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主体的思政课议题式教学思考

2020-01-05 05:39张恩丰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议题式教学学生主体

张恩丰

摘    要:思政课议题式教学中话题的选择、议题的确定、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设置、活动的开展和评价必须紧紧围绕学生。要基于生活、尊重规律、关注体验、引导生成、引领方向;要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有话可说、能说、会说、想说、说好,让课堂彰显活力和生命力。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学生主体;议题式教学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教材、教学条件是学生学习的介质。因此,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助推学生学习。《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版)》指出:学科内容采取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呈现,即通过一系列活动及其结构化设计,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要通过议题的引入、引导和讨论,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使教学在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进行。因此,议题式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话题的选择、议题的确定、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设置、活动的开展和评价必须紧紧围绕学生,着眼学生发展需要,基于学生成长体验,引领学生回归生活。

一、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

思政课作为活动型学科课程,力求构建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长远发展,使理论观点与生活经验、劳动经历有机结合。因此,思政课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生活,让学生对知识理解有丰厚的现实土壤。

比如,教学《政治与法治》中“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一内容。公民如何参与社会管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熟悉而又陌生,因为高中学生课业负担比较重,很少有时间关注或亲身参与社会管理。但是,在这次疫情中,因为小区和村庄封闭管理、居民居家隔离,这为居家学习的高中生提供了一个切实体验参与社会管理的机会。基于这样的生活实际,设置议题:面对疫情,幸福家园如何共同守护?这是一个在特殊复杂的现实环境中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问题的解决直接来自生活,真正体现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推进议题的讨论,可开展三个环节的活动。环节一,措施荟萃。引导学生收集所在小区、社区为防控疫情采取的针对性举措并进行分享。学生收集到有关信息,如如何宣传发动?社区的广播、橱窗、横幅,乡村的大喇叭各显神通;如何上街购物满足生活所需?每户每两天派1人凭小区(村庄)自制出入证出入;如何有效回收废口罩?废口罩换肥皂就是一招;如何及时了解居民体温情况?手机打卡、小区微信群能帮大忙。环节二,集思广益。进一步探讨这些举措是如何确定并具体实施的。这一活动主要解决基层民主管理的具体方式,让学生从具体的经历中理解民主管理。环节三,责任担当。经历这次过程,你对参与民主管理有何体会?这一活动意在让学生感悟民主管理的意义,坚定基层民主制度信念。通过这三个环节的具体活动,让学生讲述自己经历过的参与小区管理的故事,让这些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的过程说话,能够深刻体会如何参与管理、理解参与民主管理的意义和对青年学生成长的作用,从而培养对基层民主政治制度的认同。

二、尊重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有话能说

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是思政课课程标准遵循的基本理念。规律是客观的,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人们对新知识的理解总是建立在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的,当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有支撑作用时,人们就相对容易理解新知识;相反,如果原有认知结构中缺乏支撑新知识的内容,或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未被激活,人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将变得相对困难。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体验和认知,努力寻找“最近发展区”,促進学生认知的发展。

比如,《哲学与文化》中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这一内容的教学,学生对矛盾的相关知识理解比较困难,如何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将这一工作原则贯彻到具体的生活之中是有难度的。基于高中生处于抽象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期,要利用生活的具体经历让学生感知抽象的哲学道理,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设置议题:如何正确看待疫情期间停课、复学。关于疫情期间的停课、复学这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也是事关学生切身利益的,学生有话可说,也有话想说,但不一定正确合理。不同地区、不同年段、不同要求的学生看法可能不同。因此要引导学生科学认识,达成共识。通过学生亲身的感受,分析现实,在碰撞中形成理智的看法。如通过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待孩子学习和健康问题的态度,迁移到疫情之下的停课、复学。我们都知道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健康成长,希望孩子坚持努力学习。但是,在孩子生病之时却会让他们先休息好,在正常情况时会要求孩子不能放松学习。同样,当疫情蔓延,尚未有效控制之时,为了学生安全和健康全国停课;当疫情基本稳定,各省视具体情况复学;当疫情突变,北京果断叫停复学等。通过学生的具体感受和观点碰撞,经历“同化”或“顺应”,形成更多的心理表征,从而感悟矛盾具有特殊性。随着条件的变化矛盾双方和不同矛盾的地位会发生变化,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关注变化、全面的客观实际,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关注体验,触动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有话会说

思政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引领学生通过观察、辨析、反思和实践,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课堂教学如果不能触动学生的内心深处,不能引起学生行为的改变,那只是灌输具体的知识而已,没有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因此,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用典型事例打动学生,用人民群众期盼的事情来说话。

比如,在教学《政治与法治》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内容时,设置议题:夺取抗疫胜利,共产党为什么能?围绕议题,要求学生开展活动并完成相关任务。1.收集抗疫中党员的典型事例并说说自己的感受。2.面对疫情,发出最响亮的声音“我是党员我先上”,说说党员和普通群众有什么区别。3.讨论面对危险为什么一批又一批美丽的“逆行者”毅然前行。4.结合抗击疫情,分析党是如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5.为夺取抗疫的胜利,我们能做什么,该做什么?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和问题的思考,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不管是老党员还是90后的新党员,甚至是疫情期间申请入党的年轻人身上表现出来的责任和担当。在疫情救治方面,“在全国范围调集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党和政府本着应收尽收原则,不惜一切代价救治,不放弃一个病人,哪怕是108岁的老人也尽全力救治。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尽快恢复发展生产,出台相关减免税收政策;为了更好地保障居民生活,企业让利、政府补贴,发放消费券;为了能够恢复发展生产,一些企业和地方政府专车接送务工人员或报销路费、提供食宿补贴等。让处于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能够切实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理解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彰显党把人民放在第一位的赤子之心,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培养对坚持党的领导和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培养家国情怀,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

四、引导生成,瞄准学生的发展需求,让学生有话想说

思政课关注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要引领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话题的选择、议题的设置、情境的创设、活动的开展和评价都要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课堂教学要将学科的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思维,解决学生的困惑,让学生感受到有用才会愿意去学。

在“法治中国建设”这一课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建设法治中国是系统工程,既需要党和国家的统筹与规划,更需要公民和全社会的参与与推动。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设计确定议题:当疫情突然而至,我们该怎么办?围绕该议题从不同主体的角度设置三方面相应的问题:

1.作为公民的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为?(比如:当你第一时间听到有关疫情信息时,你的真实感受是什么,当时有什么行动?当你获得的信息有冲突,你有何想法,是如何做的?当你获知关于疫情的更多权威消息时,你的想法有什么变化?其间你做了什么?当疫情不断升级,采取封闭式管理时,你又有何想法,又是如何做的?当政府有关部门对人们生活、生产等各方面提供科学指导和做出相关规定时,你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当你看到一问三不知的官员被免职,因截留口罩行为被免职等相关报道的时候,你想说什么?你认为我们要做什么?)2.作为管理者和服务者的政府该做些什么?为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得更好?3.要夺取抗疫的胜利,你认为还需要哪些主体的参与,说说你的理由。抗疫的阶段性勝利,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这些问题渗透教材的内容,也融入了具体的情境之中,伴随着疫情发展,也遵循着学生的认知过程,由此及彼、由具体到抽象展开。通过对现象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逐渐认清事物背后的本质,解开学生认知上的疑惑。通过学生自身经历和感受,真实呈现公民与政府的关系,从而相信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理解政府的决策,支持政府的工作,监督政府的行为。理解法治社会建设和法治政府建设对于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作用。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考、遵守法治、坚定信仰、关心家国、积极参与的意识和能力。

五、引领方向,提高学生的政治站位,让学生有话说好

思政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要引导学生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把握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要将远大的目标落实在生活和学生的言行之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渗透于身边的鲜活故事之中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这启示我们讲好中国故事能够坚定“四个自信”。在思政课教学中也要讲好中国故事,引领学生提高认识。

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内容时,设置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基于背景设计如下活动:若你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抗疫,你想说什么?请列出讲话提纲。各小组围绕讲话的角度新颖性、事例典型性、说理严谨性、立场坚定性、合作顺畅性等进行评价。

在学生所用的事例中包括:为确保全国安全,武汉率先封城做出牺牲;为驰援武汉,全国各地志愿者毅然“逆行”;生活艰难的环卫工人捐出自己的积蓄;90后新人将自己举办婚礼的费用捐给医院;企业家慷慨解囊;一些国家将自己仅有的医疗物资捐给中国……中国尽一切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国家,共享我们的抗疫成功方案和经验等。这些感人的事迹,不能仅仅停留在感动上,要让学生站在时代发展需要、国家民族危亡的政治高度来认识。之所以全国上下团结一致,“小家”服从“大家”,正是因为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的心中,是因为我们制度的优越性、道路的正确性、理论的科学性。中国虽遭遇一些国家的“双重标准”,但仍然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体现大国的责任和担当,为人类对更好的社会制度探索提供中国经验、智慧和方案。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心中有学生、想学生、助学生、为学生,借助“议”的活动,结合学生生活经历,让学生经历交流、碰撞、思考的过程,形成自己的内心体验,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经历学习,享受学习,学会学习。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学议题式教学学生主体
浅析“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运用
高中政治课堂议题式教学探究
议题与实证:指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探索
创新教学模式培育核心素养
高校思政课教学案例库共享社区化模式探索
职业教育背景下应用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路径思考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孟子学说中的教育思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