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甲环酸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输血率、输血量、隐性失血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Δ

2020-01-06 03:27张生吉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9年12期
关键词:酶原周径隐性

张生吉,陈 毅,唐 飞,吴 雷

(1.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输血科,重庆 401220; 2.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护理部,重庆 401220; 3.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骨二科,重庆 401220)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常见的矫形外科手术。由于外科技术进步和人口老龄化的加深,预计2020年全球对TKA的需求将翻一番[1]。TKA在改善晚期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功能和减轻疼痛方面的疗效良好[2]。但TKA可能导致患者术中和术后大量失血,失血量为1 000~1 500 ml不等。TKA导致的血液扩散到组织间隙和关节腔称为隐性失血。隐性失血会引发患者术后血红蛋白(Hb)水平降低,提示患者应进行输血。但输血使患者面临免疫反应、血管内溶血甚至肾衰竭的风险[3]。充气止血带能有效减少术中失血,而与止血带相关的纤溶系统刺激能显著增加术后失血,尤其是术后早期失血。老年TKA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身体条件较差等原因,失血过多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如何降低TKA老年患者术后输血的需要,成为目前输血领域研究的重点[4]。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A)是氨基酸赖氨酸类似物,可以通过阻断赖氨酸结合位点,取代纤维蛋白表面的纤溶酶原抑制纤溶。TA被广泛用于减少可见失血和隐性失血,肝移植、上消化道出血、产后出血及整形外科手术等对异体输血的需求。TA对失血量的影响主要通过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来评价。但隐性失血的来源、机制及其与输血率的关系尚不清楚[5-6]。因此,本研究探讨了TA对老年患者TKA术后输血率、输血量、隐性失血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拟行TKA的老年患者218例。纳入标准:年龄≥60岁;符合原发性骨关节炎诊断标准;进行首次单侧TKA;治疗前凝血功能、血常规正常;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正常;治疗24 h后液体复苏总量<2 000 ml。排除标准:有肝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内科疾病者;双膝行TKA者;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及其他可能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者;糖尿病者。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同意,患者或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A组和对照组,每组10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均衡性较高,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所有患者由同一组2~3名资深骨科医师进行TKA手术,均行髌旁内侧入路髌骨成形术。对照组患者在切口闭合前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TA组患者在切口闭合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规格:100 ml∶氨钾环酸1 g与氯化钠0.7 g)15 mg/kg。术后两组患者应用自体输血系统(stryker公司);伤口的引流管与输血设备相连,6 h内经静脉输血;术后封闭引流管,4 h后开始引流;用冰敷膝关节两侧12 h;术后2 d,取出引流管。当Hb<80 g/L时,将同一类型的红细胞输入患者体内。术后14 d拆线。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Tab 1 Comparison of baseline data between two groups

1.3 观察指标

(1)收集患者的临床指标,包括人口统计学指标、术前血压指标。(2)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输血率、输血量及失血量,术后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其中,术中失血量=吸引瓶中的液体量-术中使用的冲洗液量+手术敷料及纱布的增加净质量;术后失血量=伤口引流液数量,包括术后6 h内回输的血液及术后渗透到敷料上的失血量;理论总失血量=术前血容量×(术前红细胞比容-术后红细胞比容);显性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失血量;隐性失血量=理论总失血量+输血量-显性失血量。(3)收集并比较术前及术后1、7 d两组患者Hb、RBC水平。(4)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7及14 d的FIB、PT、APTT、D-D及TT水平。(5)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7及14 d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关节周径。(6)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皮下瘀斑、切口感染、下肢黑色素瘤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必要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下肢血管。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输血率、输血量及失血量比较

TA组患者的输血率、输血量、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b、RBC水平比较

术后7 d,TA组患者Hb、RB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输血率、输血量及失血量比较Tab 2 Comparison of blood transfusion rate, blood transfusion volume and blood loss between two groups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b、RBC水平比较Tab 3 Comparison of Hb and RBC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注:与术前比较,#P<0.05;与术后1 d比较,aP<0.05

Note: vs. before surgery,#P<0.05; vs. after surgery of 1 d,aP<0.05

2.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FIB、PT、APTT、D-D及TT水平比较

手术前,两组患者FIB、PT、APTT、D-D及TT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FIB水平明显高于术后2 d,PT、APTT、D-D及TT水平明显低于术后2 d;术后14 d,两组患者FIB水平明显高于术后7 d,PT、APTT、D-D及TT水平明显低于术后7 d;术后7、14 d,TA组患者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T、APTT、D-D及T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A.FIB;B.PT;C.APTT;D.D-D;E.TT;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术后2 d比较,bP<0.05;与术后7 d比较,cP<0.05A.FIB;B.PT;C.APTT;D.D-D;E.TT; vs. the control group, *P<0.05; vs. after surgery of 2 d, bP<0.05; vs. after surgery of 7 d,cP<0.05图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FIB、PT、APTT、DD及TT水平比较Fig 1 Comparison of FIB, PT, APTT, DD and TT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2.4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关节周径比较

术后2、7 d,两组患者VAS评分、关节周径较术前显著提高;术后7、14 d,两组患者VAS评分、关节周径明显低于术后2 d;术后14 d,两组患者VAS评分、关节周径明显低于术后7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14 d,TA组患者VAS评分、关节周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在Ⅰ期愈合,无伤口感染、烧伤、膝关节僵硬、神经损伤及肺栓塞等并发症。术后,两组患者发生皮下瘀斑紫绀111例(总发生率为50.92%),其中对照组患者60例(发生率为55.05%),TA组患者51例(发生率为46.79%),均采用无特殊处理的自吸收法。两组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36例(总发生率为16.51%),其中对照组患者21例(发生率为19.27%),TA组患者15例(发生率为13.76%),血栓在卧床和抬起患肢6~10 d后消失。两组患者皮下瘀斑紫、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487、1.197,P=0.223、0.274)。

3 讨论

膝骨关节炎是骨科多发疾病,该病患者大部分为老年人。

表4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关节周径比较Tab 4 Comparison of VAS score and joint circum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注:与术前比较,#P<0.05;与术后2 d比较,bP<0.05;与术后7 d比较,cP<0.05

Note: vs. before surgery,#P<0.05; vs. after surgery of 2 d,bP<0.05; vs. after surgery of 7 d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膝骨关节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该病患者行走困难,重症患者甚至会继发内科疾病。保守治疗难以有效缓解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因此,TKA成为很多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最终治疗选择。TKA的缺点为手术过程中患者患处会大量出血,而老年患者由于体质弱、年龄大,在围术期需要进行大量输血,但大量输血会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在TKA术中如何避免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大量出血,已经成为输血科和临床骨科面临的重大课题。

目前,TKA已成为治疗晚期膝关节炎、缓解反复疼痛、恢复基本功能和保持膝关节稳定的治疗标准。由于发生广泛的解剖和纤维蛋白溶解增强现象,患者通常伴有大量的术后失血、术后疼痛和伤口愈合受损[7]。Chen等[8]的研究结果发现,术中输血有时不能改善贫血,输血量不能与实际失血量相等,说明存在隐性失血。Taneja等[9]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手术过程中或在抽吸引流管中,血肿、假体和肌肉周围会出现肉眼看不见的失血。目前,许多止血技术已被应用于TKA。止血带是TKA术后常用的减少术中失血的方法,但其可能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10]。TKA过程中,软组织松解、大量截骨及髓腔打开等步骤会带来大量出血,这已经成为长期困扰关节外科临床医师的难题。研究结果表明,TKA患者围术期出血量约为500~2 000 ml,还有较多的隐性出血量。TKA后每例患者平均要输1~2个单位的红细胞悬液。而术后患者发生的贫血会显著延长损伤恢复时间,增加感染风险[11-12]。

TA的化学名称为4-(氨甲基)环己羧酸,是赖氨酸的合成衍生物。TA结合纤维蛋白溶酶原/纤维蛋白溶酶的能力比抗纤维蛋白溶解药6-氨基己酸高6~10倍。纤维蛋白的溶解由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决定,纤维蛋白溶酶原与纤维蛋白表面的赖氨酸残基结合,同时,纤维蛋白溶酶原活化因子将其转化为纤维蛋白溶酶[13]。纤维蛋白被纤维蛋白溶酶降解为X和Y两个大的片段。TA通过与与纤维蛋白溶酶原上赖氨酸结合位点结合,形成可逆复合物,发挥其抗纤溶作用。此反应过程能够完全阻断纤维蛋白溶酶原重链、纤维蛋白溶酶原与纤维蛋白单聚体上赖氨酸残基的反应,导致纤维蛋白溶酶原无法结合到纤维蛋白表面,最终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14]。TA作为一种竞争性抑制剂,在纤溶酶原激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干扰纤溶,导致纤溶抑制,从而可能减少失血和输血需求。

本研究结果显示,TA组患者的输血率、输血量、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TA组患者Hb、RB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ille等[13]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TA能有效降低TKA患者的失血量(P<0.001)和输血率(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没有升高并发症的发生率。张颖等[15]将110例行TKA术的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TA和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输血率、Hb水平、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出血量和显性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提示,TA对降低老年TKA患者输血率、输血量是有效的。TA通过阻断赖氨酸结合位点发挥抗纤溶作用,从而抑制纤溶酶-纤维蛋白的相互作用。Tzatzairis等[16]经研究发现,关节内注射TA可以有效地抑制术后Hb水平的降低,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一致。本研究中,术后7、14 d,TA组患者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T、APTT、D-D及T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溶解底物FIB水平的升高和D-D水平的降低说明TA起到了抗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TA能抑制纤溶酶活性和纤溶酶原激活,防止血栓破裂而不是形成新的血栓[17]。而浸入关节间隙和软组织的隐性失血会导致肢体肿胀和疼痛,增加患肢的质量,这需要更多的肌肉力量来进行直腿抬高活动[18]。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7、14 d,TA组患者VAS评分、关节周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TA可促进术后功能恢复,改善术后关节疼痛程度及膝关节肿胀程度。

综上所述,TA可降低TKA老年患者的输血率、输血量与隐性失血,改善术后关节疼痛程度及膝关节肿胀程度,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可作为常规药物用于减少TKA的隐性失血。

猜你喜欢
酶原周径隐性
不同孕期孕妇蛋白C、蛋白S、纤溶酶原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膝关节容积率与术后早期膝关节活动度的关系研究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桃红四物汤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
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变化及意义
综合性疼痛护理干预促进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