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

2020-01-09 10:10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4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校园文化心理健康

郭 云

(淮阴工学院 江苏·淮安 223001)

0 前言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各项能力、思想素质发展成型的关键阶段,学生也由家庭环境进入独立生活的社会环境,当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更是给大学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健康并且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石。进入21世纪,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进入了信息全球化的时代,网络信息的迅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压力的剧增,都给刚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们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当代大学生面临着一系列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感情生活、人际关系矛盾等多方面因素带来的问题。因此,为了防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一步发展成为心理危机,构建有效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措施,积极引导帮助大学生,已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所面临的艰巨任务和重大挑战。

1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

1.1 外部诱惑因素

现代社会充满了各类诱惑,大学生刚刚结束了单纯的学习阶段,抵御诱惑的能力尚有缺失,故极易因各类诱惑从而产生难以去除的心理问题。

1.1.1 手机依赖问题

大学生群体中,功能丰富的手机已经普遍使用,这造成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感越来越强。并且男生、女生,文科生、理科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有着明显的不同。相比男生,手机往往是女生建立和维持社交关系的方式和手段,因此女生更容易形成手机依赖。相比于非手机依赖的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偏执、强迫症状等情绪的概率更高。究其心理原因,个人的孤独感和无聊感会让个体紧张和不愉快,但手机的各项功能可以缓解和消除这种负面情绪,这可能是产生手机依赖的重要原因。

1.1.2 网络成瘾问题

大学生网络成瘾不仅仅是一种心理问题,还会造成一系列连锁反应,比如损害学业、损害社交等等从而引起的心理问题。网络成瘾在性别上出现极大的差异性。男生在遇到各类问题时不愿倾诉,并且反叛情绪更加严重,也更容易受网络的诱惑。网络成瘾与孤独、抑郁、社交恐怖、自卑等相关性极高。部分大学生期望在网络中发展人际关系,寻求认同,获得成就感。由于网络成瘾对正常生活时间的占用和正常学习社交的破坏,这必然导致其在现实生活中产生消极的生活体验,从而产生抑郁、暴躁等心理问题。

1.2 成长环境因素

有研究发现,家庭社会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首要因素。在父母要求高、打骂中成长、家庭经济比较紧张、由祖父母或者保姆抚养的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比率更高。亲生父母照顾的大学生心理状况也会优于祖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照顾的大学生。故而家庭作为大学生最大的后盾和最长的成长环境,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1.3 挫折压力因素

1.3.1 情感挫折因素

现如今“谈恋爱”已经成为大学生活中的一部分。追求爱情的过程既是令人心动的,又是困扰大学生的严重问题,直接影响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

暗恋和单恋会带来情绪困扰。处在青春期后期与步入社会过渡期的大学生渴望与异性交朋友,对爱情也有着自己的理想,远离家乡和亲人的孤独感都会促使大学生寻求心理上的支持和情感的慰藉。这种憧憬和渴望同时使大学生变得敏感、多虑,特别是在自卑情绪较重的大学生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

失恋的痛苦会造成大量的焦虑、低落等消极被动情绪。大学生处于并不稳定的阶段,一旦交往的一方或者双方出现一些问题,不愿再保持恋爱关系,就意味着恋爱的终止。一些大学生理智上能够接受失恋的结果,但是情感上会发生较大的起伏,对此的困扰使得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受到影响。这些消极影响对大学生的各方面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1.3.2 学习和就业压力

对大学生而言,大学阶段是从“学生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渡时期。因此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一直是大学生要面对的迫切问题。在这个阶段,大学生时常会感受到学习任务繁重、成绩不如身边人,或者因为不喜欢现在的专业而苦恼,为自己的前途而感到担忧,角色转换难度大。并且从大一到大四的过程中越来越不能集中注意力于学习中,加剧了学习和就业的压力。一旦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困难,感到前途渺茫,极易出现情绪低落,精神高度紧张,学习成绩反而不会得到提升。同时,大学生的情绪波动也会极大地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如此恶性循环,会使自卑心理、人际敏感、焦虑、偏执等心理问题出现。

2 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相关对策

针对大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学校和大学生自身都应积极应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加强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等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2.1 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从事相关教育的教师必须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知识,又要针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需要具备经常性原则,防患于未然、解决于萌芽、及时疏导、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我们也应该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不能只寄托于外部因素,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调控、自我激励,使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2.2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学校也应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这一载体的心理功能来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调节,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例如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提高校园文化层次、丰富校园文化实践等都是可以着手的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及各类活动,既娱乐身心、陶冶情操,又使得大学生的交际得到了扩展,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有着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

2.3 加强对大学生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可以在培养大学生的进取心、自制力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作用。进行各项的体育锻炼的积极影响表现在改善情绪状态、提高智力功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消除疲劳等方面。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既是身体活动,又是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有助于智力发展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建立,也有助于自信心的加强和人际关系的改善。

3 结论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发展的关键阶段,一个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大学生,能够更加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更加好发挥出自身的潜能。所以,心理健康问题对当代的大学生就显得非常的重要。近些年,大学生中心理问题日趋严重,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法已经成为现实而紧要的任务。我们可以通过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加强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等方法帮助大学生缓解心理问题,适应大学生活。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校园文化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