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探究教学要有“影视眼光”

2020-01-05 05:39严卫林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严卫林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探究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有敏锐的眼光,在不断变换身份的同时,要相应变换视角。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尝试着借鉴“影视眼光”开展教学,在多重视角、多种眼光中,促使主题情境探究教学取得更好实效。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主题情境探究;影视眼光

眼界决定境界,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探究教学组织得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眼光。主题情境探究教学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的一种比较实用而有效的教改范式被不少教师采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妨“以影为鉴”,用“影视眼光”看问题、办事情。

一、创设情境要有“编剧眼光”

编剧是“一剧之本”,是影视的根本所在。一部影视剧能否出彩受捧,好评如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剧的独具慧眼,出神入化。唯有编剧选材视角独特、剧情不落俗套、手法独辟蹊径才能引发观众共鸣,获得更多观众的赞成票,获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获得更多的票房收益率。同样,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探究教学能否有效组织,也需要教师有“编剧眼光”,科学创设主题情境,在实践中凸显“三意”。

1.主题情境要有信意

一位教师在教学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法律保障生活”时,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法律的特征和作用,创设了“网约车也合法”这一主题情境,本来内容倒还有新意,但里面涉及的内容基本上是胡编乱造,不合情理,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虚情假境”。事实上,主题情境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的,至少也要近似真实,教师要精心选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故事和案例作为主题情境,情境要经得起考验和推敲,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愚弄学生,让学生有一种被欺骗和上当的感觉。

2.主题情境要有创意

编写剧本离不开一定的创意,需要在题材的选择、人物的塑造、主线和中心的突出、表现手段和方式等方面都能别出心裁。创设主题情境同样需要道德与法治教师遵循着基本的 “起承转合”,主题情境的开头、过程、转折、评价、议论等都既要在情理之中,又在情理之外,让学生顿生悬念,以引发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时时刻刻吊住学生胃口,让学生欲罢不能。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法律保障生活”时,一位教师创设了“猜猜看我是谁”这一主题情境,以拟人化的口吻续写主题情境,让学生感到既新鲜又好奇,学生兴趣很浓,课堂气氛活跃。

3.主题情境要有立意

一个成功的编剧需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更需要价值判断。一个成熟的编剧,需要具备两个素质:一个是解决灵魂指向的问题,也就是用什么价值观指引剧本;第二个才是技巧运用的问题,比如结构叙述等。灵魂一旦缺位,技术上再完善也不可能拍出好影视。道德与法治课是以德育教育和法治教育为主的学科,主题情境的思想性必须直接指向提升学生的道德覺悟和道德水平,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尤其是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的创设必须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引领,充满着正能量,发挥着立德树人的作用,绝不能含糊。如在教学九年级“创新改变生活”时,有教师引入了“时刻准备着的华为”主题情境,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三个子情境,辅以巧妙的问题设计,通过对比、归纳、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觉提高创新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合作精神及交往技能。

二、谋划课堂要有“导演眼光”

在影视剧的拍摄和制作中,导演绝不只是人们所看到的在现场喊“开始”和“停”那么简单,深层次上需要导演做大量的工作,需要具备多种能力和独到的眼光。主题情境探究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道德与法治教师具备导演的眼光和能力。

1.运筹帷幄的筹备力

在平时,有的道德与法治教师还是沿用着划、背、默、考的教学模式,教师只要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张嘴就可以大功告成,无需太多的思考和筹备。而主题情境探究教学需要教师备教材、备学生、备情境、备教法、备问题设计等。开展教学前先要做好筹备工作,诸如研究学生、研究教材,同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谋划和创设情境,做到主题情境线、主要问题线、主体互动线、主干教材线等有机统一。离开了教师的精心筹备,主题情境探究教学就无法有效开展。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参与民主生活”时,采用了“是是非非广场舞”的主题情境,需要教师提前到小区广泛搜集相关大妈跳广场舞的情况,只有充足的准备才能创设恰到好处的主题情境。

2.驾轻就熟的掌控力

影视现场拍摄是真枪真刀的实战过程,是将文字转化为可见的影视的过程。影视拍摄不可能像工程师在建筑时那样按照图纸丝毫不差,而会出现种种难以控制的偶发情况,需要导演有即兴创作的眼光。主题情境探究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灌输式课堂教学,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探究教学中,学生的动态生成随时出现,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涌现,需要道德与法治教师随时把控好教学内容,掌控好学生讨论,调控好教学进度,遥控好教学节奏等,离开了教师的掌控能力,主题情境探究教学就会杂乱无序,学生劳而无功。如教学“参与民主生活”,对于“是是非非广场舞”的介入,学生的境界和眼光不同,思考问题也大相径庭,有的合理,有的偏激,需要教师有运筹帷幄、高超的驾驭和调控能力。

3.统筹兼顾的协调力

导演拍戏需要统筹协调好演员之间、演员与剧本之间、剧本与技术之间等方方面面的关系。同样,开展主题情境探究教学需要教师妥善协调好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情境与教材之间、知识与问题之间、课堂与生成之间等诸多关系。其涉及的问题远远超过传统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具有更好的协调处理问题的眼光和能力。如在探究前教师要科学创设主题情境,处理好主题情境、教材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探究中教师要做好分组,处理好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关系等。

三、组织教学要有“演员眼光”

影视剧成功与否,演员也至关重要,剧本演得好不好全靠演员的演技,不少人看剧就是冲着演员来的。没有好的演员,最好的剧本也会毁于一旦;大牌的演员能将一般般的剧情和人物演绎得炉火纯青、淋漓尽致。主题情境探究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倾情投入,需要道德与法治教师演好自己,演绎好情境;否则主题情境创设得再好,问题设计得再科学,还是“废字一堆”。

1.言传身教“演好自己”

学生都有向师性,都喜欢模仿教师,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给学生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探究教学与传统的德育课教学不同,与其他学科教学也不同。主题情境是重要的载体,是连接教材、学生、问题的中间环节和重要媒介,而教师本身就是重要的情境之一,是德育的有效资源。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做,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搬入课堂,做成最好的主题情境。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时,在“悄悄变化的我”“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男生女生”“青春萌动”等各课教学中,将自己推向了前台,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演绎了一个个最好的主题情境,以过来人的身份和眼光启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探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言行,这样的主题情境才是最好、最有效的。

2.饱满热情“讲好情境”

教师不仅可以作为极好的个案演好主题情境,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学生可学习、可模仿和借鉴,在主题情境探究教学中发挥着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主题情境探究教学要能更好地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好感,还需要教师的真情投入。好的主题情境离开了教师饱含深情的解读和演示,学生还是不感兴趣,再好的主题情境也就成了废铜烂铁。这就需要教师如演员般地投入到情境中去,声情并茂地讲好情境,变刻板、枯燥、乏味为生动、活泼、有趣,以优美的视听影响着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乐此不疲。如在教学“坚持改革开放”时,一位老教师创设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主题情境,以“过来人”的身份,以“朗读者”的姿态声情并茂地给学生讲好家乡变化的故事,引发了学生的强烈情感共鸣。

四、课堂评价要有“影评眼光”

影评是对所拍摄影视的导演、演员、镜头语言、拍摄技术、剧情、线索、环境、色彩、光线等各方面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评论。开展影评的目的在于客观地分析、鉴定和评价蕴含在银幕中的审美价值、认识价值、社会意义、镜头语言等诸多方面。同时,通过影视评价可以更好地解释影片中所表达的主题。开展主题情境探究教学也要进行反思和评价,在自我审视和他人评价中逐步完善。

1.评价要客观公正,不势利眼

评价就是指挥棒,评价必须客观公正,不能混淆视听,误导观众。主题情境探究教学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一种有效范式,可以有效地克服传统案例教学“碎片化”的弊端,扭转案例多、繁、乱的局面,学生在主题情境的引领下,边看情境,边看教材,边思考问题,有机统一。同时,主题情境探究教学也有效地克服了浅层学习的弊端,引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深度学习,促进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但主题情境探究教学也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如不是普遍适用,更不能程式化使用等。采用主题情境探究教学不是为了赶时髦、蹭热点,更不是为了捞名逐利,而是指向问题解决,指向教学效率的提高。

2.评价要指向改进,不近视眼

影评的作用既能通过分析影片的成败得失,帮助导演和演员開阔视野,提高创作水平,以促进电影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同时通过分析和评价,影响观众对影片的理解和鉴赏,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从而间接促进电影艺术的发展。主题情境探究教学不是灵丹妙药,不是万金油,不能每堂课使用;主题情境探究教学也不是没有任何缺点,放之四海皆有效。如在教学“参与民主生活”时,由于“是是非非广场舞”主题情境的介入,课堂一下子沸腾起来,如炸开了锅,学生热热闹闹,七嘴八舌,但仔细一听就会发现其所回答观点失之偏颇,甚至有的背离了正确的价值取向,脱离了正常的教学轨道。教师要正确审视主题情境探究教学的得失,扬长避短,放眼长远,不断改进课堂,完善教学,提高主题情境教学的效果,促进教学改革的纵深发展。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
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情感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六步五环”高效教学模式初探
遵循身心特点 助推幼小衔接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理念及其实施探讨
浅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栏目设计的选择和使用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