道安全的重要提醒。

(二)国际形势变化给我国能源安全带来的新挑战

未来10 年,国际能源供需格局出现一定的变化,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大概率继续扩大,全球变暖和环保问题日益严峻,在给能源安全研究带来新课题的同时,也给我国能源安全带来新的挑战。

首先,国际能源供需格局变化将给我国能源安全带来新的挑战。当前全球能源供给大格局是不平衡的中国—美国—中东—俄罗斯四强并立,需求大格局是中国居首的中国—美国—欧洲三强鼎立。其中美国随着页岩油气革命的发展,能源供给在全球的比重将会增加,但消费占比会有所下降,美国将成为能源输出国。中国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新能源的快速发展,能源供给和消费占全球比重都会上升,但供给增长速度低于消费增长速度,能源缺口会进一步扩大。面对国际能源供需格局的变化,我国能源安全至少面临3 方面的挑战。一是我国能源缺口增加,导致能源进口继续增加,能源安全性进一步减弱。二是美国对能源供给和价格影响力增强。美国未来的能源输出会进一步加大,再加上美国在政治、金融等方面的巨大影响力,美国的能源话语权会进一步增强。如果中美经贸摩擦进一步扩大,我国能源安全将受到更大的挑战。三是生产技术的控制权将成为能源安全的重要要素。与传统能源生产技术相对成熟不同,页岩油气和新能源都是依托于新的技术和设备,对技术的掌握程度将密切影响能源的开发建设。因此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必须提高对技术的控制力。

其次,贸易保护主义的增强为我国解决能源安全问题增加了新的困难。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随着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贸易保护主义的趋势更加强烈。贸易保护主义的增强对我国的能源安全主要产生以下影响:一方面,贸易保护范围扩大,不但对能源贸易产生了影响,也对能源技术引进、对外能源投资等产生了不利影响,从而阻碍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的改善;另一方面,本次贸易保护的实施主体由发展中国家转为发达国家,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国际影响力更大,在他们的引导下,全球其他地区都可能进一步陷入贸易保护主义,从而进一步推动逆全球化的发展,进而影响全球贸易和投资,从而为中国解决能源安全问题增加了困难。

再次,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问题对中国能源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全球变暖、空气污染等问题的加剧,人们开始愈发重视能源的低碳化和清洁化利用,这些都对我国能源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在低碳化背景下,必然会要求我国控制煤炭的生产和使用。而为了对煤炭进行有效替代,只能增加新能源和油气的使用。由于新能源基数较低,增长数量有限,中短期内只能依靠进口更多的油气,从而提高油气的对外依存度,影响我国能源安全。第二,在环保压力下,天然气作为除了新能源以外较为清洁的能源而被广泛使用,“煤改气”的大规模实施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但我国天然气生产数量有限,只能依靠增加进口,从而影响我国能源安全。第三,低碳和环保都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而我国相关的技术储备相对落后,延缓了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的进一步解决。

二、我国能源安全面临挑战的根本原因所在

我国能源安全问题比较复杂,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找到根本原因所在,从关键处着手,从而找到正确的应对策略。通过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综合国力仍有所不足,无法完全维护我国的能源安全。能源安全必须建立在强大的综合国力基础上。完全实现能源自给自足是最理想的状态,但是由于资源禀赋差异,我国不可避免需要在全世界范围内进口不同的能源。从目前的供需状况看,在世界范围内能源供给完全可以满足人类需求,关键在于我国是否能够安全地使用世界能源。只有拥有强大的综合国力,才能有力量维护世界和平、维护国际秩序,保证能源出口国不会因各种人为的因素影响能源的正常供给,保证能源运输通道不会因各种不稳定因素影响安全通过,保证资本市场不会因为各种利益博弈而伤害正常运行,全方位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

能源生产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落后,无法有效缓解能源安全问题。我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除了能源供给需要持续增加以外,还要求能源的低碳化和清洁化,但当前我国能源供给无法满足。首先,虽然我国能源生产能力扩张并不慢,但突破性生产技术迟迟不能出现,不能实现能源生产技术的跃升,也就实现不了能源生产的跃升。在现有技术下,只能大量依靠进口能源来平衡需求。其次,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我国能源供给以煤炭为主,并且存在大量的过剩产能;而新能源发展不够充分,2019 年我国风能光伏发电仅占全国发电量的6.65%(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比重仍然较少,无法发挥风能光伏作为清洁能源的应有作用,增长速度也无法满足我国能源需求的增长。再次,我国油气勘探技术相对落后,未能充分挖掘油气资源。比如,页岩油气等新型能源技术。该项重要技术就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虽然我国页岩油气的储量较为丰富,但无法大量生产,无法弥补我国油气的缺口,从而无法缓解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

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较低,加剧了能源安全问题。我国单位GDP 的能耗较高,约为美国的1.3 倍、日本的1.9 倍、英国的2.4 倍,在相同经济增长速度下,能源需求增长速度比美国等发达国家更快,加剧了能源安全问题。首先,能源消费结构方面,由于我国经济过去盲目追求增长速度,采取粗放型的增长方式,高耗能产业比重较高、落后低效产能数量较多,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推动了能源消费的过快增长,增加了能源缺口程度。其次,能源消费技术水平较低,导致能源浪费严重。例如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水平较低导致煤炭能量转化率低并造成环境污染;西北部地区煤炭需要通过铁路运输而无法转化成电能输送导致损耗增加;许多家用设备仍采用传统照明设施而未采用能耗更低的LED 灯导致电能损耗;重油的进一步炼化水平较低导致柴汽油的产出率较低等。

我国战略规划相对落后,提高了解决能源安全问题难度。第一,油气定价权规划不及时。我国过去一直未重视油气的定价权问题,直到2018年才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推出原油期货品种,而纽约商业交易所早在1983 年就推出了WIT 原油期货,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也在1988 年推出了布伦特原油期货。上期所的原油期货影响力还远远无法与WTI和布伦特原油期货相比。第二,海外优质油气资源投资规划不及时,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时间较晚,较难获得优质的油气资源。第三,贸易布局规划不及时,未能随着石油需求的增长及时分散进口来源,导致进口来源地过于集中。第四,能源运输通道建设规划不及时,截至目前海运比重仍然较高,并且运输油轮缺少控制权,运输路线仍然存在较大的风险。

三、增强实力、做好规划、调整结构应对能源安全新挑战

增强综合实力,提升世界话语权,维护国家能源安全。首先,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提高维护能源安全的能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各种双边、多边的国际机构和合作机制增强政治影响力,通过联合国维和等方式增强军事影响力,通过各种方式增强文化影响力,使中国从一个经济大国升级为综合型大国。其次,在增强综合实力的同时,通过各种方式提升在能源领域的世界话语权。包括加强能源生产和使用技术的研发,掌握和控制核心技术;提升能源领域高精尖设备的生产制造能力,掌握和控制高端设备的生产和输出;确立与能源生产和使用相关的环境保护方面的话语权等。

做好国土规划,加强技术研发,利用物联网技术,大力发展新能源。由于我国“多煤、贫油、少气”资源禀赋的特点,只有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才能提升我国能源供给的质量,从而缓解我国能源安全问题。首先是做好国土规划。中国西部、北部地区风、光资源丰富,并且有大量的荒漠、草原,人口稀少,非常适合发展风电和光伏。应在做好国土规划基础上,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将这些地方建设成为能源基地。其次,加强新能源技术的研发,一方面,争取能源技术的突破以推动人类社会获取全新的能源获得途径。比如推进核聚变技术的研究,推动可燃冰的开采研究等。另一方面,优化现有新能源技术以推动其大发展。比如降低风电成本,尽快实现平价上网;提高光伏的转化效率,快速降低光伏的发电成本。再次,充分利用5G和物联网技术,发展能源互联网,构建分布式电站,解决风电光伏的上网问题,将弃风和弃光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升能源运输和使用技术,降低能源损耗。首先,必须解决粗放型发展带来的能源消耗粗放的问题。一方面要推动发展未来国家亟需的低能耗的三产和新兴制造;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现有高耗能产能的改造和淘汰,降低传统制造单位GDP 的能耗。其次,切实提升能源运输技术,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损耗。一是加大坑口发电和特高压输电的发展力度,减少诸如煤运的损耗、电力传输过程中的线损等;二是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智慧制造的发展,减少能源在进入最终消费环境过程中的损耗。再次,加快使用技术的研发和节能技术的使用。比如推动煤炭的高效清洁化利用;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对汽柴油汽车进行替代,从而减少石油消费;大力发展煤化工技术,对石油化工进行一定程度的替代;全面推广LED 灯对传统照明灯的替换,节约电能损耗等。

做好战略规划,加强战略引领。要积极做好战略规划,弥补之前规划不足的问题,加强战略引领。第一,充分重视定价权问题,大力发展原油期货产品,加大对外部资金的开放力度,引进场外交易系统,同时开发更多的衍生品产品,提高中国市场的影响力。第二,对外投资要统筹协调,分别从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出发,锁定国际优质的油气资源。第三,积极拓展其他油气资源来源,包括澳洲、北美(包括美国)、南美、非洲等,减少进口来源过度集中的风险。第四,继续大力建设管道运输,减少海上运输的风险,同时管道建设时要注意避免政治风险。

(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猜你喜欢
能源安全煤层煤矿
多煤层复杂煤质配煤入选方案的研究
基于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的煤制油发展研究
岱庄煤矿可采煤层特征及其稳定程度评价
谈能源安全不能只看能源本身
北京市能源安全水平评价分析
透射槽波探测技术对煤层冲刷带的研究与应用
薄煤层综掘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英国深井煤矿关闭
英国深井煤矿关闭
上半年确定关闭煤矿名单513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