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中职电工基础课的课堂教学质量

2020-01-09 12:11朱颖楠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电工基础信息技术

朱颖楠

(天津市武清区职业教育中心,天津 301700)

教育部前部长陈至立说:“21世纪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十分显著和突出的教学效果,它是课堂中一种全新教学技术手段,深受师生的青睐。

“电工基础”是中职学校所开设的技术性基础课程,通过教授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来帮助学生掌握一名合格电工所需具备的专业知识,该课程的知识十分注重实践性,直观生动给学生突出重难点,同时注重理解掌握概念公式。对于课程中学生难以理解、教师不易讲授的抽象性知识点或学科规律,需要教师耐下性子反复讲解。如果条件允许,这些内容应以计算机等辅助手段带动教学。当前社会信息技术十分强大,可以将过去传统教学手段难以描述或操作的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帮助当下的课堂教学由难到易,由繁到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也得到飞升。采用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所在,根据每堂课所需教授知识内容适时地设计课件,通过图、文、声、像进行综合表现,对学生主动性的提高和创造性的产生有极大的帮助。学生的实践性也得到了加强,除了采用传统教学和实验手段外,必须重视现代科技技术的运用,积极发挥互联网教学的优势,使得“电工基础”课程更加生动和形象。

一.通过信息技术激发学习热情

学生学习是否自觉是否主动,关键看其是否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导师,浓厚的兴趣能够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其展开积极思维、探索更多知识。作为一门技术类专业课程,电工基础理论概念较多,而且非常注重理论性,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板书的方式对电工基础进行讲解,存在较多的图形、线路,难于讲清楚结构原理,过程推导也不够清晰,这必将使得知识变得索然无味,对课程学习热情减少感到学习时非常困难,从而学习积极性下降,对《电工基础》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除了在授课时进行演示、做实验并鼓励学生外,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时应配合应丰富的技术手段,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传达教学内容,让其更加新颖、多样、生动,运用各种有趣画面、图像、声音等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对学生预设问题进行引导,以发问的方式引起学生对答案的关注,学生自然会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去寻找答案。举例分析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关于电动势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课件,将学生较难掌握的各种原理抽象进行生动化展示,对内部电荷在电动势的中移动进行了讲解,包括移动方式、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针摆动等,通过观察后向学生提问,比如哪种力推动了电动势内部正电荷的移动?其电荷移动方向如何?闭合电路中电源发挥什么作用?电阻的用途是什么?电路中电流与电源的关系如何?根据回答反馈的内容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调整,更具针对性。

二.信息技术能有效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密度

由于电工基础课程在职业学校开设的教学内容繁多,课时量又小,知识结构性连贯性强,像是难点知识的电路图、结构、图表等很难轻松吃透掌握。如果继续采用传统教师黑板板书,学生下面做笔记的教学手段进行授课的话,那么必然会造成占据时间量巨大。如果换成了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讲课,提前准备好各种理论、图表、结构等知识制作好课堂课件,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进行演示,这样的教学方法不再抽象,讲解上流畅自然,学生的学习难度也得到了降低,对“电工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更充分。

三.利用互联网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采用视听觉并重的方法进行学习,学生最容易记住。信息技术教学最显著特色是将图案、文字、色彩等简单元素进行不同的组合,通过视听功能加强学生知识的获取,也保证了学习效果。比如在电工基础电磁感应等知识进行讲解时,电磁感应、楞次定律的概念较抽象,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让这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引导学生理解互感现象,掌握电动势的具体判断方法,可以将整个步骤分为三步,步骤一:根据条件确定出原磁通的方向,并分析其变化趋势;步骤二:依据楞次定律(增反减同),判定感应磁通的具体方向;步骤三:根据安培定理,确定感应电动势(或感应电流)的方向。结合运用各种颜色、图形、动画等,用鼠标对其进行操控,学生在观看的同时,教师的讲解辅以手势,学生对该过程就能清楚了解,观察力、思维方式也得到了极大提高。

四.信息技术有助于电工基础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电工基础这一门专业课其教学内容容量大,而且知识自称体系,原理概念较多也较抽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何突破重难点关系到学生对该门学科学习的成败。信息技术可以辅助教师在音、色、影、像等技术方面的运用。教师通过对知识进行技术操作,使用编辑、播映、切换、重组教学材料的手法如以倒、快、慢、停等,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的将各种传统教学重难点逐一突破,让学生喜欢上学习、爱上学习、主动掌控学习、保证预期的教学质量。比如在“电工基础”里的讲解互感,构建串联谐振等电知识体系时,互感、谐振等概念抽象度较高,难于讲解,则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制作成录像、投影、幻灯、演示实验等软件进行教学,演示方式选取为信息技术手段,解决过程中的各种教学重难点问题。情景化电工基础的理论知识,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形象的理解和记忆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从而在“电工基础”的重难点上有所突破。

五.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的技能训练能力进行培养提升

专业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电工基础作为职业学校学生重要的专业课,是所有专业课的基础。所以电工基础也可以称为专业基础课。训练学生技能的主要手段除了做实验、培养能力外,还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对那些非实验性项目进行多角度的模拟演示,以动态形式显示各种静态形象。比如学习电工基础课程中运用单相正弦交流电产生的基本理论,抽象化各类理论知识,其复杂结构不便于理解,因此必须利用信息技术将单相交流发电机的结构、旋转磁场是如何产生的、旋转磁场是如何旋转的、转子是如何转动的还有怎样正反控制旋转磁场等内容将其制成课件,通过鼠标进行控制然后以动画进行展现,进行阐述理论知识时,配合一定的手势,比如安培定则的手势可以在判定磁场方向,在判定电流方向时则会用到右手定则,而左手定则则可以对转子受力方向加以判断。信息技术是通过教学实训对理论教学的不足之处最好的弥补,也是学生技能方面的有效培养。

六.利用信息技术对所学知识进行检测、复习并及时反馈

学生学习完课堂知识以后需要及时进行检测,复习所学知识,做出及时反馈,反馈越及时,学习成果越为显著,反馈的范围越大,深度也会越大,容易扩充知识面,也能相应提高准确率和实践转化利用价值,因此若想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检测巩固复习所要做的就是将计划目标定准,对困难点进行强化记忆,不断巩固,形成正确思路,系统回顾课上知识内容,使进补吸收节奏越来越快,并将课时量变大。通过以上途径建构出庞大系统的知识框架,以树状图的形式一边在脑中浮现一边理解讲授口述等等。举例来讲,学习电工基础课程时,要想学好单相正弦交流电路章节知识点,需要课后使用各类信息技术教学软件进行检测复习。主要内容是利用投影设备在投影时进行知识点讲解,主要讲解交流电特点,重点是对纯电阻、纯电感等内容的讲解,以及构建电感串联电路,电阻和电容在串联电路中的作用等内容,不仅能节约时间而且可以提升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归纳的实力。再利用投影屏幕等投放学生当堂的课堂练习题,对具有代表性的作业进行讲解点读,对当堂的教学成果和学生吸收情进行即时反馈。对于正确优秀作业的讲解举例也有对于不足之处的批判和改进措施,进一步巩固课程重点和难点,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正,对值得借鉴之处继续保持,弥补不足,也更有利于教学检测和复习进展。

七.利用信息技术的可视性可以充分对实验不足的部分进行弥补

电工基础课程,采用物理学作为基础的。物理课程是很注重实验性的学科。物理概念和物理系统都相对抽象,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通过实验让学生加深认识。然而,由于实验设备的限制,部分物理知识不能通过实验进行充分展示,这样就造成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深刻。信息技术的可视性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弥补实验不足的部分。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对短时间进行的过程进行不足。比如对电容器进行充放电实验时。我们知道这个过程非常短暂,时间以毫秒计算,实际过程中,无法进行充分展示过程的进展。这个时候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可视性的优势,对充放电过程进行模拟,以慢进的方式对过程进行详细阐述,实验的整个过程被放慢并拉长,学生可以得到形象的体验,印象也变得非常深刻。其次,可以发挥信息技术可视性的特点引导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探索,通过演示物理实验的具体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物理规律,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比如在讲解“电磁感应”时,电磁场的变化是不可视的,更谈不上如何感知,这样的知识点非常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信息技术的可视性就可以对电磁场的变化过程进行充分模拟,清楚的展示出磁感线的变化和分布,学生就能很形象的理解电磁感性的物理特性。另外,还有一些危险的实验,在操作的时候往往有一定风险,这个时候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比如短路造成的触电。触电事故在日常中是一件很危险的事,而学生对此不易理解,又不容易通过真实实验进行展示,模拟之后学生的理解会非常具体,了解了现象是如何发生的,以及如何做好防范因素,同时也能提高了自我安全意识。最后,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形象的展示三维空间,比如在讲解通电导线产生磁场时,可以对磁场的产生和分布用三维动画进行具体展示,磁感线在空间的变化情况就能清晰的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也能感觉到磁场的真实存在。

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可以对世界进行真实自然的展示,很多过于宏观或者微观的现象在过去都只能用口述的方式进行传达,现在可以进行实物模拟,整个过程从复杂变为简单,这样原本抽象的教学活动就变得生动活泼。现代教育教学改革中,非常注意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信息技术作为全新的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各学科的具体教学中,对课堂教学质量有显著提高。因此,现代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的提高上,还应强调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过去的板书被现代、简明的屏幕内容所替代。总之,运用信息技术对《电工基础》进行教学,有利于理论基础课程在实践中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为未来的职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电工基础信息技术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特变电工
特变电工
特变电工
糊涂的维修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