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职教育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改革建议

2020-01-09 20:01
科教导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管理制度管理工作院校

卫 威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江苏·南京 211100)

1 我国高职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弊端

1.1 学校的管理工作过于制度化

国家不断提出新型的教育改革措施,力求通过更加全面、科学的管理制度来完善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很多高职院校也确实在校内建立起了比较全面的管理制度网络。其中包括教研管理、教师教学工作的管理以及相关的教师评选和考核管理制度,还有涉及学生培养的管理制度,在整个高职校园内形成了一种比较制度化的管理现状。管理层次的领导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工作都是按照校园内既定的明文规章展开。这样全面的制度化管理不仅能够符合当前国家在高职教育方面的要求,而且能够让校园内的各项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展开,避免了校园内出现关于制度的观点矛盾问题。但是这样固定的制度化管理工作不能真正体现当前教育行业日益追求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很多高职院校都是以政府相关的教育管理规定为本校制度的主要依据,没有充分考虑到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的管理制度会出现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情况。另外,相关的教师教学评价制度和教师的评优评先管理制度的固定化,不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创新性,不能够鼓励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展开教学,他们只会从完成管理制度的要求这一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设计。这样的制度化管理工作不利于教师进行以人为本的教学工作,不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和学生的更好发展。[1]

1.2 学校的部门管理工作有偏差

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不仅包括基本的教职工管理,还包括校方行政部门的管理。虽然我们有较为系统的管理制度,但是在各个部门展开的具体管理策略总会有偏差。目前,在各院校愈发追求学校整体教学管理效果,越来越追求学校管理系统化的背景下,很多高职院校为了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竞争获得优秀文明院校以及学校骨干建设团队等荣誉,会加强学校的管理工作,在资金以及人才分配上也更偏向于相关的校内行政部门。这样就使得校内的其他教师工作压力更大,也会出现不平衡的心理偏差,不利于这部分教师积极地开展教学活动,这样的管理偏差问题偏离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不能够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不利于高职院校的教职工人才培养工作,还出现一些教职工转向发展成为行政部门员工的现象,他们更加注重追求教学任务化,不能够积极探究更加科学的教学模式,很难主动去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不利于校内学习风气的正确形成,不利于引导高职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技能。同时这种差异化的管理方法,也不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不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

1.3 学校内出现管理权力的分层现象

管理工作就是不同部门之间相互协商出一种更加科学全面的管理制度,然后大家一起进行制度化管理工作的开展。但是受到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很多高职院校内出现了一些教师评选为教授,然后到相关的政府机构工作的现象,很多教师在学校内更加注重提升自己的职称,通过不断的评优评先成为脱离教学工作的管理人员。这样就会出现高职院校内的教师人才缺乏,行政管理风气过重,整个高职院校成为了类似于政府机构的行政办公部门,不利于学生的技能学习。同时由于官本位思想的泛滥,很多高职院校的校内管理工作主要由相关的行政高层负责指导,而学校内的教师和学生只能按照上级的管理要求进行教学开展,这样的分层式管理工作不能够从真正了解学生发展需求和学生学习基础的角度出发进行课堂教学,不利于校内技能培训的有效展开。这样的高职院校教学实际严重偏离了按照学生特点开展技能教学的教学宗旨。整个学校内展现的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制度化风气,教师按照既定的要求开展教学,学生按照基本的要求进行被动学习,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不能够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不利于把他们培养成真正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2]

2 加强高职教育管理的意义

2.1 能够提升高职院校在社会上的竞争力

近年来各类高职院校不断涌现。而在这个社会竞争如此大的社会中,要想把高职院校打造成一流的培训院校,学校就要加强校内的管理工作,不断引进人才,促进教学效果的更大提升。只有高职院校能够从校内实际和学生的发展规律出发进行管理工作,他们才能做到资金、人才和设备的最优配比,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各个部门的工作效果,从而提升高职院校的竞争力。为了保证各个部门的工作正常开展,我们要明确各个部门的管理制度,根据每个部门的工作性质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策略。在教学工作的管理中,我们要从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进行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要注重不断完善对学生的学习考察管理制度,不仅仅要进行理论知识掌握度的考核,还要进行相关的技能考核,通过科学的考核制度,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他们更加认真地学习来解决自身的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同时,还要制定相关的教师教学评价管理策略,注重从多方面开展评价工作,注重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这样的高职教育管理才能充分调动各个部门的行动积极性,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和管理效果,才能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竞争力。

2.2 能够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学校的管理工作要真正起到指导作用,必须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展管理工作,而不是一味地进行政府教育部门文件的复制粘贴。一个学校的管理特色是在学校经过社会的检验和历史发展沉淀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不仅仅包含一些明文的规定,还包含一个学校的文化底蕴和校风学风。政府提出的管理原则是每个高职院校都应遵循的基本管理要求,但是能真正提升学校竞争力的是学校有特色的管理。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特色管理模式以及创新性的管理实施办法能够支撑学校经过一次次的历练,不断在社会挑战中获得胜利,实现学校自身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3 能够完善高职学校的教育管理体系

科学的管理工作能够保证学校的各个部门之间正常工作,能够使校内各类资源得到最优化利用。科学的高职教育管理能够促进各个部门的更好发展,同时还能够加强教育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交流,通过在教学中渗透管理策略,在管理中渗透教育理念,来完成它们之间的互补,促进学校整体的发展,不断丰富并完善高职学校的教育管理体系,促进他们的管理系统化,有利于更加科学地调配学校资源,促进学生的技能学习和学校的更好发展。

3 高职教育管理的改进策略

3.1 整合学校管理部门

为了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最大限度地进行资源调配,我们要根据学校内的具体工作性质进行部门的整合。将职责相近的部门进行科学整合,不断精简相关的行政管理人员,促进他们之间的合作探究,不断创新学校的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将学校的发展重心下移,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管理。在整合管理部门时,要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进行整合。根据不同的专业调整管理模式设立更加科学的管理制度,这样,专业性管理工作才能够更加积极有效地进行科学管理,对比以往的统一化管理更具有针对性,能够很快地找出本专业的发展特点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专业性的指导意见,有利于提高学校整体的工作效率。

3.2 建立更加均衡的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地位,学校需要制定更加科学的资源分配制度。在管理上要注重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要不断加强校级党委、校级委员会和行政管理部门以及教师部门之间的交流,各个部门之间要合理分工,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注重从各个部门的综合建议出发进行管理工作的开展与调配。在职称晋升以及人才待遇方面,要做到均衡性,不可以出现“重视行政管理,轻视基层教学”的现象。同时还要健全相关的部门监督制度,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监督管理工作,还要做到各个部门工作的透明性,不可以助长滥用职权的风气。打造更加科学、全面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制度,促进学校培养工作的更好进行。

3.3 在政府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完善校内的考核制度

为了更好地发挥校内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我们要不断完善相应的评价制度,不仅要把基本工作成果列入评价范围,还要注重对教师和行政人员的发展性评价。这样可以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探究更加科学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同时这样的考核和评价制度更加科学合理,评价也更为全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教师和行政人员进行任务化的工作,能够激发校内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打造更加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

4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校内学生的技能学习和学校整体的发展。所以,为了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我们要从具体的校情出发,找出各个部门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要从整合相关管理部门、优化工作制度等方面出发进行高职教育管理工作的改革创新,提升学校的竞争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猜你喜欢
管理制度管理工作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