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的当堂效果研究

2020-01-09 10:10林雪燕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4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制法制初中生

林雪燕

(揭阳市惠来县溪西中学 广东·揭阳 515235)

初中生的成长理应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在互联网广泛普及,社会发展节奏日渐加快,各种流行文化和流行元素层出不穷的新形势下,初中生的认知观念、行为习惯都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玉不琢不成器。开设《道德与法制》课程,正是要让初中生接受优秀思想道德、法治知识的教育引导,从而树立远大理想,胸怀坚定信念,充分抵御外部不良因素的影响。积极做好当堂教学效果的跟踪,这是促进初中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1 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教育现状

《道德与法制》课程是初中生道德品行教育和法治意识培养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道德与法制》课程也不断展现新举措、新成效。比如多媒体技术的融入,互联网+教育的践行,还有学生心理干预工作的开展,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从另一方面来讲,目前课程开展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这突出表现为学生对课程具有一定的排斥心理,并喜欢积极参加课程活动,对《道德与法制》课程知识不感兴趣、缺乏认同。很多学生能听懂课程内容,但是却不能从心底认可和践行。这种情况下,当堂教学的效果也就显得不尽如人意。很多学生的课堂表现不积极,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对我们深入渗透道德与法制教育造成了不利影响。当然,这也和很多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技能方法方面的创新不足有直接关系。由于观念影响,很多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组织方面缺乏与时俱进,不能精确把握学生群体的认知和行为习惯,不了解初中生在想什么,为什么事情烦恼,有什么难题。师生之间在认知方面存在代沟,导致教与学产生错位,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2 创新施教,《道德与法制》教育的改进举措

影响《道德与法制》课程当堂效果的因素有很多。除了课堂内容的组织安排之外,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教师的教学语言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的发挥,以及班级学习氛围的建设,学生的认知情况等都会产生影响。因此,要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提升,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创新施教。

(1)选择生活化的切入点。初中生的人生经验阅历还比较有限,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有望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现实意义,同时消除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的厌倦感、疲惫感。比如在学习《公民基本权利》的时候,通常,学生对于这方面知识并不太关心。但是在生活化的教学中,老师就可以把日常生活中学生所享受到的基本权利作为一个切入点。老师可以问大家:你们有没有考虑过,为什么现在送孩子上学会成为一种惯例?为什么没有人出来阻止孩子们上学?或者我们可以跟学生讨论:当我们生病了需要去医院的时候,为什么任何身份、任何年龄的人都可以进入?如果医院按照地域来划分,这个地方的人能去医院,那个地方的人不被允许去医院,你会觉得怎么样?老师提出这些问题,其实都是与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相关的。在这些相关话题的引导下,学生产生探究思考的想法,对公民的基本权利的重要性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2)进行小组辩论式的教学互动。小组辩论是一种鼓励学生之间有效互动,加深对学科知识认知理解的有效途径。相比老师单方面的教育灌输,这种互动的辩论对话可以发挥两方面的作用。其一是可以激活课堂氛围,让大家在热烈的讨论中融入课堂,积极参与;其二是可以让大家对话题认知更急深刻,并且在各抒己见中获得启迪、开拓思路和视野,达到更好的学科认知。比如我们在围绕“延续文化血脉”开展的专题讨论中,老师给大家布置的讨论话题是:如果你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在艰苦的条件下跟随一位文化遗产传承人学习某种特殊的技艺,进行文化的传承。你会愿意去做吗?你觉得值得吗?请尝试分析一下,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不喜欢做手工匠人?通过这样的话题来引发讨论,就是要看看同学们对于文化血脉的传承有怎样的认知。可以看到,在大家的讨论中,大家对这一现象的认知也在不断深化。有的学生认可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但却不觉得花费几年的时间去学习一项技能很重要,因为会跟不上学业,会耽误未来的就业;还有的学生认为:文化的传承也应当注意物质条件、经济条件等的支持,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不能强求。大家对这一问题的讨论热烈而深刻,这对优化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很有帮助。

(3)信息技术参与的优化体验教学。信息技术的参与体现了互联网与教育的有机结合,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使然。在道德与法制教育中,信息技术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教育工作者应当尝试灵活利用信息技术,充实课堂素材,提高学生体验。比如在关于坚持改革开放的主题教学中,老师可以从网上下载央视频道录制的改革开放主题宣传片,或者给同学们分享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迹;或者我们可以把来自于国家相关部门的改革开放统计数据分享给同学们看,让大家明白几十年的改革开放进程所造成的巨大成果、巨大变革。在信息技术的充分支持下,道德与法制课程更显得生动活泼,富有说服力和可信性,也让学生的理性认知和感性认知同步得到调动,有利于学科知识的渗透。

3 优化课堂评价机制,进行课堂效果的升级

课堂教学能得到什么样的效果,预期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是对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反馈,是需要教育工作者持续进行跟踪的。从保证课堂教学效果考虑,教师应当积极建立完整的课堂成果评价机制。通过评价机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对创新教育举措所达到的效果进行评价,对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点的程度进行评价,对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素养方面的进步情况进行评价,对学生群体在思想观念、价值理念等方面的动态和表现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机制的建立,为老师持续改进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提供支持,这让道德与法治课程具备了持续优化改进的有利条件。随着评价机制的不断发挥作用,道德与法制课堂才能呈现出更好的效果,并且让每个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思想觉悟。

4 结语

长期以来,《道德与法制》课程一直都不太受初中生的欢迎,这也是课程教育的短板和不足。在新形势下,《道德与法制》教育必须要有新的尝试和新的突破,要让学生愿意参加课堂学习讨论,获得情感共鸣,产生深刻共识。这样才能帮助初中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信仰,并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传递正能量,做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制法制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让农村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更高效的几点尝试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制生活化教学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法制报道“负效应”的规避与防范
关于法制新闻的几点认识
医养结合亟须法制规范
法制严质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