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2020-01-09 13:40陈述芬秦颢馨曲晓鹏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时代政治思想

陈述芬,王 静,秦颢馨,曲晓鹏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陈述芬1,王 静1,秦颢馨2,曲晓鹏1

(1. 华北理工大学 社会科学教学部,河北 唐山 063000;2. 华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在“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探究新的工作路径。提高认识水平,是路径之根本;利用微平台,是路径之核心;通过微活动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路径之中心;通过微平台建立考核机制,是路径之重心。

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创新;考核机制

“微时代”的到来对当今社会产生了诸多方面的影响,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根据时代的变革而不断创新,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变通性,满足新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

1 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1.1 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是准职业人,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人才。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以“三全教育”为工作目标、“以德树人”为工作理念,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的优秀人才。

1.2 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中,社会包容性更强也更开放。国内外社会环境纷繁复杂,各国之间交流密切,促进了文化的融合,但各国之间优秀文化相互交流的同时,也掺杂了西方错误思潮以及历史虚无主义的恶意渗透。大学生尚处于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塑成文明行为的黄金时期,如果被错误观念误导或利用,不仅会影响学生正确的“三观”形成,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充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三观”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意识和习惯,促进学生全方面健康发展[1]。

1.3 培养现代化接班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与微时代相适应,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等微载体的优势,根据新时代的要求创新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利用微平台等隐性教育方式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实际相结合,传播有效信息和正能量,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使其成为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人才。

1.4 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需求

微时代的重要特点是信息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人们通过微信、微博等微平台既能快速获得最新信息,也可随时参与互动。微载体满足了大学生对信息传播和参与的需求,大学生能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参与讨论,微平台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创新教育理念,完善教学模式,根据新时代的变化,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微平台结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进步,提升教育信息的时效性[2]。

2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2.1 便捷的交互平台

传统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强调教师的主体性,而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微时代出现了大量的交流平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便捷途径和新颖方式,高校应适时将传播平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鼓励学生通过微媒介表达自我想法和需求,给予学生更多的表达和沟通的机会。微载体是一种便捷的双向互动平台,通过微平台师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可有效促进高效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

2.2 丰富的内容资源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微时代的到来,智能设备被广泛应用,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学生可随时通过手机、互联网等方式获取更全面、更具时效性的信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方便学生做课外拓展和知识拓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教材有限的内容下,通过微平台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微平台还可以随时采用智能设备传播信息,学生利用碎片时间在微平台了解思想政治内容,随时接受教育,并通过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实例潜移默化地促进相应思想素养的形成,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含量,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率[3]。

2.3 畅通的交流环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应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氛围,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微时代背景下许多高校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和微信公众号,通过微平台及时发布信息,通过信息舆论打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氛围,学生通过微平台了解信息并且可以参与讨论,提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2.4 实时的思想把握

当代大学生与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共同成长,他们追求自由、追求平等,富有个性和创新精神。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目的。微平台有利于改变传统的训诫式教育模式,帮助师生无障碍沟通,教师可基于此了解大学生真实思想和心理需求。同时,教师亦可根据大学生的实际需求,设置相应的教育内容,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3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3.1 适应微时代,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

这是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之根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时代发展,符合学生需求,就应充分认识微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以及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打造一批适应微时代发展的教师队伍。学校可定期开展培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确保教师能够利用微载体传播和传递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素养。教师通过微平台与学生平等对话,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3.2 利用微平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这是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之核心。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应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途径,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新的元素;教师可利用微载体将教学内容注入其中,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与学生即时交流,增加师生间的交流的针对性、有效性;通过微载体展示案例,加强学生对自我行为的约束能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确保教育达到预期效果和既定目标。

3.3 开展微活动,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这是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之中心。大学生的成长与微时代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以及行为习惯等不同程度地受到微时代的影响,充分运用微载体积极引导大学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与时俱进,适应教育环境的变化,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设置教学内容。如通过开展红色摄影纪念展、红色微电影大赛等,用学生喜欢的活动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微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参与活动实践过程中,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通过自身行动获取思想政治精神,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4]。

3.4 应用微平台,建立考核机制

这是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之重心。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应强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提升“微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影响,微平台的有效利用能够提高高校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学校可以建立教育反馈系统以及学生的考核机制,应用于微平台上。学生可以通过微平台进行课程评价,反馈课堂内容,学校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同时,学校可以通过微平台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进行考核,督促学生认真对待思想政治学习,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 张廷,杨永杰.新时代高校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探析[J].大众文艺,2019,(24):236-237.

[2] 孙振尧.自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摭探[J].成才之路,2019,(36):1-2.

[3] 黄尚发.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及路径探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 (6):49-51.

[4] 岂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路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1):29-30.

Study on the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Micro Era

CHEN Shu-fen1, WANG Jing1, QIN Hao-xin2, QU Xiao-peng1

(1.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063000, China; 2.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angshan 063000,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icro era",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o reform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mode and explore new work paths. Improving the cognitive level by using micro platform is the root of the path. Using micro platform is the core of the path. Enrich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tent through micro activities is the center of the path. Establishing assessment mechanism through micro platform is the center of the path.

micro er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education innovation;evaluation mechanism

D641

A

1009-9115(2020)03-0114-03

10.3969/j.issn.1009-9115.2020.03.026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9030101009)

2019-11-15

2020-02-08

陈述芬(1963-),女,河北唐山人,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校对:韩立娟)

猜你喜欢
时代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