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锡瓒藏书、校书活动述略

2020-01-09 08:39徐书林武汉大学文学院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0年6期
关键词:周氏六楼刻本

徐书林(武汉大学文学院)

清代乾嘉时期,苏州藏书十分兴盛,藏书人数、数量、质量远超前代,尤其是出现了藏书共享群体。如 “苏州四大藏书家”(周锡瓒、顾之逵、袁廷梼、黄丕烈),四人以书结缘,共享所藏。一时藏书家,皆无出其右。然时至今日,学界对黄丕烈的关注较多,而其余三人藏书、校书情况却知者甚少。①周锡瓒是四人之首,其藏书与校书之事多为人称道,故今以周锡瓒为例,通过搜集整理相关文献,以其藏书目录与题跋为线索,结合同时代人文集中的相关内容,对其藏书、校书等情况加以考察,以期有补于清中期藏书史的研究。

周锡瓒(1742 — 1819)②学名赞,又名涟,字绮江,号漪塘,后呈礼部改为周锡瓒,字仲涟,号映川,又号香严居士。[1]314他著有《小通津山房诗稿》《小通津山房文稿》《琴清阁书目》《漱六楼书目》。③

1 周锡瓒藏书及特色

周锡瓒何时开始藏书,虽无明确记载,然亦可大体推断:首先,嘉庆十六年(1811) 周氏跋文云:“余藏宋刊《施注东坡和陶诗》 四十年。”[2]465可知乾隆三十六年(1771) 他已有所藏;其次,乾隆三十八年(1773),梁同书至漱六楼观赏书画, 有诗云:“所居楼三楹,藏书数千卷,丹黄钩贯,手不停批。又多蓄宋元旧书画名迹,有其乡都元敬、王雅宜、朱存理之风。”[1]290-291都穆、王宠、朱存理皆是苏州著名的藏书家,梁同书将周锡瓒与三人并列,可见此时周氏藏书规模不小;最后,黄丕烈多次提及周锡瓒 “先余数十年而收藏者”,[2]417据《黄丕烈藏书题跋集》(以下简称《黄跋》) 载黄氏最早收书时间是乾隆五十三年(1788),由此可见周锡瓒在乾隆三十年间已经开始藏书,且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周锡瓒 “买书不惜百万钱”,[3]449常年累月购求古书,“年已七十矣,犹拳拳于此。谓书之聚散不常,而必以得其人,肩付托之重,方为书之得所”。[2]465他多购得故家藏书,据《漱六楼书目》 有吴宽藏《汉武内传又外传》、赵琦美藏《佩觽》《水利集》《数类》、叶树廉藏《尔雅》《吕和叔文集》《李君虞话》 等。[4]此外,周锡瓒多买朱奂旧藏,以致好友一访得滋兰堂藏书便往周家借书,如黄丕烈借得《剡源集》 与《文房四谱》。

周锡瓒所买的书籍大多记录在《漱六楼书目》中,共1,115 部。此目成书较早,著录古书较多,其后藏书逐渐散出,至周锡瓒晚年钤印、标价出售时,已所剩不多。[5]《琴清阁书目》④是周锡瓒的卖书目录,著录古书672 部,黄丕烈见过此目,“春初,香严主人殁,遗书分贮各房,有目录传观于外。”[2]251“越岁庚辰之初冬……盖其书单留雅宜处,若者已消,若者犹在。”[2]820今检《琴清阁书目》 上有 “士礼居藏” 朱文印,中多有划掉的部分,地脚有书籍的售价,可见此目确是周锡瓒的售书目录。

《漱六楼书目》 与《琴清阁书目》 是藏书简目,均记载书名、卷数、作者以及一些版本、纸张信息。故今以两目为主,结合其他相关材料,分析周锡瓒的藏书特点。

(1) 藏书丰富,遍及四部。周锡瓒插架之富,甲于吴中,段玉裁多次提到:“乾隆、嘉庆以来,吴中之能聚书者未有过于周子者。”[6]311并将周家比作“春明坊”,“自余壬子居吴,借书以读,所恃惟周子。”[6]199周锡瓒藏书囊括经史子集各部。《漱六楼书目》 按照四部分类编排。《琴清阁书目》 分为元、亨、利、贞、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四部,其中元部收录经部典籍,如汲古阁本《十三经注疏》 与《通志堂经解》;亨部至贞部收录史部典籍,如北监本《廿一史》;甲部至丙部收录子部典籍,如《汉魏丛书》《津逮秘书》;丁部至辛部收录集部典籍,如《六臣注文选》;壬部与癸部所收四部皆有。[7]

(2) 喜爱宋元,重视他本。周世敬曾言:“先君子酷嗜宋元板书。”[8]27《漱六楼书目》 中有宋元本37部,如宋本《清波杂志》《韩文考异》,元本《文则》《柳文音义》。此外,钱大昕所借淳祐刻本《后村居士集》,钮树玉所阅元本《淮南子》、元板《论衡》,皆不见于《漱六楼书目》。周家书散时,据《琴清阁书目》 可知仍有13 部宋元本,其中7 部不见于《漱六楼书目》,如元本《玉海》、宋版《六臣注文选》、元版《朱文公大同集》。

周锡瓒虽喜爱宋元本,但亦重视他本,他在长期藏书、校书的实践活动中悟出:“凡读书须博观众本,采集所长,不可因有宋本,他本遂置而不观也。”[1]298《漱六楼书目》 中钞本约占三分之二,另有不少明本、清本。其中,清本有32 部,如卢见曾刊《金石录》、朱筠刊《许氏说文解字》。《琴清阁书目》 中除宋元本外,尚有抄本、明本、京版等。

(3) 重视医书与名人翰墨。周锡瓒知医理,喜收医书。他重视医书,一方面是因为医书多宋元旧刻,另一方面是 “倘药品缺少,分两差池,致病罔效,犹诸经典缺误处,足以妨事”。[2]199据《研六斋笔记》 可知,他收藏过《灵枢经》《华氏中藏经》《刘涓子神仙遗论》《千金方》《伤寒括要》《类编南北经验医书大成》 6 种医书。

周锡瓒知医理,曾代陆伯熀作《陆观察封翁药性赋注释序》,亦常考辨医书,如他曾判断元刊《伤寒括要》 经后人作伪。此书有诗文120 篇,前60 首题为上卷《通真子伤寒括要诗》,后60 首诗下有“后集” 两字,并列方证若干。《直斋书录解题·脉要新括》 云:“通真子撰。以叔和《脉诀》 有臲卼鄙俗处,疑非叔和作,以其不类故也。乃作歌百篇,案经为注。又自言尝为《伤寒括要》 六十篇,其书未之见。”[9]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伤寒括要》 下亦著录此书是通真子撰,未见。周锡瓒认为陈振孙所言《伤寒括要》 六十篇即是此书上卷,后六十首诗是后人所增。另外,此书所载方证不仅份量与张仲景原方不同,且多与症候不对应,故经人作伪无疑。此外,据《小通津山房文稿》 可知,周锡瓒还考辨过《医说》《华氏中藏经》《鬼遗方》。

周锡瓒 “素嗜名人翰墨”。[8]10他年少时常习颜真卿的《争座位帖》,“秀逸之趣,仿佛在吴匏翁、董香光之间”。[1]314乾隆三十八年(1773),王宸至漱六楼观赏书画,有诗云:“名画法书陈榻畔,乔柯怪石列窗南。”[1]291朋友收藏的名人翰墨,他必借归亲自缮写一本。如米芾的《山林集拾遗》,世间仅有嘉泰刊本,周锡瓒借钞一本后,对此本流传极少且未再刊刻的情况感到遗憾,遂题百余言于卷尾。

2 周锡瓒藏书共享情况

古来藏书家对于所藏书籍,既有秘不示人者,又有善假他人者。周锡瓒在长期的藏书实践中认识到:“古人藏书最重通假,非特利人,亦且利己。”[2]403他能够成为 “苏州四大藏书家” 之首,与他开明的藏书理念,与朋友共享藏书密不可分。

2.1 藏书共享的朋友

周锡瓒乐交游,曾与多位好友共享所藏,据载:

青浦王司寇述庵、嘉定钱詹事竹汀、南汇吴稷堂侍郎、阳湖孙渊如观察、及同里吴中翰竹屿、江征君艮庭、陈孝廉简庄、黄主事荛圃、钮布衣匪石、顾茂才抱冲,先后与先君子订交,出藏书互相考证,咸以博闻强识推之。故尚书秋帆毕公编《史籍考》,今制府芸台阮公辑《十三经校勘记》,每寓书以疑义谘访,兼假借诸善本籍资采择。[1]313

由此可知,周锡瓒互通藏书的朋友,不仅有以藏书闻名的士人,如黄丕烈、顾之逵等,亦有名噪一时的学者,如钱大昕、段玉裁、阮元等。周锡瓒与他们结交,多通过以下两种途径。

(1) 周锡瓒与同郡之人,多因地缘优势而相识,因同嗜好古书而成为朋友。其中,苏州四大藏书家之间联系最为紧密,四人以书结缘,互相通假,形成地域性藏书群体。黄丕烈多次言及:“吴中藏书家余所及见而得友之者,首推香严周氏,其顾氏抱冲、袁氏绶阶皆与余同时,彼此收书,互相评骘,傥有不全之本,两家可以合成,必为允易,周、顾、袁三君皆如是也,故一时颇称盛事。”[2]146另外,钱大昕主讲紫阳书院后,“四方贤士大夫,下逮受业生徒,咸就讲席,折中辨论文史。如卢学士文弨……周明经锡瓒……孙君延辈,或叩问疑义,或商论诗文,或持示古本书籍,或鉴别旧拓碑帖、钟鼎款识,以及法书名画,府君无不穷源竟委,相与上下其议论”,[10]周锡瓒多往拜访。

(2) 周锡瓒与异地之人因书结缘,因友人介绍而相识,如乾隆五十七年(1792),段玉裁侨居吴门后,“因钱竹汀先生以定交于明经漪塘周子”。[6]199嘉庆八年(1803),黄丕烈与陈鳣乘 “津逮舫” 至山塘买书,适黄氏又欲往周家,“仲鱼亦素慕香严名而未识面,爰迆而西,至水月亭晤香严”。[2]61嘉庆十年(1805)四月初四日,吴骞同黄丕烈、陈鳣 “放棹游西山,顺过枫桥访周依堂明经”。[11]吴骞始与周锡瓒结交,并观周家宋元精本。

2.2 藏书共享的形式

(1) 周锡瓒与多位好友互借书籍。其中,他与黄丕烈互借最多。黄丕烈多往周家借书,“每请假观,必出书相示,或假归传录校雠,无有不遂余所请者”。[2]148据《黄跋》,黄氏在周家借得39 种书籍,如经部万卷堂余仁仲本《榖梁传》《孟子音义》,史部《重刊宋朝南渡十将传》《大金集礼》,子部《韩非子》《刘子新论》,集部《薛平仲文集》《新刊丽泽遗音古赋程式》。黄氏曾称赞周氏 “导我藏书示典型”,[1]312后他藏书亦注重四部,可见周氏藏书确不偏废四部。周锡瓒亦从黄丕烈处借得20 种书籍,如经部《仪礼》《说文解字系传》,史部《三国志》《齐乘》,子部《伤寒括要》《中藏经》,集部《孟东野文集》《吴礼部别集》。

此外,其他好友亦有与周锡瓒互借书籍之事。友人借周家藏书,如《漱六楼书目》 钞本《王梧溪集》天头批注 “述庵借”,[4]92《东维子集》 天头批注 “述庵借去未还”,[4]95可知此二种书曾被王昶借去;段玉裁为校勘汲古阁刊大徐本《说文解字》 所借诸书:“元和周明经锡瓒尽出其珍藏,一曰宋刊本,一曰明叶石君万所钞宋本……。”[6]372另借汲古阁影宋钞本《集韵》 与叶奕影写本《经典释文》;陈鳣借得《周易注疏》,“影宋钞十三卷本,前有《五经正义表》,系钱求赤手校”,[12]另借宋单疏本《榖梁传》 与宋本《论语义疏》 等。周锡瓒向其他朋友借书之事,因文献不足征,可考较少。据国家图书馆(以下简称 “国图”) 所藏清抄本《滏水文集》 周氏跋文:“乾隆丙午夏日,从饮马桥蒋氏假得何义门先生校正本对勘一过。”[13]39国图所藏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 曹寅扬州使院刻本《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 周氏跋文:“余于南城顾抱冲处借得顾步岩家藏汲古阁宋本六册。”[14]48《研六斋笔记》 载:“曩日家大人曾从顾氏假归(《山林集拾遗》) 与藏旧钞本对校一过。”[8]65可知周锡瓒曾借过这三种书。

(2) 周锡瓒与好友有不少互赠书籍的雅事。如周氏曾4 次赠书予黄丕烈,黄丕烈回赠1 次。乾隆五十九年(1794),周氏以残宋刻本《尔雅》 相赠,黄氏回赠钞本《太玄集注》。嘉庆四年(1799),周锡瓒将残宋刻本《图画见闻志》 与明刻本《眉庵集》 赠予黄丕烈, 以与黄家所藏成双壁之合。 嘉庆十七年(1812) 五月十一日,周锡瓒将《姚少监文集》 作为生日礼物送给黄丕烈,“是书赠自香严,有札云:‘《姚武功集》 虽未全,尚是宋版宋印,且有元官印,可宝,奉送聊以当祝,幸哂存之。’”[2]417黄丕烈曾多次借阅《姚少监文集》,故周锡瓒以此书为寿礼。另外,据《研六斋笔记》 云:

乾隆甲辰,金坛段若膺明府薄游金陵,见之承恩寺书肆,以廉价得之,不识其为宋椠也,餽于先生。先生复辍赠先君子……后数年,山塘汪转运文琛广求秘册,闻《白帖》 世无传本,拟欲翻雕行世,属陶大使珠琳介绍以千金为先君子寿,遂割爱赠之。[8]27

此事段玉裁在《跋宋本白氏六帖三十卷宋本》 中亦有记载:

乾隆甲辰,余於江宁承恩寺书肆,廉其为宋板也,以元丝二定得之,不甚重之也,乃以赠王兰泉少司寇,亦不之重也。余偶以告周明经漪塘,漪塘曰:“嘻!世所希有也。” 索诸兰泉而得之,遂为漪塘物。[6]195

由此可知,此书先由段玉裁买得,赠予王昶,但两人皆不重视。周锡瓒凭借段氏的只言片语判断此书不俗,从王昶家索得。后他又将此书赠予汪文琛。

(3) 周锡瓒常邀好友观赏祕本,众人多有观书唱和之事。如乾隆三十八年(1773),周锡瓒招集阮学濬、王宸、梁同书、程晋芳、吴俊至漱六楼观赏书画,王宸绘《漱六楼图》,同人皆有唱和之作。程晋芳有诗云:“有屋如斯图,复有书万卷。日坐卧其中,以名理自遗。”[1]291吴俊有诗云:“楼中无几亦无床,插架万卷私弆藏。庭中无树亦无石,寒士两三致莫逆……人间骨董太纷纷,周君视之真粪土。”[1]292

(4) 周锡瓒与同好亦互通书讯。如乾隆五十八年(1793),黄丕烈欲访善本《剡源集》,周锡瓒告诉他:“比邻有书摊芸芬堂,中亦有钞本,盍往求之。”[2]521嘉庆四年(1799),周锡瓒询问黄丕烈近来所得何书,“以涧薲于玉峰所收元刻《丁鹤年集》、明人叶德荣手钞《法帖刊误》、翻宋版《图画见闻志》 三种对”。[2]222

2.3 藏书共享的影响

周锡瓒与友人共享藏书,不论是对书籍质量、学术研究,还是藏书风气、书籍流转均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1) 借校补阙,完善家藏。如周锡瓒借顾之逵藏《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补书阙叶十三叶。其阙字处不敢辄加全补,用别纸附录于每册之后”;[14]48周锡瓒借黄丕烈藏明刻本《齐乘》 补旧钞本卷三 “齐邑外属” 条下所脱五叶;黄丕烈借周锡瓒藏《半轩集》全本,补序二叶、目录七叶,《半轩集补遗》 二十五叶、《半轩集方外补遗》 十三叶。

(2) 比勘众本,厘清版本源流。 如嘉庆元年(1796),周锡瓒欲卖内府本《墨子》 于黄丕烈,有书札云:“此刻与毕刻稍异,彼据《道藏》 本,此出自《内府》,皆本于宋刻,未易优劣也。”[2]242-243黄丕烈认为此本未必出于内府,嘉庆十二年(1807),黄氏买得嘉靖癸丑陆稳叙刻本,陆本在此本后一年刊刻,且中有 “前年居京师,幸于友人家觅内府本读”,可知周锡瓒家藏确是内府本。

(3) 利用周家藏书,促进学术研究。如段玉裁校勘汲古阁刊大徐本《说文解字》 采用了周家所藏5 种本子,非周氏不吝所藏,则段氏《汲古阁说文订》 不能肇端。段玉裁以周锡瓒藏汲古阁影宋钞本《集韵》对校曹寅刻本,校出不少讹误,如《集韵》“须、,询趋切。《说文》 而毛也”,影宋钞本 “而” 作 “面”。段玉裁校勘得出:“此作‘而’最善,宋本作‘面’,则影写之误也。”[15]86“忴,忴,健了皃。” 曹寅刻本此字与下一字之间有空白,影宋本不空。[15]133“隧,径也。《春秋传》 当陈隧者。徐邈读。” 曹寅刻本此字下大约有二寸空白,影宋本不空而多六字“梁、益谓履为屦”。[15]55由此可见,刻本与钞本并非同一系统。钱大昕借周锡瓒藏南宋大字版两汉书对校今本,发现今本《郭林宗传》 误将章怀太子注 “初,泰始至南州,过袁奉高,不宿而去……已而果然,太以是闻名天下” 73 字混入正文。[16]

(4) 周锡瓒与众多好友互借古书,交流书讯,使得自身处于藏书交游网略的中心,推动了苏州古旧书业的继续发展,并保持一定的开放性,推动了更多、更大的藏书共享群体的产生,逐渐改变秘不示人的藏书风气,一家书散,众家收得,延绵不断,流传至今。

3 周锡瓒校书考

钱大昕尝论:“世少藏书之家,藏矣未必能读,读矣未必能校。”[17]周锡瓒却兼藏书、读书、校书于一身,丹黄钩贯,批校不辍。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 言其 “校勘多善本,至今人重之”。[18]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可知现存周氏校本共13 种,分别是国图藏明崇祯九年(1636) 毛氏刻《十三经注疏》 本《仪礼注疏》、清抄本《舆地广记》、明刻本《南部新书》、 周锡瓒钞本《陶渊明集》、 明弘治十二年(1499) 杨一清、于睿刻本《孟东野集》、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 董氏茭门别墅刻本《元氏长庆集》、清抄本《滏水文集》、清抄本《剡源诗集》 8 种,上海图书馆藏明嘉靖二年(1523) 齐之鸾刻本《唐语林》、明正统十年(1445) 高诚刻本《青阳先生文集》 2 种,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斟雉堂刻本《庄屈合诂》,南京图书藏馆叶氏朴学斋钞本《吕和叔文集》,湖南图书馆藏明弘治十年(1497) 吕镗刻本《东莱先生音注唐铝监》。[19]从现存周氏校本,我们可以窥探周氏校书之一隅。兹举数例以见之。

乾隆五十一年(1786) 夏,周锡瓒用何焯校本《滏水集》 对校清钞本,周氏对校了两本的异同,并在卷末过录何焯跋文:“余所有《滏水集》 传于朱竹垞前辈,复借汲古毛氏本对勘,二本无大异同,独此本间有多一二句者,意此本乃闲闲公之旧,朱氏本则后人病其凡冗而颇加删削,然间有失其本意处,不如。”[13]7

嘉庆十一年(1806),周锡瓒用顾千里所校宋刻单疏本《仪礼》 对校明崇祯九年(1636) 汲古阁刻《十三经注疏》 本《仪礼注疏》,此本中不仅可见周氏校语,亦可见周氏所临段氏的校语。如:“岳珂本十七篇皆无郑目录。锡瓒案嘉靖本同”[20]1“蹙,子六反。”“玉裁按:蹙本作戚。”[20]8

嘉庆十六年(1811),周锡瓒用小字宋刻《孟东野集》、旧钞《孟东野诗集》、残宋刻《孟东野文集》对校明弘治十二年(1499) 杨一清刻本,校语如:“宋本目《借车一首》 四字接连上‘维摩经’,宋本误。”[21]11

嘉庆十八年(1813),周锡瓒校斟雉堂刻本《庄屈合诂》,校语如:“让王、盗跖、说剑、渔父,四为伪作”[22]1“此郘子之诗自道其心得也”。[22]7

周锡瓒多用对校法校勘古书,或钞补阙叶,或校正讹误,使此本成为内容较全、质量较高的本子;或辨明版本源流,揭示了此本的藏弆关系;或记录校书心得,表露自己对待古书十分谨慎的态度;或过录他人校跋,保留了不见于他书的珍贵史料。

4 周锡瓒声名不显的原因

周锡瓒与黄丕烈俱是乾嘉时期的藏书巨擘,然时至今日,周氏声名几乎淹没不闻,其中原因十分耐人寻味,或可在与黄氏的对比中发现一二端倪。

首先,黄丕烈有大量关于藏书的题跋传世,且经过后人整理,而周锡瓒并未留下大量的一手资料。他的《诗稿》 与《文稿》 仅有晚年所作诗文88 篇,“早岁唱酬之作极多,稍不惬意,即随手弃去,故所录止此”。[1]313其次,不同于黄丕烈喜欢在古书上钤印,周锡瓒 “藏书多不加印记”,[23]今仅见《琴清阁书目》“周曰涟猗塘印”、《舆地广记》“周仲涟手校”、《唐语林》 与《仪礼注疏》“周锡瓒印”“中涟”“仲涟手校”,故其藏书散逸后,难以考得哪些书被他收藏过。最后,黄丕烈注意培养后代在古书上的学问,子孙能读书、校书,而周锡瓒后人大多不识古书门径,藏书后继乏力。除季子周世敬外,其余子孙皆不能承父业。周锡瓒去世后,藏书各房分守,“儿孙有不爱此,或并藉此先生宝藏声名,挟册索直获利”,[2]273尽卖所藏。另外,道光元年(1821),黄丕烈至周家借《开元天宝遗事》,发现周世敬仲兄在重装此书时将旧校的字搀入,掩盖了活字本原貌。综上所述,周锡瓒声名不显与自身少做题跋、不喜钤印、后继乏人密切相关。

5 结语

周锡瓒是乾嘉时期众多藏书家中的佼佼者,然他声名不显,藏书、校书诸事亦不为人知。研究他的意义在于:① 知人论事。弄清楚周锡瓒其人,才能尽可能地勾勒他与同时代人的交往情形;② 正确认识周锡瓒的地位。古书能够流传至今,多有赖于藏书家的收藏。研究周锡瓒藏书、校书情况,才能了解哪些古书经过了他收藏、校勘,给予他名实相副的评价;③ 分析清中期藏书共享情况,探讨藏书与学术之间的互动。周锡瓒以古书为纽带,与藏书家结交,促进了书籍的流通与藏书风气的转变;与学者结交,促进了古书的利用,推动了学术的进步。

[注释]

①国家图书馆的刘鹏先生对 “苏州四大藏书家” 有不少研究,发表了与黄丕烈、袁廷梼、顾之逵相关的8 篇文章,后他在《清代藏书史论稿》 中又对这些文章进行了修订。

② 周锡瓒的生年, 今存两说, 一为乾隆元年(1736),如《中国古籍版刻辞典》《苏州传统藏书文化研究》;一为乾隆七年(1742),如《中国藏书家通典》《中国私家藏书史》。

③据罗鹭考证,今上海图书馆著录为 “袁芳瑛藏并编” 的《漱六楼书目》 当是周锡瓒的藏书目录。

④《琴清阁书目》 现存三本:一是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周氏香严书屋稿本;一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民国二十五年(1936) 瞿氏铁琴铜剑楼钞本;一是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民国二十九年(1940) 薛茂如影钞燕京大学图书馆藏稿本。复旦本与哈佛本内容一致,但多藏书印章与古书售价,北大本未见,故下文所用《琴清阁书目》 皆指复旦本。

猜你喜欢
周氏六楼刻本
和刻本《事林廣記》中所見宋詞——《全宋詞》未收《迎仙客》詞六首
郑之珍《劝善记》明清刻本流变再论
感冒
浙江图书馆藏崇祯刻本《萍社诗选》述介
黑城所出《地理新书》刻本残片考
蔡元培母亲教子慎言
垃圾
垃圾
垃圾
天 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