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P教学模式的课程论探究

2020-01-09 07:10吕景泉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工程化真实世界技能

吕景泉,耿 洁

(天津海河教育园区管委会,天津 300350;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天津 300191)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新时代中国特色课程体系建构需要坚定发展路向,回应实践渴望,调整发展范式,注重课程体系建设,要在根本路径、实践路径、方法路径和理论路径上着力,形成系统的中国课程理论话语解释体系。EPIP正是从中国实践中来,再到中国实践中去,结合中国实际创立的一种教学模式;EPIP理论、模式、方案的创新符合中国实际,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典型案例。

EPIP是Engineering Practice Innovation Project首字母的缩写,是“工程实践创新项目”的简称。EPIP教学模式,即是“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模式(以下简称EPIP)。

EPIP以20余年中国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为基础,汲取中国古代、近现代教育思想,借鉴国际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所创立的,适合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适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学生就业创业,既服务生产,又服务生活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它吸收墨子重视实践的“行为本”、“亲知”朴素唯物思想,黄炎培的“建教合作”、教育与实业联为一体以解决生计、开发产业职业教育思想,消化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平民教育思想,通过职业教育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总结,围绕中国职业教育企教结合工学一体模式,是一个有益、有效、有价值的探索。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把中国的实践总结好,就能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2016年,第一个“鲁班工坊”在泰国落成,目前已建成泰国、英国、印度、印尼、葡萄牙、吉布提、南非等10个国家的“鲁班工坊”,遍布亚欧非三大洲。鲁班工坊,作为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品牌,其核心要义,是以“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为主线,构建世界水平的专业标准、实训装备、教学课程、师资队伍,为世界提供产教融合、服务发展的职业教育解决方案,为合作国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EPIP,已经成为中国职业教育的话语体系和标识。

一、有关教学模式及EPIP话语

国内外对教学模式概念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

在国内,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第一种是认为“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设计和组织教学的理论,这种教学理论是以简化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可称其为“理论说”。第二种是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可称其为“结构说”。第三种是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完成所提出教学任务的比较固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可称其为“程序说”。

基于EPIP的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认为,把握教学模式,要注意:①模式不是方法,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不属于同一层次;②模式不是计划,教学计划是外在表现,不足以揭示所含的教学思想;③模式不是理论,至少不仅仅是教育理论,还含有程序、结构、方法、策略等,教学模式远比教育理论更丰富。教学模式应该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是在一定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是教育理论的具体化,是教学实践的系统化。

EPIP,是结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中国实际而创立的一种教学模式。EPIP有“三观”,即,微观EPIP、中观EPIP、宏观EPIP。其内涵分别对应EPIP的课程论、EPIP专业论和EPIP教育论。EPIP 是工程(Engineering)、实践(Practice)、创新(Innovation)、项目(Project) 四个关键要素的组合,是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实践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工程项目为统领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它是中国职业教育理论上发展成果的具体化,也是中国职业教育实践中改革经验的系统化。

以EPIP教学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成果,获得了中国职业教育领域的首个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二、EPIP的课程论

中国职业教育已经走过了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

职业院校在课程体系构建方面,也基本完成了向专项(核心)技术技能培养转变。也可以说,能力本位“落地有声”了,实现了专业建设、课程体系从标准规范、资源供给、条件保障等方面的整体规划建设,以支撑专项(核心)技术技能的“教”与“学”。近年来,在注重了专项(核心)技术技能培养培训之后,又在营造专业综合实训环境,把各个专项技术技能在一个综合环境下进行应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就是在引导或引领这种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这期间的教学改革,突出体现了教学实践载体的力量。

1. EPIP的“工程化”

在中国,最早的工程师职业团体是1913年詹天佑等人发起成立的中华工程师学会,早期著名工程是京张铁路。中国工程事业的长足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工程从业者、工程师人数急剧增长,一大批世界领先的大型工程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杭州湾跨海大桥、青藏铁路、京沪高铁等举世震惊,中国开始向外输出先进的大型工程经验,如高铁建设……。当今的中国,已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工程大国。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代中国,名副其实进入了“工程时代”。

EPIP的“工程化”,是指职业教育要使学生学会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其目标是使学生在真实世界、现实生活能得心应手地工作、生活。真实情境不可能是无人之境,必须要和他人一起合作,也需要“工程化”的素养。为真实而教,就需要在真实中教。真实化的教育,是“工程化”的。借真实工程教、依真实工程学,在真实工程上做,用真实工程来考。

EPIP的“工程”,是真实世界,是现实生活。EPIP的“工程化”,其核心是“真实”,实践要真实,创新要真实,项目要真实,教与学的整体要基于真实。

EPIP“工程化”的课程,其所含的知识、技术(技能)、素养都要以工程为基础,源自工程,瞄准工程,服务工程。这个工程,是真实的世界,是一个由真实情境、真实问题、真实需求构成的世界。课程中涉及到的各种活动、环节、情境也不是来空的、不是来虚的、更不能来假的,其活动对象是要来源于真实世界,活动目标是服务于真实世界。课程实施主题的确定、项目的设计、内容的选择都要因地制宜地从真实世界中去寻找,其整体就是真实世界、现实生活。

2. EPIP的“实践性”

EPIP的“实践性”要求:知技协进、德技并修。

EPIP的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整体过程,应该是以德为先理实一体的,是动脑动手结合的,是技术技能训练贯穿的,是为专业核心技术的综合应用、专业核心技能的全面达标、职业道德素养的内化形成服务的。在教学实践中,构建“相互平行、融合交叉”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在工程背景下,实施工程实践导向、真实任务驱动式教学,其教学使用的实践载体和情境应该是真实现场的,或者是依据真实现场工程化仿真的;可以是借助信息技术工程化虚实结合、软硬结合的,当然也是校内校外、学校社会结合的。

3. EPIP的“创新型”

创新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结果。创新需要深厚的实践积累,也需要广阔的实践空间。

在EPIP教学中,要做到“学而知其用,用而知其所,所而知其在”,而“在”,是它的所处所在和应用的具化。学而知其用,知其所,知其在。无论是学习知识、练就技能、掌握技术还是熏陶素养,都要以真实应用领域、真实世界为背景,要知道学的东西如何用,用在哪,在真实世界中具体真实存在的形态、位置、作用、效果。

在EPIP教学中,创新型更为重要的,还要实现“在而知其代,代而知其原,原而知其衍”,而“衍”,是它的繁衍和变化。在而知其代,知其原,知其衍。学习中,很多情况是在高度仿真、虚拟情境的环境下具体的学习,它是一个代替真实世界的情境、抽取要素的载体,是一种代替;但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始终知道这个代替是什么,这个情境代替、这个载体代替的是什么,而且,要不停地不断地“回象”到现实、“回象”到真实;并且,也可以说,正是因为营造了、使用了这个非纯真实的情境、载体,我们可以去探索、去尝试高于真实的更加丰富的工程实践空间,去体会“创新”的乐趣。正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那个“生万物”,我们理解为创新。即,创新之所得,Income from Innovation!(创新收益)

EPIP提供了“工程化”的背景和基础,提供了“实践性”的载体和积累,也提供了广阔“创新型”的工程实践空间。

4.EPIP的“项目式”

我们的教育教学,时常是片段的、割裂的、不完整的,要在教学生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关键能力,注重全过程的整体教学。关键能力的培养,应该是项目式的。在一个一个的项目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文字应用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自我管理,与他人合作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创新创造;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引导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

每门课程、每项活动、每个环节都要力求体现完整、体现过程、体现全面,教师(团队)与学生(团队)不停的在“做”一件一件完整的事情,在一件一件完整的事情上“教”,在一件一件完整的事情上“学”。

三、有关EPIP的本质思考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中国职业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无论是教育规模还是培养学生能力方面,都有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中国职业教育在内在品质、课程设计、组织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相较新时代的要求还有差距。

中国的教育不仅要面对未来,面对世界,也应该回过头来重温我们自己的教育传统,重温20世纪中国自己的教育哲人,进行更深入、更彻底的思考。

1.“完整”与“真实”

陶行知是美国杜威最具有创造力的学生,他提出的一系列教育理论源自他的导师,但是,他的教育理论又是对原有深刻的、彻底的升华与异化。“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命题是出自中国国情的考量,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

陶行知强调,新的教育应当与民众亲近,与自然万物亲近,并着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他认为,生活教育的价值不限于学校教育,更不局于教学过程,它既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也有很大的实践空间、创新空间。黄炎培倡导,办职业教育必须联络和沟通所有教育界和职业界,参与全社会的活动和发展,要更多地探寻职业教育外部环境的适应问题。他们都认为,中国最需要解决的是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最好的课堂并不是在学校、在教室里,而是在校外、在生活里。

最好的职业教育是产教融合的教育。

EPIP的真逻辑,是让学生完整的学,让教师完整的教,让项目完整的做,让教育教学完整;是在真上学,在真上教,在真上做,让教育教学真实;也是力求让产教融合政策、校企合作理念真实落地,让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评价完整真实。

2. “工程”与“真实”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重视实践在教育中的作用。

EPIP的应用,对于教师,就是要为学生寻找、营造适合的工程目标和工程环境(真实世界、现实生活),在工程目标和工程环境下培养学生,实施教学做一体,教会学生学;对于学生,就是要了解工程,掌握工程技术、构造、流程、工艺、文化,养成工程思维和工程素养,在教学做的工程实践项目中,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创新。

黄炎培认为中国的教育“乃纯乎为纸面上之教育”。九十年前,陶行知与晓庄师范师生一起盖校舍、建厨房、挖厕所;自己挑水、种菜、养猪、烧饭;盖起了一座座茅屋:图书馆、办公室、会议室、音乐室、美术室……他的生活教育、晓庄精神,归结为一个字,就是:“做”!

教学做的中心,是“事”,即“现实生活”。现实生活指的是“战胜现实中实际的困难,解决现实中实际的问题,生实际之利,格实际之物,爱实际之人,求实际的衣食住行,回溯实际的既往,改造实际的现在,探索实际的未来”。

我们现实中的教育,其教学时常是分离的,重教轻学,重“教法”轻“学法”,更轻视“做法”。我们过分偏重于直接培养技术、训练技能,教师和学生只识“假”而不识其“真”,只会“技”而不知其“用”,“封闭性训练”代替了“工程化实践”,忽视了真实世界、现实生活里的“做事”。

EPIP,需要建立一个一个从简单工程到复杂工程的情境和载体,完整、真实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观察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工程”强调“做事”。 EPIP的“工程”,是真实世界,是现实生活。EPIP的“工程化”,是生活化,生产化,现实化,社会化。真实出真知,完整育真人。

猜你喜欢
工程化真实世界技能
参麦宁肺方治疗223例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真实世界研究
基于真实世界证据的人工髋关节假体临床使用研究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分析输尿管软镜手术前留置输尿管支架管的必要性
真实世界中联用丙戊酸盐对奥氮平血药浓度的影响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世界首台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下线
时速620千米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下线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
PLC软件工程化在高端工艺装备研制中的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