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深耕教材在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中的作用

2020-01-09 12:11张伏丽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重难点理论课理论

张伏丽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天津 300451)

“教学”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和“学”分别是不同主体下的抽象行为,如何使这两种行为具体化,离不开“教”和“学”的对象及内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作为知识载体和教学媒介的教材实现了“教”和“学”的具体结合,并赋予其不同的学科意义。

当前,从学科设置上来讲,高职院校一共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基础课”、“概论课”)、《形势与政策》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中“基础课”和“概论课”统一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最新教材,现已更新至2018版。

作为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如何讲好思政课一直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关心和热议的话题,在互联网思维和现代教育技术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更多教师把提升教学实效性的焦点聚集在了改进教法、更新手段上,而忽视了对教学基本依据的教材进行深度挖掘。在此笔者将返璞归真,结合时代背景和自身的教学经验,从深耕教材出发,探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在改进中提升。

一、纸媒时代的半终结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使用的冲击

伴随着互联网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迎来了阅读和学习的电子时代,传统的报纸、书籍等纸媒与各类电子设备、APP之间开始了一场争夺用户的大战。在时代发展的大浪潮面前,毫无疑问,纸媒想恢复昔日的荣光显得回天乏术,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抛弃纸媒,选择新媒体,纸媒时代的半终结已经来临,全终结亦似乎不可避免,阅读或学习方式的改变正在成为一种习惯注入每一个普通人的日常。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对当下这一现状,笔者敏锐的意识到在实际教学中使用的教材似乎难以避免被波及的命运。作为一种传播知识的媒介,教材应属广义范围上的纸媒,即以纸为媒介,向读者或受众传播信息或知识。纸媒时代半终结的命运必然迎来与之相关的一系列“蝴蝶效应”,教材意料之中的逐渐在教学中丧失了它原本应有的重要地位。从最初的教师因循教材、按部就班,学生的上课拿教材、看教材、背教材,到现在的教材“吃土”、教材“尴尬存在”。显然,教材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似乎已经成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边角料了。

二、教材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使用中的“两种极端”

作为一种教育途径,教学的主要功能在于系统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提升学生某一方面的技能,教材是教学开展最基本的依据,任何一门课程的开设都离不开作为知识载体的教材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亦是如此。由于既要进行知识传授,又要进行价值引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不言而喻,这种特殊性在其教材上也得到了相应体现。

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用教材来讲,主要体现了明显的政治性、思想性、时代性、准确性和科学性等,以上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010年以来的十年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先后进行了四次更新,分别是2010版、2013版、2015版以及现在使用的最新版本2018版。其中,2018版教材的更新相较于以往而言不再是部分新思想新理论的填充,而是涉及整个框架的调整和变动,内容亦做了较大的修改和完善。因此,在教材编撰印发之初,教育部就在全国组织全体高校思政课教师进行了2018版教材培训,教育部长陈宝生针对本次培训作了题为《用好讲好高校思政理论课教材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的报告,他强调,“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当前教育系统的一件头等大事。要用好、讲好新修订的高校思政理论课教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由此可见,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用好、讲好新修订的教材是至关重要的。然而,长期以来,教材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的运用中一直存在着两种极端,即 “照本宣科”和“自由发挥”。

1.“照本宣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老传统

作为一种教学路径,“照本宣科”因为安全稳妥,操作简单,长期被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沿用,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法宝之一。相比其他教学方法,“照本宣科”把教学过程中教材这个“本本”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在教学过程中严格做到从教材中来到教材中去,遵循教材的条条框框,一板一眼,甚至一字不差,这种模式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俨然是教师“读教材、念课本”。其结果必然导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沦为学生心目中的“点名课、背书课、打酱油课”。“尴尬的存在”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设”和标签,老套的教学方法、枯燥的教学内容、沉寂的课堂氛围,既无法激起学生学的兴趣,更无法激发教师教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总是变化发展的,旧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被新事物所取代。当“照本宣科”已经没有市场,不能被受众所接受的情况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然迎来一场新的变革。

2.“自由发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新潮流

从“照本宣科”到“自由发挥”,这场围绕教材的使用而发生的变革并没有经过一定的过渡,要么用之,要么弃之。在用之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下,弃之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和尝试。一时之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各类“自由发挥”成为新的潮流。教材被“边缘化”、“冷处理”也成为当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普遍现象,讲教材俨然成了“照本宣科”的象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教材“划清界限”,以彰显其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实效性的努力。在教学内容自由发挥的同时,一部分教师为了迎合学生的口味,把原本思想性、理论性很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成了“段子课、三俗课”,似乎课堂上多几次笑声,就达到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殊不知这种“自由发挥”的求新、求奇理念,已严重偏离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应有轨道。

为了避免以上两种极端,打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难以提升的“天花板”,笔者认为,不妨从“照本宣科”和“自由发挥”之间寻求一个中间之道,既能做到以教材为依托,又能做到高于教材,把教材掰开揉碎到教学之中,结合新的教学方法和新媒体新技术的使用,把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

三、深耕教材,彰显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论魅力

综上论述,教材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使用可谓是经历过冰火两重天。然而,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均未能改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难以提高的现状。面对新媒体、新技术的来势汹汹,立足于教材来改进和提升教学的努力显得有些逆流而上。笔者近年来也尝试在教学中使用新媒体,如“学习通”、“云班课”等,初用时发现确实能在一定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而在使用过程中笔者发现,这种热度因为没有深度,很快便“凉凉”了,最后这些教学软件在教学过程中只能成为签到、课堂讨论等教学管理的辅助。

究其原因,笔者发现,现代教育技术之所治标不治本,在于它产生的初衷就是从形式上辅助教学,而不能从内容上改变教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课程,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灵魂”就是其理论,而教材是理论的依托和载体,只有牢牢抓住教材才能筑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论基石。

按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内在逻辑与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更新工作的有序完成意味着最先进、最科学的理论“进教材”的实现。而接下来如何深耕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分挖掘,整合加工,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现“进课堂、进头脑”的重要的一环。

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笔者认为,深耕教材的关键做法就是吃透教材,处理好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而如何吃透教材并利用好教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1.回归经典,弄清教材的理论来源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内容不是凭空产生,随意编撰的,而是有其科学的理论渊源和客观的历史现实依据。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近代以来的革命史、奋斗史、发展史等,都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产生的源头活水。因此,教师深耕教材的第一步就是回归经典,熟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深入了解近代以来百年中国的沧桑巨变,用先进的思想理论全面武装自己的头脑,对经典原理做到真学真懂,善学善用。

2.抽丝剥茧,深度研究教材

从泛读到精读,深度研究教材的基础是反复泛读基础上的精读。由于自身的学科特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主要以理论传播和价值引领为主要内容,里面涉及大量的概念、观点和论证,在对教材进行归类划分,认真梳理的基础上,教师应当首先明确每一个概念,深挖其来龙去脉,揭示概念的不同理论层次,并从中剥离出与概念相关的理论线索,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弄清楚各种论断“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3.有的放矢,把握教材的主线

教材主线是整个教材的灵魂和主心骨,只有抓住了主线,才能做到“提起一条线,放下一大片”。通过前期的明确概念、梳理理论观点,查阅相关联的理论资料等工作,教师很容易把握整个教材的主线,以主线为干,以具体的章节内容为枝,枝干相连,对整个教材排篇布局,加工整合,使得“从主线中来,到主线中去”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

4.抓主要矛盾,紧扣教材重难点

矛盾有主次之分,弄清事物的主要矛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为例,教材中的重难点即为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解决了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很快也会迎刃而解。在整个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中,发现教学重难点并不难,难的是能否做到紧扣重难点,弄清楚为什么这些问题是重难点,重要在哪,难在哪,这些问题与学生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关系,怎样把重难点问题与学生关心的问题有效衔接起来。以上都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把握教材重难点上应该考虑的问题,只有做到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和学生困惑点的准确对接,才能实现满足学生求知欲和完成教学目标的双赢。

5.融会贯通,依托教材打造教学的“问题链”

深耕教材的目的是融会贯通,方便教材内容充分为我所用。通过溯源、精读、明晰概念、理清逻辑等一系列深耕,把教材内容彻底掰开揉碎,进而分割成不同的板块或专题。结合不同的专题,教师可以从中提炼出一系列问题,形成“问题链”,最终,教学的过程就转变为对“问题链”环环相解的过程。

总之,教材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一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然而其功用的发挥却一直在奉为圭臬和矫枉过正之间徘徊,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枯燥无味或偏离正轨的直接原因。对症才能下药,经历了以上两种极端的尝试,笔者更倾向于深耕教材的第三条道路,回归理论的本真,同时又不囿于理论,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和学生喜闻乐见的教法,最大限度地释放出理论本身的魅力。

猜你喜欢
重难点理论课理论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